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测试】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末测试卷03
展开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2019人教版)
地 理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位于天坛公园东门外的某公路,在每年特定时间可以拍摄到祈年殿与太阳重叠的画面。下图为天坛公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和祈年殿与太阳重叠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东门处拍摄太阳与祈年殿重合画面的最佳时间为( )
A.春分日日出后 B.夏至日日出后
C.秋分日日落前 D.冬至日日落前
2.该画面下次最佳拍摄时间大约为( )
A.三个月后 B.六个月后 C.九个月后 D.一年后
【答案】
1.C 2.B
【分析】
1.祈年殿位于天坛公园东门正西,且祈年殿比拍摄者所处地面高,因此该画面拍摄为日落前;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该地日落方向为正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地日落方向为西南,太阳不在正西方向出现,因此C正确。
2.春分日日落方向也为正西,因此要拍摄到与秋分日相同画面的照片,下次拍摄时间为六个月后的春分日日落前。因此B正确。
左图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主要通过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如右图)获得。完成下列两题。
3.根据材料判断水石的形成过程( )
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C.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搬运沉积-变质作用
D.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4.下列关于“水石”采集的时间和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A.6-9月,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B.10-次年4月,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C.6-9月,水量小,玉石显露 D.10-次年4月,水量小,玉石显露
【答案】
3.D 4.D
【分析】
3.“水石”是翡翠石料,翡翠是岩浆岩经高压变质形成,可从岩浆岩、变质岩成因分析;在河床上形成如右图所示的水石,还需经过流水的外力作用。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乌龙河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岩;“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说明岩浆岩形成后经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的形成应在地下,水石(翡翠石料)在河床中采集,说明翡翠形成于地下,然后再经地壳运动,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搬运、堆积而形成。故D正确,A、B、C错误。
4.图中区域属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易搬运玉矿碎块堆积在河床上;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石。故D正确,A、B、C错误。
图为某月北京时间8:00亚洲部分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此时,我国最有可能出现的降水分布状况是( )
A. B.
C. D.
6.图中所示时刻( )
A.北京大风扬沙 B.渤海风平浪静 C.新疆寒潮预警 D.东京云淡风轻
【答案】
5.A 6.B
【分析】
5.从图上可知,青藏高原区受低气压(气旋)控制,可能会形成降水,BD错误。新疆中南部受高压(反气旋)控制,天气应晴朗,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黑龙江东北由于受低压槽控制,降水可能性大。A正确,故选A。
6.从图上等压线的分布看,北京两侧的等压线值均为1010,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没有扬沙,A错误。渤海两侧的等压线均为1010,水平气压梯度力为0,风力小,故渤海风平浪静,B正确。由青藏高原形成低气压,可推知此时是气温较高,新疆出现寒潮可能性小,C错误。东京受气旋控制,气流上升,水汽凝结,云量较多,D错误。故选B。
千岁兰是远古时代留下来的一种植物“活化石”(左图)。它的根又直又深,茎粗而短,皮革状的叶片宽30厘米,长达3米,且千年不落。右图示意千岁兰的分布位置,该区域海雾浓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千岁兰生长所需水分,除地下水外,主要来源于( )
A.大气降水 B.海水 C.海雾 D.冰雪融水
8.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区域西部海域夏季等温线分布的是( )
A.B.C.D.
