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自主探测之旅开启,“天问一号”带着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向深空出发,奔赴火星。2021年5月中旬着陆火星实施巡视探测。下图示意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下表为地球与火星数据比较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行星
质量(以地球为1)
体积(以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地球
1
1
1年
23小时56分
火星
0.11
0.15
1.9年
24小时37分
1.上图显示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与火星相比,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A.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B.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
C.稳定的太阳光照 D.大气密度更稀薄
【答案】1.B 2.A
【解析】1.由图可知,图示为太阳及八大行星,为太阳系,故本题选B。
2.火星和地球都有大气层,但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火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氩,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二氧化碳、水等,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氧气,A正确。地球和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似,B错误。火星也有稳定的太阳光照,C错误。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得多,所以大气密度更加稀薄,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太阳状态稳定;行星和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大气条件;液态水。
“白太阳”是太阳活动极小期的重要标志,即太阳大气无黑子现象。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太阳活动极小期( )
A.①层的太阳黑子增多 B.③层的带电粒子流增多
C.②层的耀斑活动较弱 D.③层的太阳黑子数较少
4.“白太阳”现象持续发生期间( )
①全球的降水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次数将会减少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地表温度明显升高,全球出现暖冬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3.C 4.B
【解析】3.根据材料“白太阳”是太阳活动极小期的重要标志,即太阳大气无黑子现象,可知太阳活动极小期即太阳活动的低峰年。读图可知①为光球层,②为色球层,③为日冕层,当太阳活动极小期时①层即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是减少的,A错误;当太阳活动极小期时,③层即日冕层的带电粒子会减少,B、D错误;当太阳活动极小期时,②圈层即色球层中的耀斑的数量是减少的,C正确。故选C项。
4.“白太阳”现象持续发生和全球降水量的多少没有关系,①错误;“白太阳”现象即太阳活动比较弱的年份,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减小,②正确; “白太阳”现象即太阳活动比较弱的年份,该现象持续发生期间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会减弱,磁暴会减少,③正确;地表温度明显升高,全球出现暖冬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项。
【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年为周期
太阳辐射在全球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很多。据此完成问题。
5.太阳辐射能够为人类提供各种能源,其中包括( )
A.煤炭、石油、水能 B.天然气、核能、波浪能
C.沼气、潮汐能、太阳能 D.风能、生物能、地热能
6.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影响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增
B.我国西藏地区海拔高、晴天多,太阳辐射能较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C.受地形因素影响,四川盆地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低值区
D.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拔、天气状况等
【答案】5.A 6.A
【解析】5.由所学知识可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其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人类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可以开发利用风能、水能;生物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一种能量;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核能是(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地热能是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综合上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由所学知识可知,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太阳辐射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A错误。我国西藏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再加上晴天多,太阳辐射强,B正确。受地形因素影响,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天多,太阳辐射弱,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低值区,C正确。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拔、天气状况等,D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A。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度):纬度越低大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大福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大;2.天气状况:晴天多,降水少,云层薄,对大阳福射的削弱作用就越弱,太阳辐射强度越大。3、地势高低:海拔越高,大气越稀海,对太阳射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1年7月23日~8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在东京(东九区)时间7月24日10:45的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我国选手杨倩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也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东京奥运会期间,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越来越大
C.北京昼短夜长,且白昼变长 D.西安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8.位于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华侨观看首金诞生直播的当地时间为( )
A.7月24日20:45 B.7月23日20:45
C.7月25日00:45 D.7月24日6:45
【答案】7.D 8.B
【解析】7.由题可知,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1年7月23日~8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此时地球已经过了远日点,开始向近日点方向前进,公转速度越来越快,A错误。地球自转角速度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B错误。此时地球已经过了夏至,但是还没到秋分,北京白昼越来越短,但是依然是昼长夜短,C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半球移动,西安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D正确。故选D。
8.由题可知,东京(东九区)时间7月24日10:45的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美国纽约是西五区的时间比东九区有10个小时的时差,西五区位于东九区的东部,要加上时差,计算时差时,过程中是自西向东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所以美国纽约观看直播的时间是7月23日20:45,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各地都约是15°/小时。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29.2°N,105.34°E)发生了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泸县及周边区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圈层( )
A.由铁和镍组成 B.平均厚度为60~70千米
C.位于莫霍面以上 D.呈熔融状态
10.地质学家常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 B. C. D.
