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8 常见地貌类型 教师版
展开
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2020·天津高考)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 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 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2.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 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
【答案】
1.D
2.A
【解析】
1.此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故选D。
2.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正确。水灵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褶皱山、火山,BCD错误。故选A。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A.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2.高阶地的相对高差和表面倾角与中阶地明显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A.高度不同 B.年代不同 C.规模不同 D.速率不同
3.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冲(洪)积扇 B.三角洲 C.风积沙丘 D.风蚀沟谷
【答案】
1.A
2.D
3.A
【解析】
1.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砂-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受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渤海海岸线不断变化。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综合分析,专家绘制出了不同年份渤海海岸线的变化预测图(如下图,图中虚线均表示海岸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下列与渤海面积呈正相关的是
A.黄河年输沙量 B.辽河年径流量
C.全球气候变暖 D.渤海地壳上升
5.根据图中预测,约400年后
A.黄河注入黄海 B.海河彻底消失
C.渤海成为湖泊 D.渤海海峡变宽
6.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中,降水受渤海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辽宁省 D.山东省
【答案】
4.C
5.A
6.D
【解析】
4.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加之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渤海面积增大,两者成正相关,C正确;黄河年输沙量以及辽河年径流量增大(河流的输沙能力增强),均不会导致渤海面积增大,可能导致渤海的面积减小,AB错;渤海地壳上升,渤海面积减小,呈负相关,D错。故选C。
5.约400年后,即2420年,根据图中海岸线的变化预测可知,此时渤海南北海岸线近乎重合,渤海几乎演变为陆地,留有狭长通道与黄海相连,但并没有演变成湖泊,渤海海峡变窄,此时黄河应向南注入黄海,A正确,CD错;无法推测海河是否彻底消失,B错。故选A。
6.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紧邻渤海,位于西北部和北部,降水受渤海的影响较大(东南季风能从渤海获得水汽)。山东省位于渤海以南,降水受渤海的影响最小,故选D。
下图为世界某河流流域范围示意图及部分河段典型地貌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河段出现洪泛平原地貌,说明该河段
①土地盐渍化严重 ②水位季节变化大 ③地势低平 ④海潮上溯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该流域河流水系呈树枝状,主要原因是
A.土质疏松,流失严重 B.降水充足,侵蚀强烈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全年高温,风化强烈
【答案】
7.B
8.C
【解析】
7.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东南亚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同时,图中出现洪泛平原的河段靠近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洪水期容易被淹没接受泥沙沉积,②③正确;该区域降水较为丰富,土地盐渍化并不严重,①错;出现洪泛平原的河段距离海洋有一定距离,海水上溯不是很严重,④错。故选B。
8.河流水系的形状主要与流域的地形分布有关,该区域位于东南亚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使得河流水系呈树枝状形态,C正确;河流水系形状与流域土质、降水丰欠程度以及风化程度等关系不大。故选C。
水是影响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某村落始建于明清时期,大部分建筑材料取自村落附近。村中有引水渠贯穿村巷(如左图所示)。右图示意该村落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村落修建引水渠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饮食用水 B.提供洗涤用水
C.排放生活污水 D.灌溉农田菜园
10.该村落建筑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其主要作用是
A.保温隔热 B.防震减灾 C.防雪防雹 D.防潮防蛀
【答案】
9.B
10.D
【解析】
9.引水渠从河流引水贯穿整个村落,且为露天水渠,水质无法得到保障,再读图可知,该村落挖有多口水井,饮食用水应该是井水,A错误。引水渠从河流引水,采用露天水渠,通过房屋门前,应该是提供洗涤用水,方便村民生活,B正确。排放生活污水不必从河流引水,而且污水排放应该采用地下暗渠,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渠通过房屋门前,而不是直接引河水到农田,所以主要目的不是灌溉农田菜园,D错误。故选B。
