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B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B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B卷)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示意地球陆地表面局部地区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题。图中a、b、c、d四地( )A.都位于北半球高纬度B.都位于南半球中纬度C.地球自转线速度都相同D.地球自转角速度都不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在二十四节气中最临近近日点的是( )A.大雪 B.小寒 C.小暑 D.大暑3.从含义上,可以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归类,其中惊蛰反映的是( )A.季节变化 B.水热状况 C.物候现象 D.作物长势下图为长江干流某段河流形态分布示意图,甲河湾是一个呈倒“Q”字形的曲流,形似马蹄,因而得名“马蹄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示甲河湾曲流可以反映出( )A.M岸为凹岸,侧蚀作用强 B.N岸为凹岸,下蚀作用强C.M岸为凸岸,堆积作用强 D.N岸为凸岸,堆积作用强5.图中马蹄形曲流最终发育成牛轭湖(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主要是因为长江的( )A.裁弯取直 B.泥沙淤塞 C.扇状堆积 D.水位变化6.该马蹄湾曲流多发育在长江的( )A.上游地区 B.源头地区 C.中下游地区 D.入海口处2019年5月11日,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发生近10年来最强沙尘暴。下图为该地区某地11日5~24时气温、气压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7.导致此次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8.强沙尘暴到达该地的时间是( )A.5~6时 B.10~11时 C.14~15时 D.21~22时9.推测该地5月10日天气特点可能是( )A.温和、晴朗 B.寒冷、阴雨 C.温和、阴雨 D.寒冷、大风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a、b洋流( )A.a为暖流,b为寒流 B.a为暖流,b为暖流C.a为寒流,b为寒流 D.a为寒流,b为暖流1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能形成渔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2.图中甲处有一轮船发生石油泄漏,污染海洋,该地洋流对石油污染物的影响是A.污染物不易扩散,不利于海水净化 B.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C.污染物不易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D.污染物扩散,海水净化减慢2018年5月18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从大连至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自然带出现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 B.海拔 C.热量 D.土壤14.关于图中a、b、c、d四处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b为温带荒漠带C.c为山地针叶林带 D.d为山地草原带15.博格达山P坡的雪线高于Q坡,主要原因是( )A.P坡纬度低,光热充足 B.Q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C.P坡为阴坡,降水不足 D.Q坡为缓坡,积雪量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某日地球光照状况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该日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2分)
(2)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___________;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2分)
(3)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该日丙地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1分)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国际标准时间是_________;与北京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的范围比是___________。(3分)
(5)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甲的昼长约为____小时。(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梅雨异常会给我国江淮地区带来严重的旱涝灾害。研究发现,梅雨期雨带的位置与下图中A气压中心密切相关,而降水强度往往与B气压中心的发展有一定联系。A气压中心是一个永久性存在于太平洋之上且自下而上的深厚气压系统,范围一般采用588百帕等压线包围的区域为代表。B气压中心是从地面至6000米高空的一个暂时性冷气柱,在其活动期间,能够引起北方干冷空气南侵。下图为梅雨期B气压中心形成后部分区域的平均气压分布图和江淮地区平均雨量逐日演变图。(1)解释A气压中心形成原因。(6分)(2)描述B气压中心形成后江淮地区降水量的变化。(3分)(3)说明B气压中心活动影响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变化的过程。(9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城市位置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1)2021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游客发现沿途的植被由森林依次过渡为____________。这种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4分)(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3)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_____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9.读“太平洋海区洋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1分)(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洋流名称:①____;②____。(2分)(2)甲处是____渔场,它的形成与____暖流和____寒流在此交汇密切相关。(3分)(3)乙处是____渔场,形成条件是____。(2分)(4)C、D两海域,温度较高的是____,原因是____。(2分)(5)若考虑洋流对航海的影响,轮船从A城驶往B城时可借助于____;轮船从B城驶往A城时可借助于____。(填写洋流名称)(2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北向南递减,由此判断该为位于南半球,A错误;地球自转线速度在赤道最大,约为1667千米/小时,60°纬线上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833千米/小时,图中四地自转线速度略高于833千米/小时,因此当地纬度略低于60°,应都处于中纬度地区,B正确;读图可知,图中cd两地自转线速度为870千米/小时,a地自转线速度小于870千米/小时,b地自转线速度大小870千米/小时,因此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不都相同,C错误;图中四地都不是极点,因此地球自转角速度都相同,D错误。故选B。2.答案:B解析:地球绕日公转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据图可知,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在二十四节气中最临近近日点的是小寒。故选B。3.答案:C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因此反映的是物候现象。故选C。4.答案:C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河湾的形成主要由河流凹岸侧蚀、凸岸堆积作用所致,其中M岸为凸岸,河流堆积作用强,N岸为凹岸,河流的侧蚀作用强。故C选项正确。5.答案:A解析: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曲流不断发展,随着流水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从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故A选项正确。6.答案:C解析:河湾多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宽阔,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会在河流凹岸一侧侵蚀,凸岸一侧堆积,长期作用下一些河段发生弯曲,简称河湾(曲流)。故C选项正确。7.答案:D解析:从图中气象资料看,天气系统经过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应是冷锋,D正确,ABC错误;故选D。8.答案:C解析:锋面经过时风力最大,沙尘暴最强,从图中看14~15时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大,属于锋面经过时刻,C正确,ABD错误;故选C。9.答案:A解析:该地5月10日为冷锋过境前,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比较单一,以温和、晴朗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暖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寒流比流经海区的水位低,a洋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比流经海区水温低,为寒流;b洋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比流经海区水温低,为寒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答案:A解析: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容易形成渔场。甲、乙、丙、丁四处中甲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可以形成渔场,A正确;乙、丙、丁三处既无寒暖流交汇也不存在上升补偿流,不能形成渔场,BCD错误。故选A。12.