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江西省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拉丁美洲经济较落后,却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2015年城市化率为79.8%,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91.4%,具有高城市化率和城市持续发展的特点。下表示意1975~2025年拉丁美洲城市和农村人口增长率(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项目 | 1975〜1980 | 1980〜1985 | 1985〜1990 | 1990〜1995 | 1995〜2000 | 2000〜2005 | 2005〜2010 | 2010〜2015 | 2015〜2020 | 2020〜2025 |
城市(‰) | 36.0 | 30.0 | 27.6 | 24.8 | 23.0 | 20.0 | 17.5 | 15.3 | 13.3 | 11.5 |
农村(‰) | 2.4 | 5.0 | 1.8 | -0.9 | -4.3 | -3.0 | -2.0 | -1.4 | -1.0 | -1.1 |
1.拉丁美洲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B.最大城市首位度低
C.城市空间两极分化 D.人口机械增长率低
2.表中数据显示,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的拉丁美洲( )
A.总人口呈减少的趋势 B.农村总人口持续减少
C.经济重心转移到农村 D.城市之间人口流动减少
3.未来,拉丁美洲应该( )
A.扩大大城市人口规模 B.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
C.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D.制定宽松的生育政策
【答案】1.C 2.B 3.C
【解析】1.根据材料“拉丁美洲经济较落后”可知,拉丁美洲社会经济发展较慢,A错误;拉丁美洲经济较为落户,却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农村人口涌向大城市,最大城市首位度高,B错误;据材料及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拉丁美洲城市化水平高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过度城市化现象,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但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不能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从而在城市里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找不到工作的人,在城市里生活极其艰难,通常会集中到某些区域,形成“贫民窟”,导致城市空间两极分化,C正确;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率高,D错误。故选C。
2.结合表格中城市和农村人口增长率来看,拉丁美洲人口增长率整体为正值,说明总人口呈增加的趋势,A错误;据表中数据可知,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的拉丁美洲,农村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农村总人口数量持续减少,B正确;结合拉丁美洲人口的增长率推断,城市人口增长率为正值,农村为负值,说明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推测经济重心在城市,C错误;表中数据并不能说明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情况,D错误。故选B。
3.经济增长是城市化的基础,拉丁美洲应抓住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适当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化进程,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而缓解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的状况,总结以往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创建新的城市发展模式,C正确。故选C。
【点睛】拉丁美洲的虚假城市化:“虚假城市化”使得大量的人口进入到城市,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不能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从而在城市里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找不到工作的人,在城市里生活极其艰难。大量城市中的贫困人口会集中到某些区域,从而形成规模巨大的“贫民窟”。使得南美很多城市既有富有的一面,又有贫穷的一面。
梨果仙人掌是一种因果实形状像梨而得名的仙人掌,原产于墨西哥。在我国境内,主要在四川、贵州、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份有人工栽培。而在横断山区的干热河谷,梨果仙人掌已经形成野生种群,成为优势分布区。下图示意我国横断山区局部地区干热河谷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梨果仙人掌能在横断山区的干热河谷形成野生种群,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 )
A.气候炎热干燥 B.河谷水源充足 C.土壤肥力较高 D.生物丰富多样
5.我国人工栽培梨果仙人掌没有出现生态入侵危机,最可能是由于( )
A.引种规模较小 B.天敌数量众多 C.栽培管理严格 D.生存条件苛刻
【答案】4.A 5.D
【解析】4.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横断山区的山脉为近南北走向,与盛行风垂直,气流过山后,沿背风坡下沉,温度升高,湿度显著减少,河谷地区产生干热现象,导致气候炎热干燥。梨果仙人掌能够在横断山区的干热河谷形成野生种群,说明梨果仙人掌能很好地适应干热河谷地区的炎热干燥气候(干热河谷谷底降水少,水分条件差,所以主要生长的植被具有耐旱特征),A正确,排除BCD。故选A。
5.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梨果仙人掌生存条件苛刻,主要生长在气候炎热干燥的地区,而我国引种梨果仙人掌的地区大部分气候湿润,野外不适宜梨果仙人掌生存,因此最可能是生存条件苛刻所以没有出现生态入侵危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梨果仙人掌原产墨西哥,世界温暖地区广泛栽培,在地中海及红海沿岸、南非、东非、等地归化。中国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等省区有栽培,北方温室也有零星栽培,在四川西南部、云南北部及东部、广西西部、贵州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海拔600-2900米的干热河谷逸为野生。
