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展开选必修3《逻辑与思维》
教师寄语:努力上进自律才是这个年纪应该做的!
新教材(统编版)高三政治
第二课 把 握 逻 辑 要 义
一、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
二、知识整合 网络构建
三、考点精析 讲练结合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 或者与“规律”同义; 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1.“逻辑”的多种含义
归纳总结:2.“逻辑”的不同用法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逻辑学的含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
(1)狭义的逻辑学: 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
(2)广义的逻辑学: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3)二者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
逻辑学把不同思维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称为思维的形式结构。
2.推理: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1.形式逻辑关注的问题:推理
4.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什么?
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从推理的内容看,一个推理是真的,前提必须是真的;从推理的形式看,要保证推理结论是真的,形式必须是有效的。
结论: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 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符合逻辑规律与规则)。
推理结构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所有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结合教材思考:这两个判断有什么相同点?概念是怎么构成判断的?
相同点:都是“所有都是……”的形式结构。
“事物”“变化发展的”
用“所有都是……”这一形式结构将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构成判断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所有“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比如:小明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有白马是动物
前提的内容: 真实的,推理的形式: 有效的 小明的推理是正确的。
小芳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所有马是动物所有牛不是马所有牛不是动物
前提的内容是真实的,推理的形式是无效的(推理结构不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小芳的推理是不正确的。
1.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都要符合逻辑。在这里,“逻辑”的意思是( ) A.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B.思维的规律性或规则 C.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说法 D.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2022·黑龙江·鸡东县第二中学一模)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②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认识事物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值得推敲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解析】②:正确认识事物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②错误。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值得推敲”说法明显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B。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微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老师,我不认识孙中山!某中学的历史课堂上,老师提问一学生:“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这位学生回答道:“老师,我不认识孙中山。”听到这个答案后,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也是哭笑不得。老师所说的“认识”:指对孙中山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和理解;同学所说的“认识”: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交往。
偷换了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
(2)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①常用公式:“A是A”。(A是思想,既可指代概念,也可指代判断) ②公式意思: 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同真同假)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两种情况:“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某顾客与小吃店的服务员对话如下:顾客: 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服务员: 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很多酒。
对点训练:请判断下面的例子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我想静静,别找我,找静静2.人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3.你那么有钱,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不在路边吃,难道在路中间吃
①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②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如:1.“小张去年还是团员,现在已是党员了”; 2.水是透明的,水还是液体。
(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
(2)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常用公式:“A不是非A”。内容: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2.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例1: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 例2: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注意: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①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②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辩证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于存在(物质)的范畴,具有客观性。
典例1. 下列违反了矛盾律的有( ) ①不等速的等速运动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接近和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③在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学生,有些人则不是学生 ④可以计算的无限序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典例2. “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但还要提一点小小的不同意见。”这句话违反了 ______ 的逻辑错误。( )。
A.偷换概念B.两不可C.偷换论题D.自相矛盾
[解析] “完全同意”和“提一点小小的不同意见”是自相矛盾的,D正确。
(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
(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①常用公式:“A或者非A”。②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3)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4)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两不可”。
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例: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总结: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甲说: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答:我去,也不去。甲说: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乙说: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
违背了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同时肯定了“去”和“不去”
违背了矛盾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4. 分析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
1.适用范围不同 (1)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判断,也适用于反对关系判断; (2)排中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判断。 矛盾关系:是长沙人和不是长沙人 反对关系:输和赢(还有平局) 2.要求不同 矛盾律——必有一假,不能都肯定; 排中律——必有一真,不能都否定。
拓展: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不能游移不定)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不能自相矛盾)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不能骑墙居中)
如果是真就是真;如果是假就是假
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 典例3】(2022·山东济南·一模)某班在民主决策是否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两位同学的对话如下:小明:“你投了赞成票吗?”小亮:“没有。”小明:“你投了反对票吗?”小亮:“也没有。”上述对话中的回答( )A.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B.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C.犯了“两不可”的错误D.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
【解析】A:材料中:小亮既没有投赞成票,也没有投反对票,表明小亮投的是弃权票,没有违反矛盾律的要求,A错误。 BCD:材料中两位同学的对话得知:小亮既没有投赞成票,也没有投反对票,表明小亮投的是弃权票,这符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排中律,没有犯“两不可”的错误,也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B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
【 典例4】如果同时否定“小周或小王表演独舞”和“小周与小王都不表演独舞”,则( )。
A.违反了同一律B.违反了矛盾律C.违反了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
[解析] 本题考查排中律的相关知识。所谓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A、B、D均属于干扰项,C正确。
【典例5】“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这句话( ) A.违反了矛盾律 B.违反了排中律 C.不违反矛盾律,体现了人们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D.不违反排中律,是人们对一件事情的可否还没有认真考虑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这是一份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1页。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这是一份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23页。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这是一份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逻辑”的多种含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