答案:B解析: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的双方面的,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所以受洋流的影响,污染物易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答案:A解析:从大连到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自然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水分差异导致的,故A项正确。受海拔影响,会形成垂直分异规律,与图示不符合,B错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基础为热量,C错误。土壤不是自然带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A。14.答案:C解析:图示山体的自然带分布基本上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A项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条件略有好转,b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B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c处形成山地针叶林带,C项正确;按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对应的自然带是高山草甸带,D项错误。故选C。15.答案:B解析:该山脉位于北半球,P、Q两坡纬度大体相当,A项错误;P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是阳坡,C项错误;一般来说,缓坡处雪容易积存,积雪量大,雪线低,坡度对雪线高度影响小,但Q坡的雪线却明显低于P坡,说明其影响因素不是坡度,D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北坡,是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此处降水较多,B项正确。16.答案:(1)夏至日; (23°26′N,180°经度);
(2)丙甲乙; 丙甲乙; (3)23°26′; (4)8时; 0时; 二分之一; (5)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0
解析:(1)节气的判读可以根据极圈内是否出现极昼极夜进行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以根据公司(直射点的纬度,12时的经度)进行解答。图中的S表示南极点,从图中可看出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了极夜,说明该日为北半球的节气夏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直射的经度是正午12点所在的经线,即图中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图中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是0°,而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正相对,故应是180°.由此得出直射的坐标是(23°26′N,180°)。
(2)昼夜长短的判读可以结合夏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情况进行解答;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图中丙是在赤道,甲、乙两地在南半球,南半球纬度此时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故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丙甲乙;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丙甲乙。
(3)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与地面的夹角应成互余关系。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即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垂直,延长太阳光线到地表,可看出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与地面的夹角刚好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关系;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的纬度差|,则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与地面的夹角即是求直射地与所求地的纬度差。由于该地为赤道,与直射地的纬度差是23°26′,故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该日丙地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与地面的夹角为23°26′。
(4)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和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0时区的时间;新一天所占比重为180°经线时间/24小时。本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中0°经线此时是0时经线,而北京时间是120°E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20°,则时差8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此时北京时间是8:00;国际标准时间即0°经线所在的地方时,是0时;与北京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即从0°经线向东到180°,占全球的范围比是二分之一。
(5)正午太阳高度较的分布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甲所在纬线日出时间是7:00,日落时间是17:00,根据昼长计算公式:昼长=日落-日出,该日的昼长为10小时。17.答案:(1)A地所在纬度分布副热带高气压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温度较海洋高,形成热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保留在海洋上,即A气压中心。(2)B气压中心形成后,当日和次日江淮地区降水量变化小(小幅增加),两天后降水量明显增多,随后降水量逐渐减少。(3)B气压中心形成后,利于北方干冷空气南侵,约两天后到达江淮地区;增强江淮地区(准静止锋北侧)冷气团强度,利于暖湿气团抬升,降水强度增大;随着 B气压中心强度减弱,冷气团势力减弱,降水强度减弱。解析:(1)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上升,向南北半球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30°N左右上空堆积后气流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2)B气压中心形成后,降水量大幅增加,后又慢慢减少。(3)B气压中心势力强北方干冷空气南下势力强,与南方暖湿气流交锋,降水量大降水时间短,后B气压中心较弱时,南方暖湿气流势力强。降水时间长阴雨连绵。冷气团先强后弱,降水强度先强后弱。18.答案:(1)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从沿海到内陆(2)差异: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原因: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3)温带海洋性;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解析:(1)由50°N可以判定温哥华、莱斯布里奇等城市位于西风带内,根据图中经度可以判定,旅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是从加拿大东部地区前往西部内陆地区,且莱斯布里奇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所以沿途的植被由森林依次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这种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比较温尼伯和莱斯布里奇两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与温尼伯相比,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东麓,处于西风带背风坡,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降水量少。(3)温哥华位于40°~60°N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19.(1)答案: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解析:根据图示洋流流经周边的地区,和洋流的流向判断洋流名称和寒暖流性质。图中②③在南半球太平洋中低纬海区,①④位于北半球太平洋中低纬海区,①在美国西海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②在南美洲西海岸,为秘鲁寒流,③在澳大利亚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④在北太平洋中部,为北太平洋暖流。(2)答案:北海道;日本;千岛解析:图示甲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而形成的北海道渔场,其形成是由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使得海水剧烈扰动,饵料丰富。(3)答案:秘鲁;有上升流,大量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解析:图示乙处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而形成的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为补偿上升流,表层冷海水被信风吹走,底层冷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盐类,为浮游生物提供饵料,鱼类资源丰富。(4)答案:C;同纬度海域,C有暖流经过,D有寒流经过解析:图示C处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而D处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故C、D两海域,温度较高的是C海域。(5)答案:北赤道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解析:图示从A到B经过加利福利亚寒流和北赤道暖流,地处东北信风带,故顺风顺水;从B向A航行则借助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地处盛行西风带,故顺风顺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全国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全国老高考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B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