【答案】
7.C 8.A
【分析】
7.由图可知,千岁兰生长在沙漠中的,且其可以吸收沙漠中的雾气,图示区域的非洲西海岸区域的西部有沙漠分布,且沿海地带有本格拉寒流从此经过,海雾比较多,这些海雾有利于千岁兰的生长,故C正确。该地降水少,地下水不足,无高山冰川融水,ABD错误。故选C。
8.结合图示可知该区域为南半球,越往北气温越高,结合等温线数值的变化,A和B图气温向北增大符合南半球,C和D图气温向南增大应位于北半球,CD错误;该区域海雾浓重,纬度较低海区出现海雾说明该海域寒流流经,气温降低,等温线向低纬(温度高的地区)弯曲,A图等温线向南半球低纬凸出,B图向南半球高纬凸出,故A正确,B错。故选A。
2019年8月,一对澳大利亚夫妇在斐济以东海面航行时,无意中发现了由富含气泡状结构的岩石组成的漂浮物群——“浮石筏”。目前这艘“浮石筏”正慢慢向西漂向斐济,一年后可能到达澳大利亚。完成下面小题。
9.组成“浮石筏”的岩石按成因分,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0.影响“浮石筏”漂向澳大利亚的洋流是( )
A.日本暖流 B.赤道逆流 C.西风漂流 D.南赤道暖流
11.形成上述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
A.盛行西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信风 D.东南信风
【答案】
9.A 10.D 11.D
【分析】
9.由材料可知,“浮石筏”为富含气泡状结构的岩石组成,因此判断“浮石筏”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喷出岩,故选A。
10.依据已学知识,日本暖流流向北半球高纬度,不会漂向澳大利亚 ,A错。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向美洲,不会漂向澳大利亚 ,B错。 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向美洲,不会漂向澳大利亚 ,C错。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从低纬流向澳大利亚东海岸,“浮石筏”会漂向澳大利亚,D对。故选D。
11.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影响“浮石筏”漂向澳大利亚的洋流是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是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的,故选D。
巴伦支海大部分区域处于北纬70°以北,被称为“北冰洋的暖池”。下图乙为图甲中的P点1996-2015年不同方向海水流速数据统计(向北流的海水画在中心圆圈的北侧,以此类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造成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洋流为( )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巴西暖流
13.巴伦支海的海冰除了集中在东南部外,还集中在( )
A.南部 B.西南部 C.西部 D.北部
【答案】
12.B 13.D
【分析】
12.巴伦支海位于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全球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这里是北大西洋暖流向北进入北冰洋的通道,造成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的暖池”的主要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不影响大西洋,东澳大利亚暖流和巴西暖流都在南半球也不会影响此地。选B正确。
13.由图示可知,海冰主要分布在东南、东和北部;西部、南部和西南都较少;受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大量海水携带热量从西部、西南部、南部深人海区,造成巴伦支海的海冰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南部。选D正确。
肯尼亚山位于肯尼亚中部,是非洲第二高峰。下图示意肯尼亚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垂直方向上的自然带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数目明显多于西北坡,直接原因是东南坡( )
A.降水多 B.高差大 C.温差小 D.热量多
15.M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灌丛带 D.热带草原带
【答案】
14.B 15.D
【分析】
14.从图中可以看出,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个数明显多于西北坡,直接原因是东南坡高差大,水热条件变化大,B正确;A、C、D不是直接原因。故选B。
15.肯尼亚山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基带是热带草原带。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根据定量与定性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4个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南部湿润生态大区和青藏高原生态大区。读中国生态区分布图,完成16~17题。
16.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
①行政区划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自然地理特征 ④生态系统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关于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一定范围、形状 ②都非常脆弱 ③具有明确的区际边界 ④边界具有过渡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16.D 17.C
【解析】
第16题,根据题干分析可 知,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特征,故选D。
第17题,生态区属于匀质区,具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但是没有明确的边界,边界具有过渡性,故选C。
“收缩城市”是指城市人口逐渐流失、失去经济发展活力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城市人口总量减少、发展用地空置及产业经济衰退等。辽宁抚顺市和甘肃玉门市是我国著名的煤炭、石油工业城市。据此回答下题。
18. 辽宁抚顺市和甘肃玉门市如今成为收缩性城市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源枯竭 B: 出生率低 C: 交通落后 D: 位置偏僻
19. 针对抚顺和玉门等城市的收缩,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
①扩大城市用地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鼓励积极生育 ④区域协调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18.A 19.D
【解析】
第18题,辽宁抚顺市和甘肃玉门市的发展因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由于资 源枯竭,这些城市的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如今成为收缩型城市,故选A。
第19题,针对抚顺和玉门等城市的收缩,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提升其他产业的比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D对。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 ,回答下列小题。
20. 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 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 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 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21. 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 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答案】
20.D 21.D
【解析】
第20题,读图可知,第一产业产值比例逐渐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比较平稳,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稳步提高,这些说明了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第21题,读图可知,除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略有提高外,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比例没有明显变化,A、B两项可排除;由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始终高于第二产业,故C项也错。由于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变化都不太明显,说明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吞吐。下图为湖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
A.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 B.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C.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大 D.长江干流水位高
23.关于三峡水库排蓄水对鄱阳湖吞吐作用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泥沙的吞吐量差变小 B.蓄水期泥沙输出最增大
C.流量的吞吐量季节变化变小 D.流量的吞吐量差变大
【答案】
22.D 23.A
【分析】
22.由图知,7-9月输沙量为负值,说明此时长江水补给湖泊,为雨季,河流水位高,D正确;7—9月为长江流域的主汛期,不可能进行清淤,A错误;从示意图中看出出库流量不是一年中的最小,B错误;这里对比的是湖口的输沙量,不是整个鄱阳湖的含沙量,C错误。故选D。
