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展开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3分)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dm,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 s,停表读数是 s。
2.(2分)某校去华蓥山进行红色研学旅行,在乘车途中,小兰同学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她是以 (选填“地面”或“车”)为参照物。当车辆行驶至某一路口时,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则车辆到达华蓥山游客中心至少还需要 min。
3.(3分)《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鼓声是由于鼓面 产生的,鼓声震耳欲聋形容鼓声的 大;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说明声可以传递 。
4.(3分)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学校门口安装了测温摄像仪,当同学们经过它时,会自动利用 (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检测人体温度是否正常。测温摄像仪的成像原理与我们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当人靠近镜头时,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射角等于 (选填“30°”或“60°”);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6.(1分)甲、乙两位同学出去游玩时,分别用照相机对同一只小鸟拍了照片。甲、乙同学拍的照片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当照相机离景物距离一样远时,甲照片拍摄时镜头的焦距与乙照片拍摄时镜头的焦距相比, (选填“甲”或“乙”)的更大一些。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7~14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5~16题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3分)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 )
A.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
B.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3s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郑州市的年平均气温约45℃
8.(3分)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
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进行回声定位
D.防噪声耳罩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
9.(3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中传播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 B.AD的右边是空气
C.BF是界面 D.折射角等于30°
10.(3分)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当温度为80℃时,该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11.(3分)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12.(3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关于节气中物质状态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谷雨”,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小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13.(3分)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的原理与图中的光学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日晷 B.对着镜子画脸谱
C.放大镜聚光 D.水球成像
14.(3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这时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到清晰的像
C.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向外抽水,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变,向左移动水凸透镜,光屏上也会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
D.水凸透镜内有一个正方形的纸片,则在光屏上不会看到蜡烛完整的像
(多选)15.(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B.图中此时成像原理与显微镜物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C.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则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多选)16.(3分)某科考队员在海拔5500m的高山上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首先利用随身携带的普通烧水壶烧水,发现壶中水温才80℃就沸腾了;然后又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安装两套相同的实验器材,在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固体P和固体Q,点燃酒精灯进行实验。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得到它们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80℃沸腾,说明实验时的大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
B.固体Q的熔点为80℃,在0~35min内持续吸热
C.固体P熔化经历了15min
D.固体P的熔点为50℃,一定是晶体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8分)
17.(4分)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也就是云和鱼的像重合),请你画出此情景的光路图。(A、B、C三点分别是实际的云和鱼、眼睛)
18.(4分)已知凸透镜成像中物和像的位置,请确定凸透镜和焦点的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19题8分,20题10分,21题12分,共30分)
19.(8分)如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按照实验要求,调整石棉网所在铁圈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图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像,这是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
(3)请根据下方表格数据在乙图坐标纸中用描点法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 | 0 | 2 | 4 | 6 | 8 | 10 | 11 | 12 |
温度/℃ | 94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4)结合实验和图表可知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是 。
20.(10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 。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侧观察。
(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5)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21.(1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接着小勇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将凸透镜换成水透镜模拟眼睛,此时成像清晰,向水透镜中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蜡烛,会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将向 (填“下”或“上”)移动,可以向 (填“下”或“上”)调节凸透镜,使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
(4)实验结束后,另一小组的同学又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该组同学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见,戴这种眼镜的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填“近视”或“远视”)。
五、综合应用题(22题9分,23题8分,共17分)
22.(9分)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
(1)根据甲的心率为60次/min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毫米每秒?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
23.(8分)某一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山崖行驶,在离山崖432m远的地方鸣笛,问它鸣笛后多长时间能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解答】解:由图甲可知,读数时A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是错误的,B读数正确;
图甲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50cm对齐,故铅笔的长度为2.50cm=0.250dm;
图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8.5s,因此停表读数为5min38.5s,即338.5s。
故答案为:0.250;0.1;338.5。
2.【解答】解:(1)坐在行驶汽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树是运动的,这是选择汽车为参照物;
(2)如图表示:此处距华蓥山8km,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60km/h。
由v=知,
此标志牌到华蓥山最快需要时间:
t===0.75h=45min。
故答案为:车;45。
3.【解答】解:(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
(2)鼓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3)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信息。
4.【解答】解:人体会发出红外线,测温摄像仪会自动利用红外线检测人体温度是否正常;
测温摄像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人靠近镜头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成像的大小将变大。
故答案为:红外线;照相机;变大。
5.【解答】解:
(1)图甲中ON是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ON的夹角为入射角,则入射角为30°;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此时左右两侧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右侧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故答案为:30°;不能。
6.【解答】解:物距相同时,若凸透镜的焦距较小,相当于物距增大了,所成的像会变小,
当照相机离景物距离一样远时,由图知甲的像小于乙的像,说明拍摄甲照片时镜头的焦距较小,则乙的焦距较大。
