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选考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宁波市2022学年第一学期选考模拟考试
生物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高等植物细胞含有复杂的内膜系统,通过膜泡运输机制来完成细胞内和细胞间的物质运输。膜泡运输过程主要包括“货物”在供体膜特定区域的募集、运输小泡的形成、沿着细胞骨架的移动以及最终与受体膜融合并释放“货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等植物细胞的膜泡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 运输小泡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会发生膜成分的转化。
C. 膜面积较大的内质网可将“货物”直接运输至高尔基体。
D. 内膜系统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细胞中,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等),这些生物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胞吞胞吐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A、膜泡运输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内质网膜出芽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运输至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出芽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所以在此过程中,会发生膜成分的转化,B正确;
C、内质网膜出芽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到达高尔基体,是间接关系,C错误;
D、生物膜系统中的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D正确。
故选C。
2. 今年3月,有学者研究发现真核细胞中存在一种新型死亡方式——铜死亡。在该过程中,铜离子与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X蛋白结合,促使X蛋白聚集和Y蛋白含量降低,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X蛋白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B. 该研究有利于开发治疗癌症的新药物
C. 膜上运输铜离子的载体是研究铜毒性的有用工具
D. 依赖有氧呼吸的细胞对铜离子的敏感性比只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铜离子与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X蛋白结合,因此X蛋白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A正确;
B、据题意可知,有学者研究发现真核细胞中存在一种新型死亡方式——铜死亡,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如果能让癌细胞死亡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该研究有利于开发治疗癌症的新药物,B正确;
C、离子的运输方式一般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膜上运输铜离子的载体是研究铜毒性的有用工具,C正确;
D、铜离子能与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X蛋白结合,因此依赖有氧呼吸的细胞对铜离子的敏感性比只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高,D错误。
故选D。
3. 图是洋葱(2n=16)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为分裂后期细胞,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B. b为分裂前期细胞,细胞中正在进行 DNA 复制
C. c为分裂中期细胞,含16条染色体、32个核DNA
D. 根据图中视野下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分裂中期在细胞周期中的时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a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正在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b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正在形成纺锤体。c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详解】A、a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但姐妹染色单体上携带一般是相同的基因,A错误;
B、b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细胞中正在进行纺锤体的形成,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B错误;
C、c细胞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32个核DNA,此外在细胞质中还含有少量的DNA分子,C正确;
D、题中未给出细胞周期的具体时间,图中视野是装片的局部,不能根据图中视野下中期细胞数的比例来计算中期的时长,D错误。
故选C。
4. 获取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是发酵工程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取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B. 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C.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
D. 接种于培养基内,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的含特定种类微生物的群体称为纯培养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将接种于培养基内,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的含有特定种类微生物的群体称为培养物。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
【详解】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技术,即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A正确;
