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课内文言文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作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
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论证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
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4.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4分)
5.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9题。
戏衣
聂鑫森
农历的六月初六,民间称之为晒书节。
江南悠长的梅雨季节早已过去,到了晒书节这一天,读书人把书拿出来晒,去霉祛湿,书香满院。晒书节晒的当然不仅是书,还有被褥、衣服及其他该晒的什物。在古城湘潭,家家都遵循古俗,格外珍惜这一天的阳光。
今天是星期日,来加班的高声,正孤零零地坐在办公室里发呆发愁。
高声是个优秀的小生,自从当上团长,天天想的就是怎么让京剧团红火起来。现在京剧团真是凄惨,只有几出让人看厌了的戏,经济效益差,人心也散了。几个月前,他请编剧,将老本子《西厢记》改写成青春版的《红娘》,人物不变,名段不变,力图在音乐、服装、道具上符合青年观众的审美情趣。戏排好了,专家都赞不绝口,只对戏衣特意交代,要重新设计,既要古典,又要时新,要让人眼睛发亮。弄好了,争取一炮走红。
说得简单,钱呢?光戏衣就要十几万,文化局没资金,拉赞助没门路。“怎么办啊!”
就在他连连叹气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是寇晓丹打来的。
“小高啊,我快退休了。今天想请你、演红娘的文雯,还有操琴司鼓的几个乐手,十点钟,带上乐器到我家来一趟好吗?”
“好……吧。”
他不能不重视这件事,谁都有退休的这一天啊。可为什么还要演员、乐手带乐器去呢?
寇晓丹是团里的检箱人。京剧后台设有大衣、二衣、三衣(靴包)、套帽、旗把五个“箱口”,演员需要什么东西,由检箱人拿给他们并帮助束装;演出完毕,再由检箱人分类清点入箱。寇晓丹把这些烦琐的事,做得认真细致,从不出乱。平时她满脸微笑,话语轻柔,再傲气的名角也对她尊重三分。她原是花旦,眼看着大红大紫时,一场大病让她倒了嗓。不能成角儿了,她就当起检箱人。一辈子没结婚,孑然一身,一干就干了三十年。
准十点,这一群人都站在小巷中这个庭院的门外了。高声正要敲门,院门忽地开了。
寇晓丹笑吟吟地拱了拱手,说:“惊动各位的大驾了,请进!”
一进门,所有的人都惊得敛声屏气,眼都直了。
院里立着好几个高高的木架,木架上横搁着长长的竹竿,竹竿上晾晒着五彩斑斓的戏衣,蟒、靠、帔、褶,竟有两三百件。戏衣“上五色”的黄、红、绿、白、黑,“下五色”的紫、蓝、粉红、湖色、古铜色,交相辉映,炫人眼目。
文雯惊叫起来:“寇老师,您居然收藏这么多戏衣,今天晒霉,您是让我们来开开眼?”寇晓丹矜持地一笑,说:“大家请坐,让大家来是请大家吃个饭。”
高声说:“您要退休了,应该团里请客,怎么还让您破费?”
“团里困难哩,由我做东吧。新排的戏多好,可惜没钱置办戏衣。这些戏衣,大部分是我那铁杆戏迷的爹收藏又传给我的,其余的是我自个儿置办的。可惜式样老套,青春版的《红娘》用不上,要不,我都捐给团里。
院子正中的大树下,摆着一张八仙桌,大家谦让着围桌而坐,默然无语。
文雯的眼圈忽地红了。“我都想改行了。有模特队找我加盟,可我不甘心啊!”
高声坚定地说:“这个戏一定要演下去。家里还有几万存款,再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十万……”
寇晓丹连连摇头,说:“不行!戏衣的钱,我有办法了。”
大家都直瞪瞪地看着她。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晒这些戏衣了。我爹收藏戏衣,是因为他太爱京戏了。我呢,不能上台唱戏啦,看着戏衣算是我最大的安慰。京戏是我的命根子啊!”
说着说着,她眼泪也出来了,连忙揩去。
“团里缺钱,我不能袖手旁观。这些戏衣,我卖给外地的一个收藏家了,二十万,全捐给团里。约定明日在这里钱、货两清。”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
高声说:“这怎么行?就算团里借的吧。”
“不!若是借给团里,你们有了压力,戏还怎么能演好?是捐给团里!我一个老婆子,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文雯嘤嘤地哭了起来。寇晓丹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柔声说:“小文,别哭!我还有件事拜托你们哩。我要退休啦,这么多年,就没当着人唱过戏,今天劳烦大家陪我彩唱《红娘》中的几段,再让我过过戏瘾,好吗?”
