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有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有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1. 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 m/s
B. 正常人体温大约是37.8℃
C. 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为2cm
D. 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3m
2. 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主体三舱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交会对接。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组成的中国空间站三舱主体结构就此组装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梦天实验舱发射前,运载火箭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 梦天实验舱升空时,相对其运载火箭是运动的
C. 交会对接时,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D. 中国空间站相对于地球表面是运动的
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公路旁植树造林,安装隔音屏,安装噪声监测仪都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同一乐器,弹奏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色就不同
C.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比水中传播慢
D.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
4.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B. 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C.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D.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小冰晶放热形成的,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5. 在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廓、树木等幻景,称海市蜃楼。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原理相同的是( )
A. 天空彩虹 B. 月食现象 C. 耀眼的玻璃幕墙 D. 水中倒影
6.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7. 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两汽车运动情况在v-t图象中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
8. 填写合适单位:
(1)成人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______;
(2)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为16 ______;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______。
9.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 km/s。2016年,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由13亿光年之外的两颗黑洞在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这引力波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声波。天文学中的“光年”是______ 单位。
10. 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云雾缭绕”的效果。这种雾气的产生过程是:干冰迅速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 大量的热(选填“吸收”或“放出”),使空气中的______ 液化形成小水滴。
11. 如图所示,练功房中,演员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姿势。假设某演员的身高为1.65m,她离镜面的距离为0.5m,则她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m,像与她相距______m;若演员远离镜面一些,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 如图甲、乙、丙所示是手机软件采集到的三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的音调较高,图______的声音响度较大,每年高考期间考场附近都要竖立禁止鸣笛标志,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3. 如图甲、乙所示的工具都是用来测量体温的,甲是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______的性质工作的,其测量范围是______。乙图所示的测温仪是通过接收身体表面辐射出来的______(紫外线/红外线)来测温的。
14. 如图是某种晶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线中的______ (选填“AB”“BC”或“CD”)段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的熔点为______ ℃,从晶体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______ min。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5. 如图所示,根据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6.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7. 如图,发光点S发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条光线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分)
18. (1)如图1所示,铅笔的长度是______cm;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停表的示数为______s。
(2)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②实验中使斜面坡度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______。
③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A到C的s-t图像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______。
19. 南海区里水镇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下面是彤彤同学小组的实验过程。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由上表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的温度计。安装实验器材时,彤彤小组应按照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开始时,彤彤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她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填“高”或“低”)。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彤彤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___(填“高”或“低”)。
(3)从85℃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如图丙所示的是1min时的温度计示数,则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______℃。彤彤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丁所示,则图______(填“a”或“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另一组同学在彤彤小组做完实验后,用同一个实验装置,换水后做此实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该组同学和彤彤小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戊所示。则两组得到m、n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不同。
20.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1)实验时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____。
(2)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所以纸板应当选用______(填“粗糙”或“光滑”)的。
(3)为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小明应将纸板B ______,在纸板B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为了得到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小明接下来的操作应当是______。
21. 某学习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A、B两蜡烛大小相等。
(1)实验时用镀膜玻璃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 。
(2)实验时蜡烛B能够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 像(选填“虚”或“实”)。
(3)实验中,若不小心将玻璃板碰倾斜如图乙所示,则蜡烛A的像在蜡烛B的______ (选填“上方”或“下方”)。
