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蚌埠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 练习
      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2022蚌埠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2蚌埠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2蚌埠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03
    2022蚌埠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2蚌埠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2蚌埠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蚌埠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蚌埠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获得审美感受。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诗歌意境所体现的时空感也更为复杂。如李群玉的《秣陵怀古》:“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龙虎势衰佳气歇,凤凰名在故台空。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高低落照红。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昔日的豪华繁盛与今日的荒冷凄迷,在各个意象中得以叠映,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用。韩林德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是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境生象外》)“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
    (摘编自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晚唐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繁华,感叹眼前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作了大量怀古诗。
    B. 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感交织并存。
    C. 怀古诗中的意象像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审美体验。
    D. 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或审美意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应营造模式。
    B. 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C. 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这三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
    D. 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绾合”一词有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它是怀古诗形成审美效应的重要环节。
    B. 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C. 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族文化风格。
    D. 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因而具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已进行过六次人口普查,世界各国也都定期开展人口普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持续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出生率降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开展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化情况,摸清老年人口规模,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材料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便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条件,从而形成高储蓄和高投资的宏观经济格局。在改革开放的前40年间,凭借人口转变后的丰富人口红利,我国发挥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分工,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在第一次人口红利消耗殆尽之际,我国即将迎来第二次人口红利。
    第二次人口红利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高投资回报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即生产单位作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综合生产率,它的提高就是产业升级与生产力的发展)的重点将从提高劳动投入转向提高人力资本。第一次人口红利得益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数亿具有基础教育水平的劳动者。第二次人口红利将受益于我国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长期、持续努力。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从2000年的42.8%和12.5%提升至2019年的89.5%、51.6%。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规模将达3亿,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数字到2050年将达5亿。
    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群体。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石,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累积正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摘编自杨朝《人才争夺战背后是第二次人口红利》)
    材料四: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需要深化同智能科教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主要是深化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招生渠道,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改革教学体制,适当增加智能教育科目,提高学生自主动脑、动手能力。把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探索更能激发专家学者发明创造积极性、有利于“冒尖”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深化同精神文明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精神文明素质既包括意识形态层面的信仰、理念等,又包括诚实守信等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等法治素质,还包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生态文明素质。当前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建强宣教队伍,提升宣教质量,改进宣教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加强法治建设,凡是能够纳入法律规范的事务都应出台尽可能详尽的法律法规,以更有效地弘扬正气,纠正各种不文明行为。
    (摘编自田雪原《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中国70年人口结构变化:婴幼儿人口变化不大,年龄越往上,增加人数越多。
    B. 促进人口素质全面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人口调查数据为重要依据。
    C. 人口素质与教育体制密切相关,提升人口素质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D. 精神文明素质是人口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可以从加强宣教和法治建设着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在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都发生显著改变的背景下展开的,有助于研判我国未来人口形势,调整相关政策。
    B. 改革开放的前四十年,我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和50后至80后四个代际人口出生高峰密切相关,也得益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
    C.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需要深化同智能科教素质相关、同精神文明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深化同智能科教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主要是深化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
    D.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首要任务就是激发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探索更能激发专家学者发明创造积极性的体制机制。
    6.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2030年我国人口结构可能出现的主要变化。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异乡
    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医生走到我的手术椅旁说:“战前,你最喜欢什么?玩球吗?”
    “不错,踢足球,”我说。
    “好,”他说,“你会重新踢足球的,肯定比以前踢得更好。”
    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疗器能使膝关节弯曲得像骑三轮自行车那样灵活。可是眼下还不能弯,医疗器转到膝关节时便倾斜,不灵了,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选手。”
    医生拿来一张照片,上面拍着一只萎缩的手,几乎同少校的一样小,那是整形之前照的,经过治疗后就显得大一点了,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道:“是枪伤吗?”
    “工伤,”医生回答,“你该有信心了吧?”