B、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故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B正确;
C、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
D、纯培养物是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特定种类微生物的群体不一定是由单一个体繁殖而来,D错误。
故选D。
5. 为做好进境植物产品危害生物的防疫工作,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对北仑港口区域草本植物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明确草本植物种类,及早发现有害杂草以防止其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该区域草本植物取样需要考虑样方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B. 该区域不同草本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往往是不同的,需用不同的取样方法
C. 比较各种草本植物的平均密度,可初步判断港口草本植物的优势种
D. 若该区域发现某有害的蔓生草本植物,则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选取植物时,不选取丛生或蔓生植物,难以辨认和计数。采取样方法。取样要做到随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需要考虑样方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详解】A、取样需要考虑样方的位置、大小和数量,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A正确;
B、根据不同草本植物的生长与分布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如:五点取样、对角线取样、等距取样法等,B正确;
C、在比较各种草本植物的平均密度时,会发现有一类植株密度较大,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港口内部的环境条件,据此可初步判断该类植株就是港口草本植物的优势种,C正确;
D、蔓生的草本植物不能样方法计数,丛生或蔓生的草本单子叶植物,由于有时一棵植物有几个分 枝,不容易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因此建议最好不要以此为对象进行调查,D错误。
故选D。
6. 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通过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分别是由大脑皮层和脊髓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B.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C.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D. 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都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A错误;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B正确;
C、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完成信息的传递,故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C正确;
D、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自主神经系统主要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它们均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D正确。
故选A。
7. 一种可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草种类发生了改变,但农田群落的物种组成未改变
B. 新杂草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该农田发生了群落演替
C. 农田仍处于草本植物阶段,因此该群落并未发生演替
D. 该杂草出现可能是因为种植了含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作物
【答案】CD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A、据题意可知,一种可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说明杂草种类发生了改变后,农田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改变,A错误;
B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农田中仍然是农作物为优势种,农田仍处于草本植物阶段,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该农田群落没有发生演替,B错误,C正确;
D、一种可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可能是因为种植了含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作物,带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作物一旦与其近缘野生种杂交,可能会产生带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D正确。
故选CD。
8. 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降解作用,根据其降解底物来源不同,分为如图所示四种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降解底物可来自细胞内或细胞外
B. 内吞作用与膜上的蛋白质无关
C. 图中的自噬体具有多层膜结构
D. 大胞饮作用吞入的可能是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溶酶体:形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作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由图可知,降解底物可来自细胞内(自噬作用)或细胞外(吞噬作用),A正确;
B、内吞作用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如需要蛋白质识别相关物质或结构,B错误;
C、由图可知,图中的自噬体具有多层膜结构,C正确;
