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黄金卷10-【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黄金卷10-【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第十模拟(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到2016年底,我国备美专业村达到60473个。其中,经济总收入超亿元的专业村2398个,超十亿元的151个;专业村从业农户达到1746万户,占专业村农户总敏的80.4%;专业村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2元,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高出13.8%.在大量乡村里现空心化、贫困化的情况下,专业村镇往往展现出持续的发展活力。下图示意专业村镇形成与发展因素分析框架。据此完成1-2题。1.专业村镇形成的基础条件是 ①市场 ②地形 ③资源 ④技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皖南地区专业村镇的主导产业最可能是 A.苹果 B.茶叶 C.水稻 D.蔬菜【答案】1.C 2.B【解析】1.由图可知,专业村镇形成的基础条件是地形和资源,市场是促进的,技术是关键条件,②③对,C正确,ABD错误,故选C。2.皖南地区有三条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山系,即池州九华山山系、黄山山系和皖浙边界的天目山山系。这样的地形特征适合种植茶叶,B正确。苹果不适合在皖南的亚热带种植,水稻和蔬菜不适合在山地大面积种植,ACD错误,故选B。“平改坡”就是指在原建筑物的平顶层(图a)另加设一个坡屋面(图b).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福建省推动乡村“平改坡”的改造。要求加盖坡屋顶既要彰显传统元素又要有现代气息,与原主体建筑融为一体,且具有较好的通风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据此完成3-5题。3.福建乡村“平改坡”后,顶楼住房 ①昼夜温差减小 ②采光条件变差 ③通风条件变好 ④防漏效果增强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4.福建省把“平改坡”的重点首先确定在铁路、高速公路、重要通道沿线,原因是沿线地区 A.建筑风貌杂乱 B.交通污染严重C.房屋老化严重 D.建筑高大密集5.福建乡村“平改坡”工程应加强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地震 C.暴雨 D.台风【答案】3.A 4.A 5.D【解析】3.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中、南亚热带,气候湿热。在楼房平顶层另加设一个坡屋顶,利于排水,④正确。平顶层免受阳光的直接照射,隔热效果好,顶楼凉爽,昼夜温差减小,舒适度明显提高,①正确。坡屋顶加盖在平顶层之上,对顶楼采光影响很小,对顶楼通风没有影响。所以 A 选项正确,其他选择错误。4.铁路、高速公路、重要通道沿线的建筑对外显示乡村风貌,通过改造,不仅增加居住的舒适度,而且使外表风格统一、色彩美观。所以A 选项正确。房屋老化是乡村住房的普遍现象,不是沿线作为改造重点的主要原因,C选项错误;交通污染、建筑高度与“平改坡”无关,B和D选项错误。5.暴雨和台风是福建省主要的自然灾害。原有的平顶层能够防御暴雨,部分房屋老化后,雨天屋顶有渗漏现象,加盖坡屋顶,更有利于排水,因此暴雨不是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C选项错误;“平改坡”使受风面积扩大,对坡屋顶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程安装等方面应加强对台风的防御,所以 D 选项正确。杞麓湖位于云贵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无明显的地表径流出口。沿湖平原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下图为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据此完成6-8题。6.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能是该湖 A.湖中有泄水暗河 B.降水量远超蒸发量C.气温低,蒸发弱 D.多冰雪融水汇入7.I时期,湖区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A.湿热 B.冷干 C.冷湿 D.干热8.研究发现,III时期降水丰富,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显著下降 B.农业引湖灌溉C.径流汇入增加 D.入湖泥沙减少【答案】6.A 7.C 8.B【解析】6.根据材料,该湖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而其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该地位于云贵高原,物质成分以碳酸盐为主,可能断层中有泄水暗河,使得湖泊盐分外泄,形成淡水湖,故A正确;结合材料可知沿湖为重要的农耕区,如果降水量超过蒸发量,又没有明显地表外泄出口的话,湖水水位应该呈上升状态,农耕区将不会存在,B错;气温低蒸发弱不代表该湖就是淡水湖,因为湖水中的盐分累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青藏高原上很多湖泊气温低蒸发弱却成了咸水湖。C错;该湖位于云贵高原,湖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多冰雪融水汇入不符,D错;故选A。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从图示信息判断,可知I时期湖区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偏低,因此该时期湖泊的水位应该偏高。而气候呈现干或者热的状态时,将会出现降水少、蒸发量大的现象,由此而造成的是湖泊水位下降变浅;如果气候呈现冷湿的特征时,蒸发弱、降水多,此时湖泊的水位才能保持较高。故选项中气候有干及热内容的均不会形成图中时期湖泊的特征,故ABD错,C正确。故选C。8.