(4)实验中发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于是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将铅笔的笔尖贴在玻璃板上,发现笔尖的像和笔尖不重合,如图丙所示,说明笔尖是通过______ (选填“AC”或“BD”)面反射成像的,测出两笔尖的像的距离是0.58cm,由此可知,玻璃板的厚度是______ cm。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22. 国庆期间,小智和他的爸爸、妈妈自驾汽车从佛山到河源万绿湖游玩,导航给出了“时间最短”、“备选方案二”、“备选方案三”3个方案,如图所示,已知1公里等于1千米。(注:以下两问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1)若选择“时间最短”方案恰准时到达,求汽车的平均速度;
(2)若保持20m/s的速度按“备选方案三”的路径行驶,求全程所需时间。
23. 如图所示: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头距离桥头15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刚好驶过桥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330m/s计算)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3)计算大桥的长度。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2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
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
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超声波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______。
(3)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特性。
(4)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______。
A.蝙蝠B.蜘蛛C.青蛙D.猫
(5)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______mm.(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取900m/s,不计SenseID系统的大小)
(6)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______。
25.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高速收费站建有ETC专用通道,专用通道需要汽车安装ETC卡(如图甲所示),图乙是ETC专用通道示意图,当汽车进入ETC卡读取器识别范围的时候,卡上的信息被读取,同时栏杆机将横杆抬起,汽车无需停车就实现了缴费,大大节约了通站时间。
(1)汽车在运动时ETC卡相对于汽车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ETC卡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
(2)汽车在不断靠近监控摄像机的过程中,汽车在摄像机里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可知摄像机的镜头是______(填“凸透镜”、“凹透镜”或“平面镜”)组成的,该镜头对光有______作用。
(3)某一ETC通道,栏杆机距ETC卡读取器10m,横杆在位置一(如图丙所示)时距地面高度1.2m,栏杆机启动后横杆水平段沿竖直方向以0.2m/s的速度匀速抬起。某人驾驶一台车高为1.6m的SUV车通过该ETC通道,车距ETC卡读取器5m时被读取信息,假设栏杆机横杆水平段同时抬起,以SUV车的高度,车速太快横杆抬起高度不够,会撞杆违章。请你运用题目所给的条件,SUV车匀速顺利通过通道的最快速度是______km/h。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 m/s,故A正确;
B、正常人体温大约是37℃,变化幅度很小,故B错误;
C、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为2mm,故C错误;
D、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65cm=1.65m,故D错误。
故选:A。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应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本题考查了对速度、温度、长度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答案】D
【解析】解:A、梦天实验舱发射前,运载火箭相对于地面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运载火箭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A错误;
B、梦天实验舱升空时,相对其运载火箭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相对其运载火箭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交会对接时,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梦天实验舱与天相对于核心舱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中国空间站相对于地球表面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中国空间站相对于地球表面之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3.【答案】C
【解析】解:A、在公路旁植树、安装隔音屏、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安装噪声检测仪只能检测出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同一乐器,弹奏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就不同,故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C正确;
D、物体振动发声,但人耳所能感受到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因此只有在此频率范围内的才能被人耳听到,另外,人耳能够听到声音需要传播介质,比如真空中就无法听到声音,故D错误。
故选:C。
(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3)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大于液体传声速度,液体传声速度大于气体传声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小于水中的传播速度。
(4)人耳所能感受到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只有在此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发声才可能被人听到,同时声音要被人听到需要传播介质。
此题结合实际考查了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属于基础题。
4.【答案】A
【解析】解: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正确;
B、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故B错误;
C、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放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5.【答案】A
【解析】解: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发生的折射现象。
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中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就形成月食,故B不符合题意;
C、玻璃屏幕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光有关的现象,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并用所学光学知识去解释观察到的光学现象,这能提高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解:A、甲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
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由图可知,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水平线段。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该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识图的关键是找出图象中的水平线段,凡有水平线段的,说明该物质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对应的是熔点。
7.【答案】A
【解析】解:(1)由图可知,甲车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v-t图象应该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乙车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乙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其v-t图象应该是一条斜线;
(2)由图可知,0-10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说明甲车0-10s内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甲车开始时的图象应该位于乙车图象的上面。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两车的运动状态,然后对照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做出判断。
此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理解,以及观察、分析图象的能力。
8.【答案】cm s dB
【解析】解:(1)成人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cm。
(2)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为16s。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故答案为:(1)cm;(2)s;(3)dB。
