安徽省淮南市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淮南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根据图示日历反映的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冬至时刻( )
A.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59°45′W)
B.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120°E)
C. 北京此时的太阳高度是26°34′
D. 淮南市此时正日落于西南方向
2. 根据日历信息( )
A. 2022年是鼠年 B. 下一个辛丑年将是60年后
C. 2022年是兔年 D. 下一个节气将在1月9日后
3. 冬至后一周内,经常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A. 皖北平原大部分正适合播种小麦 B. 南极圈内开始出现极昼现象
C. 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间逐渐推迟 D.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据图示日历反映的冬至信息,冬至时间是北京时间12月21日23时59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23°26′S);北京时间是12月21日23时59分,据此计算可知12点经线是59°45′W。A正确,B错误。冬至时刻是北京时间12月21日23时59分,北京是黑夜,冬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是90°-(40°+23°26′)=26°34′ ,C错误。冬至时间是北京时间12月21日23时59分,淮南市时间大致和北京相同,都是黑夜,早已日落,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日历信息,农历2021年是牛年,农历2022年是虎年,AC错误。天干与地支循环反复,形成干支纪年,每一种组合都是六十年一遇的中国年,下一个辛丑年将是60年后,B正确。下一个节气将在15日后,即1月5日后,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冬至后一周内,时间是12月21日至12月28日之间。皖北平原大部分正适合播种小麦时间是9-10月份左右,A错误。南极圈内开始出现极昼现象的时间是秋分日之后,B错误。冬至后一周内,时间是12月21日至12月28日之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京日出逐渐提前,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间逐渐提前,C错误。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最快,12月21日至12月28日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正确。故选D。
【点睛】干支纪年,是指中国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
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中除花岗岩外,其余岩石均为沉积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岩层甲、乙都是沉积岩,但沉积物颗粒粗细甲小于乙,可能的原因是( )
A. 岩层甲沉积时降水较少,水流缓慢,含沙量小
B. 岩层乙沉积时降水较少,水流缓慢,含沙量小
C. 甲沉积时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含沙量高
D. 乙沉积时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慢,含沙量小
5. 图中表现外力作用的主要有( )
①固结成岩②褶皱③堆积作用④岩浆侵入⑤断层⑥侵蚀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④⑤⑥
6. 在岩层甲形成前,该地区可能曾经( )
A. 大规模岩浆入侵 B. 强烈的断块下沉 C. 长时期地壳稳定 D. 强烈的断块抬升
【答案】4. A 5. C 6. 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沉积物颗粒粗细主要取决于水流速度,一般降水多、流速快,沉积的颗粒较粗,反之较细。若沉积物颗粒粗细甲小于乙,则岩层甲沉积时降水较少,水流缓慢,含沙量小,沉积的颗粒细,A正确,B错误。若甲沉积时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含沙量高,沉积颗粒大,C错误。若乙沉积时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慢,含沙量小,沉积颗粒小,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②褶皱、④岩浆侵入、⑤断层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①固结成岩、③堆积作用、⑥侵蚀作用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图中表现外力作用的主要有①固结成岩、③堆积作用、⑥侵蚀作用,C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岩层甲是沉积岩,之下有侵蚀面、褶皱、断层、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但不是大规模岩浆侵入,岩层错位幅度不大,地壳不是强烈的下沉和抬升,ABD错误。该地有较多的沉积岩,沉积岩较厚,应该有长时期地壳稳定时期,导致大量沉积岩形成,C正确。故选C。
【点睛】强烈的断块下沉、强烈的断块抬升会导致岩层大幅度错位,图中岩层错位不明显。
如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2021年11月27日13:00的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判读图中四地的天气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肥风力最小 B. 北京雾霾沉重
C. 广州南风带来连绵阴雨 D. 南昌可能经历冷锋天气
8. 此时对图中北京风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偏南风 B. 偏北风 C. 西南风 D. 东风
9. 此时合肥的天气变化特征是( )
A. 冷锋过境后,天气晴朗 B. 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
C. 将受气旋控制,出现大风天气 D. 将受准静止锋控制,阴雨连绵
【答案】7. D 8. B 9. 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图中广州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A错误。图中北京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利于雾霾消散,B错误。图中广州北部气压高、南部气压低,应该吹北风,C错误。南昌位于气旋左侧的低压槽附近,附近应该存在冷锋,南昌可能经历冷锋天气,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图中北京等压线大致是东北--西南走向,北京西北是高压,东南是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是由西北指向东南,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大约45°,因此北京风向是偏北风,B正确。故选B。
【9题详解】
此时合肥位于低压槽以西,应该是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A正确,B错误。一般11月份之后大陆气温会降低,陆地气压升高,低压(气旋)主要位于海洋,难以到达陆地,因此合肥不受低压(气旋)控制,C错误。江淮准静止锋主要出现在夏季影响合肥,D错误。故选A。