D、据图可知,细胞外液也可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故大胞饮作用吞入的可能是液体,D正确。
故选B。
9. 稻田养蟹模式因操作简单、经济效益显著,在农村大面积推广。稻田为河蟹提供遮蔽活动空间和丰富的天然饵料,河蟹为稻田中耕松土、除虫、除草,且它们在田间的活动能促进水稻充分吸收养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稻田中的河蟹和水稻是一种原始合作关系
B. 稻田养蟹模式提高了稻田的能量传递效率
C. 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
D. 养蟹的数量不能超过稻田承载力的限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研究能量流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详解】A、河蟹和水稻生活在一起,稻田为河蟹提供遮蔽活动空间和丰富的天然饵料,河蟹为稻田中耕松土、除虫、除草,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二者属于原始合作关系,A正确;
B、稻田养蟹模式使虫、草中的能量流向河蟹,最终流向人的能量增多,但是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没有提高,一般是10%~20%左右,B错误;
C、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使虫、草中的能量流向河蟹,最终流向人,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C正确;
D、由于能量逐级递减,稻田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一定的,养蟹的数量不能超过稻田承载力的限度,D正确。
故选B。
10.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西藏温泉蛇能在高寒的青藏高原生存,在抵御低温、缺氧、强紫外线辐射极端生存环境方面,有着特殊能力;温泉蛇中 EPAS1 基因发生突变,减弱了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能力,进而导致温泉蛇血红蛋白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西藏温泉蛇可能具有高效的温度感知系统,能够对温暖环境作出快速应答
B. 紫外线照射导致西藏温泉蛇出现更多变异,从而适应强紫外线辐射环境
C. 温泉蛇血红蛋白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与其适应高海拔低氧条件有关
D. 保护好西藏当地的地热资源有利于保护温泉蛇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等。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西藏温泉蛇能够生长在高寒环境中,可以抵御低温,推测其可能具有高效的温度感知系统,能够对温暖环境作出快速应答,A正确;
B、变异在自然选择之前就已存在,强紫外线辐射对西藏温泉蛇起到选择作用,而非引起其发生更多变异,B错误;
C、西藏温泉蛇生活高海拔低氧地区,血红蛋白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与其适应高海拔低氧条件有关,C正确;
D、保护好西藏当地的地热资源有利于温泉蛇的生存,有利于保护温泉蛇,D正确。
故选B。
11. 今年10月,第一头南方奶牛良种“胚胎牛”诞生于温州泰顺。具体过程如下∶从4万多头奶牛中,选出遗传性能优良的"供体"牛,让其超数排卵;经优质公牛冻精植入体内受精,获取一定量的胚胎;将胚胎移植到其他受体母牛体内,从而获得很多具备高产潜力的奶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供体和受体的选择一般要求是同种雌性物种,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 让优质母牛超数排卵的方法是在适当时期注射外源促性腺激素
C. 冷冻保存优质公牛精液时,需克服降温过程中结合水结冰而造成的损伤
D. 胚胎移植之前,可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概念: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叫供体(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接受胚胎的个体叫受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生理学基础:(1)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为胚胎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 ;(2)早期胚胎没有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联系,为胚胎收集提供可能;(3)受体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为胚胎的存活提供可能;(4)胚胎能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其遗传物质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详解】A、只有同种雌性物种才能胚胎移植成功,经过同期发情,使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为胚胎提供相同的生殖环境,A正确;
B、外源促性腺激素能促进优质母牛的卵巢产生更多卵细胞,B正确;
C、冷冻保存优质公牛精液时,需克服降温过程中自由水结冰而造成的损伤,结合水和其他物质结合在一起,不会结冰,C错误;
D、胚胎移植之前,可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如利用SRY-PCR法,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的一段碱基作引物,用胚胎细胞中的DNA位模板,进行PCR扩增,最后用SRY特异性探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D正确。
故选C。
12. 生物在某一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布常呈正态分布,这种曲线称为资源利用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资源利用曲线能分析生态位的分离和重叠状况
B. 由图可知,物种的生态位是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 图b物种间的生态位比图a接近,重叠较多,种内斗争较为激烈
D. 如果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被排除或灭亡的风险最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
2、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
3、生态位重叠:生物群落中,多个物种取食相同食物的现象就是生态位重叠的一种表现,由此造成物种间的竞争,而食物缺乏时竞争加剧。