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时间段从1986年左右开始,当前的全球气候特征是气候变暖,并没有呈现出气温显著下降的特征,A不符;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如果Ⅲ时期降水丰富,那么湖泊水位应升高,此时磷酸盐含量应较低,但设问中却是"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所以可以推测出,此时应该是虽然降水量大,但用水量可能更大,导致湖泊水位较低,再加上该湖周边为重要农业区,所以最有可能是农业引湖灌溉,使湖泊水位下降,B符合;如果径流汇入增多,将会导致湖泊水位升高,这样湖水中的碳酸盐含量应下降,C不符;结合周边是重要农耕区的信息,可推测受湖泊周边人类农耕活动的影响,水士流失应有所增加,入湖泥沙应呈增加趋势,D不符;故选:B。 丁坝是一种水利工程设施,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中的堤,其一端与河(海)岸相接,另一端伸入水城中,与堤岸构成“丁”字形(下图).莱茵河流经西欧,是世界最繁忙的河流航道之一。莱茵河和黄河下游部分河段都建有丁坝。据此完成9-11题。9.莱茵河下游两岸修建丁坝,其主要目的是 A.拦截河道浮冰 B.削减汛期洪峰 C.增加航道水深 D.拦蓄河流淡水10.莱茵河丁坝建成后,主航道 A.流量减少 B.水流变缓 C.淤积加重 D.河床降低11.不同于莱茵河在两岸修建丁坝,黄河下游仅在一岸修建丁坝。推测黄河下游丁坝位置及主要作用分别是A.凹岸 减少泥沙淤积 B.凹岸 减轻流水冲刷C.凸岸 减少入海水量 D.凸岸 提高冲淤能力【答案】9.C 10.D 11.B【解析】9.莱茵河流经西欧,下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无结冰期,河道冬季无浮冰;丁坝不是大坝没有蓄水和拦水的功能;河流两岸修建丁坝,会造成水流向河流中部汇集,河流水位上升,不能削减洪峰;据材料可知莱茵河是世界最繁忙的河流航道之一,莱茵河下游修建丁坝可以增加航道水深,保障通航能力。C正确,ABC错误,故选C。10.莱茵河丁坝建成后,水流向河流中部汇集,主航道流量增加,流速加快,流水冲刷作用增强,河床沉积物减少,河道淤积减少,河床降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汛期时洪水对河堤威胁大,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黄河下游丁坝主要是为了减少洪水对河堤的直接冲刷,保护河堤,故丁坝应建于冲刷岸,即凹岸。泥沙主要淤积在凸岸,凸岸若修建丁坝会造成河水对淤积岸的冲刷作用减弱,不利于冲淤。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上海创建了宝山钢铁公司。21世纪初,宝山钢铁公司将旗下的炼铁厂转移到广东,炼钢厂仍保留在上海。下图是布局调整后宝山钢铁公司产业链部分环节联系图。(1)简述宝山钢铁公司将炼钢厂保留在上海的原因。(6分)(2)评价布局调整对炼铁厂运输成本带来的影响。(6分)(3)分析在炼铁厂附近布局建材厂的积极意义。(6分)(4)说明炼铁厂转移给转人地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6分)【答案】(1)靠近市场,工业基础好,炼钢厂污染较小。(2)有利影响:铁矿石运输成本降低。不利影响:煤炭运输成本提高,生铁运输成本提高。(3)利用废弃物作原料,减少废弃物排放,减少原料投入成本,靠近炼铁厂可降低原料运输成本费用。(4)扩大产业规模(促进城市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解析】 (1)对于本题中的炼钢厂保留在上海,而未一并迁移出上海,我们需要从上海的优势条件进行分析。与广东相比,上海基础设施更为齐全,炼钢条件更好。同时上海的资金、技术条件也更具优势,利于生产优质钢铁。另外炼钢相对产生的环境污染较少,在上海的承受范围之内,具有保留的环境学基础。(2)对于布局调整的影响,需要我们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同时展开分析,缺一不可。有利方面,广州距离澳大利亚更近,可以减少原矿的运输成本。同时,广州深水港区多,利于大型船舶停靠,利于原矿运输。而不利方面:由于距离延长,使得煤炭以及生铁的运输成本提升。(3)本题考查产业集聚相关内容。钢铁厂和建材厂集中布局,能够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利用炼矿的废物作为建材厂的原料,既降低了炼铁厂的固体废弃物排放、治理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建材厂的原料成本。除此之外,能够加强协作交流,共用基础设施,降低成本,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4)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企业转型、扩大当地就业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炼铁厂转让能够带动当地炼铁产业发展,注人经济活力,带动经济发展,同时能够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和升级;产业转入还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可以扩大就业。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我国东北平原某地地势起伏较大,黑土广布,局部地区春季融雪造成的水土流失甚至比夏季更为严重。该地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白天均温约7℃,夜间均温约-3℃.某科研机构在该地进行融雪侵蚀实验,模拟相同融雪径流量为3.7L/min条件下,土壤解冻深度分别为1cm、2cm、3cm的三次融雪实验侵蚀率(一定的径流量条件下,单位时间土壤的侵蚀量,下图).近年来,该地采取横坡垄作(沿等高线起垄耕作)、留茬耕作和秸杆覆盖等措施,以减轻融雪对黑土的侵蚀。(1)据图归纳不同解冻深度土壤开始大量侵蚀的先后顺序,并简述其原因。(6分)(2)若要模拟3cm解冻深度侵蚀率超过1cm、2cm解冻深度侵蚀率,推测需改变的实验条件。(4分)(3)与夏季雨水侵蚀相比,简析该地局部地区春季融雪侵蚀更严重的自然原因。(6分)(4)简述横坡垄作和留茬耕作对减轻黑土侵蚀的作用。(6分)【答案】(1)解冻深度越深,土壤开始大量侵蚀越晚。原因:冻结层起隔水层的作用;解冻深度越深,融雪径流下渗越多,大量产生地表径流越晚,开始大量侵蚀越晚。(2)延长模拟实验时间;增大融雪径流量。