【点睛】太平洋暖空气团一般在五六月间北移到达长江和南岭之间,六月中旬前后抵达长江两岸,这时控制江淮流域的冷空气势力还较强,不易迅速向北撤退。因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下游地区相遭遇,相持不下,形成江淮准静止锋,造成了连绵阴雨天气。
我国某一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年内分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河4月径流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量较大 B. 地下水补给量大 C. 蒸发量较小 D. 融雪量大,下渗量较小
11. 该河7月降水量大而径流量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跨流域调水量大 B. 蒸发量和下渗量大 C. 牧业用水量大 D. 生活用水量大
12. 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 四川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内蒙古高原 D. 云贵高原
【答案】10. D 11. B 12. C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读图分析该河的月平均径流量以及月平均降水量可知:该河流存在春汛和夏汛,该流域降水集中在6~8月,但降水最多的月份不到80mm,年降水量约300mm左右。故该河应属于我国温带半干旱区;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河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河道出现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故该河位于我国温带较高纬度地区,冬季积雪量较大,4月气温回升,积雪融水量多,由于4月河道未完全解冻,地下有冻土的隔水作用,径流的下渗量少,造成河流春汛水量大,D正确;由图可知,4月降水较小,A错;地下水补给全年较为均匀,不会导致各月径流量差异大,B错;4月北方地区,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量较大,C错。故本题选D。
11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河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属于水资源的调入地,故A项错;7月气温高,地下冻土大多融化,故下渗量和蒸发量大,径流量相对较小,B正确;7月份与其它各月相比,牧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相差不大,据此可排除CD两项。故本题选B。
【12题详解】
读图分析该河的月平均径流量数值可知,该河流存在春汛和夏汛。塔里木盆地河流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汛期为夏季,据此可排除B;该河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河道出现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而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地区,属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不存在结冰期,据此可排除AD两项;内蒙古高原春季有积雪融水,夏季有大气降水,因此有两个汛期,且冬季气温低,河道封冻,会出现"连底冻"现象,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
【点睛】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补给水源: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若此图代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丁是变质岩,那么( )
A. 乙一定是沉积岩 B. ①一定是变质作用 C. 丙一定是岩浆岩 D. ④一定是重熔再生
14.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甲、乙在地球表面,那么( )
A. ②处气流动力下沉 B. ③为低纬信风带 C. 乙处是极地高压带 D. 甲处多台风雨
15. 若此图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图,那么( )
A. 此季节是北半球冬季 B. ①是北赤道暖流 C. 此季节是南半球冬季 D. ④是索马里暖流
16. 若此图为太平洋赤道附近东西岸之间的沃克环流,甲在太平洋西侧,乙在东侧,那么( )
A. 甲处比乙处海一气相互作用微弱 B. 沃克环流减弱消失时出现拉尼娜现象
C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④气流增强 D.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势力增强
【答案】13. B 14. A 15. C 16. D
【解析】
【分析】本题以环流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圈环流、洋季风洋流、沃克环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13题详解】
结合题意和图示,丁是变质岩,可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也可经过重熔再生可形成岩浆,A错误。要形成变质岩,沉积岩和岩浆岩均需经变质作用方能形成,B正确,C不符合题意。丙可能为沉积岩和岩浆岩,故④不一定是重熔再生,也可能是沉积作用,形成丙(沉积岩),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C错误。②处气流下沉为主,形成以动力作用为主,A正确。③为盛行西风带,B错误。甲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纬度较高,台风较少,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环流呈现顺时针,若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图,则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或南半球冬季,A错误,C正确。此时北印度洋洋流由季风洋流、南赤道暖流、索马里寒流组成,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正常情况下,东南信风将东南太平洋表层温暖海水吹向西太平洋,导致西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水温较高,蒸发较旺盛,海一气相互作用强;东南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水温较低,蒸发较弱,海一气相互作用微弱,A错误。由于西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水温较高,气流上升,东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较低,气流下沉,形成的热力环流即为沃克环流。当沃克环流减弱消失时,东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偏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西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水温偏低,即④处水温偏低,气流减弱,C错误。当沃克环流增强时,东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较常年偏低,秘鲁寒流势力增强,D正确。
