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097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097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097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2分)2022年9月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时会伴有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m/s。
2.(2分)如图所示是电视上播放的天安门升旗时的场景,仪仗队里士兵排列非常整齐是应用了 原理;播放电视节目时,电视机屏幕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
3.(2分)小明在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分别是:2.72cm、2.71cm、2.62cm、2.73cm、2.7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则物体长度为 。
4.(2分)为抗击疫情,口罩生产厂家竭力提高口罩的产能。如图为全自动一次性口罩生产线的局部图,口罩由传送带匀速传送。在传送过程中口罩相对于地面是 的,相对传送带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5.(2分)如图所示赣州东河大桥是赣州城市记忆的见证者;桥下水深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虚像。
6.(2分)可充电电筒的电池能反复充放电使用,既节约了资源,也保护了环境。电池充电时, 能转化为化学能,用电筒照明时,小灯泡将电能转化为 能。
7.(2分)夜深人静你正欲入睡时,邻居家传来了悠扬的独奏曲“二泉映月”。这时发声体在做 (选填“规则”或“不规则”)振动,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声”)。
8.(2分)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这是因为墙壁对光发生 ,而地面对光发生了 。
9.(2分)如图甲是戴在某普通中学生手掌上的简易按摩仪,它的长度最接近15 (填合适的单位),乙图是竖直放置的时钟在镜子中成的像,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
10.如图所示声音波形图,甲、乙、丙3幅图的 相同,甲、乙、丁3幅图的 相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3分)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一些数据,能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穿39码鞋子表示脚长39cm
B.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m左右
C.长跑训练的速度约为10m/s
D.初中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dm
12.(3分)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13.(3分)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按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B.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需要介质
D.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B.用力喊出的声音响度更大,传播的速度就更快
C.超声波能粉碎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蝴蝶1min振动300次,人耳能听到
15.(3分)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而不折射,从而使光在不断的反射中沿内层玻璃心向远处传播。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CD光线的入射角将增大 B.D点将要向右侧移动
C.信息将传输得更快些 D.BCD的夹角将减小
16.(3分)如图所示为同学们学习光学知识时的小制作,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制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自制潜望镜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C.自制万花筒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手影游戏中,我们看到的影子是虚像
(多选)17.(4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不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
B.坐井观天
C.看到未点亮灯泡
D.看到自行车的尾灯反射的光
18.(4分)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计算题(共24分,第19题7分,第20题8分,第21题9分)
19.(7分)小明同学从赣州乘车去南昌游玩,某时刻他所乘坐汽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同时他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
(1)小明乘坐的汽车此时的行驶速度是多少?该汽车是否超速?
(2)小明从图乙的标志牌位置开始计时,到南昌花了12min的时间,求该车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昌的平均速度。
(3)如果汽车以第2问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丙中画出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
20.(8分)钓鱼岛(如图)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我国福建海监船从厦门附近的海域出发,到钓鱼岛附近执行常态化监视任务,假设正常到达目的地共用15h,速度为32.4km/h。试计算:
(1)海监船的速度合多少m/s?
(2)海监船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多少km?
(3)若海监船在途中因故停留了5小时,其他条件不变,则海监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1.(9分)一列动车长200m,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108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6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司机耳中,声音通过的路程为多少米?
