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图是经过我国疆域四至点的经线或纬线所围成的四边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中,位于我国疆域范围内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4个
2.该四边形的中心所在区域( )
A.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等 B.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C.因降水稀少而造成水资源短缺 D.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
【答案】1.A 2.A
【分析】1.结合我国四至点的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四边形的顶点的地理坐标分别是左上(53°N,73°E)、左下(4°N,73°E)、右下(4°N,135°E)、右上(53°N,135°E),均不在我国疆域范围内,故选A。
2.由数学知识可以求出四边形中心的地理坐标是(28.5°N,104°E),大致位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之间,平原面积小,城市化水平较低,该地区属亚热带,降水较多,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和油菜等,故选A。
【点睛】我国的疆域北至约53°N,南至约4°N,西至约73°E,东至约135°E。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 )
A. B.
C. D.
4.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答案】3.C 4.B
【解析】3.读图,图A秦岭南侧是四川盆地,不是云贵高原,A错。图B四川盆地应在横断山脉以东,B错。图C天山北侧是准噶尔盆地,C对。图D太行山以西应是黄土高原,D错。
4.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四川盆地,B对。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西北干旱区,盆地内有绿洲分布,A、D错。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阶梯,C错。
【点睛】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山脉、高原的相对位置关系。秦岭南侧是四川盆地,北侧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位于四川盆地南侧。太行山以西应是黄土高原,以东是华北平原。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上。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区域地形区的名称是( )
A.太行山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秦岭
6.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
A.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米以下
B.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C.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D.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答案】5.D 6.C
【解析】5.图中①区域位于34°N附近,其南侧年降水量大约为800毫米,7月均温较南北两侧低,判断其为山区;其南侧≥10℃积温约为4500℃,判断该区域为秦岭,D正确,ABC不符。故选D。
6.图中②区域是秦岭北侧的渭河平原,是在地壳断裂下陷的基础上,由渭河冲积而形成的“黄土地”,C正确;该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地,海拔应在1000米以上,A错误;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小麦可以越冬,B错误;图中曲线显示该区域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D错误。故选C。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季,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季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成为了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南北差异对比: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一月份中国0℃等温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秦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反映华北地区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特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乙图所示地区河流7月径流量骤减的主要原因是
A.冷锋增强 B.反气旋增强 C.亚洲高压增强 D.准静止锋的影响
【答案】7.C 8.B
【分析】试题分析:
7.华北地区雨季短,降水集中在7、8两月,所以河流年径流量小,在7、8月份最高。甲图径流量大,分布时间长,A错。乙有两个汛期,7月份径流少,可能是伏旱现象,位于长江流域区,B错。丙图径流量集中在7、8月份,5月份有春旱现象,河流径流量下降,C对。丁图有两个汛期,位于东北地区,D错。
8.结合前面分析,乙图所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是径流量骤减的主要原因,B对。冷锋带来降水多,与径流减少无关,A错。该反气旋是副热带高压带,C错。准静止锋带来降水多,D错。
考点: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常见天气系统及特点。
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据图可知(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C.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10.该区域( )
A.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B.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答案】9.C 10.B
【分析】9.由图可知,进入5月份,图中30°N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之前有所增加,故C正确。清明节之前,32°N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10毫米,故A错误。秋分前后,35“N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大于10毫米,有些地方甚至高于50毫米,故B错误。7、8月份,35°N以北许多地区降水量超过10毫米,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伏旱现象,故D错误。故选C。