【答案】9.C 10.A
【解析】9.由材料信息“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29.2°N,105.34°E)发生的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km,地震震源所在圈层为地壳,主要为岩石组成,AB错误;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呈固态,C正确,D错误。故选C。
10.地震波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而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实线为纵波,虚线为横波,纵波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横波只能通过液态,A图横波突然消失可能遇到石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2021年10月23日为霜降节气,霜降之后,秋天正式结束,寒冷的冬季就要来了。人们常根据霜来推测天气,并采取对庄稼不断喷水和覆盖稻草等措施,来减少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浓霜形成的原因是( )
A.①较强 B.②较强 C.③较弱 D.④较弱
12.防霜冻时,对庄稼不断喷水主要是为了( )
A.增强①和④,减少地面热量散失 B.增大比热容,提高土壤升温速度
C.增强②和④,减缓田间温度下降 D.降低反射率,吸收更多太阳辐射
【答案】11.D 12.C
【解析】11.据图可知①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散热,天空中缺少云和水汽,大气逆辐射较弱,即④较弱,地面温度低,易出现霜或霜冻。ABC错误,D正确。
12.防霜时,对庄稼不断喷水主要是为了增加近地面空气湿度,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散失,而且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慢,可以减缓田间温度下降,C正确。夜晚时,地面出现散热状态,增大比热容,降低地面降温速度,B错误;霜冻多出现在温度较低的夜晚,夜晚没有太阳辐射,不是为了增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大气增温主要吸收地面辐射,A错误:喷水和覆盖稻草不能降低反射率,主要是为了保温,D错误。故选C。
【点睛】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13.读“上海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若旗帜飘动的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
A.甲为夜晚,吹陆风 B.乙为夜晚,吹海风
C.甲为白天,吹海风 D.乙为白天,吹陆风
【答案】A
【详解】甲图中旗帜从陆地飘向海洋,吹陆风,说明陆地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海洋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判断陆地温度低于海洋,为夜晚,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乙图中旗帜从海洋飘向陆地,吹海风,说明陆地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海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判断陆地温度高于海洋,为白天,BD选项都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海滨地区白天陆地温度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晚上海洋温度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图中虚线为锋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四地,多阴雨天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此时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答案】14.B 15.B
【解析】14.读图可知,甲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难以成云致雨,为晴朗天气,排除A;乙位于低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多为阴雨天气,B符合题意;图中虚线为锋线,丙附近的锋线由气旋中心大致向西延伸,应为冷锋,丁附近的锋线由气旋中心向东延伸,应为暖锋,题中信息表明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丙附近的冷锋向东南方向移动,丁附近的暖锋向北移动,故丙位于冷锋前,丁位于暖锋后,均不位于雨区,多晴朗天气,排除CD。故选B。
15.甲地位于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形成反气旋,B正确。低压中心气流的运动形式为气旋,A不符合题意。甲地为高压中心,不能形成锋面,排除CD。故选B。
【点睛】锋面气旋中,由气压中心向偏西方向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冷锋,由气压中心向偏东方向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暖锋,南北半球锋面类型相同,但移动方向相反。锋面气旋中的雨区,在北半球一般出现在锋线北侧,在南半球一般出现在锋线南侧。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c→b→d B.b→c→a→d C.c→a→b→d D.d→a→b→c
17.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的主要动力是季风活动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输送
【答案】16.D 17.C
【解析】16.据图箭头特点可知,海陆间水循环过程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符合的是 d → a → b → c ,D正确、ABC错误。故选 D 。
17.据图箭头可知, a 为水汽输送, b 为降水, c 为径流, d 为蒸发,D错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产生了流水的侵蚀、堆积作用,塑造着地表形态,C正确;水汽输送环节主要动力是盛行风,A错误;降水环节要因具体情况分析,地中海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B错误。故选C。
【点睛】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水循环的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较为严重。根据联合国2008年数据,我国拥有全世界21%的人口,但水资源只占总量的6%,人均水资源量仅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中国658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缺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导致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较为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基数庞大②水资源分布不均③缺乏大江大河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缓解我国华北地区供水压力的有效措施包括( )
①毁林开荒②跨流域调水③大幅降低水价④防治水污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8.A 19.B
【解析】18.由材料信息可知,我国拥有全世界21%的人口,水资源只占总量的6%,故人口基数庞大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①项正确;我国水资源分布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时空分布都不均,是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之一,②项正确;我国河湖众多,有排名居世界前列的大江大河,③项错误;水污染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之一,④项正确。由以上可知①②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不能缓解供水压力,故①项错误;跨流城调水能调节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地区供水压力,②项正确;大幅降低水价,会增加水浪费,不能缓解供水压力,故③项错误;水污染严重是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之一,防治水污染可以缓解供水压力,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B。