【详解】A、比较两个或多个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就能分析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种内竞争促使两物种生态位接近,A正确;
B、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错误;
C、图b物种间的生态位比图a接近,重叠较多,种间竞争较为激烈,C错误;
D、如果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被排除或灭亡的风险最大,D错误。
故选A。
13. 紫草宁是从紫草细胞中提取的一种药物,具有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等活性。20世纪80年代,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的紫草宁投入市场,成为世界上首例药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草宁是紫草细胞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次生代谢产物
B.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紫草宁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 植物细胞培养工业化应用必须有一个高产并稳定的细胞系
D. 振荡频率不会影响植物细胞培养物的生长和代谢物的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详解】A、紫草宁是紫草细胞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不是紫草细胞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A错误;
B、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紫草宁原理是细胞增殖,B错误;
C、由于植物培养细胞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及异质性,因此通过自然筛选或诱变筛选均有可能从中筛选到所需形状的细胞变异系,故植物细胞培养工业化应用的关键前提之一是必须有一个高产并稳定的细胞系,C正确;
D、 植物细胞培养在离体条件下,将愈伤组织或其他易分散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使组织分散成游离的悬浮细胞,通过继代培养使细胞增殖,摇床的振荡频率对细胞培养物的生长和代谢物的积累都会产生影响,D错误。
故选C。
14. 艾弗里等人研究表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但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相比,许多科学家认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更有说服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因利用了更为先进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DNA是遗传物质”才被科学家接受
B.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相当于外源基因导入过程,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
C. 若将提纯后的S型菌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不能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菌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上清液与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离,可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还有0.02%的蛋白质,故不被科学家接受,A错误;
B、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内,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重组,相当于外源基因导入过程,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B正确;
C、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前提是,S型细菌的DNA能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重组。直接将S型细菌的DNA注人小鼠体内,DNA分子会被小鼠体内的DNA酶分解而失去作用,如果小鼠体内没有R型细菌,也无法转化为S型细菌,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中,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
15. 某兴趣小组探究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两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选择作用,获得如下实验结果。兴趣小组还设置含不同浓度抗生素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结果显示抗生素浓度越低,液体越浑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抑菌圈的直径越大,说明抗生素的抑菌能力越强
B. 抑菌圈随大肠杆菌代数增加而变小,说明抗生素对大肠杆菌有选择作用
C. 阿米卡星的抑菌效果比庆大霉素小,所以药用效果相对不够理想
D. 为了避免产生耐药菌,服用抗生素时要足量、足药程,及时停用对细菌不敏感的药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逐渐变小,而且庆大霉素的抑菌圈直径每一代都大于阿米卡星。
【详解】A、抑菌圈的直径越大,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越强,即抗生素的抑菌能力越强,A正确;
B、由图可知,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逐渐变小,抗生素对细菌起到了选择作用,B正确;
C、由图可知,相同浓度的两种抗生素,庆大霉素的抑菌圈直径大,则抑菌效果好于阿米卡星;不同浓度下两者的效果无法得知,所以不能得出该结论,C错误;
D、变异先于环境改变之前,所以使用抗生素是进行筛选;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耐药菌,服用抗生素时要足量、足药程,及时停用对细菌不敏感的药,D正确。
故选C。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 a-淀粉酶
B.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相同
C.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没有调节作用,所以都无毒无害,可以安全地大量使用
