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区江口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2021-2022学年重庆市武隆区江口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3分)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已成为一种污染,噪声污染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并称为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或“四大公害”。下列措施中主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教室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B.剧场内墙壁用吸音材料装饰
C.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D.配戴上防噪声的耳罩
2.(3分)学习了误差知识后,小明和小花同学对误差和错误,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那么他们俩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避免和消除
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其实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3.(3分)在校庆典礼上,小汇同学正用新买的一款轻而薄的手机拍照,这款手机的质量最接近( )
A.10克 B.150克 C.500克 D.1千克
4.(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日晷 B.放大镜放大字
C.水中“倒影” D.小猫照镜子
5.(3分)一物体置于距凸透镜的焦点10厘米处时,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像,对于该透镜的焦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能为3厘米
②可能为5厘米
③可能为10厘米
④可能为8厘米
A.只①有正确 B.只有②和④正确
C.只有①②和④正确 D.①②③④均正确
6.(3分)下列器材或情景,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冰壶运动员擦冰 B.轮胎上有花纹
C.自行车的车闸 D.涂有防滑粉的手
7.(3分)关于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3分)A、B两个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它们的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4,则A、B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
A.8:3 B.1:4 C.1:6 D.3:8
9.(3分)下列说法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
A.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B.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
C.入射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
D.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反射角为60°
10.(3分)如图所示,是用量筒和铁块来测量石蜡(不沉于水)的体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用量筒的量程是100mL
B.实验中A和C两步是多余的可以去掉
C.正确实验测得石蜡的体积是5mL
D.实验中每次读数时应按D的方法
11.(3分)甲、乙两车从相距20米的A、B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米。则( )
A.v甲<v乙,t一定为10秒 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C.v甲=v乙,t可能为10秒 D.v甲=v乙,t可能为30秒
12.(3分)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首先用量杯测量了部分液体的体积V,然后用天平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多次实验后,他通过得到的几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 )
①量杯质量为40g
②该液体密度为1g/cm3
③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④8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80g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11个小题,第23小题每图1分,其余每空1分,共25分。)
13.(2分)如图所示,课间同学们用嘴对着空矿泉水瓶口吹气,可以发出声音,这主要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 产生的,若向瓶内加水,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填“高”或“低”)。
14.(2分)低碳出行是节能环保的时尚运动。如图所示,是小萌同学骑自行车郊游的情景,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这是以 为参照物的;她说她自己是静止不动的,她是以 为参照物的。
15.(2分)如图所示,用一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从图可以看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该物体长度记录为 cm。
16.(2分)如图,照镜子时人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不小心镜子裂开成两半并分别向上下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人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成的 (选填“是”或“不是”)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 (选填“在”或“不在”)原位置。
17.(3分)水平地面上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运动,甲、乙的s﹣t图像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乙的速度为 米/秒,经过10秒,甲与乙相距2.5米,乙与丙相距4米;再经过10秒,甲与丙之间相距 。
18.(2分)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中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成功闯人决赛如图所示,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也是第一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他这次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整数)。若一名运动员以该速度沿直线向一山崖跑去,在某处大喊一声并继续以该速度向前运动,2s后听到回声,则他喊话处距离山崖为 m。(此时声速为340m/s)。
19.(3分)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三条光线,则 是入射光线,折射角为 度,界面的 边是玻璃。(选填“上”或“下”或“左”或“右”)。
20.(2分)如图,一束激光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则水槽底部光斑移到O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折射角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1.(2分)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一个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水平拉力为 N,水平桌面因此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 。
22.(2分)火锅中有一道素菜俗称冻豆腐,如图所示。将鲜豆腐冰冻后内部形成许多的冰洞,再化冻使豆腐内水全部流出,变成了不含水分的冻豆腐,在涮锅时可以充分吸收汤汁,达到增加口感的目的。小明妈妈买来1kg鲜豆腐,体积为850cm3,鲜豆腐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4%,若鲜豆腐冰冻后外形(即总体积)不变,则冻豆腐所有孔洞的总体积为 cm3,冻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为 g/cm3(ρ冰=0.9×103kg/m3)。
23.(3分)如图甲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请在图甲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一条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点P的光线。作出图乙凸透镜中的入射光线和图丙凹透镜中的入射光线。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24题8分,25题6分,26题4分,27题6分,共24分)