【点睛】水资源短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资源型缺水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差异性导致的局部区域水源分布较少而引起的缺水;水质性缺水则是由于区域内水资源的物理形态或水质恶化导致水资源无法利用引起的缺水,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
下图为北半球太平洋海域洋流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关于图中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寒流 B.②为暖流
C.③洋流水温高于②洋流 D.同纬度海区,④洋流水温低于③洋流
21.下列关于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洋流导致沿岸地区的降水增加
B.①处泄露的石油污染物可能出现在②海域
C.②、③洋流交汇,形成大型渔场
D.④洋流从北极携带南下的冰山,会威胁海上航运安全
【答案】20.D 21.C
【解析】20.图文信息表明,图示海域位于太平洋北半球海域。图中①洋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度,应为暖流(日本暖流),A错误。图中②洋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度,应为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B错误。水温一般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③洋流所处纬度高于②洋流所处纬度,因此③洋流水温一般低于②洋流,C错误。由于同纬度地带的④为寒流、③为暖流,因此④洋流水温低于③洋流,D正确。故选D。
21.读图可知,①洋流为暖流,给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因此导致沿岸地区的降水增加,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①处泄露的石油污染物可能顺洋流扩散到②海域,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②、③之间洋流分离,不存在交汇,不会形成大型渔场,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读图可知,④洋流经北边的海峡可能从北极携带南下的冰山,从而威胁海上航运安全,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洋流即海流,也称洋面流,是指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水平流动,是从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
图1为世界自然遗产——北爱尔兰“巨人堤道”(Giant's Causeway),是由位于大西洋海岸的总计约4万根六角形火山岩石柱组成长达8km的海岸。石柱连绵有序,呈阶梯状延伸入海。图2是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巨人堤道”的火山岩石柱属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3.距海岸线越近,六棱石柱的棱角越不分明。造成六棱石柱棱角模糊的地质作用是图2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2.B 23.B
【分析】22.根据材料可知,“巨人堤道”是火山岩,即岩浆岩,分析图2中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关系,可知图中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所以B正确,排除A、C、D选项。
23.六棱石柱是由岩浆岩形成的,造成六棱石柱棱角模糊的是因为海浪侵蚀作用,即外力作用形成的。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所以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外力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
【点睛】岩石圈循环示意图: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数量大增。下图为我国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当地( )
A.水土流失多发 B.河流水量锐减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洪涝灾害多发
25.外来入侵物种影响地区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共同性 D.开放性
【答案】24.C 25.B
【分析】24.外来植物入侵,争夺当地物种的栖息空间,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入侵植物不会加剧水土流失,也不会使得河流水量锐减或洪涝灾害多发。故选C。
25.外来入侵物种影响了地区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这体现了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同性、开放性的无关。故选B。
【点睛】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下图为“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27.自然带②→④→⑤变化的基础是(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洋流
【答案】26.B 27.C
【分析】26.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反映了热量的变化,在南北方面向更替,东西方向上延伸,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所以选B。
27.自然带②→④→⑤变化是由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基础是水分。所以选C。
【点睛】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阳宁县境内的野王村(行政村),蒲河经五道弯曲贯穿全村而过,村中整体地貌呈“S形”奇特分布,各自然村星罗棋布,被蒲河分割包围,自成一体。野王村整体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依山傍水,水依山而娇美,山傍水而奇险。图示意野王村,“S形”地貌局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野王村各自然村落位于( )
A.冰碛丘陵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深切河谷
29.该河流对自然村落建设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
①深厚肥沃的土壤②温暖湿润的气候③较高的崎岖地形④充足的水源供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28.C 29.B
【分析】28.读图可知,因为河流的凸岸淤积,凹岸侵蚀,野王村的各自然村一般坐落在河流的凸岸冲积平原,C项正确。附近没有冰碛丘陵、三角洲一般在河流入海口、深切河谷是“V”字形,ABD项错误。故选C。
29.读图可知,河流对自然村落形成提供的有利条件是:河流的凸岸淤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有益于村落形成,①正确,温暖湿润的气候主要与当地位置与地形有关,与当地河流关系不大,②错误,读图可知,河流的凸岸淤积不会形成较高的崎岖地形,③错误。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是村落形成重要条件,④正确,①④正确,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漫滩平原是由河流侧向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发育于弯曲型河段,经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形状的为河曲型河漫滩。
与平原相比,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都比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人们通常优先建设公路,其次才是铁路,这主要是因为公路比铁路建设( )
①难度大②成本高③成本低④难度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1.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是为了( )
A.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通过更多的山村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答案】30.B 31.A