10.根据雨带的移动规律,可以判定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上,河流多东流入海,为外流区,故B正确,A错误。我国东部降水及雨带移动受夏多风影响明显,故C错误。由图示信息无法比较该区域南北部的人口密度,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干冷气流相遇,在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始终位于“副高”的西北侧,是从“副高”吹来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4、5月雨带位于华南,北方春旱;6、7月雨带在江淮之间徘徊不前,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北方地区雨季,江南地区伏旱;9月开始快速南撤,10月撤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 30°N 一线 7 月月均温、7 月月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1.导致图中气温、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1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说法,可信的是( )
A.①区域海拔较低,交通运输较发达
B.②区域水能丰富,经济较发达
C.③区域的西部可能有洪积——冲积平原
D.图示区域的人口密度与降水量正相关
【答案】11.B 12.C
【分析】考查气候影响因素,区域地理特征。
11.图示区域所示的经纬度,可推断出该区域大致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可以用排除法,也可用选中法。反映的同一纬度 30°N,排除A选项;大气环流都属于季风环流影响,C排除;最东的地区降水并非最多,可排除D选项。大约 110°E 以西气温的降低,及气温值的高低,可推断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地形的影响,大约 110°E 以西降水先增后减,唯一合理的解释主要是地形的影响,B正确。故选B。
12.①区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较低,说明海拔高,位于青藏高原,是我国交通不发达地区,A不可信;②区域地处横断山区,受地形影响,经济较落后,B不可信;③区域位于相比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河流出横断山脉,可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C可信;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但山区人口较少,不呈正相关,D不可信。故选C。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海河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多年平均侵蚀总量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的甲、乙、丙、丁与所对应的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
A.甲—长江 B.乙—海河 C.丙—黄河 D.丁—珠江
14.关于四条河流流域水土状况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流域地形较平坦,故河流多年平均侵蚀量小
B.乙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故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小
C.丙河流域降水丰富,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大
D.丁河流域植被覆盖状况好,故多年平均侵蚀量小
【答案】13.A 14.C
【解析】13.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据此可推知甲为长江;黄河流域面积大,但位于我国北方,降水量小,径流量小,据此可推知乙为黄河;珠江流域面积小于黄河,但位于我国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较大,据此可推知丙为珠江;海河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据此可推知丁为海河,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4.据上题分析读图可知,甲河为长江,流域内地形起伏明显,河流多年平均侵蚀总量大;乙河为黄河,其多年平均侵蚀总量大,同时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因此河流含沙量相对大;丙河为珠江,位于我国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故径流总量较大;丁河为海河,位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区域,流域植被覆盖状况不好,但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因此多年平均侵蚀量小,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四川省金阳县地处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北岸,因其独特的位置、气候、土壤等条件,成为我国白魔芋优质产地之一,当地的白魔芋多种植于河谷两侧海拔1000米左右的坡地上。近年来,金阳县依托自然环境优势和互联网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白魔芋产业,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金阳县白魔芋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凉爽多雨 B.喜高温多雨
C.喜光热怕涝 D.喜低温阴凉
16.金阳县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发展白魔芋产业可以( )
①扩大市场范围 ②降低生产成本 ③增加农民收入 ④减少货运总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15.C 16.A
【分析】15.由材料可知,白魔芋种植于坡地上,坡地排水条件较好,说明白魔芋怕涝,A、B错误。种植区金阳县“地处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北岸”,光热资源充足,说明白魔芋喜光热,C正确,D错误。故选C。
16.互联网电商平台可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将魔芋卖到全国各地,比传统销售模式的市场更加广阔,销量更大,增加了农民收入,①③正确。生产成本不会降低,②错误。销量增大,货运量增大,④错误。故选A。
【点睛】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优势:1、依据本地化优势,提高农产品新鲜率2、减少交易过程,安全支付可靠3、享有大数据财富4、减少中间环节,扩大销售市场5、增加销量,增加农民收入等。