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9.【答案】3.0×105 不是 长度
【解析】解:(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3.0×105km/s;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引力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引力波不是声波;
(3)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所以光年是长度单位。
故答案为:3.0×105;不是;长度。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是长度单位。
本题考查光速、生硬的传播以及光年难度不大
10.【答案】升华 吸收 水蒸气
【解析】解: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云雾缭绕”的效果。这种雾气的产生过程是:干冰迅速升华为气态,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使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水蒸气。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1.【答案】1.65 1.0 不变
【解析】解:(1)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大小相同,某演员的身高为1.65m,他的像身高也是1.65m;
(2)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他离镜0.5m,像离镜也是0.5m,他与像的距离就是0.5m+0.5m=1.0m;
(3)当人远离平面镜时,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小,但实际上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可得:演员远离平面镜一些,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65;1.0;不变。
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解答此题。
此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人的视觉感觉总是近大远小,即离像近感觉大,离像远感觉小,像的真实大小总与物相同。
12.【答案】乙 丙 声源
【解析】解:
(1)从波形图可知,乙图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最多(即频率最高),故音调最高;丙图振动幅度最大,故响度最大。
(2)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乙;丙;声源。
(1)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声源处,从传播过程中,从人耳处。
本题考查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以及噪声的防治,难度不大。
13.【答案】热胀冷缩 35-42℃ 红外线
【解析】解:(1)甲体温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上升;液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下降,液柱的高低变化与温度有关,我们就是以此来测量温度的,所以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
(2)在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辐射红外能量的多少与物体表面的温度有密切关系;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所以红外线温度计是通过接收身体表面辐射出来的红外线来测温的。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5-42℃;红外线。
(1)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
(2)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本题考查了液体温度计和红外温度计的原理,以及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它们都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
14.【答案】BC 80 20
【解析】解:如图,该固体熔化过程对图线中的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C段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其熔点为80℃。
由图可知,晶体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30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30min-10min=20min;
故答案为:BC;80;20。
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根据温度不变时经历的时间得知晶体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
本题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熔点,注意晶体在熔点阶段,温度是一个固定数值,表现在图像上就是一段水平线段,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15.【答案】解:已知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90°-40°=50°,由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50°,在法线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本题考查根据反射定律作图,要牢固掌握反射定律,作图要规范。
16.【答案】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解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凹透镜的特殊光线有三条: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17.【答案】解:做S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为S点的像,像与A的连线与水面的交点便是入射点,从而做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图如下:
【解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同时要知道虚像的成因。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查得比较全面。对有关的知识一定要记熟,才能做到灵活运用。
18.【答案】4.80 15 131 v=st 较小 延长运动时间,减小误差 D
【解析】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6.8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4.80cm;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从下向上的数值逐渐增大,故此时应该是0摄氏度以上,故读数为15℃;图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1min,指针偏过2min;大盘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盘指针在11s,因此秒表读数为2min11s,即131s;
(2)①“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②实验中使斜面坡度较小,可以减小小车的运动速度,延长运动时间,减小误差;
③小车从A到C做的是加速运动,则小车从A到C的s-t图像的大致情况应是速度越来越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
故答案为:(1)4.80;15;131;(2)①v=st;②延长运动时间,减小误差;③D。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温度计读数时要确定分度值,再观察液柱的液面对应的刻度值;
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①“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②实验中使斜面坡度较小,可以减小小车的运动速度,延长运动时间,减小误差;
③根据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小车从A到C的图像作答。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温度计、停表的使用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是一道综合题。
19.【答案】水银 自下而上 高 低 89 b 质量
【解析】解:(1)因为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而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水银的温度计;为了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安装实验器材时,彤彤小组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开始时,彤彤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易的底部,她测出的水温将偏高。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彤彤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低。
(3)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89℃。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时变小,而在沸腾时气泡上升时变大,如图丁所示,则图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该组同学和彤彤小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戊所示。水的沸点相同,加热的时间长短不同,则两组得到m、n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答案:(1)水银;自下而上;(2)高;低;(3)89;b;(4)质量。