10.建筑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对保温隔热、防震减灾、防雪防雹起作用不大,A、B、C错误。据图文材料可知,水渠从河流引水,从房屋门前通过,建筑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可以防潮防蛀,D正确。故选D。
孤东位于黄河入海口北侧。1976-2014年,在海岸线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孤东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变化明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1976-2002年,孤东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以淤积为主 B.先淤积,后侵蚀
C.一直以侵蚀为主 D.先侵蚀,后淤积
12.推测2002-2014年期间,黄河中游地区
A.年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量增大
C.年蒸发量减少 D.植被覆盖率提高
【答案】
11.B
12.D
【解析】
11.1976年至1996年,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1996年之前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淤积严重,海水深度减小,近岸淤积明显,但淤积程度逐期减缓;1996至2002年,水深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减小,缩减速率逐期增大,海水深度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以侵蚀为主,所以1976-2002年,孤东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先淤积、后侵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2002-2014年期间,水深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减小,说明海水深度增加,泥沙淤积减轻,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水深加大,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含沙量减少,D正确。年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增大、年蒸发量减少对2002-2014年期间水域面积减小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
九段沙湿地是长江口地区唯一基本保持原生状态的河口湿地,系中国自然生态保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3.形成长江口众多沙岛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堆积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地壳下降运动 D.海平面上升运动
14.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
A.为人类提供野生动植物资源 B.净化长江口水质
C.提高“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 D.调节长江径流量
【答案】
13.A
14.B
【解析】
13.长江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河水的流速较慢,泥沙易在河口堆积形成沙岛。故选A。
14.湿地对净化水质、保持生物多样性有显著的效果,长江河口及以上河段沿岸工业、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九段沙湿地具有净化水质功能,有利于保护河口生态环境;该湿地可为多种生物提供生长、栖息环境,但主要功能并不是为人类提供野生动植物资源。故选B。
读我国某河流河道变迁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5.与古河道相比,现今河道位置明显东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变暖 B.泥沙淤积 C.地质构造 D.人类活动
16.该河流河道变迁会
A.增加水资源 B.改变聚落分布 C.改善局部气候 D.减弱风沙侵蚀
【答案】
15.C
16.B
【解析】
15.气候变暖一般会造成蒸发加剧、水量减少、河道萎缩,但不会造成河道位置东移;泥沙淤积会抬高河床,但不会导致河道明显东移;读图可知,图中西部网格区为相对凸起区,中东部阴影区为相对凹陷区,地势西高东低,随着西部逐渐隆起,河流向东改道;依据图文信息无法判断人类活动导致河道明显东移。故选C。
16.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聚落(绿洲)主要分布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故河道变迁会改变聚落分布;河道变迁对增加水资源、改善局部气候、减弱风沙侵蚀影响不大。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水文站以下河段河道主槽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相较于1979年,2007年该河段
A.含沙量减少 B.流量减小
C.流速减缓 D.河床展宽
18.导致该河段主槽纵剖面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水文站以上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B.水文站以上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库
C.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间歇性下降
D.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持续抬升
【答案】
17.A
18.B
【解析】
17.读我国某河流水文站以下河段河道主槽纵剖面示意图可知,距离水文站400米以内的河段的主河槽的高程2007年比1979年的河床的高程有所下降,即2007年比1979年的河道泥沙淤积量有所减少,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可知相较于1979年,2007年该河段含沙量有所减少,A正确。流量减小、流速减缓、河床展宽,都会导致泥沙淤积加强,河床变浅,与图中信息不符,因此B、C、D错误。故选A。