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该铁路干线可能是( )
A.陇海一兰新铁路 B.京包一包兰铁路
C.京哈一京广铁路 D.宝成一成昆铁路
18.图中①地区大量运出的农产品可能是( )
A.玉米、水稻 B.小麦、棉花
C.棉花、大豆 D.水稻、柑橘
【答案】17.C 18.A
【分析】该题考查气候特征的判读,农业的分布状况。
17.由图示可知该铁路线沿线降水量在400mm以上,并且有①到④降水整体呈增加趋势,说明该线路应在东部季风区,故A、B错;沿途的冬季气温逐渐增高,说明该线路为南北走向,并且由北方穿越到南方,故选C项,排除D项。
18.根据上题判断①地位东北地区,是主要的玉米产区,且该地雨热同期,能满足水稻的生长,是我国优质的稻米产区,故选A。棉花主要在热量条件充足的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B、C错;柑橘为亚热带水果,D错。
我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9.当前我国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②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
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④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①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②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
③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④多投入,多产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9.C 20.A
【解析】19.本题考查我国资源利用的现状。当前我国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0.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①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②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③实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④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⑤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半边房(如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C.暴雨频发 D.冬雨夏干
22.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荫纳凉
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避雨
23.图示地区房屋大门宜朝向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答案】21.A 22.B 23.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难度较小。正确把握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即可。
21.陕西关中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半边房使雨水流入自家院落,可以有效收集雨水,即“肥水不流外人田”,故A正确。
22.陕西关中地区位于我国北方温带季风区,夏季高温炎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为了降温,门前多种植树冠较大的阔叶树,可以起到遮阴纳凉的作用;冬季,树已经落叶,不能起到挡风避雨作用,房门朝南,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不利于对西北风带来的风沙阻挡,AD错;秋季降水量减少,对截水增湿作用不明显,C错;所以B正确。
23.关中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为了获取更多热量,房屋宜朝南采光。且为减少西北风的影响,房屋最好朝向东南,因此房屋大门宜朝向东南方向,故D正确。
人口洛伦兹曲线是指某区域人口累积百分比所对应的面积累积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如果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平分坐标轴的直线(见图中“绝对均衡线”)。下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一人口洛伦兹曲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在全国平均线图中,M至N区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
25.山东省近年来人口分布集中程度表现为
A.极度集中 B.分布不均程度增强
C.趋于均衡 D.与全国平均状况日趋接近
【答案】24.B 25.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24.读图可知,全国平均线中MN段面积累计百分比增幅(约10%)远远小于与之对应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增幅(约40%),说明该地人口集中程度非常高,人口密度大,选项中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集中程度高,B正确。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南地区人口密度均较小,A、C、D错误。故选B。
25.读图可知,山东省近年来,曲线逐渐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人口分布趋于均衡,地区差异越来越小,离全国平均状况越来越远,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的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有序转移示意图,A、B、C示意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开发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关于产业集群培育过程及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阶段,开发区以省级为主且数量不多,相邻开发区之间联系弱
B.中期阶段,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增多,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C.后期阶段,开发区之间形成致密的网络联系,但强度明显减弱
D.产业由高能级区域向低能级区域转移过程中需拥有类似的产业基础
27.长江经济带开发区分工与合作合理的是( )
A.上游地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B.中游地区大力发展矿产金属加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