【点睛】 拉尼娜的发生与赤道偏东信风加强有关。偏东信风加强,赤道洋流受信风推动,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温暖水在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堆积,成为全球水温最高的海域。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比较暖的海水向西输送后,深层比较冷的海水就来补充,因此造成东太平洋海表水温偏低,从而引发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则是信风减弱,导致西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水温偏低,东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较常年偏高的现象。
如图为自然植被与降水量、气温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植被与气候的相关性,代表了( )
A.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B.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C. 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 D. 自然环境的和谐性
18. 淮南的地带性自然植被具有南北方过渡的特点,其过渡性体现在( )
A. 甲植被往乙植被的过渡性 B. 乙植被往丙植被的过渡性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往丙植被的过渡性 D. 乙植被往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过渡性
19. 泰加林是寒温带针叶林,冷而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图中代表泰加林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 淮南舜耕山、八公山的植被垂直差异不明显,原因是( )
A. 纬度较高 B. 相对高度小 C. 距海洋较远 D. 降水量太少
【答案】17. A 18. D 19. C 20. B
【解析】
【17题详解】
植被的形成和气候有极大的相关性。植被对气候也产生很大的影响。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是大气圈、生物圈和土壤圈相互联系的枢纽。植被的生长与分布情况是地球气候最明显的显示牌。植被与气候的相关性,代表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B错误。植被与气候的相关性,不能代表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C错误。自然环境没有和谐性特征,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淮南位于淮河附近,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南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北部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图中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淮南的地带性自然植被具有南北方过渡的特点,其过渡性体现在乙植被往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过渡性,D正确。甲植被年降水量在2400mm之上,是热带雨林,丙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泰加林是寒温带针叶林,冷而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甲植被是热带雨林;丙植被年均温度在0℃附近,年均温低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C正确。丁年降水量小于热带草原灌丛,应该是热带草原;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淮南属于亚热带,纬度较低,距海较近,年降水量大于800mm,ACD错误淮南舜耕山、八公山相对高度小,垂直水热变化小,因此植被垂直差异不明显,B正确。故选B。
【点睛】影响垂直自然带种类多少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多;反之越少。(2)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多;反之越少。(3)坡向: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自然带谱可能会较多;阴坡和背风坡可能会少。(4)坡度:适当的坡度有利于增加自然带谱。
在国家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下,浙江省安吉县在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土壤等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后,选择帮扶四川省青川县建设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茶叶后期加工销售由浙江省茶叶集团负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青川县与安吉县( )
A. 空间尺度相同 B. 区域特征相同 C. 气候类型不同 D. 县界类型不同
22. 图中箭头反映出区域间具有(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关联性 D. 连续性
【答案】21. A 22. C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青川县与安吉县都是县级单位,图幅面积相差不大,空间尺度基本相同,A正确。浙江省安吉县、四川省青川县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两地降水量不同,区域特征不相同,BC错误。浙江省安吉县、四川省青川县均位于省界附近,行政级别相同,县界类型相同,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区域内部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区域间具有差异性和关联性。图中箭头位于两个区域之间,排除A、D;材料“安吉县在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土壤等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后,选择帮扶四川省青川县建设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体现了区域间的关联性,B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安徽省淮南市作为全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现在淮南把产业转型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支撑,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淮南作为资源型城市,曾经发展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有( )
①煤炭资源逐步枯竭
②产业结构单一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劳动力短缺
⑤水资源严重短缺
⑥国家产业政策调整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⑤
24. 淮南未来城市转型发展,将要( )
①着力发展煤发电行业
②重点发展钢铁行业
③产业发展多元化
④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⑤制造业升级智能化
⑥加强环境治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⑥ D. ③⑤⑥