湿地脆弱性是指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压力下,湿地退化的程度和可能性。草海被誉为“高原明珠”,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草海自然保护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1992~2013年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压力指标分布,下表示意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压力指标各等级所占面积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类别 | 1992年 | 2000年 | 2013年 |
潜在脆弱区 | 45.68 | 46.63 | 46.96 |
轻度脆弱区 | 17.47 | 18.11 | 21.58 |
一般脆弱区 | 17.95 | 18.03 | 17.51 |
中度、重度脆弱区 | 18.9 | 17.23 | 13.95 |
6.1992~2013年,草海湿地( )A.面积大幅增加 B.生态压力增大 C.环境趋于改善 D.越冬鸟类减少
7.推测草海湿地中部生态系统压力变化状况的成因是( )
A.人类干扰少 B.海拔较高 C.地势起伏大 D.交通不便
8.对草海湿地面积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的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 )
A.对物流进行有效跟踪 B.监测区域地壳运动
C.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 D.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答案】6.C 7.A 8.D
【解析】6.表中数据显示,1992~2013年草海湿地生态系统中度、重度脆弱区及一般脆弱区所占面积比例变小,说明1992~2013年人类活动对草海湿地造成的生态系统压力日益减轻,草海湿地环境趋于改善,越冬鸟类增多。C选项正确;湿地面积没有变化,A选项错误;中、重度脆弱区减少,生态压力减小,B选项错误,压力减小,环境改善,越冬鸟类增多,D选项错误。故选C。
7.据图可知,草海湿地中部生态系统压力变化较小,主要是因为该地区主要为湖泊和沼泽,是草海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受人类活动干扰少,使得该地区生态系统压力变化较小;A选项正确。海拔较高,地势起伏等自然因素对压力变化的影响较小,BC选项错误;交通不便,人类干扰就少,A选项更符合题意。故选A。
8.对草海湿地面积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RS),该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D选项正确;对物流进行有效跟踪、监测区域地壳运动利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统(GPS),AB选项错误;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利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仔细阅读材料及题中图片,获取想关数据信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3S的作用,RS遥感技术作用是对某地区实施监控,GIS的作用是分析遥感影像和数据对其进行分析,评估或预测;GPS是全球定位系统。
森林食品是指以森林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微生物及动物为原料生产加工的各类食品。森林食品的生产方式遵循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符合人类自然、原生态、无污染的要求。湖南省森林食品资源十分丰富且特色鲜明,该省林业局以及各市州林业局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森林食品产业的发展与转型,高水平打造湖南省森林食品产业的新增长点。下图示意湖南省各类森林食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省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发展森林食品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B.东南丘陵
C.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D.四川盆地
10.湖南省森林食品产业的现状是( )
A.产业类别齐全 B.生产周期较短 C.产值比例均衡 D.资金投入较少
11.推测湖南省在发展森林食品产业过程中需要重点预防的是( )
A.酸雨严重 B.气候变暖 C.资源短缺 D.天然林破坏
【答案】9.A 10.A 11.D
【解析】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覆盖率高,符合原生态、无污染的要求,且距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近,发展森林食品的潜力最大,A正确;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森林覆盖率较低,森林食品潜力较小,BCD错误。所以选A。
10.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可知,湖南省的森林食品产业类别齐全,木本油脂和森林水果占比较大,其他森林食品如木本粮食、森林调味料、野生动物等占比较小,A正确,C错误;森林食品的生产周期较长,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森林食品资金投入较多,D错误。所以选A。
11.分析可知,湖南省光、热、水资源丰富,天然林覆盖率高,发展森林食品的自然条件优越,随着森林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可能会造成天然林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因此,该省在发展森林食品产业过程中需要重点预防天然林破坏,D正确;发展森林食品对酸雨、气候变暖、资源短缺影响较小,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森林食品是指以森林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微生物及动物为原料生产加工的各类食品。森林食品的生产方式遵循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符合人类自然、原生态、无污染的要求。森林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形成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生长的环境,释放有益于动植物生长的各种物质,及吸收和过滤有害物质的功能。树木中分泌的杀菌素能够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食品纯天然、无污染、健康营养的品质。