故答案为:乙。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7~14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5~16题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解答】解:A、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60dB,故A错误;
B、正常人的心率约70次/分钟,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B错误;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C正确;
D、郑州市在河南省,年平均气温约14℃,故D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该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
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传递信息,不是利用电磁波,故C错误;
D、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A.根据题图和光的反射定律可知:GO为入射光线,BF是法线,则入射角∠GOF=90°﹣60°=30°,故A正确;
B.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题图分析可知:AD是界面,OC是折射光线,折射角∠BOC=90°﹣30°=60°,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AD的左侧是空气,右侧是水。故B错误;
C.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BF是法线,AD是界面,故C错误;
D.折射角∠BOC=90°﹣30°=60°,故D错误。
故选A。
10.【解答】解: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来组装,即按照CBA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故A错误;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同时并记录物质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符合实验步骤,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固定不变的温度为为80°C,该阶段物质可能是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态,故C错误;
D、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因此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
故选:C。
12.【解答】解:A、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楼台倒影”是水面呈现出楼台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A、日晷计时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大致判断时刻,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放大镜聚光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球成像属于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解答】解: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地像,光屏将靠近透镜向左移动,而且像变小,故B错误;
C.从水凸透镜内抽水,水凸透镜变薄,焦距变大,相当于物距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所成的像变大,像距变大;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变,向左移动水凸透镜,当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等于4f时,能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
D.水凸透镜内有一个正方形的纸片,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改变,折射光线变少,故D错误。
故选:C。
15.【解答】解:A、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此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所以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故A正确;
BD、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相同;
此时f<u<2f,v>2f,
即f<15.0cm<2f,30.0cm>2f,
解得:7.5cm<f<15.0cm,
当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时u=5.0cm,此时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B正确,D错误;
C、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则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故选:AB。
16.【解答】解:A.水80℃沸腾,说明实验时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
B.固体Q在80℃时温度不变,是因为烧杯中的水80℃时就沸腾了,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固体Q无法继续吸收热量,固体Q的熔点不一定为80℃,故B错误;
C.固体P熔化经历了20min﹣5min=15min,故C正确;
D.固体P的熔点为50℃,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所以P一定是晶体,故D正确。
故选CD。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8分)
17.【解答】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A为云的位置,眼睛在水面看到云的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所以作出A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为云的像点A′,连接A′C,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则OC为反射光线;
眼睛在水面看到云的像处正好有一条鱼,这是水中鱼“发出”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眼睛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而真实鱼的位置B在虚像的下方,所以连接OB即为水中的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A的虚像A′,如下图所示:
18.【解答】解:(1)连接MA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光心O,过光心O画一个凸透镜。
(2)由A点向凸透镜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C,连接MC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F,F是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左右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相等可确定另一焦点,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19题8分,20题10分,21题12分,共30分)
19.【解答】解:(1)为了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实验装置时,需要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外焰与石棉网的位置来调整石棉网的高度;
(2)水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所以图丙是沸腾时的情形;
(3)根据表格数据进行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把所有点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4)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故答案为:(1)需要;(2)沸腾时;(3)见解答;(4)达到沸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20.【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器材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目的是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
(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论怎么移动也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5)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像大小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6)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确定A蜡烛像的位置;(2)大小;(3)A;(4)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5)靠近;不变;(6)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1.【解答】解:(1)实验时,首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所示的位置时,由图可知u<v,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所以这个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如果将凸透镜换成水透镜模拟眼睛,此时成像清晰,向水透镜中注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应向右移动蜡烛,会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可知像会向上移动,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在蜡烛和光屏固定的情况下,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4)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物距不变,像距增大了,也就是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这只眼镜是凹透镜;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近视。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放大;右;(3)上;下;(4)近视。
五、综合应用题(22题9分,23题8分,共17分)
22.【解答】解:
(1)心脏每次跳动的时间间隔是:
=1s/次;
(2)由图甲可知在1s时间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路程是25mm,所以坐标纸的速度:
v===25mm/s;
(3)同一台心电图仪出纸速度相同,
由图乙可知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出纸的路程s'=20mm,
乙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
t′===0.8s,
故乙的心率==75次/min。
答:(1)1;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25mm/s;
(3)乙的心率为75次/min。
23.【解答】解:
设从鸣笛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为t,
在时间t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1t=20m/s×t,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t,
因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
所以,s1+s2=2s,
则20m/s×t+340m/s×t=2×432m,
解得:t=2.4s。
答:它鸣笛后2.4s时间能听到回声。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13页。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