(2)该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3)若该列动车以这个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长820m的隧道,则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为多少秒?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0分,第22、23题各7分,第24、25题各8分)
22.(7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乙两把刻度尺同时测一个木块的长度,甲刻度尺的读数为 cm,乙刻度尺的读数为 cm, 刻度尺的读数更准确;
(2)若污渍遮挡了乙刻度尺上的4cm﹣5cm刻度,会影响测量物体长度吗? ;
(3)如图丙中,机械停表的分度值是 ,量程是 ,此时的读数为 。
23.(7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 (选填“大”或“小″),便于减小 (选填“时间”或“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
(3)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tBC= s,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为了测出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能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开始释放? (选填“能”或“不能”);
(4)小车全程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4.(8分)(1)如图甲所示为小华、小为同学用自制的土吉他研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acd粗细相同,b较粗),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 两根琴弦;
②若他们选择琴弦a和b,是为了研究音调高低与 的关系;
③他们能否选择c和d进行研究音调与材料的关系?答: (选填“能”或“不能”);
④两位同学所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 法。
(2)如图乙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②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③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
④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 (填序号)。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临街的房屋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25.(10分)(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丽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她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O点,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①此实验应该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②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为 ;
③采用可转折的两部分纸板是为了研究 、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④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时,反射光线OF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ON。
(2)通过多次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
0°
15°
30°
45°
60°
反射角
0°
75°
30°
45°
60°
①小宇通过分析,发现第 次数据是错误的,产生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
②改正错误后小宇得到结论: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小宇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选填序号)。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解答】解:地震时会伴有次声波,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故答案为:次声波,340。
2.【解答】解:仪仗队里士兵排列非常整齐是应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原理;播放电视节目时,电视机屏幕是光源。
故答案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
3.【解答】解:记录数据2.72cm、2.71cm、2.62cm、2.73cm、2.72cm中,2.62cm的准确值部分与其它几个数据有明显的差别,是错误的数据;
最后记录结果应取几组数据的平均值,即L==2.72cm。
故答案为:2.62cm;2.72cm。
4.【解答】解:口罩由传送带匀速传送过程中,口罩相对于地面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口罩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口罩相对于传送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口罩相对于传送带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5.【解答】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距与物距相等,
已知彩灯距离湖面(物距)3m,所以该“倒影”距离湖面(像距)也为3m。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该彩灯在水中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3;正立。
6.【解答】解: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的内部。
用电筒照明时,小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使灯泡发光。
故答案为:电;光。
7.【解答】解:独奏“二泉映月”时发声体的振动是规则的;但由于是在夜深人静正欲入睡时演奏,因此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属于噪声。
故答案为:规则,噪声。
8.【解答】解:如图,小叶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时,由于地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墙壁,由于墙壁粗糙,发生了漫反射,在一侧面看时,光滑地面反射的光线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眼,而墙壁由于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多,故小叶看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
故答案为:漫反射;镜面反射。
9.【解答】解:由图可知,戴在某普通中学生手掌上的简易按摩仪,它的长度与手掌接近,根据普通中学生手掌长度约15cm;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左右相反,钟表的像是20:51,则钟表的显示实际时间为12:05。
故答案为:cm;12:05。
10.【解答】解:由图可知,甲、乙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甲、乙、丁3图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解答】解:A、穿39号鞋子,其脚长约25cm,故A与事实不相符;
B、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cm=0.8m左右,故B与事实相符;
C、长跑训练的速度约为5m/s,故C与事实不相符;
D、初中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cm,故D与事实不相符。
故选:B。
12.【解答】解:A、“鱼洗”发出的声音是由“鱼洗”的振动发出的,“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故A正确;
B、“鱼洗”发出嗡嗡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人能听到“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变的,故D错误。
故选:A。
13.【解答】解:A、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A正确;
B、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随之起舞,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
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音量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4.【解答】解:A.在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房间太小,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与声音音量的大小无关,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故B错误;
C.声波能粉碎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
D.蝴蝶1min振动300次,其频率是,低于20Hz,人耳不能听到,故D错误。
故选:C。
15.【解答】解: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增大,所以C点右移,也使BC光线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增大,同样会使反射光线CD的反射角增大,BCD的夹角增大,D点右移,使CD光线在下表面的入射角增大,故AB正确,D错误。
入射角越大,反射角也增大,D越偏右,在光导纤维长度一定时,反射次数越少,信息将传输得更快些,故C正确。
故选:D。