23.此小题考查水库水量和泥沙含量的影响。在汛期来之前为库区腾出库容,排出淤积在水库和河道中的泥沙。水库截水的同时,截留泥沙,使泥沙吞吐量差异变大,A错误;蓄水期为河流的枯水期,此时鄱阳湖补给长江,泥沙输出增加,B正确;水库截水的同时,截留泥沙,使泥沙吞吐量差异变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C正确;三峡水库排蓄水使湖泊的吞吐量差变大,D正确。故选A。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4.“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25.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答案】
24.A 25.B
【分析】
2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珠三角地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等因素,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环京新城”转移。故A正确。相对于珠三角地区,“环京新城”经济水平低,科技力量较差,故B错误。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不同,故C错误。两地之间交通便利不是迁移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25.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是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故A错误。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故B正确。使环渤海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发展,故C错误。对两地交通条件影响不大,缓解产业迁入区的就业压力,故D错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请按要求作答)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是地球上的一大奇观。每年的7月到10月几百万头角马、斑马、瞪羚的混合编队,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出发,经过长途跋涉上千公里,前往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
肯尼亚、坦桑尼亚两国是非洲重要的饮料作物生产地。该地区生产的咖啡品质优良,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同时也是重要的外汇来源。同时,非洲茶叶以红茶为主,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其产品主要销往欧洲,但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非洲国家产茶区的气候条件将不适宜茶树的生长,严重影响其茶叶生产和出口。图为东非高原部分国家略图。
(1)指出图中“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地区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从原因上看,指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的主要目的,并从时间角度总结“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的迁徙规律。
(3)说明全球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两国茶叶生产的。
【答案】
(1)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形成原因:该地虽地处赤道附近地区,但由于地处东非高原,地势高;大气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减少。
(2)主要目的: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
迁徙规律:7~9月向北迁徙,9~11月向南迁徙,大致稍落后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迁徙。
(3)茶叶种植需要适宜的温度,但随着气候变暖,优质茶叶种植区会向高纬度和高海拔移动,该地区茶叶品质会变差;气候变暖会使该地区茶叶生产病虫害加重,影响茶叶的质量。
【详解】
(1)“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地区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按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应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它的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因此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热带草原又名热带干湿季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分明;干季时,水源短缺,草木枯黄,动物难以生存;湿季时,降水丰沛,水源充足,草木茂盛,水源和食物充足,利于动物生存。因此“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的主要目的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每年的7月到10月几百万头角马、斑马、瞪羚的混合编队,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出发,经过长途跋涉上千公里,前往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说明7~9月向北迁徙,历时2个月,大致稍落后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进而推算出由马赛马拉回到塞伦盖蒂,向南迁移的时间为9~11月。
(3)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的影响包括茶叶种植范围和茶叶质量两个方面,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会使降水和水循环发生改变,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许多地区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物种的抵抗能力下降,因此可能产生茶树病虫害会增多的现象;茶叶种植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但随着气候变暖,蒸发作用加强,当地气候会变暖变干,该地区茶叶品质会变差,优质茶叶种植区会向高纬度和高海拔移动。
27.下图为江西省地形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赣州是江西省冬季最温暖的城市之一,说明赣州冬季气温较高的原因。
2020年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江西鄱阳湖水位涨势迅猛,成为长江流域高水位地区之一,防汛形势严峻。
(2)分析鄱阳湖成为长江流域高水位地区的主要原因。
鄱阳湖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形成“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独特景观。近十年来,郁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情况。
(3)简述鄱阳湖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对湖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4)2020年鄱阳湖水位高于1998年历史极值,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远小于1998年,推断其可能的原因。
【答案】
(1)赣州纬度较低;位于河流谷地;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小。
(2)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来水量大;处在山地环抱之中,地势洼地,易积水;多条支流汇入鄱阳湖,汇水量大;长江流域地区的降水增加了长江干流水量,鄱阳湖泄洪速度受限等。
(3)气候调节能力下降(温差加大,空气湿度减小);水量减少,水质变差;影响水生生物及湖区周边植物生长,破坏生物多样性等。
(4)技术进步:灾害监测技术提高、防灾减灾技术等;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生态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等;其他:管理能力提高等(可从以上角度作答,合理即可得分)。
【详解】
(1)赣州成为江西省冬季最温暖的城市原因,要结合纬度和地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区,在江西省城市中属于纬度较低的,太阳高度相对较大。从地形看,靠近河流,位于谷地地区,地势低,同时,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对于冬季寒冷的西北季风起到阻挡作用,使得赣州气温相对较高。
(2)鄱阳湖成为长江流域高水位地区的主要原因主要结合降水时间、强度及来水量大小、排水等角度进行分析。水位高,说明来水多,去水少。由材料“2020年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说明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鄱阳湖水位升高。从地形看,鄱阳湖地处山地环抱,地势较周边低洼,易积水。同时,众多河流注入鄱阳湖,使得汇水多,同时,长江流域降水增加,长江干流水位升高,鄱阳湖与长江水位差值变小,不易排泄,使得鄱阳湖水位较高。
(3)水位降低、枯水期延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水位降低对气候、水质及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考虑。由于水位降低,水量减少,周边区域升温降温速度增快,温差变大。蒸发量减少,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空气湿度减小。由于水量减少,自净能力降低,水质变差。对生物的影响来看,由于水位低,影响水生生物及周边地区植被生长,生物多样性减少。