白水江发源于岷山山脉东麓,上游位于四川省北部高原,下游位于甘肃省南部文县山林区,属于嘉陵江二级支流,白龙江一级支流。白水江长295.6km,流域面积8257.15km2,水能资源丰富。下图示意白水江流域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白水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量丰富②支流对称分布③坡陡流急④流域面积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白水江流域梯级开发建设大坝后,大坝上游地区( )
A.河流水质改善 B.河床侵蚀增强 C.地质灾害减少 D.昼夜温差变小
14.白水江流域( )
A.地貌类型单一 B.植被稀少,夏秋多雨
C.耕作条件较好 D.气候的垂直分异显著
【答案】12.B 13.D 14.D
【解析】12.由材料可知,白水江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①正确;从图中看,南侧支流多,北侧支流少,没有对称分布,②错;由材料可知,该地水能资源丰富,可推测出坡陡流急,③正确;由材料可知,白水江是嘉陵江的二级支流,流域面积较小,④错。①③正确,故选B。
13.由材料可知,白水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梯级开发建设大坝后,上游水域面积会增加,水域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增强,昼夜温差变小,D正确;建坝后受大坝的调节作用,上游的水流流速变慢,河床侵蚀减弱,水体更新速度变慢,水质可能变差,AB错;水能资源开发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C错。故选D。
14.由材料可知,“白水江发源于岷山山脉东麓,上游位于四川省北部高原,下游位于甘肃省南部文县山林区”,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分异显著,D正确,A错;横跨川甘两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系发育,植被丰富;流域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耕作条件差,土壤肥力低,BC错。故选D。
【点睛】修水库的影响:
1、有利影响,产生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防洪、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2、不利影响,上游地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美国太阳能虽然在能源消费中占比较小,但太阳能产业发展迅速,该国对于太阳能产业的科技研发从多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加利福尼亚州作为美国西岸的门户,非常适合发展太阳能产业,全美40%的光伏项目都落户在该州。近十几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太阳能产业快速发展。下图示意美国本土太阳能资源分布(单位:MJ/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美国本土太阳能资源高值区的成因是( )
A.地表植被较稀少 B.纬度低,受海洋影响大
C.受盛行西风控制 D.位于背风坡,晴天较多
16.与近十几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太阳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关联性最大的因素是( )
A.劳动力 B.地形 C.政策 D.交通
17.与田纳西州相比,加利福尼亚州( )
A.日照时间短 B.受寒流影响显著 C.南北温差小 D.水能资源较丰富
【答案】15.D 16.C 17.B
【解析】1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美国本土太阳能资源高值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加之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较多,光照强烈,使得该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而形成高值区,D正确;地表植被不能影响太阳能资源的多少,A错误;受海洋影响大,多阴雨天气,太阳能资源受大气削弱作用的影响会减少,B错误;受山地阻挡,太阳能资源高值区域受西风带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16.分析可知,美国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其在美国能源消费中占比较小,发展潜力较大,为了促进太阳能资源的开发,美国对于太阳能产业的科技研发从多方面给予资金扶持,促进了加利福尼亚州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C正确;地形、劳动力、交通在推动太阳能产业快速发展中的作用不大,ABD错误。故选C。
17.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本土西部,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显著,B正确;加利福尼亚州太阳能资源较田纳西州丰富,说明该州日照时间较田纳西州长,A错误;田纳西河中上游主要流经田纳西州,使得该州水能资源较加利福尼亚州丰富,D错误;加利福尼亚州跨纬度范围大,南北温差更大,C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③海拔高低(主要是大气密度)。
考察发现,青藏地区山地的山峰和山脊的形态很不一样。下图示意青藏地区极高山峰发育演化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①②③④不同阶段中( )
A.①形成较②晚 B.③形成最早 C.②形成较④早 D.④形成最晚
19.图④中角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构造运动 D.岩浆活动
【答案】18.B 19.A
【解析】18.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山峰的发育过程会经历由完整到残缺、山体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图中③阶段山体完整、面积最大,说明其形成最早,B正确;①阶段较③阶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为第二个时期,A错误;④阶段出现了冰川侵蚀地貌,为第三个时期,D错误;②阶段山体的面积逐渐减小,形成山峰,为第四个时期,C错误。因此,青藏地区极高山峰发育演化模式的先后顺序为③①④②,即③形成最早。故选B。
19.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孤立和尖锐的金字塔形山峰,A正确;流水侵蚀主要有下蚀、侧蚀、溯源侵蚀,不会形成角峰,B错误;构造运动多形成褶皱、断裂,C错误;岩浆活动分为侵入活动和喷出活动,喷出的岩浆冷却凝结形成火山,D错误。故选A。
【点睛】外力侵蚀地貌: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V”型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 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地貌。