C.下游地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上中下游地区的开发区产业结构能级依次递减,产业转移自上而下
【答案】26.D 27.B
【解析】26.由图中可看出,早期开发区以国家级为主,A错误。中期省级开发区数量增多,B错误。后期阶段开发区之间有较强的联系,C错误。为保证转入地更好的承接相关产业,产业由高能级区域向低能级区域转移过程中须拥有类似的产业基础,D正确。故选D。
27.上游地区经济技术落后,不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A错误。中游地区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冶金等资本密集型行业,B正确。下游地区经济技术发达,市场广阔,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错误。上中下游地区的开发区产业结构能级依次递增,产业转移自下而上,D错误。故选B。
【点睛】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于全国而言优势显著,但下游、中游和上游地区开发区的产业能级存在梯度差异;开发区产业布局主要依托"城市群-中心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呈"小集聚、大分散"的格局,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集聚在资本雄厚、矿产资源丰富或沿海沿江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已形成规模不等的集聚连绵区。从演变特征看,开发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度与其设立时间正向相关,且存在上中下游间的差异性,下游地区的开发区产业结构更加高级化;同时,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空间关联性逐渐增强。
作物的规模优势指数指某一地区某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所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与全国该比例的比值,能衡量一个地区种植某种作物的集中化和专门化程度。下表为我国部分省级粮食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的规模优势指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品种
湖南
河南
山东
黑龙江
江苏
稻谷
3.22
0.23
0.08
1.19
1.67
小麦
0.06
2.66
2.36
0.21
1.74
玉米
0.24
1.16
1.62
1.84
0.34
28.导致湖南与河南小麦规模优势指数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9.与山东相比,黑龙江稻谷规模优势指数较大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水土状况适宜 C.复种指数高 D.农业劳动力多
30.推测未来江苏的稻谷规模优势指数将( )
A.变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小
【答案】28.A 29.B 30.B
【分析】28.小麦是旱作作物,适宜在年降水量较小、以旱地为主的北方地区种植;湖南地处长江流域,水热资源丰富,更适宜水稻种植,故导致湖南与河南小麦规模优势指数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正确。而地形、水源、土壤等因素虽有影响,但不是两地小麦规模优势指数差异大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29.黑龙江气候湿润,黑土肥沃,适宜水稻种植;山东虽然热量相对丰富,但水资源相对不足,故适宜发展旱作农业;因此,与山东相比,黑龙江稻谷规模优势指数较大的主要条件是水土状况适宜,B正确。黑龙江人均耕地多,适合农业大规模生产,不是水稻种植的主要优势,A错误。黑龙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复种指数较山东低,C错误。黑龙江地广人稀,山东人口稠密,黑龙江的农业劳动力较少,D错误。故选B。
30.江苏农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物类型趋向多元化、结构去向复杂化,稻谷种植面积减小、集中化程度降低,稻谷规模优势指数将减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水稻的生长习性是好暖喜湿,小麦的生长习性是喜温凉。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的影响,导致我国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北方以小麦种植为主。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创立的黄土高原“新风成说”获得了学界的广泛接受。读黄土高原土壤粒径等值线图(图a)及土壤质地三角图(图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依据“新风成说”理论,黄土高原呈现图a所示粒径带分布的原因是( )
A.从西北向东南,风速越来越大,搬运能力增强
B.从西北向东南,河流水量减小,搬运能力减弱
C.从西北向东南,风速越来越小,搬运能力减弱
D.从东南向西北,东南季风势力减弱,侵蚀减弱
32.图b中甲、乙、丙三处土壤质地,按银川至西安方向的排序最可能是( )
A.甲丙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乙丙
【答案】31.C 32.B
【解析】31.黄土是由亚洲高压形成的西北风不断吹拂搬运而来的,距离源头处越远(从西北向东南),风速越小,搬运能力越弱,C正确,A错误;新风成说”理论和河流水量无关,B错误;黄土地貌是风力堆积地貌而不是风力侵蚀地貌,D错误。故选C。
32.读图可知,甲各颗粒的组成是粉砂10%、砂砾10%、黏粒80%,乙各颗粒的组成是粉砂40%、砂砾30%、黏粒30%,丙各颗粒的组成是粉砂50%、砂砾10%、黏粒40%。从银川到西安,土壤颗粒越来越细,即黏粒比重加大,乙<丙<甲,砂砾比重减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外力作用中搬运距离越远,搬运能力越弱,沉积下来的颗粒物也越细小。
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200m,完成下面小题。
33.图中等高线a的海拔和该河流的流向可能分别是( )
A.100、向南流 B.100、向西流 C.500、向北流 D.500、向东流
34.该河流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冰期长 B.含沙量大 C.该河流位于山东丘陵 D.沿岸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5.图中b的取值最可能是( )
A.180 B.380 C.430 D.450
【答案】33.C 34.D 35.A
