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2019-2020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1. 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 )
A. 0.02J B. 0.2J C. 2 J D. 20 J
2.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把一个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5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3. 用手握酒瓶,酒瓶不会掉下来,原因是( )
A. 手握酒瓶的力与酒瓶受到的重力相平衡 B. 手对酒瓶的摩擦力与酒瓶受到的重力平衡
C. 手对酒瓶的摩擦力大于酒瓶受到的重力 D. 手握瓶的力的大小等于酒瓶受到的重力
4.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
D.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6. 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出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 B. C. D.
7. 如图1所示,容器装有水,其底部a、b、c三处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pa>pb>pc
B. pa
D. pa=pb=pc
8. 潜水员完全进入水中后,下潜的过程中,他所受到的( )
A. 浮力逐渐增大,压强逐渐增大 B. 浮力逐渐增大,压强逐渐减小
C. 浮力不变,压强逐渐增大 D.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9. 火车进站时,人若越过安全线,有可能被吸进轨道而发生危险,因此在火车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因为火车通过时,人体与车辆之间( )
A. 空气流速比外侧快,压强减小 B. 空气流速比外侧快,压强增大
C. 空气流速比外侧慢,压强减小 D. 空气流速比外侧慢,压强增大
10. 如图所示,正在使用的简单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撬棒 B. 镊子
C. 抽水机的手柄 D. 钢丝钳
11. 下列情形中,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举着杠铃不动 B. 将弹簧拉力器拉长
C. 将实心球抛向空中 D. 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
12. 如图所示,当人推墙时人将向后退,对此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能后退一段距离是因为仍然受到墙的作用力
B. 人能后退一段距离是因为人具有惯性
C. 人停下来后惯性就消失了
D. 人对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3. 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14. 踢足球时,球被踢飞了,施力物体是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 ;同时脚感到疼,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 的。
15. 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______仍然向前运动,但汽车的速度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受到______的缘故。
16. 饺子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刚入水的饺子是沉在水底的,在水中煮一会就会漂浮起来,这是因为饺子受热______ ,浮力______ (增大,减小,不变),从而大于重力,上浮至水面.
17. 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______的存在。在相同情况下,压强越小,液体的沸点越______。
18. 星期天小明和小慧到德州开发区减河湿地去玩,他们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小明突发奇想对小慧说:我的体重是50kg,每只脚与沙滩的接触面积是200cm2,当我在水平沙滩上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力是______ N,压强是______ Pa。(g取10N/kg)。
19. 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20. 在泥泞的道路上空手行走常常比挑着一定货物行走滑得______ (填“厉害”“不厉害”),这是由于挑着货物的人对地面的______ 增大,从而摩擦力也增大的缘故。
21. 如图所示,工人用240N的拉力,在15s的时间内,将重600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6m高的楼顶上,绳子自由端移动了______ m,拉力做的功是______ J,拉力的功率是______ W.
22. 请将图中二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
23.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作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4. 图中的杠杆保持平衡,请画出拉力F的力臂L1。
25. 如图所示为司机坐在汽车驾驶室中的情境,汽车的方向盘表面为什么做得比较粗糙?当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遇到危险而紧急刹车时,司机会向哪里倾倒?为什么?
26. 黑山城区每天清晨都要进行洒水,若一辆洒水车空车质量6t,水罐容积4m3。装满水后,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4m2。(g取10N/kg,ρ水=1.0×103kg/m3)问:
(1)该车最多能装水的质量为多少?
(2)洒完一半水时,洒水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3)若罐内水深1m,则水对罐底的压强为多少?
27. 用60N的水平推力推着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的路程是8m,则在这段时间内。求:
(1)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多大?
(2)推力做了多少功?
(3)推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4)物体重力做功了吗?为什么?
28. 某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上。
(2)实验中,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蜡烛向______(填“上”或“下”)调整。
(3)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条件是:物距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像距。
29. 如图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
(1)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A,并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根据______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
(2)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她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她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
题:______,只利用现有的器材,如何证实“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简要说明你的做法:______.
