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全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 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专题过关) 试卷 6 次下载
- 【期末全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 专题02《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专题过关) 试卷 7 次下载
- 【期末全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 专题03-0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串讲) 试卷 6 次下载
- 【期末全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 专题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专题过关) 试卷 6 次下载
- 【期末全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 专题0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专题过关) 试卷 6 次下载
【期末全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 专题01-02《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知识串讲)
展开知识梳理0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期末考点大串讲)
1、中国古代史综述
2、中国古代史时空线索
长久保持统一局面的原因 |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长久保持统一的“大一统”局面提供了政治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封建经济的发展为长久统一的“大一统”局面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3)在长期的统一局面影响下中国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大一统”国家观念 |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 (1)各民族间交流与交融的加强;人民群众渴望统一的历史愿望;政权统治者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做出的努力 (2)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单元概述
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
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
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距今约170万年前到距今约6000年前,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的起源的主要证据。本课主要的早期人类由远到近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后世的人们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了解到这些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突出特点以及重要的技能。
原始农耕生活:1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先祖开始了定居生活,于是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其中,分别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遗址,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远古的传说:距今约五六千年前,人类进入到部落进而到部族社会,这一时期存在许多关于炎帝黄帝的传说,其后有许多部族,尧、舜、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族首领,他们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利害关系、共同信仰,是早期国家的的雏形。
2、时空坐标
3、课标要求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3).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4).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5).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
4、知识体系
5、考点解读
考点1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 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 70万 至 20万 年。
3.身体特征:保留 猿 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木棒;会使用 天然火 ,还会保存火种;过着 群居生活 。
5.被发现的历史意义: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 人类起源 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6.北京人与山顶洞人之比较
备考点拨:备考时根据考古发现掌握北京人的特征,进而掌握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第一手材料。
考点2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原始居民 | 半坡居民 | 河姆渡居民 |
距今时间 | 距今约6000年 | 距今约7000年 |
生活地区 |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
房屋样式 |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 干栏式房屋 |
生产工具 | 使用磨制石器、耒耜 | 使用磨制石器、骨耜 |
原始农业 | 种植粟 | 种植水稻 |
原始畜牧业 | 饲养猪、狗等 | 饲养猪、狗和水牛 |
备考点拨:能够从粮食作物、生产工具、房屋样式等方面去说明原始农业技术和特征。
考点3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1.炎黄联盟
(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炎帝、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海内外华人也以“ 炎黄子孙 ”自称。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功绩: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传说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轩辕氏):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他的属下仓颉创造文字,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备考点拨: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融合发展壮大的过程,龙的形象充分反映了这一过程。远古时期的战争促进了部落联盟的形成,传说不能等同于历史,但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只有经过同一时期或更早的考古发现证实的,才是历史事实。
(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单元概述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代表的早期文明。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百家争鸣。
政治上: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诞生。随着王朝的兴衰更替,依次经历了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同时也引起了政治制度的变革,相继形成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一系列制度。
经济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巨变。早期国家以奴隶制经济(井田制)为主,但在春秋末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产生,推动着井田制的逐步瓦解。
军事上:社会动荡导致了大量战争,最为频繁集中于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争: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等,战争兼并了许多小国家。
文化上: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和甲骨文文明为主,到春秋战国时期,为解决社会问题,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相继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推动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2、时空坐标
3、课标要求
1).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2).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3).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5).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4、知识建构
5、考点解读
考点1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1.夏、商、西周的建立与灭亡
朝代 | 建立时间 | 灭亡时间 | 都城 | 开国君主 | 亡国之君 | 重要事件 | |
夏 | 约前2070年 | 约前1600年 | 阳城 | 禹 | 桀 | 世袭制、“家天下” | |
商 | 约前1600年 | 前1046年 | 亳(殷) | 汤 | 纣 | 商汤灭夏、盘庚迁殷 | |
周 | 西周 | 前1046年 | 前771年 | 镐京 | 周武王 | 周幽王 | 牧野之战、国人暴动 |
东周 | 前770年 | 前221年 | 洛邑 | 周平王 |
| 平王东迁 |
2.西周分封制
(1)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 政治形势 ,巩固 疆土 。
(2)内容:①周王根据 血缘关系 远近和 功劳 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 土地和 人民 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 进献 贡物,并服从周王 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和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 地方 的控制,稳定了 政局 ,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备考点拨:分封制始于商代,周灭商后大规模推行,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备考时准确掌握分封制的内涵及演变,认识到分封制是适应当时周王朝需要的政治制度,能够通过铭文解读有关分封制的信息。
考点2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兴盛(商周时期):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 祭祀 及军事等,功能由 食器 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代表: 司母戊鼎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四羊方尊 (造型奇特)。
4.制作工艺高超
(1)成分: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方法:泥范铸造法。
5.甲骨文
(1)含义:甲骨文是中国 商周时期 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
(3)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商朝 开始。
(5)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6)评价: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备考点拨:商至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包括甲骨文、青铜器和礼法制度。备考时结合文物,了解其中蕴含的信息。
考点3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1.春秋后期, 铁制 农具和 牛耕 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
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表现:①制度变化,分封制瓦解;②周王室势力大减;③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3.诸侯争霸
(1)原因:①王室衰微;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③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
(2)口号: 尊王攘夷 。
(3)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4)影响:①利:出现了大规模的 民族交融 。(或利于局部地区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②弊: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备考点拨:分封制瓦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掌握分封制瓦解的表现,正确认识这一时期战争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
考点4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1.背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根本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
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 富国强兵 ,在 兼并 战争中取胜。
3.时间: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秦孝公
5.改革者:商鞅
6.内容:
政治 |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
经济 |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统一度量衡。 |
军事 |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 |
7.作用:使秦国的 国力 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 最强盛 的诸侯国,为以后 秦国统一 全国奠定了基础。
备考点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以商鞅变法为代表,展示这一时期的“变化”,突出反映了变化的实质是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封建社会的形成。熟记商鞅变法的措施,根据措施理解其作用。
考点5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修建: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 李冰 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功能:都江堰由 渠首 和 灌溉 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3.意义: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
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 智慧 。
备考点拨:通过都江堰结构示意图,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考点6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4年1考)。
1.老子
(1)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 学派创始人。
(2)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 顺应自然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 ”。
(3)著作:他的学说集中在《 老子 》(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2.孔子
(1) 儒家 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 《论语》 记述了孔子言论。
(2)思想主张
①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 仁 ”;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
②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 ”。
(3)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3.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各陈其说。
(2)主要学派及思想主张
姓名 | 地位 | 著作 | 主要思想 | 借鉴或启示 |
墨子 | 墨家学派创始人 | 《墨子》 | 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 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侵略战争;勤俭治国 |
孟子 |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 《孟子》 |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 构建和谐社会 |
荀子 |
|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 ||
庄子 |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 《庄子》 | 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 积极地面对和看待问题 |
韩非 |
法家集大成者 | 《韩非子》 | 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 积极改革,勇于创新 |
(3)表现: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 百家争鸣 ”。
(4)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第一次思想 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 古代 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备考点拨:要了解大变革时代,各派人物就社会转型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熟记各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认识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
先秦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解析版): 这是一份先秦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解析版),文件包含先秦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复习答案docx、先秦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复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全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冲刺卷02: 这是一份【期末全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冲刺卷02,文件包含期末冲刺卷02解析版docx、期末冲刺卷02考试版docx、期末冲刺卷02答题卡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全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冲刺卷01: 这是一份【期末全复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冲刺卷01,文件包含期末冲刺卷01解析版docx、期末冲刺卷01考试版docx、期末冲刺卷01答题卡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