“好!好!”
“那我们化妆、穿戏衣去”……
锣鼓声、京胡声响了起来。晾晒戏衣的庭院成了舞台和布景。年过五十的寇晓丹,此刻成了风情万种的崔莺莺。忽然院门外,传来一片叫“好”声。原来巷里的老少爷们,被锣鼓的声响引来一起听戏。高声忙把人都请进院来。今天寇晓丹,正.正.经.经.地面对众人唱一回戏……
青春版的《红娘》,轰轰烈烈地上演了,红了大半边天。
退休了的寇晓丹,早就搬出了那个世居的庭院,悄悄地住在城郊两小间简陋的平房里。
一天,文雯哭着跑到办公室,“高团长——寇老师没卖戏衣,卖的是那个庭院。她现在的住房是租的!”
高声沉默了一会,朗声道:“我们都像她一样,这京戏不兴旺才怪!”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剧团将老本子《西厢记》改写成青春版《红娘》,表明传统京剧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不断改变,来迎合新时代观众的审美情趣。
B.《红娘》的演出经费不足,折射出当下京剧的困境。在众人协力下《红娘》最终成功上演,寄予了作者对传统文化能够历久弥新的期盼。
C.“风情万种”“正正经经”,表现了已年过半百且多年不唱戏的寇晓丹,沉浸于角色当中,专业精神不减当年,令人由衷的敬佩。
D.文雯作为年轻一代京剧演员,是文中次要人物,着墨不多,但却别具匠心。多次写到她的“哭”,状态不同,原因也完全不同。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主要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塑造高声锐意进取、敬业奉献的团长形象,他既是推动情节的关键人物,也衬托了主人公寇晓丹的美好形象。
B.文中详细地描述了寇晓丹做检箱人的缘由和工作态度,不但展现了她细致严谨、平和坚韧的个性,更是突出了她献身京剧事业的可敬品格。
C.小说文笔细腻,刻画的人物神态、动作跃然纸上,描摹戏衣华美炫丽,细节描写看似闲笔,实则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巧妙的安排。
D.小说以“戏衣”为题,围绕“戏衣”展开情节,“戏衣”既是京剧的文化符号,也是京剧人的情感寄托,增添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8.文中有“晒书”和“晒戏衣”两处场景描写,请简析作者的构思意图。(6分)
9.小说以“卖庭院”结尾,如果将其改为“卖戏衣”,你认为哪一个效果更好?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乃起兵,一军临荥阳,一军临太行。韩恐,使阳城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
上党之守冯亭曰:“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吏民不欲为秦而皆愿为赵。今冯亭令使者以与寡人,何如?”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赵豹出。乃使赵胜往受地。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赫以兵遇赵于长平。
(摘编自《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B.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C.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D.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阴使人请”与《苏武传》“阴相与谋”中的“阴”字都有“暗中”的意思。
B.平阳君中的“君”是古代的一种封号,文中平阳君指赵豹,他受封为平阳君。
C.“臣闻圣……”中的“圣人”指孔子,意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D.“敝邑之王”中的“敝”,指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如:敝人、敝处、敝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昭王向公子他介绍了秦国和楚国交战的历史,诉说了韩国追求私利,不守盟约的情况,为进攻韩国找到了充足的理由,并派兵逼近韩国的领土。
B.冯亭坚守不住上党,但并没有把上党献给秦国,而是找了个借口,把上党送给了赵国,赵王竟十分高兴,这说明赵王易被眼前的利益诱惑,目光较为短浅。
C.赵豹分析当时形势,汲取以往教训,坚决反对赵王接受上党,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且惹怒了赵王,赵王还是派遣赵胜前去接受了上党之地。
D.冯亭面对赵国国君的封赏,流下了眼泪,辞谢了赵国的封赏,认为自己已经处在三不义的境地了,说明他是一个有远见、有智谋、有忠义之心的臣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韩恐,使阳城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4分)
(2)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4分)
14.冯亭派使者把上党之地送与赵国,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5-16题。
浣溪沙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衣袂飘飘、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诗人的形象。
B.词的上阕以诗人的视角,描摹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秋景图,奠定了哀伤的基调。
C.诗人通过多种感官来描写西风、黄叶、疏窗、残阳四个意象,虚实相生、声色俱备。
D.诗歌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心理和环境的渲染烘托作用来塑造人物、抒发感情。
16.词的下阕追忆了妻子在世时生活的哪几个片断?它们与最后一句形成怎样的关联?请简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2)《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 。”
(3)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怨生”,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 , 。”
三、课内文言文基础(本题共12小题,36分)
1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齐与楚从亲