18.若水文站以上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的话,那么水文站以下的河段的含沙量应当增加的,由上一题分析可知,水文站以下的河段的含沙量是减少的,A错误。水文站以上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库,大量的泥沙在水文站以上的水库沉积下来,使得下游河段的泥沙含量有所减少,B正确。如果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间歇性下降或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持续抬升,则该河段河道两岸的高程会有明显变化,而图中显示,该区域河段两岸高程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地壳的上升和下降不是导致该河段主槽纵剖面发生变化的原因,C、D错误。故选B。
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下图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
A.地表起伏大 B.含沙量大 C.水温高 D.地表多裂隙
20.喀斯特地貌区有利于壶穴形成的条件是
A.降水更丰富 B.地势落差大
C.岩石抗蚀力弱 D.全年气温较高
【答案】
19.D
20.C
【解析】
19.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读图a可知,近地表岩层产生节理、裂隙,是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没有形成壶穴,地表起伏较小,排除A;含沙量、水温差异较小,排除BC,故选D。
20.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喀斯特地貌区岩石抗蚀力弱,岩石容易被溶蚀,有利于壶穴形成。从图中壶穴的位置可以看出,降水、地势落差、全年气温影响较小。故选C。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湖水面平均海拔1608米,湖水清澈,终年不冻,是候鸟迁徙、过冬、繁殖的理想之地。伊塞克湖东西两岸降水差异大,湖泊沿岸地区是重要的农牧业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伊塞克湖冬季不冻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太阳辐射强
B.山地环绕,阻挡冷空气
C.山高谷深,盛行山谷风
D.西风强大,带来暖气流
22.候鸟在东部湖滩分布最为密集,是因为这里
A.气候温和 B.湖水较深 C.湖水清澈 D.食物充足
23.与候鸟保护相协调,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B.利用光热优势,发展棉花种植
C.适当遗留作物籽粒,补充候鸟食物 D.利用水域优势,发展商业捕捞
【答案】
21.B
22.D
23.C
【解析】
21.地势较高,气温可能较低,导致湖泊容易结冰,排除A。图中显示,伊塞克湖四周都高大山地环绕,特别北部和东部山脉阻挡了来自高纬的冷空气侵入,且冷气流越过山地下沉增温,导致伊塞克湖冬季气温较高,表层水温较高,冬季不结冰,选项B符合题意。如果当地山谷风盛行,则山谷风中,夜晚的山风寒冷容易导致湖水结冰,排除C。伊塞克湖深居内陆,离西风源地——大西洋较远,因此西风到达此地,不够强大,排除D。故选B。
22.湖泊周边气候条件相似,因此排除A。材料信息表明,该湖泊东西两岸降水差异大,东岸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图中显示,东岸河流较多,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排除C;泥沙沉积形成较浅的湖滩,排除B;河流带来大量营养元素,东岸湖滩浮游生物较多,各种鱼类较多,为候鸟准备了丰富的食物,且浅滩容易捕食,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3.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可能破坏候岛的栖息地,且该地淡水资源较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用水紧张,破坏生态,不利于保护候鸟,A错误。利用光热优势,发展棉花种植,与保护候鸟关系不大,B错误。适当遗留作物籽粒,补充候鸟食物,有利于保护候鸟,C正确。利用水域优势,发展商业捕捞,这样会使得候鸟的食物减少,不利于候鸟保护,D错误。故选C。
下图为黄河某河段河谷剖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八个堆积面T1—T8,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地壳最稳定的时期是
A.T2形成时期 B.T4形成时期
C.T6形成时期 D.T8形成时期
25.抬升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是
A.T8—T7时期 B.T6—T5时期
C.T4—T3时期 D.T2—T1时期
26.T2—T3时期河道弯曲凸出方向是
A.东 B.西
C.南 D.北
【答案】
24.D
25.B
26.B
【解析】
24.据已掌握知识可知,地壳稳定时期则表现为以流水沉积和侧蚀作用为主,河流阶地产生,地壳最稳定的时期河流阶地沉积物应最厚。据图可知,T8形成时期沉积物最厚。故选D。
25.地壳抬升时以流水下蚀作用为主,无明显河流阶地产生,比较无河流阶地产生时期河流下蚀的距离,即河谷上下相邻阶地之间的距离,距离最大者表明地壳抬升持续时间最长,故选B。
26.根据图中方向指向标,T2、T3分布于河谷东侧,该时期西侧未出现河流阶地及堆积物,说明河谷西侧为侵蚀岸、凹岸,东侧为堆积岸、凸岸,即河谷向西侧弯曲凸出,故选B。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8 常见地貌类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小题必练8 常见地貌类型(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与渤海面积呈正相关的是,根据图中预测,约400年后,该村落修建引水渠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13 人口容量 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13 人口容量 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图可知,该地区,“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10 土壤 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10 土壤 教师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