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23 中国的自然资源-2023年中考(会考)地理考点总动员
展开这是一份考点23 中国的自然资源-2023年中考(会考)地理考点总动员,文件包含考点23中国的自然资源-2023年中考会考地理考点总动员解析版doc、考点23中国的自然资源-2023年中考会考地理考点总动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3 中国的自然资源
【考点梳理】
考点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定义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自然资源分类 | 定 义 | 举 例 |
可再生资源 | 在自然界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 | 生物、土地、森林、水、水能、太阳能等 |
非可再生资源 | 在自然界中,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 | 各种矿产资源。如煤、石油、铁矿等 |
3.合理利用
(1)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以实现永续利用。
(2)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
1.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概况
(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多。
(2)自然资源人均不足。
考点2 土地资源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优势: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
类 型 | 季风区和 非季风区 | 干湿区 | 主要地形类型 | 主要分布区 |
耕地 |
| 湿润、半润区 | 平原、低缓的丘陵地区 | 东部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
林地 |
| 湿润、半湿润区 | 山地 | 东北、西南是天然林区,东南为人工林区 |
草地 | 非季风区 | 半干旱、干旱区 | 高原、山地 | 西部内陆地区 |
难利用土地 | 非季风区 | 干旱区 | 沙漠、戈壁、石山、高 寒荒漠 | 西部内陆地区 |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考点3 水资源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少,特别是华北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从时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
3.措施
特点 | 解决措施 |
时间分布不均 | 修建水库 |
空间分布不均 | 跨流域调水 |
4.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5.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1)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不合理用水,污染浪费现象严重。
(2)途径: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重难突破】
1.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可更新或者可循环使用,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利用不当,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如人们乱捕滥杀导致某些动物物种灭绝,水污染后也不能重复利用等。
2.巧记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可概括为“一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误区警示】
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所以南方不缺水。这种观点错误,我国南方地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许多淡水都白白流入海洋,充分利用的的较少,同时因为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南方一些城市出现水污染,所以南方存在缺水问题。
考点一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例1】(2021·内蒙古通辽市·中考真题)小明同学在查阅“中国自然资源”网站时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依少,后备耕地资源丰富,可以在山区大面积发展种植业
B.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C.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可以实施调水工程
D.我国北方耕地多,人口密集,水资源丰富
【举一反三】
(2021·湖南邵阳市·中考真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读表,完成1-3题。
表: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
| 陆地面积 | 矿产资源 | 耕地面积 | 水资源 | 森林面积 |
总量世界排名 | 3 | 3 | 4 | 6 | 6 |
中国人均/世界人均 | 小于1/2 | 小于1/2 | 2/5 | 1/4 | 1/3 |
1.下列物质或能量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风能②水资源③汽油④水电⑤森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2.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地区分布不均
C.水资源利用合理 D.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节约意识 B.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C.改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开采规模
考点二 土地资源
【例2】(2021·内蒙古通辽市·中考真题)通辽市在百年以前还是水草丰美、森林繁茂的地区,但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破坏等原因,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们通辽市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沙漠化 B.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
【举一反三】
(2021·云南昆明市·中考真题)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但人均耕地少、自然灾害频发。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约20%的人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18亿亩耕地下图为我国2012-2018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造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①城市扩建②围湖造田③开荒耕作④退耕还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同时,粮食产量还能稳中有升,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科技兴农 B.雨热同期 C.灾害减少 D.耕地增多
3.(2021·黑龙江牡丹江市·中考真题)由于我国城市化的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97年到2010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2746.5万亩,相当于半个海南省的版图.为保住18亿亩耕地存量的底线,我国落实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 )
A.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B.乱占耕地,滥伐森林
C.土壤环境污染严重
D.围湖造田
考点三 水资源
【例3】(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改变灌溉方式 B.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C.修建水库 D.跨流域调水
【举一反三】
(2021·山东枣庄市·中考真题)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河南省调研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时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东线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调水 B.东线黄河以南需逐级抽水
C.中线调水基本可以实现自流 D.中线可缓解西北缺水问题
2.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主要因为黄河在该河段( )
A.含沙量大 B.是地上河 C.水污染严重 D.有凌汛
3.目前,解决我国夏汛冬枯水情的工程措施是( )
A.提高水价 B.跨流域调水 C.兴修水库 D.海水淡化
(2021·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
2.下列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鼓励私人购买燃油车 B.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
C.实施垃圾分类 D.倡导“光盘行动”
(2021·福建中考真题)成语“蜀犬吠日”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原意是蜀地多阴雨,偶尔出太阳,犬吠不止。下图示意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读图完成3-5题。
3.成语中的“蜀”现为某省的简称,该省级行政单位是( )
A.云南省 B.江苏省 C.四川省 D.青海省
4.太阳能资源属于( )
①可再生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③清洁能源④矿产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021·山西晋中市·中考真题)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中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示意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区 B.半干旱地区 C.东部季风区 D.寒温带地区
7.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
A.退林退草还耕 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C.围湖围海造田 D.开垦难利用的土地
(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淅川县,先后考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等。阅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下图)。完成8-11题。
8.南水北调主要是缓解我国水资源( )
A.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B.东少西多的问题
C.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D.北多南少的问题
9.为了向北方调更多的水资源,必须扩大丹江口水库的蓄水量,这样可能带来( )
A.需要移民的人数增加 B.汉江下游径流量增加
C.长江航运量下降 D.水库以上水流更加湍急
10.南水北调有利于促进北方农业生产,图中阴影区的两省主要粮食作物为( )
A.青稞 B.玉米 C.冬小麦 D.春小麦
11.据图可知,下列两省并没有以黄河作为分界线的是( )
A.陕西省、山西省 B.河北省、河南省
C.河南省、山西省 D.山东省、河南省
12.(2021·四川广安市·中考真题)我国地域辽阔,许多大河源远流长。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
节选自《广安日报》2021年5月15日
材料二 ①②河流示意图
(1)两河都发源于__________(省区),由于中国地势__________,最终都流入太平洋。
(2)甲区域是我国的__________灌溉农业区,有“塞上米粮川”的美称。
(3)乙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主要作用为防洪,也缓解了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______,缓解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13.(2021·福建中考真题)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分别示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武汉市长江径流量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向北经____、石家庄到达____和天津等省级行政中心。
(2)A处建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具有____、____、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3)武汉地处长江____(上、中、下游)河段,____(季节)径流量大。
(4)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写出一项生活中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26 中国的农业-2023年中考(会考)地理考点总动员,文件包含考点26中国的农业-2023年中考会考地理考点总动员原卷版doc、考点26中国的农业-2023年中考会考地理考点总动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25 中国的工业-2023年中考(会考)地理考点总动员,文件包含考点25中国的工业-2023年中考会考地理考点总动员解析版doc、考点25中国的工业-2023年中考会考地理考点总动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6 巴西-2023年中考(会考)地理考点总动员,文件包含考点16巴西-2023年中考会考地理考点总动员解析版doc、考点16巴西-2023年中考会考地理考点总动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