25. 现在淮南实施产业转型发展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 有一定工业基础 B. 科技文化发达 C. 位置、交通条件好 D. 政府政策扶持
【答案】23. A 24. D 25. B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安徽省淮南市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淮南作为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逐步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导致产业衰落,发展举步维艰;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也导致其发展举步维艰。①②③⑥正确。安徽省淮南市人口较多,劳动力不短缺;位于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地区,水资源充足。④⑤错误。A正确。故选A。
【24题详解】
现在淮南把产业转型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支撑,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据此分析,淮南未来城市转型发展,将要产业发展多元化,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发展高技术产业,进行制造业升级智能化;加强环境治理,改善投资环境。③⑤⑥正确。着力发展煤发电行业、重点发展钢铁行业还是发展传统产业,改变不大,①②错误。安徽省淮南市相对落后,不适宜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应该在原有产业基础之上进行改造、实现产业多元化,④错误。D正确。故选D。
【25题详解】
淮南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区,是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现在淮南实施产业转型发展的优势条件是有一定工业基础、位置、交通条件好、政府政策扶持,ACD不符合题意。淮南市相对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在世界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范例中,比较典型的有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型”、美国匹兹堡区的“复兴型”和法国洛林区的“告别型”。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是“某节气的太阳光照图”,下右图为“某地一年内不同日期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示意图”。
(1)左图节气为____,与右图中甲、乙、丙、丁中的____处的日期一致。右图中的某地应该位于左图中的____地纬线和____地纬线之间(填字母)。
(2)左图所示时刻,全球新旧两个日期的范围之比为____。图中C点位于D点的____方向,从B点到C点,按最短的距离走,应该____走。
(3)图中A、B、C、D、E五点,在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小到大排序是____,五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是____。
(4)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在乙→甲时段,淮南昼夜长短的状况及其变化分别是____,____。
【答案】(1) ①. 夏至 ②. 丁 ③. C ④. D
(2) ①. 1:3 ②. 东南 ③. 先向正南再向正北
(3) ①. B
(4) ①. 丁 ②. 甲、乙、丙 ③. 昼短夜长 ④. 逐渐到昼最短夜最长(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
【分析】该大题利用图文,设置四个小题,十三个填空,涉及二分二至日、地球自转和公转、日影长短变化和方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地理实践运用。
【小问1详解】
观察左图可知,A点所在纬线为北极圈,北极圈出现极昼,证明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回归线,节气为夏至日;右图是正午日影长度变化和方向变化,观察可知,正午影子有时朝南有时朝北,故该地应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丁处影子朝南,是朝南影子最长的,应是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端时,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因此丁处日期为夏至日;右图所示,甲日期时影子朝北,是朝北的影子中最长的,应是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南端时,即直射南回归线时,但是较夏至日时甲日期影长短很多,因此某地应位于南半球;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且在南半球,故该地在C和D之间。
【小问2详解】
观察左图,结合所学知识,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因此N为90°W,所在的地方时为正午十二点,N为西六区,向东增加十二个时区为24时或0时,为东六区中央经线,也就是90°E,由于0时到国际日期变更线180°为新的一年,其余为旧的一天,因此新的一天范围为180°-90°E=90°,旧的一天范围为360°-90°=270°,比例为90∶270=1∶3;结合优弧劣弧知识,CD跨度为劣弧,C位于D的东南方向;左图显示,B点和C点在同一经线圈,B到C最短距离越过南极点,因此先向正南再向正北。
【小问3详解】
由题意,观察左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太阳直射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直至为零(极圈以内),由左图显示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距离北回归线由近到远为D>E>A>C>B,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也是D>E>A>C>B;根绝所学知识,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因此观察左图,可得距离赤道有近到远为D>C>E>A=B,因此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为:D>C>E>A=B。
【小问4详解】
观察右图,影子的长度和方向,题1所得结论,丁为夏至日时影长和方向,因此丁日期太阳直射北半球;题1结论甲日期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乙和丙日期影子长度为零,说明乙和丙日期太阳正直射该地,该地位于南半球,因此甲乙丙三个日期,太阳直射点都在南半球;乙到甲的时段里,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南移,处于北半球的淮南昼夜长短状况为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前冲积扇是人类主要活动区域,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干旱地区人类活动的主要绿洲区域。某水系发源于祁连山,受地表物质组成的影响,由常年河转变为时令河,在扇缘处又成为常年河,最终消失于沙漠中的尾闾湖泊。20世纪80年代以前,绿洲面积不断萎缩,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现象。近些年来,冲积扇地区的绿洲又有了较大恢复。下图示意该水系。
(1)绿洲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山前冲积扇?