C.被发行吟泽畔 D.明道德之广崇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喻于义 喻:比喻 B.克己复礼为仁 克:约束
C.文胜质则史 史:失实 D.可以群,可以怨 怨:怨恨
20.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①道:宗旨②明:美好的
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①亲:亲近,爱抚②止:停止
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①静:心不妄动②安:平安
D.物格而后知至 ①格:推究②知:知道
21.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2.下列句中的“以”,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A.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B.樊哙侧其盾以撞
C.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D.以出号令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②在止于至善③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④先正其心⑤先诚其意⑥必先苦其心志⑦南征北战
A.①④/②③/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④⑤⑥/②/③/⑦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吴王使之将.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⑤其坚.不能自举也⑥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A.①③/②⑥/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④/⑥D.①⑤/②④/③⑥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3分)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④犹其有四体也⑤将军者,国之爪牙也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⑥
2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继承
B.人穷则反本 穷:贫穷、贫困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夺:强取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连,跟着
28.下列各句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③无恻隐之心,非人也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⑤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⑥以盛水浆⑦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⑧当察乱何自起
A.①⑤/②⑧/③/④⑦/⑥B.①⑤/②④⑧/③⑦/⑥
C.①④⑤/②⑧/③⑦/⑥D.①④⑤/②③⑦/⑥/⑧
2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徒,战国时期楚国的官名。主要职责是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史记》载屈原与春申君曾任左徒。
B.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昭、屈、景三姓的事务的闲差事,屈原曾任此职。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
D.《诗经》又称“诗三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现实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1-33题。
作为来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相声对民众而言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始终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社会生活 ,反映了群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相声远非会背几段贯口会讲几个笑话便能轻松驾驭,“于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方能称得上精品。例如《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漫话燕京》以别解的方式从历史知识中提取出许多 的笑料,使人一笑之余又有所启迪;……
反观当下,对于传统相声与相声传统缺乏足够的辨析能力, 地将规矩、行话等当作不可或缺的相声传统,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相声传统的深层认知,从而使相声作品少了些相声本应有的精气神。今天的从业者要对传统相声之精华多一些钻研与领悟,并将其运用到新相声的创演中;要始终保持与时代精神 ,向生活要笑声。这样才能实现新的历史时期相声的可持续发展。
3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休戚相关 言近旨远 一厢情愿 同频共振
B.息息相关 言近旨远 一意孤行 同声相应
C.休戚相关 耐人寻味 一意孤行 同声相应
D.息息相关 耐人寻味 一厢情愿 同频共振
3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
B.《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从百姓日常饮食中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
C.《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从百姓日常饮食中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
D.《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