(3)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有同学将该实验改成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装置改进后的好处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30. 在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______的关系。
(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3)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两个图进行对比。
31.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______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______。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__;为什么?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
32.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1)过程方法:
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使得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初速度______ (相同/不相同).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 (近/远)。
(2)结论:
可见,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小,速度减少得越______ (快/慢).进一步推理:若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将做______ 运动。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______ (能/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m=200g=0.2kg,
G=mg=0.2kg×10N/kg=2N,
课桌高度约为1m,
人对课本做的功:W=Gh=2N×1m=2J。
故选:C。
首先估测物理课本的质量,然后计算它的重力,然后再估测课桌的高度,最后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即可。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物理课本质量的估测,这是易错的地方,这要求我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要多观察、多思考。
2.【答案】B
【解析】解: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20cm.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50cm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1)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
(2)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掌握阳光聚焦的方法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和凸透镜的三种成像情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凸透镜焦距的确定一般可用下面两种方法:①平行光聚焦法,如此题;②二倍焦距成像法,即u=2f时成等大的实像。
3.【答案】B
【解析】解:酒瓶不掉下来,说明酒瓶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酒瓶受到的重力和手对酒瓶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B。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酒瓶不掉下来,学生很容易误认为摩擦力大于重力。
4.【答案】B
【解析】解:A、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不符合题意.
B、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有力的作用.符合题意.
C、停止用力,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如果撤销一切力,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符合题意.
D、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仍然可以维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要明确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本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容易受生活经验影响.
5.【答案】C
【解析】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择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
故选:C。
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
这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的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通过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的性质,然后与选择项对应确定答案。
6.【答案】B
【解析】解:A、人对弓的力改变了弓的形状。故A不符合题意;
B、人对足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故B符合题意;
C、人对跳板的力改变了跳板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
D、熊猫对竹子的力改变了竹子的形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如物体从快到慢、从慢到快、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②物体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左转弯、右转弯等都是说明其运动方向在改变;③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了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手拉弹簧使弹簧变长了;揉面时,面团形状不断变化;刀片能划破纸等都表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本题考查的是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难度不大,属于基础考查。
7.【答案】D
【解析】解:容器中装有水,a、b、c三点均在容器底部,其在水中所处的深度相同,由公式p=ρgh可知,底部a、b、c三处受到水的压强关系为pa=pb=pc;
故选:D。
由公式p=ρgh直接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
8.【答案】C
【解析】解:下潜的过程中,所处深度h增大,排开水的体积V排不变,
∵p=ρgh,F浮=ρgV排,水的密度ρ不变,
∴他受到的压强增大,受到的浮力不变。
故选:C。
完全进入水中后,所排开的水的体积不变,下潜过程中,深度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抓住下潜时深度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是本题突破口。
9.【答案】A
【解析】解: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
故选A.
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比较人和列车之间的压强以及人外侧的压强的大小.
根据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分析人两侧受到压强大小的变化,就能解释此问题.
10.【答案】ACD
【解析】解:A、撬棒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正确;
B、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B错误;
C、抽水机的手柄,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正确;
D、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正确。
故选:ACD。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
11.【答案】BCD
【解析】解:A、举着杠铃停在空中,人给杠铃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杠铃没有做功。故A错误;
B、将弹簧拉力器拉长,对弹簧施加了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因此对弹簧做功了,故B正确;
C、将实心球抛向空中,在抛球的过程中,人对实心球施加了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因此人对实心球做了功;故C正确;
D、运动员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羽毛球受到向上的力,并向上移动了距离,运动员对羽毛球做功,故D正确。
故选:BCD。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力有距离不一定做功,力对物体做功,一定是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12.【答案】BD
【解析】解:
A、当人推墙时,人将向后退,人离开墙后不再受到墙的作用力,故A错误;
B、人离开墙后,能后退一段距离是因为人具有惯性,故B正确;
C、惯性是物体具有的属性,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人停下来仍然具有惯性,故C错误;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对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BD。
(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惯性的存在和力的作用相互性,正确理解概念和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13.【答案】会聚 发散
【解析】解:根据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的会聚作用,故答案为:会聚;
同时根据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的发散作用,故答案为:发散.
