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14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14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914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展开一、选择题
冰叶日中花,原产自非洲南部纳米比亚的沙漠地带,生长最适宜温度为5~25 ℃,低于5 ℃或高于30 ℃均会出现枯萎,世界多地有引进栽培。冰叶日中花每片叶子上都凝结着很多透明露珠状富含天然植物盐的分泌物,状如水滴,晶莹剔透。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适宜在室外大面积种植冰叶日中花的是( )
A.澳大利亚东北部 B.地中海沿岸
C.亚马孙平原 D.内蒙古高原
2.若某地区大面积引种冰叶日中花,则冰叶日中花对当地环境的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防止水土流失
C.减少土壤表层盐分含量
D.利于本土物种繁衍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冰叶日中花原产自非洲纳米比亚的沙漠地带,故其耐旱、耐热、耐盐碱,且生长最适宜温度为5~25 ℃,故地中海沿岸适宜在室外大面积种植冰叶日中花。澳大利亚东北部和亚马孙平原均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不适宜种植冰叶日中花;内蒙古高原冬季气候寒冷,不适宜种植冰叶日中花。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冰叶日中花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带,可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水土流失现象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地区;冰叶日中花属于沙漠植被,根系较深,对表层土壤盐渍化影响不大,且如若它们成片死亡,盐分便会释放到地表,加剧土壤表层盐渍化;冰叶日中花大面积生长会占据本土物种的生活空间,故不利于本土物种繁衍。
答案:1.B 2.A
(2020·衡阳模拟)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号称“中国蔬菜之乡”。当地许多蔬菜加工企业采用“公司+农场+农业工人”模式对多种蔬菜进行加工,加工完成的蔬菜绝大多数销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地。据此回答3~4题。
3.寿光蔬菜“产—加—销”一体化生产模式得以形成且不断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 B.劳动力廉价
C.气候适宜 D.市场广阔
4.影响众多蔬菜加工企业布局在寿光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价低廉 D.工业基础好
解析:第3题,市场需求量是影响商品性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故该模式形成并壮大的关键因素是市场广阔。第4题,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说明有原料优势,则主导因素是原料丰富。
答案:3.D 4.A
(2020·洛阳模拟)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读下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A、C两地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④D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①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
③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5题,云贵高原并不以畜牧业为主;华北平原为暖温带,不适合甜菜生长。第6题,A地区缺水严重,不具备扩大灌溉面积的条件;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大规模垦荒会引起水土流失。
答案:5.B 6.D
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30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据此回答7~8题。
7.以下对M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A.水热搭配较好,适于热带农作物生长
B.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河流较多,水系发达,灌溉水源充足
D.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肥力高
8.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下列地区中农业主要生产类型与M区域相似的是( )
A.美国大平原 B.刚果盆地
C.华北平原 D.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第7题,M区域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较多,水热搭配较好,适于热带农作物生长;M区域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由图可知,M区域为巴西高原,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河流较多,水系发达,灌溉水源充足,因此A、B、C说法合理。M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红壤广布,土壤酸性较强,有机质含量较少,土壤肥力较低,D说法错误。故选D。第8题,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为混合农业。美国大平原分布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的是热带种植园农业;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水热充足,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墨累-达令盆地是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为混合农业区。故选D。
答案:7.D 8.D
(2020·广州高考模拟)近年来,我国进口水果琳琅满目,如东南亚泰国的榴莲、山竹,南美智利的车厘子、草莓等。2018年我国水果进口额首次超过出口额,智利超越泰国成为我国水果贸易额最大的进口国。据此回答9~11题。
9.我国水果进口反超出口的现象,反映了( )
A.物流产业高速发展
B.电商网络平台完善
C.消费市场转型升级
D.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10.每年智利出口到我国的车厘子前期(尝鲜期)多采用空运,后期则以海运为主,采用海运的主要原因是( )
A.富含糖分,容易变质
B.市场需求大,冷链运输
C.天气多变,加快销售
D.交通高峰期,物流慢
11.智利超越泰国成为我国水果贸易额最大的进口国,最主要原因是( )
A.泰国劳动力价格较智利高
B.智利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
C.海洋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