32.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C.“还没结婚吧”“……”她飞红了脸,手扭在一起,更加忸怩起来。
D.在饥肠辘辘的旅途中,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5分)
33.月壤即将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筹委会准备为该展出拟定对联,拟定的上联是“远古嫦娥飞天书写神话”,请你依据下面的材料补写下联。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也是人类时隔44年拿到新的月球样品。近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运抵中国国家博物馆。据了解,国博正在精心策展、布展中,预计于3月份面向社会公众展出,届时观众可一睹月壤“真容”。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材料二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关系,从正面展开论述。材料三立足人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每点2分)
5.①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②爱护、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③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一点1分,两点三分,三点4分)
6.D7.A
8.①开头“晒书”的场面,交代了地方风俗,增添了小说的文化氛围。引出后文晒戏衣的情节。②“晒戏衣”表现寇晓丹藏衣之丰富,足见她和父亲对京剧的挚爱。与开头“晒书”相呼应,并为下文寇晓丹声称卖衣拍戏作铺垫。
9.示例一:“卖庭院”效果更好:①“欧·亨利式结尾,既在情理之中,义在意料之外,前文交代她要卖戏衣,与结尾的卖庭院形成大反转,令人感动,引人深思。(②突出人物形象。寇晓丹宁可卖掉世居的庭院,租住在郊区简陋的小屋,也不舍得卖掉戏衣,更突出她为艺术无私奉献、执著追求的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形象。③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献身京剧事业、弘扬传统文化的崇高精神的赞美之情。
示例二:“卖戏衣”效果更好:①结构上呼应前文,从晒戏衣,对戏衣不舍,到卖戏衣资助演出,情节自然发展,顺理成章。②突出人物形象。为了拍戏,她把父亲和自己最珍爱的戏衣都卖了,突出她为弘扬传统文化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③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献身京剧事业、弘扬传统文化的崇高精神的赞美之情。
13.(1)韩国十分恐惧,派阳城召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作为讲和的条件。(2)秦国承受了攻打上党的辛劳,而赵国却享受了它的利益,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从弱小的国家得到这种好处。
14.①冯亭发动全部守军对付泰兵,但坚守一十天,无力守住上党:②冯亭并没有把上党献给秦国,而足找了个借口,把上党送给了赵国,是欲转移矛盾,借助赵国对付秦国。
参考译文:
秦昭王对公子他说:“从前秦国、楚国在蓝田交战,韩国派出精锐部队帮助秦军,可是秦军战斗不利,韩国因此反与楚国联合,不坚守盟约,只追求利益。韩国对于我国来说,是心腹之患。我准备进攻他们,怎么样?”公子他说:“君王出兵韩国,韩国一定恐惧,恐惧就可以不用战争而多割取土地。”昭王说:“好。”于是就出动军队,一支军队逼近荥阳,一支军队逼近太行。韩国十分恐惧,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作为讲和的条件。
上党的太守冯亭说:“臣下请求发动全部守军对付秦兵,如果最后不能守住,那么我就为国战死。”冯亭坚守三十天,暗中派人请求赵孝成王说:“韩国不能守住上党,将要把它献给秦国,可是上党的民众都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愿意做赵国的臣民。现在上党拥有十七个县,愿意拜献给大王,希望君王裁决这件事。”赵王大喜过望,召来平阳君并告诉他说:“韩国不能坚守上党,将要把它献给秦国,上党的吏民不想做秦国的臣民,而都愿意做赵国的臣民。如今冯亭派使者把上党献给寡人,你看怎么样?”赵豹回答说:“臣下听说圣人认为无故获利是最大的祸患。”赵王说:“人们怀恋我的恩义,怎么说是无故获利呢?”赵豹说:“秦国逐渐侵占韩国的土地,中间断绝了上党通韩国的道路,使他们不能互相援救,所以自认为可以坐得上党。秦国承受了攻打上党的辛劳,而赵国却享受了它的利益,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从弱小的国家得到这种好处,而弱小的国家却能从强大的国家手中得到吗?如今君王得到上党,可以说是有缘故吗?况且秦国用牛耕种,从水道运送军粮,那些勇敢不怕死的将士列阵在上党,法令严格,政务推行顺利,不可以和他们交战。君王还是自己认真考虑一下。”赵王大怒说:“使用上百万军队,经年累岁地攻战,没有得到一座城池。如今不用兵反而会得到十七座城,为什么不干?”赵豹退出去。于是就派遣赵胜前去接受土地。
赵胜到上党说:“敞国的君王,委派使者臣下赵胜,使臣赵胜对您说:‘请把三万户的城邑封赏给太守,千户的封赏给县令,各官吏的爵位都连升三级,能聚集到一起的民众,每家赏赐金子六斤。’”冯亭流泪拒绝说:“这是我使自己处在三不义的境地了:为君主守卫土地却不能战死,并且把它送给别人,这是第一不义;君王把土地献给秦国,我没有听从君主的命令,这是第二不义;出卖君主的地反而食封户,这是第三不义。”冯亭辞谢了赵国的封赏而回到韩国,对韩王说:“赵国听说韩国不能坚守上党,现在已发兵占领上党了。”
韩国报告秦国说:“赵国发兵占领上党。”秦王大怒,命令公孙起、王赫率领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交战。
15.C16.追忆了“醉酒春睡”、“赌书浓茶”这两个生活片断(1分),最后一句概说了这两件往昔的寻常事,与现在的酸苦形成对比,表现了深沉的悲伤与惆怅。(1分)
17.(I)士不可以不弘教,任重而道远。(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3示例一:今朝月壤亮相铸就辉煌:示例二:今朝月壤展出谱写新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课内文言基础,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