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书愤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1.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分析艺术手法,深入探究“愤”的内涵和根源。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绍兴)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剑南诗稿》85卷,收录诗歌9000余首,《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 出生于两宋之交1125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掳走,北宋灭亡。他家随皇室南迁。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
仕途经历:阻力重重 陆游初试为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塤居陆游名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 范大成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主和派诋毁他“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大成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自号“放翁”。 陆游任江西常平提举,赵汝愚弹劾他“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 陆游为礼部郎中,何澹弹劾他“喜论恢复”“不合时宜”,朝廷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罢官。
军旅生涯:异常短暂 46岁,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幕僚。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在此期间,陆游常到战略要塞大散关(宝鸡)一带巡逻。 朝廷否决北伐计划,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 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只有八个月,是陆游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
晚年遭遇:长期隐居 66岁直至去世的二十年间,陆游隐居故乡,过着简朴、宁静的乡村生活。 但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从未真正消失,他的大量诗歌既表达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临终之际陆游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从淳熙七年起,被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6年,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年少时,吾意气风发,决心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中年时,吾壮志凌云,“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晚年时,吾壮志难酬,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临终时,吾心念恢复,嘱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个时代,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可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吾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如今,已是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吾已六十有一,在山阴闲居了6年,眼看着“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就要化为泡影,吾痛心之至,悲愤至极!于是,挥毫写下了此诗。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陆游”介绍诗人,你会填什么词或词组?为什么?一个可怜的陆游。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一个历经磨难的陆游。他生活在南宋,饱经战乱。一个不得志的陆游。他渴望报效国家,但统治者没有给他机会。一个满腔忧愤的陆游
书:动词,书写,抒发愤: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之情。
提示:可用知人论世、抓取意象或关键词的方法把握诗歌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结合诗歌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体验,你觉得诗歌哪一联、哪一句或者哪个词语、哪个字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喷涌而出的“愤懑”?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愤怒,一指气概。
句意: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句意: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看到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想到沦陷区百姓的生活,心中愤懑如山一般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世事艰”具体指的是什么?(关键词、知人论世)
所愤之一:世事艰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难以实现
1)自己经历坎坷,入仕以后多次被罢官。2)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主和派妥协退让,打压排挤爱国志士。陆游《夜读有感》:“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3)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难以实现。
“塞上长城”运用了哪一个典故?“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关键词)
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唐朝名将李勣也被太宗比为长城。作者以万里长城自喻,表明自已希望能成为一名抗金的英雄、一代名将。 “空”:白白地,表达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空自许”,又跟“世事艰”照应,表达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所愤之二: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
镜中衰鬓已先斑(关键词)
大志落空而年华已老,何等悲怆? 我有心,天不予,能不愤乎?
所愤之三:岁月蹉跎、年华空老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显于世。 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句意:出师表真可谓名显于世,千载而下,谁能与之相提并论呢?
出师一表真名世(知人论世)
陆游赞叹《出师表》中所体现的哪些精神品格?北定中原、还于旧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贤臣,远小人——
陆游抗金北伐、收复失地的毕生心愿;
陆游忠心报国、矢志不渝的情怀;
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借鉴的。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出师表》的赞叹,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壮志难酬的愤懑。
千载谁堪伯仲间(知人论世)
所愤之四: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进取、无人领军。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气候恶劣,水陆交战,但信念坚定,物资充足,两退金兵,何等快意!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清人方东树:“妙在三四句皆写景色,声色动人。”意象直接组合。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六个名词组接,诗句高度浓缩,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句的力度;不仅使诗中的意象群鲜明突出、包蕴丰富,而且还为读者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 )楼船,( )夜雪,( )在瓜洲渡;
( )铁马,( )秋风,( )于大散关。
列锦”又称“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又称“名词叠加”“意象叠加”。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做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艺术效果。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由九个名词组合而成,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气象,表现诗人悲凉孤寂的心境。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写出早行之“早”,含蓄抒发了旅途之辛苦。
修辞:比喻(气如山、塞上长城)、列锦
表现手法:对比: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三是古人和今人的对比。用典(塞上长城、出师表)想象(一、二联)
抒情手法:借典抒情直抒胸臆(世事艰,气如山)
《书愤》所反映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的作品回答。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的《诉衷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拓展延伸——相同的际遇 共同的情结
相同的际遇,陆游是“已先斑”“鬓先秋”、辛弃疾是“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可见悲剧并不是陆游一个人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悲剧,甚至直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国。 共同的情结,陆游是“中原北望”“心在天山”、辛弃疾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岳飞是“为功名”。“天下事”也好,“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 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的悲怆是英雄们共同的悲怆,陆游终生没有解开的情结不是他个人的情结,而是所有南宋爱国志士们共同的情结。
高中人教统编版书愤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书愤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背景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初读感悟,研读诗歌,拓展延伸,新课导入,至死不忘抗金复国,所“书”何事,所抒何“愤”,主题归纳,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书愤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书愤备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要成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