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专题训练---平面镜成像附详细解析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专题训练---平面镜成像附详细解析教师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专题训练---平面镜成像附详细解析教师版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老师指导爱米在舞蹈室镜子前跳舞,爱米看到自己在镜中的“舞姿”美妙,同时和镜中的老师相视而笑。关于这个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B. 镜里“舞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 爱米离镜越远,镜中的“爱米”就越小 D. 镜里“舞姿”和爱米舞姿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答案】 C 【解析】【解答】A.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C符合题意; D.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2.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屋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向平面镜张望,则( ) A. 甲能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 甲乙互相都可以看到对方C. 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 甲看不到乙,乙能看到甲【答案】 D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A和B分别在光路的两侧,但由于B在暗处,没有反射的光线进入A的眼睛,所以A看不到B,但B可以看到明亮处的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但人若想看到物体,物体需要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不能发光的物体需要有较多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否则人看不到。3.如图所示,能解释“倒影”形成的是( ) A. 光的色散 B. 光的折射 C. 光的反射 D. 光的直线传播【答案】 C 【解析】【解答】“倒影”实际上是拱桥在水中所成的虚像,这种情况属于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4.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A. 4:40 B. 4:20 C. 7:20 D. 8:40【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图中表盘数字的顺序与实际顺序左右相反,时针指向4和5之间,分针指向8,实际时间为4:40.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解答即可.5.如图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 ) A. A B. B C. C D. D【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小狗的像和小狗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B、小狗的像和小狗的两条腿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题意。C、小狗的像和小狗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不符合题意。D、小狗的像和小狗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6.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光电屏上的光点由 S1 移到 S2 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答案】 A 【解析】【解答】解: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当反射到光电屏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 点移向 S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上升的.故答案为:A。【分析】结合题意,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图像,据此解答.7.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 A. 平面镜的大小 B. 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C. 物体本身的大小 D.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答案】 C 【解析】【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大小。 故答案为:C【分析】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8.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制作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像是( ) A. 倒立等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等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答案】 C 【解析】【解答】根据潜望镜的原理,结合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物体不管距离潜望镜多远,经潜望镜中两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所成的像是与等大正立的虚像。 故答案为:C【分析】结合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分析即可.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的E点。要使反射光线照射到F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 B. 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C. 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动,适当减小入射角 D. 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动,适当增大入射角【答案】D 【解析】【解答】A 平面镜不动,入射角不变,减小入射角,此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并且不符合反射定律,故错误。 B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根据反射定律,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对反射光线没有任何改变,不符合题意。 C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根据反射定律,平面镜逆时针旋转则反射光线将向下移动,与题目要求相反。故答案为:D【分析】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即可.10.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 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 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 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答案】 C 【解析】【解答】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A不符合题意;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明亮的光线会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不符合题意;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C错误,符合题意;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像与物体大小相等;c.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应用了等效替代法(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1.在湖边散步的小明惊奇地发现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当小鸟向高处飞行时,水中的“小鸟”的大小将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不变 【解析】【解答】看到的水中的小鸟,是小鸟在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与距离无关,所以小鸟向高处飞时,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12.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4m处照镜子,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________m,如果他正对镜子以0.5m/s的速度向镜子靠拢,3s后镜中的像与人的距离是________m。 【答案】 4;5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站在平面镜前4m,那么镜中的像和平面镜距离也是4m;如果他正对镜子以0.5m/s的速度向镜子靠拢,3s后运动的距离是 此时他与镜子的距离是 镜中的像与人的距离是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13.一个身高1.8m的人站在竖放的1m高的平面镜前2m处,像和人的距离为________m;当人向平面镜走近了1.5m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m,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答案】 4;1;不变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中物距等于像距,所以像和人的距离为2m×2=4m;当人向平面镜走近了1.5m时,物距变为2m-1.5m=0.5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0.5m;像的大小等于物的大小,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4;1;不变.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即可.14.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我们看到玻璃缸内水中的金鱼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答案】反射;折射 【解析】【解答】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我们看到玻璃缸内水中的金鱼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形成的虚像,即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故答案为:反射;折射.【分析】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1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答案】静止;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一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白鹭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是对称的,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像与白鹭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是静止的;看到白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反射形成的虚像。故答案为:静止;光的反射.【分析】物体间如果没有位置变化就是相对静止,水中的物体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16.身高1.75m的高翔站在平面镜前,距镜面1.5m,当他后退0.5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5m,像距离他本人有________远。 【答案】 等于;4m 【解析】【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不论物体离平面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高翔身高1.75m,他在镜中的像高也是1.75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当他后退0.5m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1.5m+0.5m=2m;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2m,所以像距离他本人是4m;故答案为:等于;4m.【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17.小明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置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答案】 165;7:20 【解析】【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和像大小相等;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5cm,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65cm;(2)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故答案为:165;7:20.【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18.小立身高1.60m,站在镜前0.50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________m;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0.5;不变 【解析】【解答】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相等,小立站在竖直平面镜前0.5m处,此时物距为0.5m,则像距也为0.5m,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为0.5m;由于像与物是等大的,所以不管他慢慢远离镜子还是靠近镜子时,像的大小将不变。故答案为:0.5;不变。【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三、作图题(共3题;共9分)19.根据平面境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答案】 解:如图所示:【解析】【解答】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物体的位置画出像,如图 。 【分析】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做对称点并画图。20.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完成此光路图。 【答案】 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解: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OA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物体的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明确入射角、反射角的大小关系,结合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即可。21.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里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图像,作物和像的对称轴,如图 。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选择器材时,小明建议: (1)为确定像的位置,用厚度较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________代替平面镜。 (2)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这样便于探究像和物的________关系。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互相配合,按规范完成实验。 (3)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M前方,透过M可以清晰地观察到________(选填“A蜡烛”或“A的烛焰”)的像。接着移动蜡烛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________的位置。 (4)在蜡烛B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白纸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的像。由此表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答案】 (1)薄;玻璃板(2)相同;大小(3)A蜡烛;像(4)不能;虚 【解析】【解答】(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能成一个像,为了减少由于成两个像对确定成像位置的干扰,所选玻璃板越薄越好,玻璃板越薄,所成的两个像越靠近。平面镜不透光,不能确定成像位置,故利用玻璃板的透光性,将玻璃板取代平面镜,便于确定成像位置。(2)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应相同,这样便于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3)实验中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M前方,透过M可以清晰地观察到A蜡烛的像。接着移动蜡烛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4)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可以成像于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本实验中在蜡烛B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白纸上不能呈现烛焰的像,由此表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较薄的玻璃板能减小实验误差;(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3)利用玻璃板后的蜡烛可以确定像的位置;(4)平面镜成像时,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23.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 和________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 和________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 像. 【答案】 (1)物距;像距(2)物体大小;像的大小(3)不能;虚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用直尺测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2)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1)物距;像距;(2)物体大小;像的大小;(3)不能;虚.【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专题训练---平面镜成像附详细解析学生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专题训练----重力附详细解析教师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专题训练---声现象附详细解析教师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