D. “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対织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蔬菜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种;但使用不当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详解】A、赤霉素可以诱导α淀粉酶基因表达产生α淀粉酶,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a-淀粉酶,A正确;
B、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的化学物质,但分子结构不一定与植物激素类似,B错误;
C、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没有调节作用,但是蔬菜上残留的一些植物生长剂可能会影响人的健康,C错误;
D、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在正式实验前做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没有减少实验误差的作用,D错误。
故选A。
17. 抗癌药物连接到专门识别某种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上,单克隆抗体能携带抗癌药物准确地聚集到肿瘤细胞附近,专一性地杀死肿瘤细胞。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克隆抗体制备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
C. 灭活病毒可使细胞相互凝聚并让细胞膜上的分子重新排布
D. 经小鼠腹腔内培养后,可从小鼠血液中分离得到大量单克隆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将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结合,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并经专一抗体检测后,培养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集合了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繁殖。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
【详解】A、单克隆抗体制备时需要将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融合在一起,然后培养细胞,进行筛选,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A正确;
B、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是细胞相互凝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C正确;
D、注入腹腔可以方便地获得大量抗体,首先注射方便,其次腹水收获容易,单克隆抗体产量高,D错误。
故选D。
18. 碱基类似物在复制过程中会代替正常碱基掺入到 DNA 分子中,导致复制错误从而诱发突变。5-BU与碱基T结构相似,有酮式(BUk)和烯醇式(BUe)两种异构体,通常情况下 BUk与A 配对形成 BUk=A,而 BUe与G配对形成 BUe=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5-BU处理使突变具有方向性但不提高突变率
B. 5-BU处理导致A=T变成G=C至少经过3次复制
C. 5-BU处理通过干扰基因的表达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D. 5-BU处理大肠杆菌使其DNA中碱基对数目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详解】A、5-BU可以诱发突变,说明5-BU处理可以提高突变率,但是突变具有不定向的特点,没有方向性,A错误;
B、BUk与A配对,BUe与G配对,由此可以推断碱基对从A=T变换为G=C的过程如图所示:
,据此可知,该变化过程至少需要经过3次复制,B正确;
C、5-BU处理通过诱发基因突变进而导致生物性状改变,并未干扰基因的表达,C错误;
D、5-BU处理引起的是碱基对的替换,DNA中碱基对数目不变,但改变了碱基排列顺序,D错误。
故选B。
19. 某研究发现,向尚未完成免疫系统发育的新生白色品系小鼠输入同种黑色品系的脾细胞,受者免疫系统会将该脾细胞表面的非己抗原视为自身。科研人员利用同种黑色、白色和灰色品系小鼠进行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6周后该白色品系小鼠体内的免疫系统已发育成熟
B. 该白色品系小鼠可特异性识别所有移植的皮肤细胞并产生排斥反应
C. 该白色品系小鼠对灰色小鼠皮肤移植物有排斥反应,主要是由细胞免疫起作用
D. 非己抗原转化为自身的关键是非己的成分要接触未成熟的免疫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详解】A、实验结果表明,6周后的白色品系对移植到身体上的灰色皮肤排斥,而由于新生时输入黑色品系的脾细胞在6周后再移植黑色皮肤不排斥,说明6周后体内的免疫系统成熟,之前移植入的脾细胞中的淋巴细胞成为自体的一部分,A正确;
B、白色品系小鼠能特异性地识别移植的皮肤细胞,新生白色品系小鼠输入黑色品系的脾细胞在6周后再移植黑色皮肤不排斥,B错误;
C、该白色品系小鼠对灰色皮肤移植物有排斥反应,主要是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由细胞毒性T细胞将移植皮肤细胞裂解,C正确;
D、由于新生白色品系小鼠免疫系统未成熟,输入了黑色品系的脾细胞后,这些细胞就转化为自身的成分,D正确。
故选B。
20. 有一雌果蝇X染色体的遗传组成如图所示,其X染色体的某处含一个隐性致死基因g,确切位置未知。经杂交后,统计该雌果蝇产下的1000个雄性子代,如下表所示。若不考虑多次交换,请推断基因g位于( )
子代雄性基因型
个数
子代雄性基因型
个数
XabcdefY
750
XABCdefY
70
XxabcdeFY
60
XABcdefY
40
XabcdEFY
20
XabedefY
30
XabcDEFY
30
合计
1000
A. 位于基因A和基因B之间 B. 位于基因a和基因b之间
C. 位于基因C和基因D之间 D. 位于基因c和基因d之间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分析表格可知:表中没有出现__CD__表现型的个体,说明致死基因g位于C、D之间,雌果蝇没有形成含有__CD__的雌配子,C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 渗透压降低对菠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图甲是不同山梨醇浓度对叶绿体完整率和放氧率的影响,图乙是两种浓度的山梨醇对完整叶绿体ATP 含量和放氧量的影响。CO2以HCO3-形式提供,山梨醇为渗透压调节剂,其浓度为0.33mol·L-1 时叶绿体处于等渗状态。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叶绿体时把新鲜菠菜叶片表皮撕去后,用______消化细胞壁,得到_____ ;再通过尼龙网小孔(孔径20μm)使其破裂,释放出完整叶绿体再用_____方法提纯。