(2)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容易荒漠化的原因。
(3)指出河流在甲、乙之间形成时令河的原因。
【答案】(1)河流挟带泥沙在出山口处形成面积较大的冲积扇;冲积扇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地势较平坦,有利于种植业发展,形成绿洲。
(2)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只能提供有限的水资源,河流稀少(多时令河);植被稀疏,地表土质疏松;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人类活动强度增大或开发不当,极易产生荒漠化现象。
(3)该区域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融水量小,甲乙河段位于冲积扇上,下渗量大,导致断流,形成时令河:上游人类活动引水量大,导致断流,形成时令河。
【解析】
【分析】本题以祁连山水系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荒漠化成因、时令河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山前冲积扇位于出山口,其成因是出山口处地形突然变开阔,水流变缓,河流挟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大量在此堆积而成。故冲积扇地区地势较平坦开阔、大量泥沙堆积形成深厚土层,土壤肥沃,且此处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利于种植业发展,形成绿洲。
【小问2详解】
荒漠化的成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结合材料,该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局离海洋远,水汽难以达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植被难以生长,固沙固土能力弱;该地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盛,特别是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导致环境脆弱。该地区主要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量少,河流稀少,植被稀少。自然原因使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易出现荒漠化,人为原因则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绿洲地区集中了大量的人口、耕地,农业发达,土地的高强度利用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该地区气候趋于干旱,水源不断减少,最终产生荒漠化。
【小问3详解】
时令河又称作季节河、歇性河流,指河流在枯水季节出现河水断流、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的河流。结合该区域特征,该区域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形成地表河流。冬季时气温低,融水量小,流经甲乙段冲积扇时,地表水极易下渗,加上人类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河流出现断流形成时令河。
【点睛】荒漠化的成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自然原因包括气候、植被、河流、风力、土壤等角度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土地的高强度利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角度分析。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21年11月5日搭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征,按照图中的航线,执行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11月22日,“雪龙”号抵达预定中途补给点毛里求斯路易港,然后到达中山站开始南极考查,预计2022年4月中返回国内。
材料二:毛里求斯为非洲东部一岛国,位于印度洋西南,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与非洲大陆相距2200公里。作为火山岛国,毛里求斯四周被珊瑚礁环绕,岛上地貌千姿百态,沿海是狭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毛里求斯属于热带气候,平均温度25℃。高原湖泊为岛民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毛里求斯矿产资源匮乏,但风光优美,热带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许多珍稀的鸟类、棕桐树、睡莲等。路易港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是一个天然良港,地处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道要冲。在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前,曾经是环绕好望角航行的必经之地。毛里求斯政府积极实行经济多元化政策,在原有糖业、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三大经济支柱的基础上,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外国投资,发展港口贸易、高端制造、信息创新、离岸金融、海洋经济等新兴支柱产业,保障经济平稳增长,并将路易港建为自由港,是非洲少有的富国之一,拥有相对富裕的生活和较为发达的经济,被称为“非洲瑞士”。
(1)科考队出发的季节,赤道低压带已经____(南或北)移,澳大利亚北部盛行____季风,气候特征为____。
(2)分析①洋流流经海域夏半年多海雾的原因。
(3)甲、乙处附近沿岸区域都是热带雨林气候,指出其不同的气候成因。
(4)区域自身的地理条件影响区域发展。从位置、交通和资源等方面,分析毛里求斯区域发展的优势。
【答案】(1) ①. 南 ②. 西北 ③. 高温多雨
(2)夏半年水温高,蒸发旺盛,水汽充足;水汽经过寒流海域上空,遇冷易凝结成雾。
(3)甲:地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
乙:地处信风带大陆迎风岸,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暖洋流增温增湿,高温多雨。