(3)春季升温快(或昼暖夜冷),夜冻昼融交替变化,使表层土壤疏松,抗冲刷能力减弱;土地完全裸露,缺少植被(或农作物)保护。冻土阻隔,融雪径流下渗量少,地表径流量大。(4)横坡垄作:拦蓄融雪径流,增加下渗量,减小、减缓地表径流,减弱对黑土的冲刷;留茬耕作: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地表径流流速;固定和拦蓄泥土,防止黑土流失。【解析】本题以东北地区春季冻土的融雪侵蚀为材料,以模拟实验的形式揭示融雪量、解冻深度、侵蚀起始时间、侵蚀率之间的关系。涉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人类活动等多个章节的知识,对综合思维的要求较高。第一,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昼夜温差大,土壤夜冻昼融,体现大气圈对水圈的作用;积雪融水下渗,使冻结层以上土层饱和后形成地表径流,侵蚀地表黑土,体现水圈对岩石圈的作用;横坡垄作、留茬耕作体现人类活动遵循自然规律,对环境的保护。这是对要素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第二,要求考生注意到材料中昼夜的平均温度变化及其对积雪和冻土的影响;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土壤解冻深度侵蚀率的变化规律;注意到融雪量变化后不同土壤解冻深度侵蚀率可能发生的变化。这是对时间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第三,要求考生发现地表融雪量、不同土壤解冻深度的地下水量和地表径流量的关系、横坡垄作和留茬耕作后地表水量和地下水量的变化。这是对空间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另外,融雪侵蚀问题的提出基于东北地区近年来的人类活动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用地理实验的方式揭示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规律、原理。人类遵循地理规律和原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理。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关注社会生产、生活,重视地理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地理实践力,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四川王朗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63年。自然保护区成立后,白马藏族乡当地百姓原有经济支柱崩塌,人们又开始进入林区盗伐、偷猎。为解决这一问题,2001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白马藏族乡开创了国内首家小众,高端生态旅游。次年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并顺利通过了国际著名的“澳大利亚自然与生态认证项目”的认证。说明该地开发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并为当地发展生态旅游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有利条件:旅游资源独特;政府政策支持品牌效益好。建议:改善原有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承载力;培训当地民众,提升服务质量;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当地人从保护当地生态资源中受益;加强线上线下的互联互动,提高品牌知名度等。【解析】有利条件:旅游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政府政策支持,通过国际认证,品牌效益好。建议: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承载力;培训当地居民的素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当地人从保护当地生态资源中受益,增加当地人口的经济收入;加强线上线下的互联互动,提高品牌知名度等。15.(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数垃圾进行简易填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然条件下,利用坑、塘、洼地将垃坡集中堆置在一起,不加掩盖,未经科学处理的填埋方法。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垃级处理方式的比较表”。国家填埋(%)堆肥(%)焚烧(%)回收(%)美国6381019德国4623616中国702055比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与我国在垃圾处理方式上的异同,并指出简易填埋垃圾的主要危害。【答案】相同点:以填埋为主。不同点: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危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土壤污染等);危害人体健康。【解析】相同点:从表格的数据可知,世界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垃圾处理方式中,填埋占比最大,因此,共同点是以填埋为主。不同点:从数据可知,中国回收利用(5%)与焚烧处理(5%)比重小,堆肥(20%)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19%)与焚烧处理(10%)较多,堆肥(8%)较少。危害:填埋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包括水体、土壤、大气等);危害人体健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黄金卷1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黄金卷1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黄金卷10-【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