【分析】33.在等高线图中,河流总是发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线由低值凸向高值,即a等高线的数值高于300m,结合材料所述等高距为200m,因此a的海拔为500m。图示区域整体上应为南高北低,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即向北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4.根据图中纬度可知,该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1月均温高于0℃,无结冰期,A错误;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东南丘陵,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小,B错误;山东丘陵位于北方地区,C错误;该地应为东南丘陵一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故选D。
35.对于特殊等高线中心的数值判断,遵循的原则为“大于大的,小于小的”,b所在闭合等高线中心等高线的海拔为300m,与两侧等高线中海拔低的等高线一致,因此为“小于小的”,即b的海拔小于300m,加之等高距为200m,因此100m<b<300m。故选A。
【点睛】等高线图中特殊等值线中心的判读——“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时会出现局部小范围的闭合区域,如果局部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等高线中数值较大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高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高线数值大,简称为“大于大值”;如果局部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等高线中数值较小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高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高线数值小,简称为“小于小值”。
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冬、春季裸露的赣江河床是其主要沙源地。区内沙岭纵横,沙山广布,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左图为厚田沙漠位置图,右图为厚田沙漠景观图。厚田沙漠的治理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一定成效,但近些年沙漠有“长大”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沙粒粒径小 B.地形平坦开阔 C.风力较强劲 D.沙粒湿度大
37.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38.厚田沙漠仍在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干旱 B.河流水量大量减少 C.上游修建水库 D.植被覆盖率降低
【答案】36.D 37.B 38.D
【分析】36.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说明沙子更不易被吹起来,可以考虑沙子粒径更大或者沙子湿度更大导致更重,而南方地区湿度更大,沙子水分更多,更重,D正确。沙粒粒径小、地形平坦开阔,起动风速应该小,排除A、B。西北地区风力更强劲,排除C。故本题选D。
37.江西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冬季风,厚田沙漠位于赣江西岸,沙源来自赣江河床,由此判断,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偏东风;江西省位于南方地区,冬季风为偏北风,加上河谷地形的影响,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
38.厚田沙漠并非西北的沙漠,它的形成是因为水域的季节变化明显导致沙源裸露,南方气候没有变干旱,排除A。河流水量大量减少、上游修建水库导致泥沙减少,沙源减少,沙漠面积会减小,排除B、C。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沙源裸露,沙源增多,沙丘面积扩大,D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某地沙源丰富、沙丘(河流含沙量大)形成的原因(5 个):①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条件差;②临近高压中心,多大风天气;③临近沙漠、沙地;④冬季枯水期,河岸湖滩裸露,多风沙;⑤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沙量大。
近年来,光伏小镇被视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新模式,所受关注度逐渐提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主要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即将光伏组件组装在鱼塘上方,实现下层水产养殖、上层光伏发电。下图为浙江省首个“渔光互补”水上光伏电站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水上光伏电站数量更多,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
A.太阳辐射强 B.耕地面积大 C.水域面积广 D.技术水平高
40.“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能( )
A.全天候运转 B.降低耕地利用率 C.优化能源结构 D.降低经济效益
【答案】39.C 40.C
【分析】39.水上光伏电站要建在水面上,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河湖更多,水域面积更广,因此水上光伏电站数量更多,C符合题意;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云雨更多,太阳辐射较弱,排除A;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平原面积少,耕地面积较小,且耕地面积大小与水上光伏电站数量没有多大关系,排除B;南北方建设水上光伏电站的技术并没有明显差异,排除D。故选C。
40.“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只有在有太阳辐射的情况下才能运转,而太阳辐射受昼夜变化、天气变化影响,不能全天候运转,A错误;“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在水面建发电站,可以少占耕地,因此提高了耕地利用率,B错误;“渔光互补”光伏发电获得的能量是清洁无污染的,大量使用这种能量,可以增加清洁能量的消费比重,减少矿物能源的消费比重,从而优化能源结构,C正确;“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充足利用了水域空间,既获得水产产品,又获得能源,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D错误。故选C。
【点睛】“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2008—2017年5-9月平原区和山区逐小时降水情况,监测发现该地区平原区接近当地正午时降水最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1.该地区可能位于( )
A.伊犁河谷 B.汉水谷地 C.汾河谷地 D.湟水谷地