24.(8分)小亮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车头从斜面A点由静止释放沿直线运动到F点,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秒闪拍一次,如图所示。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需要长木板、木块、实验小车外,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停表。
(2)该实验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些,并能使小车刚好能够滑下。
(4)如图所示,小车从A点运动到F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车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5)实验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F段所用时间偏 ,导致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均填“大”“小”或“不变”)。
25.(6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有一个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利用此原理来工作的;
(3)若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左移动10cm后,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4)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小丽将自己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丽将光屏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模糊的像又清晰了,请你判断小丽的眼睛与如图丁所示的 (选填“甲”或“乙”)图中所表现的状况相同;若不移动光屏,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小丽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应 (选填“大于”或“小于”)10cm。
26.(4分)某小组同学试图探究物体与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猜想f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F压、相对接触面运动的速度v、接触面积的大小S四个因素有关,于是选用:一长方体木块、配重砝码(2个)、粗糙程度较小的长木板A和粗糙程度较大的长木板B进行实验。按图所示,将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当力传感器拉动木块匀速向右运动时,传感器测得的拉力大小等于物块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f大小。改变相关条件,多次进行实验,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实验序号
F压(N)
木板
v(m/s)
S(cm2)
f(N)
1
2
A
0.10
25
0.4
2
2
A
0.15
25
0.4
3
2
A
0.10
15
0.4
4
2
A
0.15
15
0.4
5
2
B
0.10
25
0.6
6
2
B
0.15
25
0.6
7
2
B
0.10
15
0.6
8
2
B
0.15
15
0.6
表二
实验序号
F压(N)
木板
v(m/s)
S(cm2)
f(N)
9
2
A
0.10
25
0.4
10
3
A
0.15
15
0.6
11
5
A
0.10
25
1.0
12
2
B
0.10
15
0.6
13
3
B
0.15
25
f13
14
5
B
0.15
25
1.5
①分析比较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 因素无关。
②分析比较表二中的实验序号9、10与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③分析比较表二中的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长木板上运动,当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F压相同时,长木板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越大。
④在表二的实验序号13中:滑动摩擦力f13大小为 牛。
27.(6分)在“使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置于水平台面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分度盘指针如图1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正确调节后,将空烧杯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里最小的砝码放在右盘,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取下最小砝码,并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测得空烧杯质量为28g;
(3)测量结束后,小丽发现使用了沾有污渍的砝码,则所测烧杯质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改正后,测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如图2所示,为 ,则杯中液体的质量为 g。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2个小题,28小题6分,29小题9分,共15分。解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给分。)
28.(6分)张老师周日自驾去距离长春约415km的长白山滑雪,汽车以7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2.5h到达服务区,休息0.5h后,接下来用了3h的时间到达长白山雪场。求:
(1)从长春到服务区汽车行驶的路程
(2)从长春到长白山雪场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结果保留整数)
29.(9分)小明有一个质量为158g、体积为30cm3的空心铁球。若将该空心铁球压扁,并与一定量的铝混合浇铸形成了一个铁铝合金块,将这个合金块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50g水。(已知ρ铁=7.9×103kg/m3,ρ铝=2.7×103kg/m3,ρ冰=0.9×103kg/m3)。求:
(1)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2)将铁球的空心部分充满冰后的总质量;
(3)浇铸的铁铝合金块的平均密度。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武隆区江口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解答】解:A、教室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剧场内墙壁用吸音材料装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佩戴上防噪声的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和消除,故B正确;
C、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错误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而误差是正确测量时也会存在的,故D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手机的质量最接近150克。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解答】解:A.日晷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计时的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放大字,是利用的凸透镜折射成像,故B符合题意;
CD.水中“倒影”和小猫照镜子都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解答】解:一物体置于距凸透镜的焦点10厘米处时,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10cm+f>2f,则焦距小于10cm,故①②④正确。
故选:C。
6.【解答】解:A、冰壶运动员擦冰,使冰熔化,在冰面与冰壶之间形成一层水膜,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
B、轮胎上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的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涂有防滑粉的手,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解答】解:由G=mg可得,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图像应为过坐标原点的斜直线,故A正确。