16.【解答】解:A、自制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B、自制潜望镜由两块平面镜组成,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故B正确;
C、自制万花筒中有平面镜,平面镜所从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故C正确;
D、影子是由于光线不能到达而形成的较黑暗的区域,不是像,故D错误。
故选:D。
17.【解答】解:A、由图可知,小孔成像,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光线应该到达井的上边缘,且光的传播方向是进入眼睛,故B错误;
C、应该是取点亮灯泡发出光线,经未点亮的灯泡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故C错误;
D、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光线入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发生两次反射,最后的反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故D正确。
故选:BC。
18.【解答】解:ACD、由v﹣t图像可知,小芳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小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说明小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3m/s,根据v=可知,0~10s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故A错误、CD正确;
B、由v﹣t图像可知,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与垂柳之间的位置始终在变化,所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正确。
故选:A。
三、计算题(共24分,第19题7分,第20题8分,第21题9分)
19.【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110km/h;
从图乙中可知该路段最大限速为120km/h,因此该汽车没有超速;
(2)由图乙可知从此标志牌到南昌的路程s=20km,到达南昌的时间t=12min=0.2h,
则该车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昌的平均速度:v===100km/h;
(3)由上述分析可知,汽车的速度为100km/h,当汽车行驶0.2h时,通过的路程为20km,由此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下图所示:
答:(1)小明乘坐的汽车此时的行驶速度是110km/h;该汽车没有超速;
(2)该车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昌的平均速度为100km/h;
(3)在图丙中画出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上图所示。
20.【解答】解:(1)已知海监船的速度v=32.4km/h=m/s=9m/s;
(2)海监船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s=vt=32.4km/h×15h=486km;
(3)若海监船在途中因故停留了5小时,其他条件不变,
则海监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4.3km/h。
答:(1)海监船的速度合9m/s;
(2)海监船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486km;
(3)若海监船在途中因故停留了5小时,其他条件不变,则海监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4.3km/h。
21.【解答】解:
(1)根据v=得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6s=2040m;
(2)列车和声音的运动示意图如下:
由图知,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
s=s声﹣s0=2040m﹣1080m=960m;
由题意知,列车行驶的距离为:s车=s0﹣s=1080m﹣960m=120m;
动车的速度:v车===20m/s;
(3)列车匀速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L车+L隧道=200m+820m=1020m,
列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
t′===17s。
答:(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司机耳中,声音通过的路程为2040m;
(2)列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
(3)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51s。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0分,第22、23题各7分,第24、25题各8分)
22.【解答】解:(1)图甲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5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5.0cm对齐,右侧与3.8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2.8cm;
图乙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5.8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2.80cm;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小,乙刻度尺的读数更准确;
(2)若污渍遮挡了乙刻度尺上的4cm﹣5cm刻度,没有遮挡物体左右两端对应的刻度,不会影响测量物体长度;
(3)图丙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量程是1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48.7s,因此停表读数为3min48.7s。
故答案为:(1)2.8;2.80;乙;(2)不会;(3)0.1s;15min;3min48.7s。
23.【解答】解:(1)实验的原理是v=;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越短,因此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较小,便于减小时间的测量产生的误差;
(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时的路程sBC=40.0cm;
由图可知,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tBC=2s,则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时的平均速度:vBC===20cm/s=0.20m/s;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
(4)由图可知,小车前半程与后半程的路程相同,前半程用时3s,后半程用时2s,由此可知,小车全程做变速运动。
故答案为:(1)v=;(2)小;时间;(3)0.20;不能;(4)变速。
24.【解答】解:(1)①要探究音调高低跟琴弦长度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选择a和d;
②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粗细不同,所以探究的是音调高低跟琴弦粗细的关系
③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
④两位同学所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①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
②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
以上实验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③上述实验中是靠真空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A、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①a、d;②琴弦粗细;③不能;④控制变量;(2)②变小;③不能;③介质;④C。
25.【解答】解:(1)①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光线越清晰,所以为了使光线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②如图甲所示,反射角∠FON=50°;
③当将另一侧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时,该纸板所在平面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平面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该纸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采用可转折的两部分纸板是为了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④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EO靠近法线ON时,反射光线OF也靠近法线;
(2)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其中第2次实验数据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②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可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故选:B。
故答案为:(1)①较暗;②50°;③反射光线;④靠近;(2)①2;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②等于;③B。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2/11 11:08:39;用户:hsm;邮箱:19919918114;学号:3919854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25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