(4)位于印度洋国际航道上,有优良港口,交通位置重要;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有宝贵淡水资源;风光优美,旅游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周围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极科考和毛里求斯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发展条件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考察队2021年11月5日搭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征,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赤道低压带也向南移动,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其影响,澳大利亚北部高温多雨。
【小问2详解】
①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夏半年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水汽充足;水汽经过西澳大利亚寒流上空,遇到冰冷的水面,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雾。
【小问3详解】
读图分析,甲地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乙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终年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小问4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地理位置:纬度较低,位于印度洋西南,为非洲东部岛国,终年温暖湿润,气候宜人;交通:路易港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是一个天然良港,地处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道要冲,交通位置重要;资源:高原湖泊为岛民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热带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周围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
【点睛】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兰山是中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中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也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贺兰山地势高峻,具有独特的山地气候特征,冬季严寒,夏季温凉,降水偏多,降水量由山麓向山顶有明显变化,垂直气候带较为明显,东西侧自然景观及农业生产有很大差异。图为“贺兰山区域要素图”和“贺兰山东西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1)为什么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保护神”?
(2)贺兰山东坡的甲自然植被主要是____,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
A.亚热带常绿林B.山地针叶林C.永久冰雪D.落叶阔叶林
(3)银川市曾经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进行城市绿化,但显然“水土不服”,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请根据所学地理原理,分析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
【答案】(1)贺兰山阻挡了冬季寒冷的西北季风,使银川平原冬季相对温暖;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减轻了风沙的危害;夏季阻挡了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西进,迎风坡降水增加:为干旱的银川平原农业生产增加了灌溉水源。
(2) ①. B(山地针叶林) ②. 贺兰山东坡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量由山麓向山顶逐渐增加;气温随着海拔的增加而下降;在海拔2500-3000米之间的水热条件适合喜欢冷湿环境的山地针叶林的生长。
(3)这种做法没有充分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欧洲西部和我国西北地区海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差异大,尤其是降水和干湿状况差异显著,各自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植被类型;不顾环境的差异,盲目引进产生许多问题,是不合理的。(每点1分,共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贺兰山及贺兰山区要素图、贺兰山东西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保护神,得益于对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阻挡作用,表现如下:阻挡了夏季的东南季风,因地形抬升形成降雨;对于气候较干旱的银川平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阻挡了寒冷的西北风,使银川平原冬季气候更温暖;贺兰山也阻挡了西部沙漠的向东扩展,减轻了风沙危害。
【小问2详解】
贺兰山东坡,山麓自然带为荒漠草原,随海拔上升有温带草原、旱性灌丛,说明随海拔上升,水分条件更优越,因东坡为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随着海拔上升,降水增多,由此推测,甲自然带降水可能更丰富,应该是森林带,C(排除永久冰雪);同时,随海拔上升,气温下降,不可能形成亚热带常绿林、落叶阔叶林,可能形成喜冷湿的山地针叶林,故选B(山地针叶林)。
【小问3详解】
这种做法忽略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海陆位置不同,银川平原位于内陆地区,欧洲西部位于大西洋沿海。2.气候特征不同,银川平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差异大;欧洲西部终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差异小。3.干湿状况不同:银川平原位于半干旱地区,欧洲西部位于湿润地区。因以上环境差异大,各自适应的植被类型也不同,盲目引进草坪,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差异,当然会出现水土不服。
【点睛】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时,务必将答题卡交回,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