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章末综合检测(五)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章末综合检测(五),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章末综合检测(五)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六安毛坦厂中学模拟)蔬菜大棚土壤主要由人工控制,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但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持续施肥且施肥量大等特点,使它在理化性质上与大田土壤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山东省寿光市某镇蔬菜大棚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3题。1.图示信息显示( )A.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B.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C.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D.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2.与大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大棚的保温作用强B.蔬菜肥料施用量大C.地膜的保湿效果好D.大棚的复种指数高3.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蔬菜大棚内浅层土壤有机质富集快于深层,主要是由于棚内( )A.热量充足,不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B.蔬菜根系深,吸收深层有机养分较多C.雨水淋洗少,浅层养分不易进入深层D.浅层水分蒸发量小,有机养分减少慢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0~1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升后降,A、B错;由三条曲线的差异可知,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减小,C错、D对。第2题,与大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较高主要是因为蔬菜对肥力的要求较高,大棚内持续大量施肥;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复种指数高会造成有机质含量降低。第3题,大棚内雨水淋洗作用弱,浅层有机质下渗慢,使浅层土壤有机质富集快于深层;热量充足会加快蔬菜生长,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棚内蔬菜根系较浅,不易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有机质;浅层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答案:1.D 2.B 3.C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4~5题。4.图中甲、乙两地的自然带分别为( )A.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丙河沿岸形成“绿色走廊”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沿岸,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甲地位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与热带荒漠带之间,自然带应为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乙地位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以北地区,自然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5题,丙河为尼罗河,主要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受其影响,沿岸形成“绿色走廊”,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答案:4.A 5.D(2020·河北九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峰东南坡海拔1 200 m及以上三类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距地面1.3 m处断面的面积)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柱表示西北坡,右柱表示东南坡)之和所占比重随海拔的变化,该山峰年均降水量为2 368 mm,同一海拔东南坡降水比西北坡多100 mm左右。读图回答6~8题。6.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 B.秦岭C.武夷山 D.大别山7.该山峰海拔1 600~2 000 m西北坡和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差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C.土壤水分 D.地势起伏8.下列坡向和海拔的组合,乔木物种最丰富的可能是( )A.东南坡 海拔1 400 m处B.西北坡 海拔1 600 m处C.西北坡 海拔1 200 m处D.东南坡 海拔1 900 m处解析:第6题,该山峰年均降水量超过2 000 mm,降水丰富,且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行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故A选项错误;秦岭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南坡和北坡之分,且秦岭北坡不存在常绿阔叶林,故B选项错误;武夷山为东北-西南走向,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C选项正确;大别山为西北-东南走向,故D选项错误。第7题,由图可知,该山海拔1 600~2 000 m西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东南坡。我国东部季风区山地东南坡地处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丰富,如果这两个条件是主要因素,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应高于西北坡,明显与图示信息不符。故A、B选项错误。西北坡地处阴坡,蒸发相对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要优于东南坡,这是两坡常绿阔叶林比重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故C选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判断两坡的地势起伏状况。故D选项错误。第8题,读图可知,西北坡海拔1 600 m处,三种乔木类型均有分布,且三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重相差不大,所以乔木物种最丰富。而东南坡海拔1 400 m处,西北坡海拔1 200 m处,东南坡海拔1 900 m处,三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重相差较大,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答案:6.C 7.C 8.B(2020·成都一诊)物种丰富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指标,大尺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科学研究发现,在水分充足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热量呈正相关;而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则与热量呈负相关。下图是我国某省(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据此回答9~11题。9.该省(区)可能是( )A.台湾 B.甘肃C.湖南 D.新疆10.N地植物物种丰富度高于M地的主要原因是N地( )A.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C.有西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D.晴天较多,太阳辐射较强11.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热量呈负相关的原因是( )A.蒸发量大,加剧水分不足B.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变化较大C.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减弱D.土壤温度高,有机质含量较少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该省(区)总体上物种丰富度较低,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A、C项;东西方向西部物种丰富度较高,排除B项。第10题,该区域位于内陆,不受东南季风影响;N地位置偏北,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N地位置偏西,受西风影响较明显,水汽较充足,降水较多,晴天较M地少。第11题,水分缺乏区域,热量越多,蒸发量越大,水分不足的问题越严重,植物物种丰富度越低。答案:9.D 10.C 11.A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山地峡谷地形会影响植物生长的水热因素。一般来说,山坡的土层较薄、受阳光照射时间长,通常是灌丛、稀树草原等低矮的旱生植物生长的环境,反之则有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着乔木-灌木-草甸,这是常见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但是在横断山区却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情况,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反倒是谷底生长着低伏灌丛,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如下图所示)。在横断山区,寒温带暗针叶林带的分布最广、带幅最宽、生物生产量最高,是地区代表性植被。这些地带性类型没能成功霸占横断山的谷底,而是被挤到半山腰,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1)指出图中横断山区遭受影响而反常的部位,以及该部位植被的坡向差异。(6分)(2)分析在未受影响的部位,东岸和西岸的植被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3)说明科学家把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作为此区域地带性基带的依据。(6分)(4)分析东西岸河谷自然带主要为干旱小叶灌丛的可能原因。(6分)解析:(1)依题意,正常状态的垂直自然带是由山谷向上依次分布着乔木-灌丛-草甸,而图示3 100米以下与此分布相反,则反常部位位于3 100米以下。图示3 100米以下东西坡植被基本没有差异。(2)比较3 100米以上东、西岸植被及其分布,即可看出差异;注意图中告知西岸为阴坡、东岸为阳坡,则两岸最大差异是光照不同,导致土壤中水分差异,从而影响植被。(3)基带要满足两个特征:首先要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时是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最下部植被带;注意材料中“是地区代表性植被”一词的含义。(4)干旱小叶灌丛体现的是水分少的特征,则可从谷底干旱原因角度分析。答案:(1)寒温带暗针叶林以下部位(或3 100米以下部位);东西两坡植被几乎没有差异。(2)西岸同类植被比东岸生长要好;西岸为阴坡,光照弱;未受影响条件下的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和高寒灌丛草甸带生长的海拔高。(3)周边区域海拔高,该自然带和周边地区植被地带一样,属于典型基带发育起点;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以上植被,发育满足垂直自然带谱发育标准;而以下自然带不符合山体垂直自然带谱的发育要求,而是发育了灌丛和草地。(4)山体高大,水汽难以到达,东西坡降水量差异小;但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微观区域白天和夜晚的山谷风加剧了谷底的干燥程度。13.(2020·南昌临川一中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 200 m,以下简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小于600 mm。土壤释放的CO2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下面图a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CO2量)日变化图,图b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 月为草盛期、9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日变化图。(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肥沃的自然原因。(8分)(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原理。(8分)(3)结合图b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影响。(6分)解析:(1)海北站冷季漫长而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高山灌丛草甸土肥沃的原因从有机质的来源、分解方面分析即可。(2)图中横轴表示时间,左纵轴表示CO2释放速率。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分析曲线变化即可得出,从变化趋势和极值两方面描述即可。由图中三条曲线变化特征可知CO2释放速率与温度有关,而土壤CO2的释放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结果,说明温度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解速率,从而影响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3)由图b可知,草盛期CO2释放速率大,牧草返青期、草枯黄期释放速率小,说明产草量与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呈正相关。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小值出现在6:00。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地表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CO2释放速率降低。(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章末综合检测(十五),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章末综合检测(十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章末综合检测(十),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