42.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3.该地区5-9月多夜雨的主要原因是( )
①白天高山冰雪融水多 ②白天空气湿度大 ③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上升 ④夜晚暖湿空气抬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41.A 42.B 43.D
【分析】41.从材料中可看出,该图示意我国某地区2008—2017年5-9月平原区和山区逐小时降水情况,从降水情况看,该地区夏季降水量都很少,且山区降水量大于平原地区,说明受地形迎风坡影响,降水多,我国天山北坡的伊犁河谷地区,盛行西风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山区迎风坡降水较多,A正确;汉水谷地、汾河谷地以及湟水谷地并没有很明显的迎风坡地形雨,BCD错误。故选A。
42.该地区为我国天山北麓的伊犁河谷,盛行西风从大西洋上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山区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3.该地区5-9月多夜雨的主要原因是受山谷风的影响,夏季白天时气温相对较高,河谷地区蒸发较旺盛,空气湿度大,夜晚时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谷地地区的暖湿空气抬升被冷空气抬升,降水相对较多,所以多夜雨,②④正确;降水多主要考虑水汽丰富度情况,白天高山冰雪融水多主要流入河流,对水汽丰富度影响较小,①错误;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③错误。D项的②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如受赤道低气压带、西风带、夏季风影响时降水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冬季风影响时降水少。(2)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势升高,通常降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3)海陆位置:通常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4)洋流:暖流起到增湿的作用;寒流起到减湿的作用。
下图地处我国新疆某地,L湖原为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44.湖泊周围浅滩,面积较小的是( )
A.东岸和南岸 B.南岸和西岸 C.西岸和北岸 D.北岸和东岸
45.影响湖泊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的最小因素是
A.湖水盐度 B.沿岸坡度
C.土壤肥力 D.主导风向
【答案】44.A 45.D
【分析】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4.读图例,图中湖泊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线相当于等高线,其疏密程度反映湖岸附近地势的陡缓。结合图形对比进行判断,水位变化线较密集的是湖泊的东岸和南岸,说明东岸和南岸坡度陡,湖水比较深,周围的浅滩面积较小,A正确;水位变化线较稀疏的是西岸和北岸,说明坡度缓,湖水比较浅,周围的浅滩面积较大,BCD错误。故选A。
45.由上题分析可知,湖泊的东岸坡度陡,湖水比较深,周围的浅滩面积较小,不宜芦苇生存,因此芦苇面积小;湖泊西岸坡度缓,有河流注入,盐度小,沉积物丰富,土壤肥力较高,适宜芦苇生存,因此西岸芦苇面积较大。由此可见,影响湖泊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的因素有土壤肥力、沿岸坡度、湖水盐度等,ABC不合题意;而选项主导风向对湖泊芦苇东、西分布差异的影响最小,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湖泊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补给方式、水位、冰期、含沙量透明度、矿化度、盐度、水温随深度的变化情况等。①冰期影响因素:气温或纬度(高低)、海拔(高低)、季节(冬季夏季)、湖水流动性、盛行风;②含沙量影响因素;补给类型、流域植被覆盖度、靠近河流入湖口、入湖河流多,湖水流动性、盛行风;③水质影响因素:入湖径流+含沙、浮游生物、风沙;④水量影响因素:蒸发量、下渗量、用水量(人类)、补给(如:地下水 河流)、气候、湖泊面积、湖泊深度;⑤水位季节变化影响因素:补给方式收支关系。
奈曼沙漠位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大兴安岭东侧。这里黄沙遍布,但某团队却通过在地下0.8—1米处铺设特制的衬膜,在该地成功开垦出万亩稻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6.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奈曼沙漠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地形平坦 C.光照充足 D.土壤肥沃
47.该地种植水稻的主要水源来自( )
A.地下水 B.河流水 C.大气降水 D.冰雪融水
48.该地稻田地下铺设特制的衬膜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肥力 B.减少蒸发 C.阻隔沙尘 D.防止渗漏
【答案】46.C 47.A 48.D
【解析】46.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大兴安岭东侧,黄沙遍布,沙质土壤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土贫瘠,D项错误;该地纬度高,热量没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充足,A项错误;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地势起伏,不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B项错误;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光照充足,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晴天比奈曼沙漠少,光照条件不如奈曼沙漠,故C项正确。
47.该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C项错误;冰雪融水主要集中在春节,无法满足水稻种植的需求,D项错误;科尔沁沙地,黄沙遍布,河流较少,径流量小,水量不足,B项错误;该地种植水稻的主要水源来自地下水,故A项正确。
48.该地为沙漠,遍布黄沙,水源容易下渗,稻田地下铺设特制的衬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渗漏,故D项正确。
【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沼泽补给、地下水补给等。
松茸生长在海拔2900~3800米的山林间,主要靠菌丝吸收松树根系和土壤的养分。我国西藏林芝市盛产松茸,每年的雨季,采挖松茸成为山民对生活的希望。下图为林芝市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9.林芝市山民采挖松茸的时间集中在(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50.林芝市出产优质松茸的优越自然条件有( )