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而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
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14.【答案】脚 足球 相互
【解析】解:踢足球时,球被踢飞了,施力物体是脚,受力物体是足球;用脚踢足球,脚感到疼是足球对脚施力的结果。这一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脚;足球;相互。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考虑,即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力,另一个物体在受力的同时必然也是施力物体。
15.【答案】惯性 变小 地面摩擦力
【解析】解: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仍然向前运动,该现象是由惯性引起的;
当汽车前进时,地面会对汽车有一个向后的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车速减慢,最终静止;
故答案为:惯性,变小,地面摩擦力。
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现象是指由于物体有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而导致的现象。
此题考查了惯性现象和力与运动的关系,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16.【答案】膨胀;增大
【解析】解:饺子在水中煮一会儿,因为饺子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饺子受到水的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便会浮上来.
故答案为:膨胀;增大.
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浸没水中的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决定.当合力向上则物体上浮;当合力向下,则物体下沉;当合力为0,则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若平时学习时注意观察,看看下水饺的情形,本题将很简单,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多积累.
17.【答案】大气压强 低
【解析】解: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相同情况下,压强越小,液体的沸点越低。
故答案为:大气压强;低。
(1)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并且最著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以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8.【答案】500 25000
【解析】解:小明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即F=G=mg=50kg×10N/kg=500N;
对沙滩的压强p=FS=500N0.02m2=2.5×104pa。
答:对沙滩的压力是500N,压强是2.5×104pa。
小明在水平沙滩上行走时,单脚着地,对地面的压力F等于小明的重力,受力面积是一只脚的底面积,然后用公式;p=FS计算出对沙滩的压强。
本题考查学生对压力和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19.【答案】照相机 近视 凹
【解析】解:人眼中晶状体把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台小型的照相机。近视眼的晶状体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但远处的物体则看不清。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把光线的会聚点移到视网膜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照相机,近视,凹。
人眼中的晶状体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佩戴近视眼镜来矫正。
本题考查人眼的成像原因,包括近视眼的矫正方法,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20.【答案】厉害 压力
【解析】解:在泥泞的道路上挑着货物行走时,此时对地面的压力比空手走时要大,即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了压力,从而增大了摩擦力,故此时滑的不太厉害,而空手走时滑得厉害。
故答案为:厉害;压力。
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学会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1.【答案】18;4320;288
【解析】解:(1)由题知,n=3,s=3h=3×6m=18m,
(2)W总=Fs=240N×18m=4320J,
(3)拉力的功率P=W总t=4320J15s=288W.
故答案为:18;4320;288.
由滑轮组结构看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s=3h.
(1)知道物体上升高度,利用s=3h求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利用W总=Fs求拉力做功;
(3)又知道做功时间,利用功率公式求拉力做功的功率.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由图得出n的值,利用好s=nh是本题的关键.
