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修辞附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8034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修辞附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8034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修辞附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8034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修辞附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80347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修辞附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80347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修辞附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80347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修辞附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修辞附解析教师版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新颖、巧妙,令人耳目一新。
B.“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C.《花之歌》作者以自己的口吻,借助浪漫的想象和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出花的美好,花的灵性。
D.《花之歌》结尾处,作者仿佛用花的精神风貌为人类树立了一种美的典范,值得反复阅读,仔细品味。
【答案】C
【解析】【分析】ABD项都正确;C项 《花之歌》 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写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儿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故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中古诗、名言、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辨析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是( )
A.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B.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C.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答案】C
【解析】【分析】A.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耙好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
B.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松散的地"比作“一张软床”。
C.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B.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C.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D.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答案】D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无疑而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把“小花”当做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引用古诗,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D.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4.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B.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C.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D.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答案】B
【解析】【分析】A.从两个“是那么”可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B.没有重复使用的词语,没有运用“反复”修辞手法;
C.从两个“只听见”可知,此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D.从两个“一齐”可知,此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5.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B.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C.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项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项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丘比作中国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夸张、设问等,多进行练习,积累运用。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拟人)
B.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对偶)
C.我是大海里遨游的鱼儿,我是天空中飞翔的雄鹰,我是草原上奔驰的骏马。(排比)
D.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比喻)
【答案】D
【解析】【分析】A.用写人的词语“妩媚”来写丁香,把丁香人格化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正确。
B.“野旷”对“江清”“天低树”对“月近人”,上下两句字数相同,词语两两相对,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运用了对偶,正确。
C.运用了三个“我是……”句式构成排比,增强了语势。属于排比句,正确。
D.“睡醒”“逛”将花和鸟当作人来写,赋予了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而不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要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结合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对句子进行正确辨析。
7.下面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排比)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
C.破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比喻)
D.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反问)
【答案】A
【解析】【分析】BCD项都正确;A项这句话把“花”当作人来写,赋予的花人的动作、神态,所以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8.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小红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长的山村。
B.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C.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D.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答案】D
【解析】【分析】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A 重复了“原来是这样的!”是反复修辞。
B 重复了“前进”,这是反复修辞。
C 重复了“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是反复修辞。
D 由“芳草为我鼓掌”可知这是拟人手法,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反复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9.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的是( )
A.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B.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C.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D.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
B项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项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衣裳比作彩虹;
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夸张、设问等,多进行练习,积累运用。
10.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拟人)
B.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排比)
C.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比喻、拟人)
D.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排比、拟人)
【答案】B
【解析】【分析】A、C、D正确;B.“烧毁,烧毁,烧毁”是相同词语重复出现,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要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结合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对句子进行正确辨析。
11.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他的声音大极了,简直能震破人的耳膜。
B.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C.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
D.他抬起头,想确定下方向,突然间头晕目眩,好像天地都旋转起来了。
【答案】B
【解析】【分析】阅读题目中各个选项的句子,ACD三项中句子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B项中句子把“石头”比作“雹子”,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战士们投掷石块的迅猛和密集。与其他三项的方法不同。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老汉飞得像只豹子。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A:此句是把老汉比作豹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此句是把洪水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此句是把洪水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此句是把木桥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由此可见,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3.下面的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B.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怎能不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呢?
C.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等,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理解每个修辞手法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A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赋予骏马和大牛人的情感,“回味无限乐趣”,所以修辞手法是拟人;B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怎能不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呢?”,这是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意思为: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C句“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人的海洋”、“像海上的波浪”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修辞手法,要清楚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能根据句子识别修辞手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写出对应的句子。
1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 )
A.这,哪里还是戏剧?
B.人物的动作也夏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C.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D.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答案】D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是反问。
B:连用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C:“一动不如一静”、“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引用。
D: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是( )
A.几场春雨过后,娇嫩的笋芽儿像刚出生的小鸡一样露出了头。(比喻)
B.几场春雨过后,娇嫩的笋芽儿伸了个懒腰,从地里钻了出来。(拟人)
C.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夸张、反复)
D.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拟人)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A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A把笋芽儿比喻成刚出生的小鸡。B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本句把笋芽儿当作人来写,是拟人句。C夸张句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D是一个比喻句,把耙好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二、填空题
16.写出下列句子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答案】(1)比喻
(2)拟人
(3)比喻
(4)拟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内容,(1)这是比喻句,把“山洪”比喻成“野马”。
(2)这是拟人句,把“洪水”赋予人的特点——跳舞。
(3)这是比喻句,把“他”比喻成“山”。
(4)这是拟人句,把“水”赋予人的特点——放肆。
故答案为:(1)比喻;(2)拟人;(3)比喻;(4)拟人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7.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愉快的秋游终于开始了!我们就像 ,就像 。
(2)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来到 ,来到 ,去寻找春天!
