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04地貌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04地貌,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图中四处泥沙淤积作用最强的是,6000年来,图中海岸,与图示海岸线的变迁关系最小的是,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该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是,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2021·陕西咸阳·一模)下图中的桃花河位于鄱阳湖平原地区的桌村,村民为了灌溉之便,开挖了两条水渠,并在河中修筑两条低矮的水坝(汛期在河水水面以下,枯水期出露水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村民修建水坝利用的时期及作用是( )
A.枯水期 增加水渠水量B.水位正常时 拦蓄泥沙
C.汛期 调洪蓄洪D.水位正常时 水产养殖
2.一年中水渠发挥作用最为明显的时间段是( )
A.5~6月B.7~8月C.9~10月D.11~12月
3.图中四处泥沙淤积作用最强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A
2.B
3.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坝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鄱阳湖地区农业生产和鄱阳湖地区气候特点、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1.
低矮的 水坝汛期在河水水面以下,枯水期出露水面。枯水期时,水坝能够拦蓄河水,使河水进去水渠,增加水渠水量,使其起到灌溉作用,A正确;结合材料可知,水坝和水渠的主要功能是灌溉作用,不是拦蓄泥沙,水产养殖和调洪蓄洪,BCD错误。故选:A。
2.
结合材料可知,低矮的水坝会使得汛期在河水水面以下,枯水期出露水面。也就是河流水位低时,河流水不能越过水坝;但河流水位高时,河水才能翻过水坝,保证上下游的河水都能通过水坝到下游,低于水坝中河水能够进入水渠起到灌溉作用,多余的河水能越过水坝进去下游。鄱阳湖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渠要发挥作用应该在河流水位较高的时候也就是当地的雨季7~8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
图中甲处为凸岸,且受水坝的阻挡作用,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量大,A正确;乙处为凹岸,水流速度快,泥沙淤积小,B错误;丙处水流较快,搬运作用强,泥沙淤积少,C错误;丁处位于水坝的下游处,泥沙被阻挡不易搬运至丁处,泥沙淤积少,D错误;故选:A。
【点睛】
水坝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对水流的阻挡作用;水渠的利用率主要从当地的气候分析,泥沙堆积较快的直接原因就是河流流速慢,流水的搬运能力下降。
4.(2018·上海金山·二模)图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中纬度可知,图中两河流分别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结合地转偏向力在不同半球的影响不同,北半球堆积作用主要在左岸,最终小岛可能与①相连,南半球相反,小岛与④岸相连,A项正确。故选A。
【点睛】
(2018·黑龙江佳木斯·三模)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海岸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等均影响海岸发育。
下图为6000年来上海海岸线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6000年来,图中海岸()
A.先堆积后侵蚀B.以堆积作用为主C.先侵蚀后沉积D.以侵蚀作用为主
6.与图示海岸线的变迁关系最小的是()
A.城市建设需要B.港口建设C.河流泥沙淤积D.板块运动
【答案】5.B
6.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海岸线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如果先堆积后侵蚀的话,那么上海的海岸线后期将会后退,可知A错误;读图可知6000年来上海的海岸线总体呈现出向海洋方向推进的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只有以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才会总体向海洋方向推进,故B正确;读图可知6000年来上海的海岸线总体呈现出向海洋方向推进的态势,若是前期侵蚀的话,那么其海岸线应该是先后退的,可知C错误;若以侵蚀作用为主那么该海岸线600年来应该是后退的,可知D错误。故选B。
6.城市建设需要、港口建设这些都属于人类活动,其对海岸线的变化影响相当大,可知AB不符合题意;河流泥沙的淤积会使海岸线朝向海洋方向推进,其对海岸线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可知C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板块运动对上海海岸线的变化影响最小,可知本题答案为D。
【点睛】
解答本题时要认真研读图中海岸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可知6000年来上海的海岸线总体趋势是向海洋方向推进的。
(2018·吉林·东北师大附中一模)某河谷中有一块高约二百米的巨大石灰岩崖壁,上面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图为“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7.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A.流水溶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海水侵蚀
8.该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是( )
A.东北平原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D.华北平原
【答案】7.A
8.C
【解析】
7.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岩壁主要为石灰岩,崖壁高约二百米,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流水侵蚀(溶蚀)作用比较强烈,A正确;该地气候湿润,风力侵蚀作用并不显著,B错误;不会有冰川作用和海水侵蚀作用,C D 错误。故答案选A。
8.石灰岩在流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岩溶地貌,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故答案选C项。
(2015·上海·模拟预测)读下图“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下列小题。
9.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
A.1200米B.1000米
C.900米D.600米
10.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
A.甲村、Ⅰ山山顶B.④镇、Ⅱ山山顶
C.Ⅰ山山顶、②镇D.③镇、乙村
11.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
A.Q线B.P线
C.N线D.M线
【答案】9.C
10.A
11.C
【解析】
【分析】
9.
由图可知图中等高线等高距200米,图中最高处位于图中西南方向河流上游,与乙村庄间隔4条等高线,根据等高线高差计算公式(n-1)×200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4 地貌模拟卷,文件包含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4地貌模拟卷原卷版docx、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新教材专用专题04地貌模拟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04地貌(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图中四处泥沙淤积作用最强的是,6000年来,图中海岸,与图示海岸线的变迁关系最小的是,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该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是,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地貌(含详解),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图中四处泥沙淤积作用最强的是,6000年来,图中海岸,与图示海岸线的变迁关系最小的是,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该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是,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