(2)由图甲可知,破碎叶绿体占全部叶绿体比例越大,放氧率_____;在叶绿体完整率相似的条件下,放氧率与渗透压的关系是_____。
(3)由图乙可知,与等渗相比,低渗对完整叶绿体的影响是_________。
(4)若向等渗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C3(3-磷酸甘油酸),提供光照但不提供CO2,则短时间内ATP和NADPH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积累,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②. 原生质体 ③. 离心
(2) ①. 越低 ②. 渗透压越大,放氧率越大
(3)对ATP合成影响不大,放氧量会减少
(4) ①. 不会 ②. NADPH和ATP可用于碳反应中C3的还原,故在提供Ca的前提下,NADPH和ATP不断被利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积累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由图甲可知,在一定范围内(0.15moL•L-1~0.33mol•L-1山梨醇浓度),渗透压从低到高变化过程中,菠菜叶绿体的完整率和放氧率都逐渐变大,增幅不同;由图乙可知,两种浓度的山梨醇对完整叶绿体ATP含量影响比较相似,而对放氧量的影响差别较大。
【小问1详解】
酶消化法制备叶绿体,把叶片表皮撕去后,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消化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再把原生质体通过尼龙网小孔(孔径20μm),使原生质体破裂而释放出完整叶绿体。释放出完整叶绿体再用离心方法提纯。
【小问2详解】
由图甲可以看出,低渗条件下叶绿体完整率越低,放氧率也越低,即破碎叶绿体占全部叶绿体比例越大,放氧率越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山梨醇浓度的上升,叶绿体完整率和放氧率逐渐增大。即在叶绿体完整率相似的条件下,渗透压越大,放氧率越大。
【小问3详解】
由图乙可知,与等渗(山梨醇浓度为0.33mol•L-1)相比,低渗(山梨醇浓度为0.165mol•L-1)对完整叶绿体ATP合成影响不大,但放氧量会减少。
【小问4详解】
因光反应产物NADPH和ATP可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故在提供了C3的前提下,NADPH和ATP不断被利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积累。
22.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科研人员常利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培育优质种子。两个豌豆突变纯系(M和N)具有高产、营养丰富等优良性状,但都是白粉病感病品种。已知防治野生型豌豆的白粉病,最有效、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为了改良突变品系,育种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在种质资源库中选取抗病的纯系豌豆品系X9002,与M和N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亲本
F1表现型
F2表现型
甲
X9002× M
抗病
1/4感病、3/4抗病
乙
X9002× N
感病
3/4感病,1/4抗病
丙
M×N
感病
13/16感病、3/16抗病
【实验二】M、N、X9002、野生型品系的P基因分析。通过对四个品系P基因同源cDNA 克隆的测序表明,M和X9002的cDNA序列完全相同;但N与X9002相比,存在一个129 bp片段的缺失。(注:cDNA指在体外经过逆转录后与mRNA互补的DNA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表明,X9002品系含显性抗病基因A和隐性抗病基因b,则品系M基因型为_________,丙杂交组合的F2中感病纯合植株有_________种基因型。若用甲中F2抗病的植株进行自交,F3中抗病∶感病比例为_________。
(2)已知野生型品系的基因型与M、N不同,则其P基因的cDNA序列与品系_________相同。若不考虑A基因,由实验二可推测,X9002品系产生抗性的原因是_________。
(3)选乙杂交组合产生的F感病个体自交,子代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个体占_________。
(4)若选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改良,最好选用品系____作为受体作物。除了题中所示育种方法外,改良该受体作物的育种方法还有____。
【答案】(1) ①. aabb ②. 3 ③. 5:1
(2) ①. N ②. 某个片段的插入导致P基因结构改变,而丧失了功能
(3)1/3 (4) ①. M ②. 单倍体育种
【解析】
【分析】 由丙组F2比例为13:3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aabb×N→F1AaBb知,N基因型为AABB;甲组合杂交:AAbb×M→A_b_→3:1,由甲中F2的比例知,F1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故M基因型为aabb,
【小问1详解】
由丙组F2比例为13:3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甲组合杂交:AAbb×M→A_b_→3:1,由甲中F2的比例知,F1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故M基因型为aabb,由丙组F2比例为13:3知,丙组F1基因型为AaBb, 感病中AABB、aaBB、aabb为纯合子,故有3种基因型。甲中F2抗病有两种基因型1/3AAbb,2/3Aabb,自交后代中感病占比:2/3×1/4=1/6,故自交后代中抗病占比:1-1/6=5/6,F3中抗病∶感病比例为= 1:5。
【小问2详解】
由丙杂交组合:aabb×N→F1AaBb知,N基因型为AABB,X9002基因型为AAbb,故野生型基因型为aaBB。实验二中,M与X9002的cDNA相同,而N与X9002的cDNA不相同,可知P基因应为B、b,故野生型P基因与 N品系相同;若不考虑A,由题于“N与X9002相比,存在一个129 bp片段的缺失”,B比b到少129bp,故b是由于B插入一段序列后而产生的,某个片段的插入导致P基因结构改变,而丧失了功能。
【小问3详解】
乙:AAbb×AABB→F1AABb→F2感病1/3AABB、2/3AABb,F2感病自交,产生AABB的概率1/3×1×1+2/3×1×1/4=1/6,子代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个体占1-1/2-1/6=1/3。
【小问4详解】
由M基期型为aabb,故更易于基因工程改良,基因工程改良M后,为得到纯合个体,不仅可利用图中的杂交育种原理,还可利用单倍体育种。
23. 为研究道路对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藏野驴和藏原羚栖息地的综合影响,科研人员利用野外调查获取的数据和生态位模型,模拟4种不同情景下藏野驴和藏原羚的适宜栖息地,及其丧失的栖息地面积与比例见下表。
项目