22.【答案】解: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3.【答案】解:过物体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G=5N,如图所示:
【解析】物体受重力作用点(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在重力的方向画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画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条带箭头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所以要先正确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根据力的示意图的要求作出力的示意图。
24.【答案】解:O点是杠杆的支点,从支点向拉力F作用线做垂线,即是F的力臂L1。如图:
【解析】力臂的画法是: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臂的画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5.【答案】解:汽车的方向盘做的很粗糙,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司机会向前倾倒;因为原来司机和汽车一起向前运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人体上部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而脚已随车停止了运动,因而身体会向前倾倒。
【解析】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本题考查了增大摩擦的方法和惯性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会用惯性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惯性的现象。
26.【答案】解:(1)车最多能装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4m3=4×103kg;
(2)洒完一半水后,剩余水的重力G水=12mg=12×4×103kg×10N/kg=2×104N;
车受到的重力G车=m车g=6×103kg×10N/kg=6×104N;
洒水车对地面的压强p=G车+G水S=2×104N+6×104N0.4m2=2×105pa;
(3)水对罐底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1m=1×104pa。
答:(1)车最多能装水的质量为4×103kg;
(2)洒完一半水时,洒水车对地面的压强2×105pa;
(3)水对罐底的压强=1×104pa。
【解析】(1)根据公式m=ρV直接计算出最多装水质量;
(2)由公式p=FS计算压强;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计算水对罐底部的压强。
本题考查学生对压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7.【答案】解:(1)物体运动的速度v=st=8m4s=2m/s。
(2)推力做功W=Fs=60N×8m=480J。
(3)推力做功的功率P=Wt=480J4s=120W。
(4)物体重力没有做功,因为物体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做功为0J。
答:(1)物体运动的速度是2m/s。
(2)推力做功480J。
(3)推力做功的功率是120W。
(4)重力没做功,竖直方向没移动距离。
【解析】(1)知道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2)知道推力和物体运动的路程,根据W=Fs求出推力做功多少。
(3)知道做功多少和做功时间,根据功率公式求出功率大小。
(4)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这是比较简单的计算速度、做功多少、功率大小的习题,计算功率还可以利用P=Fv进行计算。
28.【答案】同一高度 上 上 缩小 照相机 小于
【解析】解:(1)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在光具座上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凸透镜成实像时,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烛焰下移像将上移,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蜡烛向上移或将光屏上移;
(3)由题意可知,蜡烛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成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小于像距,则物小像大。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上;上;(3)缩小;照相机;(4)小于。
(1)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2)凸透镜成实像时,由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可知,物体与像运动方向相反;
(3)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则物大像小;物距小于像距,则物小像大。
本题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操作要领、实验现象及相关规律进行考查,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熟记。
29.【答案】二力平衡条件 2.8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将截下的一半叠放在另一半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1)中的求数比较 易操作、测力计示数稳定
【解析】解: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则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1N,每一个小格代表0.1N,所以f=F=2.8N.
(2)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面积的关系时,应保持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虽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但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减小了一半,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3)从实验误差方面来看,原来的方案要保持木块的匀速运动中读数,不容易读得准确.现在方案中,弹簧秤是静止的,读数容易读得准确,并且便于操作.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条件;2.8;(2)没有控制压力相同;将截下的一半叠放在另一半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1)中的求数比较;(3)易操作、测力计示数稳定.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实验的思路是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得到摩擦力的大小,所以保持木块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观察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以在设计、分析实验时要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
(3)抽动木板,此时木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测力计示数始终与滑动摩擦力平衡,便于操作,测力计示数稳定.
能否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实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同时要学会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间接测出摩擦力的方法.
30.【答案】深度 无关 乙丙
【解析】解:(1)甲乙两图中的液体密度相同,探头所在深度不同,所以探究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2)丙和丁液体密度相同,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容器形状不同,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3)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使探头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所以应选择乙丙两图。
故答案为:(1)深度;(2)无关;(3)乙丙。
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时,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此题是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31.【答案】(1)左;水平;力臂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不合理;只有一次实验,结论没有普遍性
(3)杠杆自重的影响
【解析】解:
(1)杠杆右端下沉,说明杠杆重心偏右,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只通过一次测量,数据具有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性。
(3)图乙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自身的重力对杠杆平衡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故答案为:(1)左;水平;力臂;(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不合理;只有一次实验,结论没有普遍性;(3)杠杆自重的影响。
(1)杠杆右端下沉,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右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左移,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
(2)实验时,如果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因此应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图乙中,支点位于动力和阻力的右侧,弹簧测力计不但提了钩码,而且还提了杠杆,据此分析。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有些是为了求平均值,使测得的数据更准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多次测量就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32.【答案】相同 远 慢 匀速直线运动 不能
【解析】解:(1)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初速度相同相同。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小,速度减少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得出:若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没有了摩擦阻力,则无法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即实验的目的无法达到。
故答案为:(1)相同;远;(2)慢;匀速直线运动;不能。
(1)实验中要探究的是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因此应按照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实验中,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根据实验现象,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当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面绝对光滑时,没有了摩擦阻力,则无法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本题是一道实验题,考查的是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该实验是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题,实验,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题,实验,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