    “不,”少校答道。
    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谁都不知道战事将如何发展,只知道仗还在打,一直在打,不过,我们再也不用上前线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些东西全是胡闹。
    “纸上谈兵,跟任何理论一样,”少校说。他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
    “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只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有删改)
    【注】《在异乡》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海明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参加了美国红十字会,任救护车司机,赴欧洲战地工作。1918年在意大利前线负伤,获得英雄奖章。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前线撤退下来的伤残军人在意大利米兰一家医院进行器械康复治疗时发生的故事。
    B.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可以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拉近了故事人物和读者的距离,也显得真实可信。
    C.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表达了战争还在继续而“我们”再也不用参战了的意思,说明了“我们”伤残严重,同时也包含着不能再上战场杀敌的遗憾。
    D. 本文对话简洁凝练,用了大量的短句对对话场景做了直观描摹,不但加快了行文的节奏,而且产生了强烈的视觉真实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8. 小说第一段对外界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的标题叫“在异乡”,请从作品角度和读者角度分析其含义。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子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B.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C.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D.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 嘉祐,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C.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即殿试及第者之称。
    D. 三秦,是指秦朝灭亡后,项羽三分过去的秦国之地,故称三秦。到了近代,三秦泛指陕西所辖的关中、陕北、陕南地区。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苏轼小时候从《庆历圣德诗》中知道了范仲淹等十一个人,乡先生评价韩、范、富、欧阳四公人杰,苏轼当时已经在心中记住了他们。
    B. 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君主致天下太平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C. 苏轼八岁就敬重爱戴范仲淹,到写这篇序文的时候已经四十七年了,他就是希望让范仲淹的文章遍传天下,才写下这篇文章的。
    D. 范仲淹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时就已经有忧心天下实现天下太平的愿望了,因此写下万言书送给了当时的宰相。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2)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于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季节特点。
    B. “春蚕食叶响回廊”句生动贴切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 “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含担忧之情。
    D.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意象豪迈,意境开阔。
    15. 本词下阕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对“恕”的内涵进行了阐释。
    (2)《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真正强大的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还要能战胜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由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远的追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烟火在天空虽然_________,却以其华丽盛大给人留下恒久的记忆。( )。它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声音巨大,__________,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爆竹”也随之流行开来。但伴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烟火与其在实践层面的冲撞、矛盾,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烟花爆竹四处燃放,让都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凭借现代科技,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由心灵震撼转化为视觉盛宴,从而使烟火起到了教化作用。这一点与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可谓是___________。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让我们___________,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炸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辉。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一项是( )
    A. 稍纵即逝 响遏行云 不谋而合 管中窥豹
    B. 转瞬即逝 响彻云霄 不谋而合 见微知著
    C. 稍纵即逝 响彻云霄 不约而同 管中窥豹
    D. 转瞬即逝 响遏行云 不约而同 见微知著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先秦时期的烟火,被认为源自当时的“爆祭”B. 作为烟花起源的“爆祭”,被认为始于先秦时期
    C. 作为起源于“爆祭”的烟火,出现在先秦时期D. 先秦时期的“爆祭”,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凭借现代科技,让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震撼,从而起到了教化作用。
    B. 凭借现代科技,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震撼,从而使烟花起到了教化作用。
    C. 烟火凭借现代科技,使它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由心灵震撼转化为视觉盛宴,从而起到了教化作用。
    D. 凭借现代科技,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震撼,从而起到了教化作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段时间以来,“饭圈”频频出现的粉丝非理性追星行为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① ,但是没有底线就成了问题。如果粉丝追星追的是明星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让构成“饭圈”主体的青少年群体得到正能量的激励,那也无可厚非。然而,现在的“饭圈”在平台和商业资本的运营和裹挟下片面追求“流量为王”,一些组织群体为了自身利益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 ② ,也误导和侵蚀了青少年的三观。
    如何打击不良网络文化现象,保护青少年,还“饭圈”一片清朗?近期,中央网信办深入清理网络中涉及粉丝群体违法违规的不良信息,重点围绕网络综艺节目的内容、嘉宾、话题评论等关键环节提出管理要求。网络平台特别是“饭圈”较为集中的网络平台应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控规则和制度,从而减少各类不合理的明星榜单,严格管理平台上一些助长歪风的营销号,主动过滤掉有害内容,处置不良信息。还“饭圈”一片清朗,还需多方共治形成合力。作为偶像,应以崇德尚艺作为追求, ③ ;明星经纪团队、粉丝后援会等应引导大家理性追星;同时,家庭和学校也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偶像观。
    20. 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请围绕“如何还‘饭圈’一片清明”这个问题,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句式基本一致,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微博发了一条博文,引发网友热议。1964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03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2021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
    这看似极为巧合,但巧合中又有着深刻的必然。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2022蚌埠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蚌埠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郴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郴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2白银会宁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白银会宁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蚌埠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