【答案】(1)脱缰的野马;冲出笼子的小鸟
(2)田野里;小河边
【解析】【分析】(1)反复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把句子补充,要突出“愉快”的特点。
(2)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把句子补充完整,列举可以去哪些地方寻找春天,联系生活实际,哪些地方最容易发现春天的足迹。
故答案为:(1)脱缰的野马;冲出笼子的小鸟;(2)田野里;小河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使用反复手法补充句子。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同。
18.说说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
(1)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军的阵地。
(2)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3)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他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4)太阳渐渐爬上山头,露出了微笑。
(5)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答案】(1)比喻
(2)反问
(3)排比
(4)拟人
(5)比喻、夸张
【解析】【分析】(1)通过“像”字可知,该句使用比喻的手法,把“高地”比作“毒牙”;
(2)通过“怎么”这个反问助词可知,该句使用了反问的手法;
(3)通过观察,这个句子出现了三个“为了.......”句式相同,内容相近的结构,属于使用排比的手法
(4)“微笑”是人类才有的动作,赋予了太阳,所以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5)通过“像”字可知,该句使用比喻的手法,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千斤巨石的重量远远大于邱少云一个人的体重,属于夸张手法中放大。
故答案为:(1)比喻;(2)反问;(3)排比;(4)拟人;(5)比喻、夸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要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结合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对句子进行正确辨析。
19.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答案】(1)对偶;比喻
(2)对偶
【解析】【分析】(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出自《长征》。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把“五岭”比作“细浪”,把“乌蒙山”比作“泥丸”,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运用了对偶的手法。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运用了对偶的手法。
答案为:(1)对偶;比喻;(2) 对偶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20.说说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答案】比喻和夸张
【解析】【分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万里长征的红军眼中就像小小的细浪一般微不足道,而磅礴的乌蒙山也像一个小小的泥丸般。在诗句的翻译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将“五岭”比喻为“细浪”,将“乌蒙山”比喻为“泥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五岭”和”乌蒙山“特别的高大威猛,难以跨越,而”泥丸“和”细浪“,则微不足道,所以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比喻和夸张
【点评】在做这类古诗词的题目时,我们一定要读懂这句古诗词的意思,我们才能知道这个古诗词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21.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
(2)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
(3)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 )
(4)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 )
【答案】(1)拟人
(2)反复
(3)比喻;拟人
(4)排比;拟人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把“云彩和田野”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2)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烧毁)或句子,是反复。
(3)把“雷声”比作“剑”,是比喻。把“雷声”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4)连用三个(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把“大海、天空、田野”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1)拟人
(2)反复
(3)比喻、拟人
(4)排比、拟人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22.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驰过来。
(2)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得回头望。
(3)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答案】(1)比喻
(2)拟人
(3)排比、拟人、比喻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本题把各色的衣服比作彩虹。
(2)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本题把树拟人化。
(3)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本句在句型上可以看出是一个排比句;本句把还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比喻
(2)拟人
(3)排比、拟人、比喻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3.写出句子的修辞手法。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3)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答案】(1)拟人
(2)拟人
(3)反问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1)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把微风拟人化,是拟人句。
(2)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把鸟儿拟人化,是拟人句。
(3)从“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不难看出,本句是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
故答案为:(1)拟人
(2)拟人
(3)反问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
(1)我是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2)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提那些敏感的心扉。
(3)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4)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
【答案】(1)排比
(2)比喻
(3)对比
(4)拟人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
(1)排比,“是……是……是……”构成了排比修辞,增强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2)比喻,将敲击声比喻成了乐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敲击声的美好。
(3)对比,将我和我的情人进行对比,突出了我生性的执拗和急躁。
(4)拟人,这里将云彩和田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彩和田野亲密的关系。
故答案为:
(1)、排比
(2)、比喻
(3)、对比
(4)、拟人
【点评】本题主要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
(1)、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组成的句子,能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有时两个句子的并列句也可以称为排比句。排比句可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并增强可读性。
(2)、比喻句是一种使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的句子,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喻词和喻体。
(3)、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4)、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25.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街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4)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答案】(1)排比;拟人
(2)对偶
(3)排比
(4)比喻
(5)拟人;比喻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1)从”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可看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就像睡醒了、在天上逛街、在说话“看出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绿树“对“青山”,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3)从“只听见”可看出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把“我”比作“星星”,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5)从“打扮”一词可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青松”比作“衫”把“白桦”比作“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排比、拟人
(2)对偶
(3)排比
(4)比喻
(5)拟人、比喻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6.选择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排 比 D、顶针
(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出展开
去,以至于无穷。
(2)带织入狗中,狗织入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3)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答案】(1)比喻
(2)顶针
(3)排比
【解析】【分析】 小学阶段常用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排 比 。
A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B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有本体和喻体。(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出展开去,以至于无穷。把“人和美的事”比作云锦。
C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3)、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属于排比
D 顶针又称顶真,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故 (2)、带织入狗中,狗织入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属于顶针
故答案为:(1)比喻 (2) 顶针 (3)排比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阅读文本时积累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学习使用,让语言表达更生动和优美。
27.写出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这么松散的土,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答案】(1)比喻
(2)比喻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面对土地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和扑进土地怀抱的激动地举止表现出来。(2)“松散的土”比作“一张软床”是比喻。
故答案为:(1)比喻(2)比喻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8.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2)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3)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4)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答案】(1)拟人
(2)比喻
(3)夸张
(4)反问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1)把“地球”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2)把“我们热爱大地”比作“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是比喻。(3)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是夸张。(4)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
故答案为:(1)拟人(2)比喻(3)夸张(4)反问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9.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答案】(1)比喻
(2)拟人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把“松散的地”比作“一张软床”,是比喻。(2)把“麦籽儿”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1)比喻(2)拟人。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0.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3)我们会忘记母校吗?不,永远不会。
(4)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
【答案】(1)比喻
(2)反问
(3)设问
(4)拟人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1)把“河”比作“玻璃的带子”,是比喻。(2)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是反问。(3)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是设问。(4)把“一群灰鸽”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1)比喻(2)反问(3)设问(4)拟人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字音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字音附解析,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字音附解析学生版docx、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字音附解析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字形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字形附解析,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字形附解析学生版docx、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字形附解析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阅读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阅读附解析,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阅读附解析学生版docx、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阅读附解析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