【解析】30.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和坡度大,地形崎岖,与修建铁路相比,修建公路难度小,①不符合,④符合;修建公路工程量小,成本较低,便于修建,②不符合,③符合。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31.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主要是为了降低线路坡度,利于汽车行驶,增加安全系数,A正确;增加线路长度会增加成本,B错误;通过更多的山村、增加山区线路密度不是山地地区建造成“之”字形的主要目的,CD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少,尽量少占耕地;山地地区,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尽量避开复杂地形,在山坡修建“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读中国近 5000 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32.a-b 时段处于
A.冰期 B.间冰期 C.寒冷期 D.温暖期
33.a-b 时段较 c-d 时段
A.极地冰盖面积大 B.海平面偏高
C.热带的北界偏南 D.雪线海拔低
【答案】32.D 33.B
【分析】考查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32.冰期和间冰期是大时间尺度的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中是近 5000 年历史时期的气温变化,AB错误;读图分析可知,a-b 时段气温比现在的平均气温高2-3℃,说明当时处于温暖时期,因此D正确,C错误。故选D。
33.读图分析可知,c-d 时段的气温比现在的平均气温低,说明处于寒冷期,a-b 时段处于温暖时期,温暖时期较寒冷期的极地冰盖面积更小,A错误;温暖时期较寒冷期的温度高,积冰融化,海平面偏高,B正确;温暖时期较寒冷期的热带范围更大,北界偏北,C错误;温暖时期较寒冷期的温度高,山地雪线海拔较高,D错误。故选B。
2020年12月27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这场“跨年”寒潮堪比“霸王级”,“速冻”是这次寒潮天气过程的最大特点,冷空气移动很快,风寒效应明显,同时,部分地区有明显的雨雪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寒潮主要发生在( )
①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②深秋到初春季节
③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④夏秋季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5.关于寒潮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会造成农作物冻伤、冻死 B.农田病虫害减少
C.可以使电力、电信设施毁坏 D.沿海大风会掀翻船只
【答案】34.A 35.B
【解析】34.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因此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冬半年深秋到初春,①②正确,A正确;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夏秋季节,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不易产生寒潮天气,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35.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寒潮会导致大幅度降温,低温冻害会造成农作物冻死、冻伤,A不符合题意;寒潮会导致大幅度降温,可以使农田病虫害减少,是寒潮带来的好处,不是危害,B符合题意;大风可以使电力、电信设施毁坏,C不符合题意;沿海大风会掀翻船只,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二、综合题
36.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____季,判断的依据是____。
(2)图中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____。
(3)此季节影响③地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受其影响,该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
(4)简述东亚季风环流的主要成因及冬夏季风向的变化特点。
【答案】(1) 夏 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 副热带高气压带 炎热干燥
(4)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向的变化特点: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分析】本题以局世界局部轮廓图为背景,涉及季风的分布和成因,考查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南亚地区此时吹西南风,说明此时的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
(2)南亚季风中的西南季风主要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3)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地区,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4)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较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南季风。冬季陆地较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季风。
37.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答案】(1)差异:①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在甲图山脉中出现的高度比在乙图山脉中出现的高度低。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有关知识。
【详解】(1)读图,乙图的自然带种类更多;乙图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乙图山脉所处纬度更低。
(2)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南半球低纬度,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3)乙图山脉在热带,故影响雪线的基本因素是降水,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可以判断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
【点睛】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智利被誉为世界“铜矿王国”,其铜矿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下图为“智利24°S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埃斯康迪达为智利最大的铜矿之一,该地铜矿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位于东西山脉之间的中央谷地南北绵延约650公里,地势较平坦,上覆大量冲积土,是智利重要的农业分布区。
(1)说明该地铜矿体形成的大致过程。
(2)分析中央谷地地表形态形成的地质作用。
【答案】(1)智利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断层发育;来自于地幔软流层的含铜岩浆沿断层侵入地壳,在冷却凝固过程中,铜元素富集而形成铜矿体。
(2)内力作用形成中央谷地两侧断层;中央谷地沿断层相对下陷,形成低地;河流等外力作用,把风化、侵蚀物质搬运至此堆积。
【分析】本题考查铜矿体以及地貌形成过程,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对地理过程的推理能力。
【详解】(1)结合材料该地铜矿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进行分析,说明该地(智利)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间相互碰撞,地壳活动频发,多断层发育;来自上地幔软流层中的岩浆(含有铜)不断侵入地壳,沿着断层上升,然后冷却凝固,铜元素富集而形成铜矿体。
(2)结合材料和图可知,中央谷地是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断裂,形成的相对低洼的地堑;后期在外力作用下(河流的搬运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将泥沙带到谷地堆积,最终形成土壤肥沃的谷地。
【点睛】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地理试题(word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地理试题(word版),共12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地理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地理试题(PDF版),共12页。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