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附解析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885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附解析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885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附解析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885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附解析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附解析教师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附解析教师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如图所示,为小赵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一种成像情况,下列哪种光学器件成像原理与它相同(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电影放映机 D.放大镜
【答案】B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AC.投影仪和电影放映机都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图示成像原理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图示成像原理相同,B符合题意;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图示成像原理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应用是照相机。
2.(2分)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答案】C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像是正立的,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该凸透镜焦距为10cm,所以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内时,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2分)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答案】C
【解析】【解答】A.“水晶饼”相当于凸透镜,发生的是光的折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太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D.“水晶饼”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把一束太阳光的能量会聚到焦点上,从而点燃了焦点处的艾草,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4.(2分)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5cm和10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
A.f=5cm h=10cm B.f=10cm h=12cm
C.f=5cm h=12cm D.f=10cm h=6cm
【答案】D
【解析】【解答】ABCD.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标本,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必须小于焦距,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像。
5.(2分)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 B.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
C.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 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
【答案】A
【解析】【解答】A.相机向前移,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变大,像也变大,所以纸筒向前伸来增大像距,则可在半透明膜上成更大的清晰的像,A符合题意;
B.相机向后移,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将变小,B不符合题意;
C.相机不移动,物距不变,所像距也不会变,所以纸筒向后缩不能得到更大清晰的像,C不符合题意;
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像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6.(2分)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我国空间站建设又跨出了关键一步。王大爷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时,感到无比自豪。他用放大镜读报时透过镜片看到的文字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B
【解析】【解答】用放大镜读报时,放大镜与报纸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投射灯,它的成像镜头可简化为一个凸透镜,能把投影片ab投射到地面,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由图结合题意可知,灯内部较小的投影片在地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投影片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其实像在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之外,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8.(2分)光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 )
①近视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②照相时,被照者应位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③放大镜能放大地图,利用了光通过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④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答案】B
【解析】【解答】①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佩戴发散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①错误;
②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②正确;
③利用放大镜看地图时,物体在焦点之内,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错误;
④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外;放大镜成像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9.(2分)图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城市之眼”,它见证了成都由“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跨越式发展,立于此,“城市绿心”跳动的脉搏清晰可感。周末,游人如织,小张拿出手机留影纪念,在黑屏状态下通过屏幕看到了身后游人的像,在拍照时通过屏幕看到了“城市之眼”的像,为了探究成像原因,小张用手指挡住摄像头,发现不能看到“城市之眼”的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游人看见“城市之眼”是因为它是光源
B.光照在游人的伞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两次通过屏幕看到的像成像原理不同
D.摄像头的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C
【解析】【解答】A.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而“城市之眼”不能自己发光,但它能够反射光源的光,游人看见的“城市之眼”,是它的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形成的像,A不符合题意;
B.镜面反射是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发生的反射,而游人的伞面是粗糙不平的,因此光照在游人的伞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而不是镜面反射,B不符合题意;
C.小张在黑屏状态下通过屏幕看到了身后游人的像,是游人反射的光经过手机屏幕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小张在拍照时通过屏幕看到了“城市之眼”的像,是“城市之眼”反射的光经过镜头折射后形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所以两次通过屏幕看到的像成像原理不同,C符合题意;
D.小张在拍照时通过屏幕看到了“城市之眼”的像,用手指挡住摄像头,发现不能看到“城市之眼”的像说明“城市之眼”和它的像在镜头两侧,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实像,且像的大小明显小于物体大小,所以摄像头的镜头的成像原理应该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而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屏幕上正立的像是通过手机内电子器件的进一步转换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源是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粗糙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摄像头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10.(2分)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解答】①图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即③所示矫正原理图;
②图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④所示矫正原理图。
①③组合是远视眼及矫正原理图,②④组合是近视眼及矫正原理图,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矫正。
11.(2分) 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小华得到了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他和“冰墩墩”一起完成了几个光学实验,下列描述与实验情景不相符的是( )
A.平面镜中的像由光的反射形成
B.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是实像
C.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D.岸上看到水中的虚像比物体位置高
【答案】B
【解析】【解答】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A不符合题意;
B.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符合题意;
C.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C不符合题意;
D.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比实际的浅,也就是虚像的位置比实际的物体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倒立的实像。
利用光发生折射时光线传播路径的规律解答。
12.(2分)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
C.先向右移动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放上远视眼镜可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答案】C
【解析】【解答】A.图中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不符合题意;
B.此时物距为50.0cm-25.0cm=25.0cm
此时u>2f
即25.0cm>2f①
像距v=67.0cm-50.0cm=17.0cm
此时2f>v>f
即2f>17.0cm>f②
由①②得8.5c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附解析,文件包含人教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附解析学生版docx、人教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透镜及其应用附解析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质量与密度附解析教师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6.2 压强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