D.气候与市场的季节性差异
解析:第9题,水果的进口和出口均涉及物流产业和电商,A、B排除;我国水果进口反超出口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关系不大,D错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市场转型升级,需要在全球市场寻找更多种类、更高品质的水果,这是我国水果进口反超出口的原因,C正确。第10题,智利是距离我国最远的国家之一,车厘子又是易腐烂不便保存的水果,空运速度快,最适合运输车厘子,但价格贵。后期中国对车厘子市场需求量大,但长距离空运价格高,而海运量大、价格低,随着保鲜冷藏技术的进步,可以实现车厘子运输,这是主要原因。第11题,智利位于南半球,车厘子的成熟期正好处于北半球冬季,此时出口到我国的反季节水果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故选D。
答案:9.C 10.B 11.D
二、非选择题
12.(2020·南昌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蔗糖业包括甘蔗种植、甘蔗制糖等相关产业。蔗糖业曾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由珠江三角洲向粤西、广西等地转移。广西地方政府抓住机遇,积极引进蔗糖业,使广西成了蔗糖业的主要承接区。随着蔗糖业的转移,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大多演变成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蔬菜、乳肉、禽蛋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
(1)简述广西成为珠江三角洲甘蔗种植产业主要承接区的原因。
(2)指出引起珠江三角洲甘蔗制糖业向广西转移的主导因素并说明理由。
(3)分析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演变成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原因。
解析:(1)广西与珠江三角洲的气候条件相差不大。广西相对珠江三角洲经济较落后,而在土地、劳动力方面具有优势,转移一般有政策支持。(2)甘蔗制糖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应接近原料地布局,以减少运费,增加利润。(3)结合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以及两类农业特征分析即可。
答案:(1)水热(气候)适宜;土地丰富(廉价);劳动力廉价;政策支持(靠近珠江三角洲)。
(2)原料(甘蔗)。
甘蔗制糖业原料运输成本高,向广西转移(靠近原料)可减少花费(提高利润)。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农副产品需求量增大;农副产品运输成本高(宜就近供应,土地资源有限,引起甘蔗种植产业向外转移)。
13.(2020·绵阳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豆原产于中国,营养价值高,用途多样。大豆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足,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其生长需要无霜期大于110天,有效积温大于2 200 ℃,年降水量500 mm以上;鼓粒期日照时数不低于15小时,日平均气温不低于20 ℃。
2017年美国大豆亩产219 kg,中国大豆亩产124 kg(1亩≈666.67 m2)。近年来,美国每年向我国出口的大豆占其大豆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东北地区是我国优质大豆的主产区,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下图为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图中阴影区)分布和积温分布示意图。下表为2007-2017年我国大豆生产量和消费量(单位:万吨)统计表。
年份 | 生产量 | 消费量 |
2007 | 1 273 | 4 987 |
2008 | 1 554 | 5 355 |
2009 | 1 498 | 6 062 |
2010 | 1 508 | 6 773 |
2011 | 1 449 | 7 393 |
2012 | 1 301 | 7 459 |
2013 | 1 195 | 7 953 |
2014 | 1 215 | 8 892 |
2015 | 1 179 | 9 346 |
2016 | 1 294 | 11 016 |
2017 | 1 455 | 11 196 |
(1)说明2007-2017年我国大豆供需变化的特点。
(2)说明目前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的问题。
(3)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种植大豆的有利气候条件。
(4)为保障我国大豆安全,请你为东北大豆生产的下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1)供需变化主要从表中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两方面来分析。根据生产量判断生产存在波动变化,根据消费量判断需求量不断加大,供不应求。(2)根据材料提供的美国和我国大豆的对比、我国大豆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对比等可以发现,我国大豆单产和总产低、国内(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低。(3)主要从水分、热量、光照条件等方面分析。根据“大豆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足”分析冬季积雪多,冰雪融水可以提供大豆播种时所需的水分;夏季高温多雨可以满足大豆生长需要“有效积温大于2 200 ℃,年降水量500 mm以上”的条件;生长季节白昼长,日照充足,可以满足“鼓粒期日照时数不低于15小时,日平均气温不低于20 ℃”的条件;纬度较高,大豆生长期较长,品质好。(4)主要从提高产量入手分析,具体包括提高大豆单产、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等。
答案:(1)需求量不断加大;国内供应量存在波动变化;对外依存度高,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2)单产和总产低,国内(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低。
(3)冬季积雪多,播种时土壤水分充足;夏季高温多雨,能够满足大豆生长需求;大豆生长季节白昼长,光照充足,利于大豆鼓粒,保证产量;纬度高,生长周期长,品质好。
(4)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大豆的单产;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4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4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1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1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 4,D 7,B 10,A 13,A 15,79亿吨,江苏省的水泥产量为1,A 1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