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考点07 大气受热过程-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原卷版)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考点07 大气受热过程-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原卷版),共11页。
考点07 大气受热过程
【基础点1】大气受热过程
读图,回答1题。
1.图中( )
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B.湖泊湿地,b能缓慢加热大气
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雾、霾多发地区。据此回答2~3题。
2.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3.关于图中四地区深秋初冬时节多雾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减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之上
D.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每年冬天,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右图)。据图回答4~5题。
4.上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防太阳暴晒 B.阻隔寒潮、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C.防病虫害 D.防洪、防涝
5.上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基础点2】气温分布规律
下图为“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a、b、c、d四地温度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b B.b=c
C.a>c D.c=d
2.下列符合图中河流干流流量随流程变化的是( )
如图示意世界局部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最大温差可能达( )
A.4 ℃ B.6 ℃
C.8 ℃ D.10 ℃
4.导致M处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影响 B.距离海洋较远
C.受纬度影响 D.受洋流影响
积温是一个地区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 ℃持续期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读我国局部地区积温分布图(单位:℃),回答5~6题。
5.M、N两地积温的差值可能是( )
A.1 000 ℃ B.1 500 ℃
C.2 000 ℃ D.2 500 ℃
6.导致M、N两地积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技能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现实应用
“枸杞、蔬菜、羊”是格尔木的三大主导产业,下图是格尔木各月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最低气温分布图。据此回答1题。
1.格尔木日较差最大的月份及原因是( )
A.1月份,太阳高度较小,白昼时间短
B.3月份,气温回升快,大气逆辐射弱
C.7月份,白天气温高,夜晚降温幅度大
D.10月份,太阳高度变小,冷空气势力增强
大连市气象台2016年9月9日5时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预计9日6时至11时,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及周边海域局部有浓雾,能见度小于200 m。据此完成2~3题。
2.秋季是该地区大雾的多发期,其原因是( )
A.多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B.多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多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D.多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3.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B.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2019·江苏高考改编)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图1 图2
4.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A.ab B.ad C.bc D.bd
5.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 )
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增大 D.④减小
【技能2】气温影响因素分析
(2020·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期中)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M地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8 ℃ B.22 ℃
C.28 ℃ D.32 ℃
2.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差异
C.地形起伏 D.洋流性质
3.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 )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盛行西风 D.东南季风
下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4.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偏低的原因是( )
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 ②深居内陆,冬季低温时间长
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 ④受千岛寒流影响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
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
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
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
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
【技能3】逆温现象分析
(2020·衡水中学调研)读南京北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时空变化图(单位:℃/百米),完成1~3题。
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
A.8时~16时30分 B.17时~23时
C.16时30分~次日6时 D.23时~次日5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500 m B.100 m
C.350 m D.150 m
3.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抵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2020·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4~6题。
4.此时天气最可能为( )
A.晴、无风 B.雨、大风
C.晴、大风 D.雨、无风
5.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
6.图中所示大气现象( )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的消散 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如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塑料膜或者透明玻璃。据此回答1~2题。
1.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伏旱
C.连续的霜冻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2.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加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图1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图2示意北极地区海鸟。据此完成3~5题。
3.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
A.升高,④增加 B.升高,③增强
C.降低,①增加 D.降低,②增强
4.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北极气温的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该地区( )
A.昼夜温差变大 B.海冰加速融化
C.海水蒸发加剧 D.极地东风加强
(2021·山东省济南市期末)霜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0℃时,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如下图)。霜冻是指作物生长季节里因土壤表面或植株体温降低到0℃以下时,引起作物受冻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霜冻灾害时并不一定会出现霜,水汽含量少而未结霜被称为“黑霜”,如果有足够的水汽,凝结出霜就被称为“白霜”。据此完成6~7题。
6.以下哪种天气条件有利于霜的形成( )
A.微风晴朗的秋冬夜晚 B.微风阴雨的冬春清晨
C.大风晴朗的冬春夜晚 D.大风阴雨的秋冬清晨
7.与黑霜相比,白霜对农作物的危害更小,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①黑霜看不见,人们疏于防范,对农作物的危害明显
②白霜在水汽凝华之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于黑霜
③白霜水汽凝华时释放出的潜热多,能减缓气温下降的速度
④黑霜在消融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减缓了气温回升的速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0·全国文综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8.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9.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2020·河北五校联盟联考)下图为“某时刻甲、乙、丙、丁四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之间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若图中甲、丙、丁三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是由地形地势的差异形成的,则三地中( )
A.甲地海拔最高 B.甲地海拔最低
C.丙地海拔最低 D.丁地海拔最高
12.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①散射作用 ②屏蔽作用 ③反射作用 ④吸收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导致此时乙地太阳辐射强度低于丙地的原因可能是乙地( )
A.天气晴朗 B.云层较厚
C.处于夜晚 D.发生日全食
(2020·武威第八中学期末)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图a示意西北地区春播地膜覆盖景观,图b示意西北地区秋季果园地膜覆盖景观。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a中地膜覆盖的首要目的是( )
A.保温保湿 B.增强光照
C.防风固土 D.抑制杂草
15.图b果园中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
A.阻滞地面辐射——提高地温 B.阻滞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提高地面反射率——苹果着色 D.提高地面反射率——阻吓飞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0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号站点白天的风向是,与1号站相比,2号站,第一次季风爆发时,中国南海地区,下列关于雾的叙述正确的是,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除霾塔”除霾工作效率最高的是,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考点10 天气系统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原卷版),共12页。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考点08 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原卷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