故选:A。
8.【解答】解:根据t=得出A、B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
故选D。
9.【解答】解: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则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是0°,故A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入射角减小了,反射角必然也要减小,故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故B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也会增大10°,故C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D、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果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的夹角是30度,说明入射角是90°﹣30°=60°,则反射角为60°,故D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故选:A。
10.【解答】解:A、根据图上信息,可知所用量筒的量程是100mL,故A正确;
BC、悬重法测石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再用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则石蜡的体积:V=V2﹣V1=59mL﹣54mL=5cm3;据此分析,测量石蜡的体积只需要B和D两次测量,A和C可以省去,故B、C正确。
D、量筒读数时,应该与液体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D错误
故选:D。
11.【解答】解:(1)由图象可得:
甲的速度v甲===0.4m/s;
乙的速度v乙===0.6m/s,
故v乙>v甲;
(2)因为是相向而行,所以有v甲t+v乙t=20m﹣10m或v乙t+v甲t=20m+10m,
代入数值可得:0.4m/s×t+0.6m/s×t=20m﹣10m或0.6m/s×t+0.4m/s×t=20m+10m,
解得t=10s或t=30s。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解答】解:由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V1=20cm3,对应的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m总1=40g,
则有:m总1=m液1+m量杯=ρV1+m量杯,
即40g=ρ×20cm3+m量杯﹣﹣﹣﹣﹣①;
当液体的体积为V2=80cm3,对应的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m总2=100g,
则有:m总2=m液2+m量杯=ρV2+m量杯,
即100g=ρ×80cm3+m量杯﹣﹣﹣﹣﹣②;
联立①②可解得:ρ=1g/cm3,m量杯=20g;
由ρ=可知,80cm3的液体质量:
m′=ρV′=1g/cm3×80cm3=80g,由以上计算可知,只有②④正确。
故选:C。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11个小题,第23小题每图1分,其余每空1分,共25分。)
13.【解答】解:
(1)用嘴对着空矿泉水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2)若向瓶内加水,瓶内空气柱变短,吹气时空气柱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振动;高。
14.【解答】解:小萌同学骑自行车郊游,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研究对象是路边的树,路边的树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有位置变化,故她是以自行车(或小萌自己)为参照物的;
她说她自己是静止不动的,研究对象是小萌自己,说明她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故这是以自行车为参照物的。
故答案为:自行车(或小萌自己);自行车。
15.【解答】解: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端与5.00cm对齐,右端与7.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80cm﹣5.00cm=2.80cm。
故答案为:1;2.80。
16.【解答】解: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镜子分开后,人在两个镜子中是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位置重合在原位置。
故答案为:是;在。
17.【解答】解:(1)由图像知,经过8s,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4m,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2m,
则甲的速度v甲===0.5m/s,乙的速度v乙===0.25m/s,
v甲≠v乙,行驶中,以甲为参照物,乙与甲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是运动的;
(2)经过10秒,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甲=0.5m/s×10s=5m,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v乙t乙=0.25m/s×10s=2.5m,
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运动,
则经过10秒,甲与乙相距2.5米,乙与丙相距4米,
所以判断出甲、乙两车的运动方向是相同的,
若丙车与甲、乙两车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经过10s,甲、丙相距2.5m+4m=6.5m,
再经过10秒,甲与乙相距2×2.5m=5m,乙与丙相距2×4m=8m,
则甲与丙之间相距5m+8m=13m;
若丙车与甲、乙两车的运动方向是相同的,经过10s,甲、丙相距4m﹣2.5m=1.5m,
再经过10秒,甲与乙相距2×2.5m=5m,乙与丙相距2×4m=8m,
则甲与丙之间相距8m﹣5m=3m。
故答案为:运动;0.25;13m或3m。
18.【解答】解:(1)他这次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v==≈10m/s;
(2)由v=得,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2s=680m;
已苏炳添的速度v=10m/s,由v=得,在t=2s的时间内,运动员跑的距离:
s1=vt=10m/s×2s=20m,
设人在高喊时到山崖的距离为s,
根据题意可得:2s=s1+s声,
所以,s=(s1+s声)=×(20m+680m)=350m。
故答案为:10;350。
19.【解答】解: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故NN′是法线,MM′是界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则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入射角为90°﹣60°=30°,折射角为60度。由于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界面MM′左边是空气,右边是玻璃。
故答案为:CO;60;右。
20.【解答】解: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
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也不变。
故答案为:左;不变。
21.【解答】解: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一个长方体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拉力水平向右,摩擦力水平向左,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平桌面因此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右;
由图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所以其示数为2.6N,由二力平衡条件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也为2.6N。
故答案为:2.6;右。
22.【解答】解:鲜豆腐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4%,则水的质量为m水=m鲜豆腐×54%=1kg×54%=0.54kg;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的状态无关,所以m冰=m水=0.54kg,ρ冰=0.9×103kg/m3;
由可得:V冰==600cm3;
水结成冰,再化冻使水流出形成小孔,所以V孔=V冰=600cm3;
冻豆腐实心部分的体积为V实=V总﹣V孔=850cm3﹣600cm3=250cm3;
冻豆腐实心部分的质量为m实心豆腐=m鲜豆腐×(1﹣54%)=1kg×46%=0.46kg=460g;
冻豆腐实心部分的密度;
故答案为:600;1.84。
23.【解答】解:作出像点S′的对称点,即为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OP,画上箭头,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
