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默写,翻译,综合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交换)
B.秦王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感谢)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不辱使命》《邹忌 讽齐王纳谏》均选自国别体史学著作《战国策》,该书由西汉刘向编定,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B.序和表都是古代的文体。序一般用作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表一般用来陈述作品主旨、创作经过,也用以亲友离别,赠言规劝。
C.《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戏剧文学即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的原则,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4.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 故不错意也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仓鹰扑于殿上
C.卜者知其指意 固以怪之矣
D.辍耕之垄上 岂直五百里哉
5.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头抢地(qiāng) 韩傀(guī) 休祲(jìn)
B.唐雎(jū) 易安陵(yì) 弗敢易(fuó)
C.秦王不悦(yuè) 怫然(fú) 免冠徒跣(xǐ)
D.缟素(gǎ) 色挠(ná) 长跪(kuì)
二、填空题
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仓鹰击于殿上
②故不错意也
① ②
7.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庸夫 色挠 怫 然 休祲 缟 素
抢 地 唐雎 韩傀 免冠徒跣
8.刘向(约前77—前6),原名 ,字子政,西汉末年 家、目录学家、 家,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 》是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全书共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 策。《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 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 (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 的机智,描写人物绘
声绘色,常用于阐述道理。
9.古今异义
①休祲降于天(古: ;今: )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古: ;今: )
③岂直五百里哉(古: ;今: )
④徒以有先生也(古: ;今: )
10.填空。
①《唐雎不辱使命》一文选自 ,这部书由 整理编辑而成。文章主要通过 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赞扬了唐雎 。
②本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 和 。
③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答复说“弗敢易”后;秦王 ;唐雎使于秦,陈述安陵君“弗敢易”的理由后,秦王 ;唐雎说过“布衣之怒”的一席话后,秦王先 ,而后 。这些表现了秦王的 ,反衬了唐雎的 。
三、默写
11.根据课文内容,用文中原句回答。
(1)唐雎有意激怒秦王,以“ , ”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2)秦王恼羞成怒,以“ , , ”相威胁。
(3)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 , ”歌颂其壮举。
四、翻译
12.翻译下列句子。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3.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五、综合题
14.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六、文言文阅读
15.阅读理解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2)划线字注音:
16.阅读理解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 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品读文段:说一说,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又有什么言外之意?
(2)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1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且
②逆
③对
④若是
⑤虽
⑥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轻寡人与?
③岂直五百里哉?
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简要评述秦王、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要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仓”通“苍”;“错”通“措”安放。
7.【答案】yōng;ná;fú;jìn;gă;qiāng;jū;guī;xiăn
8.【答案】更生;经学;文学;战国策;三十三;十二;战国;纵横家;雄辩与运筹
9.【答案】吉祥;常用义为“休息”;是两个词。虽,虽然;然,这样;转折连词;只,仅仅;不弯曲;只;徒弟
10.【答案】《战国策》;西汉刘向;对话;不畏强暴的凛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推进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格;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沉着、镇定和不畏强暴
11.【答案】(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3)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2.【答案】(1)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2)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3.【答案】(1)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易:交换。
(2)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即便如此。
(3)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
14.【答案】(1)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他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秦惠文王派张仪入楚,把商於之地六百里许给楚王,让楚与齐断交,结果根本没履行诺言。再如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的和氏璧,其意也只在“得璧”而并非“易地”。这次秦王嬴政想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之安陵”,虎狼之心昭然若揭,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坚决不答应。
(2)秦王一见到唐雎,劈头就是严厉的质问,不容对方分说,就炫耀起自己“灭韩亡魏”的武功,透露出他完全可以用武力来吞并安陵的意思。接着又进一步向唐雎施加压力,以所谓“逆寡人”、“轻寡人”大兴问罪之辞。短短的几句话,其盛气凌人之态暴露无遗。等唐雎表示“不易地”的坚决立场后,秦王立即进行战争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借此让唐雎屈服。
在这场弱国与强国的外交斗争中,唐雎有胆有识,他既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当秦王以“轻寡人”相责难时,他立即坚决予以驳斥:“否,非若是也。”不仅如此,为了掌握斗争的主动权,他有意激怒秦王,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他毫不惊慌,而是以非凡的机锋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这个要害,然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待到最后说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且“挺剑而起”时,秦王就只剩下“长跪而谢之”一条退路了。这一场斗争,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15.【答案】(1)B
(2)jū;fú;guī;ná
16.【答案】(1)气势汹汹的语气,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答应,我将会发怒,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2)秦王骄横狂妄,外强中干;唐雎不卑不亢,机智勇敢
17.【答案】(1)况且;违背、不听;回答;像这样;即使;只是
(2)①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②是轻视我吗?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3)秦王: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
(4)①你最好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唐雎
怫然
韩傀
色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精讲,精练,拓展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精品练习,文件包含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师版docx、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