高速公路+县路、乡路
高速公路
县路、乡路
无道路
藏野驴
藏原羚
藏野驴
藏原羚
藏野驴
藏原羚
藏野驴
藏原羚
适宜栖息地占园区比例(%)
19.2
13.3
25.9
21.2
21.0
15.6
26.3
23.0
栖息地丧失比例(%)
27.2
42.3
1.6
7.6
20.0
32.4
回答下列问题∶
(1)道路的开发及使用导致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使黄河源园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____。由研究结果可知,在____情景时,藏野驴和藏原羚的适宜栖息地面积最大。在不同道路情景下,黄河源区道路附近,____(填“藏野驴”或“藏原羚”)丧失的适宜栖息地更多。若道路密度大的更易造成物种栖息地破碎化,使许多栖息地丧失。由此推测,相比黄河源园区县路、乡路,其高速公路密度____。
(2)道路为人类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野生动物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除了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之外,还有____等影响(答出两点即可)。据了解,目前经过三江源一期生态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黄河源园区野生动物各种群的____,从而使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明显恢复。
(3)除藏野驴、藏原羚外,进入园区的访客还能领略斑头雁、黑颈鹤、雪豹等野生动物之美,野生动物的这种价值属于____。本研究得出藏野驴和藏原羚的栖息地受道路影响,从生物因素角度分析,其空间分布还可能受到____影响。
【答案】(1) ①. 下降 ②. 无道路 ③. 藏原羚 ④. 较小
(2) ①. 死亡率增加、种群隔离、人为干扰加剧和外来种入侵 ②. 环境容纳量
(3) ①. 直接价值 ②. 食草动物之间的竞争或食肉动物的分布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故道路的开发及使用导致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使黄河源园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由图可知,在无道路情景时,藏野驴和藏原羚的适宜栖息地占园区比例最大,适宜栖息地面积最大。在不同道路情景下,黄河源区道路附近,藏原羚栖息地丧失比例为42.3%,因此其适宜栖息地占园区比例比无道路减少的更多。若道路密度大的更易造成物种栖息地破碎化,高速公路相比黄河源园区县路、乡路,相比藏野驴和藏原羚的适宜栖息地占园区比例更大,说明相比于黄河源园区县路、乡路,高速公路密度较小。
【小问2详解】
道路除了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之外,还会使野生动物的死亡率增加、种群被隔离,人为干扰加剧和外来种入侵等。经过三江源一期生态工程的建设,使得黄河源园区野生动物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得以提高,从而使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明显恢复。
【小问3详解】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指:药用、食用、美观等,所以访客领略动物之美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从生物因素角度分析,藏野驴和藏原羚的空间分布还可能受到食草动物之间的竞争或食肉动物的分布的影响。
24. PCR技术不仅可以扩增目的基因,还可用于定点诱变目的基因等。大引物PCR就是一种定点突变技术。大引物PCR 需要用到引物进行两次 PCR,其操作步骤为∶
①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得到两个常规引物,分别为常规上游引物和常规下游引物;②根据突变碱基所处序列位置设计突变上游引物,突变位点位于突变引物序列的中间位置③由突变上游引物与常规下游引物进行第一次PCR反应得到下游大引物;④用得到的下游大引物中和另一个常规上游引物进行第二次PCR扩增,得到突变目的基因序列。回答下列问题∶
(1)PCR扩增的第一步是使双链模板 DNA变性。DNA 中G+C的含量与变性要求的温度有关,DNA中G+C的含量越多,要求的变性温度越高。其原因是_____。该PCR扩增技术所需的基本条件是____种引物、原料、模板、_____。
(2)在第一次PCR反应中,形成图示双链 DNA 至少要经过_____次复制。第一次 PCR的产物 DNA的_____条链作为第二次PCR所用的引物。与X射线诱变相比,该突变技术的优点是_____。
(3)如果要利用微生物进一步克隆 PCR定点诱变产物,其步骤包括∶_____、_____、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从菌群中获取更多目的基因。将获取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连接后,需先用 _____处理农杆菌以便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马铃薯细胞,将马铃薯细胞培养成幼苗时经过的两个过程是_____。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马铃薯细胞中转录出了mRNA,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 ①. DNA中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A和T之间只有两个氢键,G+C含量越多,其氢键越多,变性时所需温度越高
②. 3 ③. 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2) ①. 2 ②. 一 ③. 目的性强、突变概率高
(3) ①. 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 ②. 将重组 DNA 导入受体细胞 ③. Ca2+ ④. 脱分化和再分化 ⑤.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解析】
【分析】1、PCR的含义: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它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
2、PCR原理:DNA半保留复制。
3、PCR基本条件:DNA模板、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2种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缓冲液。
【小问1详解】
PCR扩增的第一步是使双链模板 DNA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 ℃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DNA中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A和T之间只有两个氢键,G+C含量越多,其氢键耐越多,变性时所需温度越高。PCR扩增的基本条件包括DNA模板、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缓冲液等,在该PCR扩增中,需要常规上游引物,常规下游引物和突变上游引物3种引物。