①高山林立,森林密布②河谷宽广,地形平坦③水汽丰沛,降水丰富④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49.C 50.B
【解析】49.由材料“每年的雨季,采挖松茸成为山民对生活的希望”可知,我国西藏林芝市每年雨季为松茸的生长季节,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每年的6~9月,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顺着雅鲁藏布江谷地进入,受地形抬升影响多降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0.从气候条件分析,该地区山地多,气候温凉多地形雨,为松茸的生长提供水源条件,②错误,③正确;由材料“松茸生长在海拔2900~3800米的山林间,主要靠菌丝吸收松树根系和土壤的养分”可知,该地高山林立,森林密布,松树多可提供营养支持,①正确;从材料可知,光照充足不是松茸生长的有利条件,④错误。故选B。
【点睛】西南季风是无法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在山脉的南侧地区,西南季风受到了强烈的抬升,产生了大量的地形雨,使得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区成为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区域。不过,神奇的大自然还是给西南季风留了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
二、综合题
5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河南、山东是我国传统的花生产地。花生春播秋收,生长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湿润而不积水,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35℃,当气温低于15.5℃时,基本停止生长。河南省正阳县以盛产优质花生著称,花生米粒外观整齐,含油量高,品质好。但是由于正阳地处淮河平原,旱涝多发,土壤黏性大,易结块,透气性差,所以产量较低。近年来当地推广起垄种技术(图),花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下图示意正阳县的地理位置。
(1)与山东相比,分析正阳县花生生长的气候优势。
(2)起垄种植是指垄上种植,沟内排水。请分析正阳县采用起垄种植技术种植花生的好处。
(3)正阳县城打造了一个农业机械制造产业园区,产品涵盖花生种植、收货、摘果、加工等环节的农业机械设备。请说明各企业集聚该产业园区的原因。
【答案】(1)正阳县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纬度位置较低),高温期较长;地处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淮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相对较小,)旱涝灾害较少。
(2)增厚土层,疏松土壤,利于根系发育和结果;雨季利于排涝,土壤不会过湿;旱季便于顺沟浇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接近消费市场,节约运输费用;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分析】本大题以河南(正阳)、山东区域分布图,起垄技术等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产业集聚的优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等地理素养。
【详解】(1)花生生长的气候优势主要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分析。正阳县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纬度位置较低,高温期较长,适宜作物生长期较长。地处淮河流域,是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季节变化相对较小,旱涝灾害较少。
(2)花生春播秋收,生长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湿润而不积水,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35℃,当气温低于15.5℃时,基本停止生长。正阳地处淮河平原,旱涝多发,土壤黏性大,易结块,透气性差。起垄种植,有利于增厚土层,疏松土壤,利于根系发育和结果。沟内排水,雨季利于排涝,减少积水,土壤不会过湿。旱季便于顺沟浇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农业机械制造产业园区,产品涵盖花生种植、收货、摘果、加工等环节的农业机械设备。结合产业集聚的优势分析,各企业集聚,有利于接近消费市场,节约运输费用。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5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岭是我国南部的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但有些地段的分水岭已经十分低矮狭窄,而且出现河流切穿分水岭脊的现象。南岭南北两侧气候有一定的差异,岭北常见霜雪,越冬作物都比较耐寒,岭南则很少有霜雪,热带栽培植物比较多。
材料二:早期地壳运动使南岭地区形成背斜构造,核心为花岗岩体,上覆岩层多为硬砂岩和石灰岩,其中硬砂岩后来多形成尖削的峰岭。狭义的南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5个山岭,它们均为花岗岩山体,其中骑田岭山势浑圆。下图为骑田岭景观图。
(1)说出南岭南北两侧气候的差异并简述理由。
(2)说明南岭部分地段分水岭出现被河流切穿现象的成因。
(3)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析骑田岭山势浑圆的形成过程。
【答案】(1)差异:岭南气温高,岭北气温低;岭南降水多,岭北降水少。
理由:南岭的阻挡使岭南受北方寒潮和冷气流的影响小,加上纬度较低,所以与岭北相比气温较高;由于南岭阻挡作用,南侧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比北侧较多。(从相同角度解释岭北亦可)
(2)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是长江和珠江很多南北向支流的发源地;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大,雨期长,河流水量丰富,溯源侵蚀强烈。
(3)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上覆岩层被侵蚀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花岗岩体表层由于风化剥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浑圆山势。