2022年10月8日,我国进入寒露节气。中国天气网通过盘点气象大数据发现,寒露节气期间,北方大部地区昼夜温差都在10℃以上,西南等地区开始进入大雾多发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与寒露节气期间我国各地昼夜长短状况最相似的节气是( )
A.立春 B.惊蛰 C.清明 D.白露
21.寒露节气期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都在10℃以上,主要是因为( )
A.降水减少,蒸发旺盛 B.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C.晴天多,夜晚时间长 D.纬度高,偏南风强劲
22.寒露节气期间,我国西南等地区开始进入大雾多发期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湿度较大,风力较小 B.晴天多,地面水汽蒸发较强
C.地处低纬,空气对流强烈 D.受大陆气团控制,水汽充足
【答案】20.B 21.C 22.A
【解析】20.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时昼夜长短相同,2022年10月8日,我国进入寒露节气,寒露为秋分之后第一个节气,因此可算出与寒露节气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的日期为春分前的第一个节气,即惊蛰,因此与寒露节气期间我国各地昼夜长短最相似的是惊蛰,B正确、ACD错。故选B。
21.寒露节气期间为我国北方的秋季,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寒露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方地区夜晚时间长,C正确;蒸发旺盛与昼夜温差关系不大,A错;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点,不是北方地区,B错;我国北方地区秋季为冬夏季风转换季节,偏南风强劲说明错误,D错。故选C。
22.寒露节气期间,我国西南等地区空气湿度较大,风力较小,大雾多发,A正确;寒露节气地面水汽蒸发较弱,不是形成雾的主要原因,B错;空气对流强烈不利于雾的形成,C错;我国西南地区受大陆气团影响较小,且大陆气团控制下水汽较少,D错。故选A。
【点睛】有关昼夜长短的几个规律:1、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的昼夜长短相反。二分日前后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反。二至日前后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同。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谷位于新疆天山西部山区,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年平均降雨量为417m,多雨期集中在春夏季,属湿润大陆性温带气候,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被称为“塞外江南”。区内天然植被总面积约4.66万km2,主要有针叶林、灌丛、荒漠、草原、草甸等植被类型,其中草原、草甸为主要植被类型,面积约占70%。图1示意伊犁河谷主要植被类型分布(空白部分表示无植被覆盖),图2示意4~10月伊犁河谷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度历史同期平均值。
(1)简析伊犁河谷被称为“塞外江南”的主要自然原因。
(2)指出伊犁河谷草甸分布较集中的区域,并分析原因。
(3)概括4~10月伊犁河谷植被覆盖度的整体变化规律,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1)伊犁河谷处于盛行西风带的控制范围内,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位于南北天山组成的一个向西开口的喇叭口内侧,有利于湿润水汽深入,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伊犁河谷与天山山脉相连,天山冰雪融水补给丰富,灌溉水源充足;伊犁河谷三面环山,北部的山脉可以阻挡冷空气南下,东部和南部的高山可以阻挡干热气流北上,气候温和等。
(2)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中部河谷;南部、北部、东部山地。原因:中部河谷,靠近河流,地势低洼,水分充足;
南部、北部、东部山地,海拔高,降水量大,蒸发量小,水分充足。
(3)整体变化规律:先升高再降低(或4~5月、9~10月覆盖度低,6~8月覆盖度高)。主要影响因素:气温(或热量)、水分(或降水量和冰雪融水量)。
【分析】本大题以伊犁河谷植被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伊犁河谷南北天山两山(脉)夹峙,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进入;且地势东高西低,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天山海拔高,冰川积雪丰富,冰雪融水丰富,水源充足;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寒冷气流的侵入,且山高谷深,气流翻山后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止来自塔里木盆地的干热的风沙侵入,气候温和。
(2)由图中黑色图例可知,草甸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北两侧和东侧,呈东西条状分布并在东侧汇合,正好对应中部河谷和南北东三侧山地。草甸对水分要求较高,河谷地区水量丰富,东南北侧的山地易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且海拔高,蒸发弱,水源充足,利于草甸发育。
(3)根据伊犁河谷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度历史同期平均值图,4~5月、9~10月覆盖度低,6~8月覆盖度高可知,植被覆盖度的整体变化规律为先升高后降低。主要因为从4~5月到6~8月,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升高,热量增多,山地降水增多,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水分变得充足,利于植被生长。6~8月到9~10月,气温降低,热量不足,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减少,水分减少,不利于植被生长。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蒙古纵贯铁路是连接俄、蒙、中最重要的铁路干线,它由西伯利亚铁路的乌兰乌德站引出,横穿蒙古国,沿线输沙通量较大。蒙古国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系统不完善,蒙古纵贯铁路蒙古段承担了该国境内80%的货运及30%的客运业务。下图示意蒙古国地理位置及该国主要地理要素分布。
(1)蒙古纵贯铁路蒙古段承担了蒙古国境内80%的货运及30%的客运业务,简析主要原因。
(2)指出蒙古纵贯铁路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
(3)说明蒙古纵贯铁路沿线输沙通量较大的原因。
(4)请你为降低蒙古纵贯铁路沿线输沙通量献计献策。