(4)水位高,洪涝灾害损失减少与流域内工程建设、植被覆盖率提高及技术进步等有关。由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利用,提前监测,建立了完善的预警机制。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使得防洪标准提高,灾害损失减轻。同时,由于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洪涝灾害的损失减少。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区位条件。
(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3)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答案】
(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吸引投资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等。
(3)劳动力成本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原因:①制鞋业为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②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③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提高,劳动力工资待遇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④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
【详解】
(1)据图可知,璧山县位于重庆西部,地理位置优越,有公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相联系,交通便利,且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基础设施完善。有政府吸引投资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据材料可知,制鞋业发展悠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技术水平成熟。
(2)产业转移对迁入区的意义,主要从经济发展、就业机会、 收入、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东鞋西移”有利于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给西部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人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也可以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
(3)该题应从东西部经济发达程度、产业类型等角度分析。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向劳动力成本低麻的地区转移。制鞋业为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工资待遇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制鞋业曾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
29.长江经济带历经多年的开发建设,实现了从“区域经济”到“流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成为了资金、人口、资源等多要素流动的大动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成渝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简述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近十年间,仅上海就有179个项目、投资1360亿元的产业向武汉、重庆等城市转移。转移产业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纺织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主。
(2)说出上海产业转移对武汉、重庆等城市带来的有利影响。
云贵的喀斯特地区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出现了严重的“石漠化现象”(下图),石漠化是指在石灰岩地区,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暴雨冲刷加强,导致地表土壤缺失,基岩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现象。
(3)说明云贵地区“石漠化”对长江流域的不利影响。
【答案】
(1)煤、铁、天然气、水力等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且丰富;土地广阔,地价低廉:环境容量大;国内市场广阔;
(2)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科技水平;加快当地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3)当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加大;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业减产;植被破坏导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水早灾害。
中下游:泥沙淤塞河道,影响航运;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的威胁,影响水利水电设施的安全运行。
【详解】
(1)根据题目,选择其一进行回答即可。要结合所选地区的特征,对经济基础、劳动力、科技、交通、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选择成渝城市群:该区域煤、铁、天然气、水力等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且丰富;土地广阔,地价低廉;环境容量大;国内市场广阔。如果选择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资金雄厚,人才众多,科技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临近国际市场等。
(2)武汉、重庆作为上海产业转移的接收地,由有利的发您和不利的方面。有利的主要是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就业等,不利的主要是生态环境方面。有利影响: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可以增加武汉、重庆等城市的就业机会,提高科技水平,加快当地的产业升级;同时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造成当地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质量可能下降。
(3)云贵地区“石漠化”主要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而水土流失的危害要以水沙为主线,分析其所在区域的存在方式及产生影响。如在当地主要是由于侵蚀作用而流失,中下游河段主要是流速较慢而淤积。所以云贵地区“石漠化”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可以从对当地及中下游两方面分析,对当地影响为:水土流失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加大;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业减产;植被破坏导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水旱灾害。对中下游影响为:泥沙淤塞河道,影响航运;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的威胁,影响水利水电设施安全运行。
【期末模拟试卷】鲁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备考测试卷03: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试卷】鲁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备考测试卷03,文件包含期末模拟试卷鲁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备考测试卷03解析版doc、期末模拟试卷鲁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备考测试卷03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模拟测试】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末测试卷02: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测试】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末测试卷02,文件包含期末模拟测试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末测试卷02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解析版docx、期末模拟测试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末测试卷02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模拟测试】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末测试卷01: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测试】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末测试卷01,文件包含期末模拟测试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末测试卷01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解析版docx、期末模拟测试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期末测试卷01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