由图乙可知,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图丙可知,射向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24题8分,25题6分,26题4分,27题6分,共24分)
24.【解答】解:(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和运动的时间,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
(2)该实验依据的实验原理是:v=;
(3)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些,这样小车运动的慢些;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要估读到毫米后一位,那么A点到F点的路程为:sAF=12.50cm=0.125m,
小车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v===0.25m/s;
(5)实验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F段所用时间偏小,那么根据v=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刻度尺;(2)v=;(3)小;(4)12.50;0.25;(5)小;大。
25.【解答】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
(2)如图所示,物距为15cm,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3)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左移动10cm后,物距变为15.0cm+10cm=25.0cm>2f,此时像距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0cm﹣10cm=20.0cm=2f,所以此时光屏上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4)小丽将自己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丽将光屏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模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像距变大了,则该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即近视眼镜,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过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甲所示;
若不移动光屏,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小丽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说明该凸透镜比原来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更强,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小于原来凸透镜的焦距,即小于10cm。
故答案为:(1)10.0;(2)投影仪;(3)不能;(4)甲;小于。
26.【解答】解:①分析比较表一中1、3或2、4(或表二中的5、7或6、8)数据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和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积S无关;
分析比较表一中1、2或3、4(或表二中的5、6或7、8)数据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相对接触面运动的速度v无关;
综上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S、v因素无关。
②分析比较表二中的实验序号9、10与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知,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故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木块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长木板上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F的大小成正比;
③长木板A的粗糙程度较B小,因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F的大小有关,故研究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F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长木板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F相同,因此分析比较表二中的实验序号9与12或11与14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长木板上运动,当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F相同时,长木板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越大;
④表二中第12和13次实验相比,木板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为原来的=1.5倍,根据③的结论,在表二的实验序号13中:滑动摩擦力fa大小也第12次实验的1.5倍,即fa=1.5×0.6N=0.9N;
故答案为:①s、v;②木块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长木板上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F压的大小成正比;③9与12或11与14;④0.9。
27.【解答】解:(1)调节天平平衡时,天平的指针向左偏,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天平测量过程中,如果试加了最小砝码后,向右侧偏,应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3)由于砝码沾满了污渍,砝码的质量会比砝码所标的质量大,这样测出来的值会比真实值偏小;
(4)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示数,如图2所示,因此总质量:m=50g+10g+2g=62g,杯中液体的质量:m液=m﹣m杯=62g﹣28g=34g。
故答案为:(1)右;(2)右移动游码;(3)偏小;(4)62g;34。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2个小题,28小题6分,29小题9分,共15分。解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给分。)
28.【解答】解:(1)由v=可知从长春到服务区的路程为:s=vt=70km/h×2.5h=175km;
(2)由题可知从长春到长白山雪场所用的总时间为:t′=2.5h+0.5h+3h=6h,
则从长春到长白山雪场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69km/h。
答:(1)从长春到服务区汽车行驶的路程为175km;
(2)从长春到长白山雪场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69km/h。
29.【解答】解:
(1)已知ρ铁=7.9×103kg/m3=7.9g/cm3,
由ρ=可得,158g铁的体积:V铁===20cm3,
则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V铁=30cm3﹣20cm3=10cm3;
(2)已知ρ冰=0.9×103kg/m3=0.9g/cm3,
将铁球的空心部分充满冰后,冰的体积:V冰=V空=10cm3;
冰的质量:m冰=ρ冰V冰=0.9g/cm3×10cm3=9g;
充满冰后铁球的总质量:m总=m+m冰=158g+9g=167g;
(3)将这一合金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50g水,
则混合后的总体积:V总=V水===50cm3,
铝的体积为:V铝=V总﹣V铁=50cm3﹣20cm3=30cm3,
已知ρ铝=2.7×103kg/m3=2.7g/cm3,
铝的质量为:m铝=ρ铝V铝=2.7g/cm3×30cm3=81g,
该合金块的平均密度:ρ混====4.78g/cm3。
答:(1)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10cm3;
(2)将铁球的空心部分充满冰后的总质量为167g;
(3)浇铸的铁铝合金块的平均密度为4.78g/cm3。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2/22 11:08:13;用户:hsm;邮箱:19919918114;学号:39198545
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九龙坡区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8页。
重庆市武隆区江口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武隆区江口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武隆区江口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武隆区江口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