【小问2详解】
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第一次复制时,以原有的DNA为模板,用突变上游引物可以合成突变部位在5'端的单链DNA,第二次复制时,可用突变部位在5'端的单链DNA为模板,用常规下游引物合成突变部位在3'端的单链DNA,因此,在第一次PCR反应中,形成图示双链 DNA 至少要经过2次复制。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所以,第一次 PCR的产物 DNA的一条链作为第二次PCR所用的引物,与X射线诱变相比,该突变技术目的性强、突变概率更高。
【小问3详解】
利用微生物进一步克隆 PCR定点诱变产物,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进行克隆,其基本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图中PCR的产物)、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将重组 DNA 导入受体细胞、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从菌群中获取更多目的基因等。重组质粒导入微生物时,需要用Ca2+处理农杆菌,使农杆菌处于感受态,以便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马铃薯细胞。将马铃薯细胞培养成幼苗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受体细胞中转录出了mRNA。
25.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是由51个氨基酸形成的两条肽链所组成的蛋白质,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受体的a亚单位是由71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链,β亚单位是由62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跨膜多肽链,一个胰岛素受体中含有_______个肽键。
(2)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_______的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_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此之外,还可看出胰岛素具有_______的作用。
(3)胰岛素泵是一种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它模拟的是_______组织的功能,向血液注射胰岛素,以达到降低高血糖、维持血糖平衡的目的。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中许多环节障碍均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甚至引起2型糖尿病。安装了胰岛素泵的2型糖尿病中期患者血糖过高时用来降低血糖的胰岛素来源于_______。
(4)要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答案】(1)2674
(2) ①. 合成蛋白质、脂肪、糖原 ②. 葡萄糖转运载体 ③. 生长基因表达
(3) ①. 胰岛 ②. 胰岛素泵和胰岛B细胞
(4) ①.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②. 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使其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再注射葡萄糖溶液,可观察到低血糖症状缓解。
【解析】
【分析】通过观察图解,发现胰岛素受体有2个a亚单位和2个β亚单位构成;酶磷酸化后的相关功能。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a亚单位和两个β亚单位构成,有4条肽链,氨基酸数=719 ×2+620×2=2678,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2678-4=2674。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是通过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方面促进合成蛋白质、脂肪、糖原,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一方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加快葡萄糖进入细胞;还可以看出胰岛素具有调节生长基因表达的作用。
【小问3详解】
胰岛素泵是一种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因此是生成胰岛素的组织胰岛组织的功能;2型糖尿病患者是因为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不是胰岛B细胞的功能障碍,所以安装了胰岛素泵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泵和胰岛B细胞都可以分泌胰岛素。
【小问4详解】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为使实验结果明显,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使其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再注射葡萄糖溶液,可观察到低血糖症状缓解。
浙江省深研2024届高三2月选考模拟卷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深研2024届高三2月选考模拟卷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4届浙江省高三2月选考深研模拟卷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浙江省高三2月选考深研模拟卷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深研2024届高三1月选考模拟卷(首考专用)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深研2024届高三1月选考模拟卷(首考专用)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4届浙江省高三1月选考深研模拟卷首考专用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浙江省高三1月选考深研模拟卷首考专用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选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选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