【分析】本题以南岭的气候特征和地质构造为材料,涉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河流侵蚀地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岭南纬度较低,气温高,岭北纬度较高,气温低;南岭阻挡了冬季风南下,岭北为冬季风的迎风坡,温度低,岭南为冬季风背风坡,温度高。两侧均为季风气候,南岭阻挡夏季风北上,南侧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北侧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2)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多条河流在山上发育形成,河流上游溯源侵蚀比较明显;南岭两侧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早,降雨量大,雨期长,河流水量丰富,受河流流量影响,溯源侵蚀强烈,分水岭出现被河流切穿现象。
(3)骑田岭为花岗岩山体,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地壳运动使岩层破碎,产生缝隙,地下岩浆活动,岩浆沿着缝隙发生侵入,侵入到岩体中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运动,随着地壳的抬升,花岗岩上升至地表,上覆岩层被侵蚀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在外力的作用下,花岗岩体表层发生球状风化剥蚀,棱角逐渐消失,最后形成浑圆山势。
5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察尔汗盐湖周围的野生黑枸杞是传统藏药,但由于环境条件差,亩产不足20千克。近年来,黑枸杞的保健功效越来越受到关注,被人们誉为“软黄金”,消费量逐年增大,价格一路攀升,导致黑枸杞人工种植规模扩大。下图为察尔汗盐湖地区气候统计图。
(1)分析察尔汗地区野生黑枸杞单产低的自然原因。
(2)简要说明早年察尔汗地区黑枸杞产业规模小的主要原因。
(3)分析黑枸杞种植规模的扩大,对察尔汗盐湖及周围地区的利与弊。
【答案】(1)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海拔高,热量不足;冻土广布,土壤贫瘠;气候干旱;多大风、沙尘等灾害性天气。
(2)自然环境恶劣,产量低;主要为当地药用,需求量小;交通、信息闭塞,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成本高。
(3)利: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弊:破坏自然植被,引起土地荒漠化;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气候恶化,风沙天气增多。
【分析】本题以青海省西北部察尔汗盐湖附近的传统藏药黑枸杞为背景材料,涉及了影响农产品单产的原因、农业区位评价及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环境条件差,亩产不足20千克”可知黑枸杞产量低,主要是因为当地环境恶劣,不利于黑枸杞的生长。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土壤和气候要素。读图可知,当地气温大部分处于低温状态,利于黑枸杞生长的气温日数短,加上位于青藏高原,导致黑枸杞生长热量不足;读图,当地冻土深度大,加上当地0º以下日数长,可知当地冻土广布,土壤贫瘠;读图当地相对湿度小,平均风速大,可知当地气候干旱,且多大风、沙尘等灾害天气,不利于黑枸杞生长。
(2)产业规模小一般是因为受到自然条件、运输、市场、技术、信息等因素的影响。由材料“环境条件差,亩产不足20千克”可知当地环境恶劣,产量低;由材料“野生黑枸杞是传统藏药”可知主要用途为当地要用,需求量小。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察尔汗盐湖周围,可推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会导致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成本高。综合以上原因导致早年察尔汗地区黑枸杞产业规模小。
(3)评价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一般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展开。有利影响体现在经济、社会方面:随着黑枸杞消费量逐年增大,价格一路攀升,扩大种植规模可以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黑枸杞种植需要大量劳动力,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不利方面应从生态效益角度分析:扩大黑枸杞种植规模会破坏自然植被,引起土地荒漠化;察尔汗盐湖周围生态环境脆弱,扩大种植规模容易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淡水资源缺乏,扩大黑枸杞种植规模会加大对淡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扩大种植规模,破坏植被 ,会导致当地气候恶化,风沙天气增多。
5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河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山东南坡都新乌拉山,流域地理位置45°~47°N,87°~92°E,冬季寒冷漫长,源头海拔3863米,源头几乎没有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流域内山区是径流形成区,平地为径流失散区。全年降水集中在5~6月,最大洪水出现在5月下旬。
(1)简述乌伦古河5月下旬洪水量最大的原因。
(2)解释乌伦古河流域“山区是径流形成区,平地为径流失散区”现象。
【答案】(1)河流主要补给方式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5~6月为山地降水集中期,降水量大,补给多;流域平均海拔高,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弱;5月份为季节性积雪集中融化期,积雪融水多。
(2)乌伦古河发源于高寒山区,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山区多地形雨,降水丰沛;山地坡度大,汇流速度快,气温低,蒸发小,径流产生多;平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多,径流失散严重。
【分析】本题以乌伦古河为材料,涉及河流补给方式、河流水文特征、自然的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乌伦古河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山东南坡都新乌拉山,主要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全年降水集中在5~6月,5月份为山地降水集中期,降水量大,补给多,河流水量大;源头海拔3863米,位于第二阶梯,流域平均海拔高,春季气温回升慢,水汽蒸发弱;5月份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量较大,为集中融化期,融水多,径流量大。
(2)乌伦古河发源于高寒山区,西风受地形抬升,水汽在抬升的过程中形成降水,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源头海拔3863米,山地坡度大,汇流速度快,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小,因此径流产生多,因此山区是径流形成区;平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蒸发旺盛,沿途径流下渗多,导致径流失散严重,因此平地为径流失散区。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