【答案】(1)蒙古国经济相对落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不完善;铁路运输成本低,较少受气象、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蒙古纵贯铁路蒙古段连通蒙古国主要经济区,客货运输需求量大;蒙古纵贯铁路蒙古段北接俄罗斯,南通中国,可以与他国互联互通等。
(2)寒潮;暴雪;大风;沙尘暴等。
(3)土地沙化严重(或多荒漠);处于太平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的交错地带,气候波动剧烈:春季多风且干旱,易发生强烈风蚀等。
(4)退牧还草,治理草地沙漠化;加大技术投入,建设防沙、阻沙工程;封沙育草,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分析】本题以蒙古纵贯铁路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主要的交通方式,常见的自然灾害,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本题主要从蒙古经济发展水平、铁路运输的优势、交通运输布局的意义等内容分析,蒙古国经济相对落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不完善,铁路成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成本低,较少受气象、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能够稳定的维持客运和货运;蒙古纵贯铁路蒙古段连通蒙古国主要经济区,具有较广的经济腹地,客货运输需求量大;蒙古纵贯铁路蒙古段北接俄罗斯,南通中国,可以与他国互联互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2)蒙古纵贯铁路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联系,在冬季蒙古靠近亚洲高压(冷空气源地),易产生,寒潮、暴雪、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3)蒙古深处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处于太平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的交错地带,气候波动剧烈;春季多风且干旱,土壤易发生强烈风蚀等,造成土地沙化严重(多荒漠),这就提供丰富的沙源,加之大风天气(风速较快),使得蒙古纵贯铁路沿线输沙通量较大。
(4)本题主要借鉴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从生物措施角度分析,封沙育草,恢复被破坏的植被;退牧还草,治理草地沙漠化,减少过度放牧,建设人工草场;从技术措施角度分析,加大技术投入,建设防沙、阻沙工程;从环保措施思考,提升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GVC)的地位,直接关系到该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发挥的功能与获取的利益。因此,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避免陷入“低端锁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指制造业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获得价值增值的过程。下图示意1995~2014年世界多数国家或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指数变化。
(1)指出1995~2014年世界多数国家或地区制造业GVC地位指数较高的类型,并简析原因。
(2)说明1995~2014年世界多数国家或地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指数的变化状况及成因。
(3)对比世界多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所发挥功能与价值的差异,并简述发展中国家避免陷入“低端锁定”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答案】(1)劳动密集型。原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过程简单;生产环节较少;生产链条较短;无需复杂的国际分工等。
(2)变化状况:技术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亚洲下降幅度较美洲、欧洲大。成因: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技术集聚显著,生产环节过程中的主要附加值被少数国家所获得,大部分国家或地区主要参与技术水平较低的生产环节,其获得的附加值较少。
(3)差异:发达国家输出资金、技术、高端产品等,产品附加值高,发展中国家承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进行中低端产品的生产,产品附加值较低。
主要措施: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合理设置进出口政策,增加出口规模: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探索外商投资多元化模式;重视人才投入·逐步减少物质资本投人占比等。
【分析】本大题以全球价值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产业转移及其类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从图表纵坐标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GVC地位指数较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过程简单;生产环节较少;生产链条较短;无需复杂的国际分工等。各个地区都可以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
(2)按图表特征描述,技术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亚洲下降幅度较美洲、欧洲大。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技术集聚显著,生产环节过程中的主要附加值被少数国家所获得,大部分国家或地区主要参与技术水平较低的生产环节,其获得的附加值较少。尤其是亚洲,相对其他各州在产业链中所获得的附加值更少,下降时幅度也更加明显。
(3)产业链中,发达国家输出资金、技术、高端产品等,产品附加值高。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产业水平相对落后,主要进行中低端产品的生产,产品附加值较低。发展中国家避免陷入“低端锁定”主要需要增加对“质”的重视,减少对“量”的依赖,常见的方式有: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合理设置进出口政策,增加出口规模;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探索外商投资多元化模式;重视人才投入·逐步减少物质资本投入占比等。(言之有理即可)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C岩层的形成时期,古地理环境为,日全食拍摄地当日,原有剖面形成时,谷壁,该地冷湖效应可能持续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