(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安装自下而上的方式组装仪器,目的是为了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侧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不能拿出来读数。
(3)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时变小,而在沸腾时气泡上升时变大。
(4)在同样的条件下,将质量大的水加热至沸腾时,需要的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
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知道水在沸腾前后的现象。本题是基础性实验题目。
20.【答案】显示光路 漫反射 粗糙 向前或向后折转 不能 在 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
【解析】解:(1)实验时如果不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则无法看见入射光线以及反射光线,就无法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所以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路;
(2)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让光线发生漫反射,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够观察到光线;
(3)实验中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转,则在纸板B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4)实验中通过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实验中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1)显示光路;(2)漫反射;粗糙;(3)向前或向后折转;不能;在;(4)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
(1)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特点分析;
(2)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3)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是通过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通过折转反射光线所在的纸板,观察纸板是否还有反射光线;
(4)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测量。
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要理解和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特别要注意采取的实验步骤,这是我们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1.【答案】解:(1)由图可知,时间最短:t=2h40min=83h,路程:s=241km,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v=st=241km83h≈90.4km/h;
(2)车速v'=20m/s=72km/h,由图可知,备选方案三的路程为s'=240km,
由v=st可知全程所需的时间:t'=s'v'=240km72km/h≈3.3h。
答:(1)若选择“时间最短”方案恰准时到达,汽车的平均速度为90.4km/h;
(2)若保持20m/s的速度按“备选方案三”的路径行驶,全程所需时间为3.3h。
【解析】(1)从图中可知最短时间和对应的行驶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2)已知车速度,从图中可知备选方案三的路程,根据v=st可求出全程所需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计算题,难度不大。
22.【答案】解:(1)火车的速度:
v车=s1t1=150m5s=30m/s;
(2)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30m/s×5s=1650m,
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s声-s1,
所以s=s声-s12=1650m-150m2=750m。
(3)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s2=v车t2=30m/s×30s=900m,
则大桥的长度:
L桥=s2-L车=900m-200m=700m;
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750m;
(3)大桥的长度为700m.
【解析】(1)已知火车头距离桥头的距离和鸣笛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火车的速度;
(2)声音和火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司机鸣笛时火车车头距山崖距离的2倍,据此求出鸣笛时火车头距山崖的距离;
(3)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则大桥的长度等于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与火车长度之差。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声音和火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鸣笛时火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
23.【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相等 虚 下方 BD 0.29
【解析】解:(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观察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3)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若不小心将玻璃板碰倾斜如图乙所示,则蜡烛A的像在蜡烛B的下方;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此时笔尖是通过BD面反射成像的两笔尖的像的距离是0.58cm,因为像距等于物距,所以笔尖到反射面的距离为12×0.58cm=0.29cm,即玻璃板的厚度是0.29cm。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相等;虚;(3)下方;(4)BD;0.29cm。
(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中,物到反射面的距离与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反射面在镜面的后面,笔尖接触镜面了,说明物体距离反射面的距离就是镜子的厚度。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4.【答案】不能 较强的穿透能力 信息 A 3.6 A
【解析】解:(1)超声波属于声音,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的特性;
(4)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在选项中的几类动物中,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会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和躲避障碍,因此,它模仿的是蝙蝠,而蜘蛛、青蛙、猫都不能发出超声波;
(5)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则超声波到达指纹的时间为:t=4×10-6s;
根据v=st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s=vt=900m/s×4×10-6s=3.6×10-3m=3.6mm;
(6)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则接收到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越长,所以与1图对应的指纹的特点是A。
故答案为:(1)不能;(2)较强的穿透能力;(3)信息;(4)A;(5)3.6;(6)A。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超声波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4)根据回声定位分析;
(5)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距离的大小;
(6)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则接收到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越长。
本题以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为内容,考查了我们对超声波特点和应用的认识,体现了物理与高科技的联系。
25.【答案】静止 横杆 凸透镜 会聚 27
【解析】解:(1)汽车在运动时,ETC卡固定在车上,相对于汽车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ETC卡与横杆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相对于横杆是运动的;
(2)监控摄像机相当于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3)SUV的高度为1.6m,当横杆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6m时,汽车刚好能通过;则横杆上升的高度为:h=1.6m-1.2m=0.4m;
根据v=st可知,横杆上升的时间为:t=hv=0.4m0.2m/s=2s;
汽车到横杆的距离为:s=5m+10m=15m;
则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st=15m2s=7.5m/s=27km/h。
故答案为:(1)静止;横杆;(2)凸透镜;会聚;(3)27。
(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监控摄像机相当于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3)根据汽车的高度计算汽车刚好通过时横杆上升的高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抬起横杆所用的时间,根据汽车通过的距离和时间求出速度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2023-2024学年物理八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