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古诗文鉴赏附解析教师版 试卷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古诗文鉴赏附解析教师版第1页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古诗文鉴赏附解析教师版第2页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古诗文鉴赏附解析教师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古诗文鉴赏附解析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古诗文鉴赏附解析教师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默写,能力拓展,古诗文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古诗文鉴赏附解析教师版一、基础知识(共4题;共12分)1.(6分)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2分)移舟烟渚(  )   A.漂泊 B.停船靠岸 C.吹2)(2分)白雨跳珠乱入船(  )   A.跳动的水珠 B.跳动的珠子 C.跑进船里的水珠3)(2分)明月别枝惊鹊(  )   A.另外的树枝 B.横斜的树枝 C.把树枝固定住【答案】1B2B3B【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1)移舟泊烟渚:渚指小洲,这句话的意思为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泊:停船靠岸(2)白雨跳珠乱入船:白亮的雨滴像珍珠纷乱地溅进木船。跳珠:跳动的珠子。(3)明月别枝惊鹊:明亮的月光,惊起在树上栖息的乌鹊,从这一枝跳到了另一枝。别枝:横斜的树枝。
    故答案为:(1B2B3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2.(2分)下列句中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B.读书百遍,而义自见。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答案】A【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意思:空寂的山林看不到一个人影,只听得人讲话时的声音。见:看见。
    B: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意思: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见:出现,显露。
    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意思: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见:出现,显露。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意思: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见:出现,显露。
    故答案为:A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3.(2分)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 B.白雨/跳珠/乱入船C.卷地风//忽吹散 D.望湖/楼下//如天【答案】A【解析】【分析】解答时,要想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A正确  BCD句的朗读节奏可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按四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    B: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增强语感。4.(2分)《伯牙鼓琴》的故事在我国古诗中常有提及,下列诗句中与这个故事无关的一项是(  )   A.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D.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答案】B【解析】【分析】 伯牙鼓琴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古诗文中多有提及:A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高山流水源于古诗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无关。C: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意思是: 借问人间什么是忧愁寂寞,好象俞伯牙断了琴弦,再也没有琴声 。D: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意思是: 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文《伯牙绝弦》的理解,以及一些历史常识。读文中注意积累历史知识,和相关内容。二、默写(共2题;共16分)5.(8分)古诗文积累。1)(1分)                 ,万紫千红总是春。2)(1分)旧时茅店社林边,               3)(1分)卷地风来忽吹散,                 4)(1分)鞠躬尽瘁,           。(诸葛亮)5)(1分)《书湖阴先生壁》中,暗用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主动与人亲近,以此赞美湖阴先生高洁品质的诗句:                                  6)(1分)灵动洁白的雪,往往触动诗人的情怀。请写出包含字的连续两句古诗词:                                  【答案】1)等闲识得东风面2)路转溪桥忽见3)望湖楼下水如天4)死而后已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等闲识得东风面,全句意思为: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路转溪桥忽见;全句意思为: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3)望湖楼下水如天 ;全句意思为: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4)死而后已;全句意思为:竭尽全力,到死方休。
    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全句意思为:庭院外一条小河互为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
    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全句意思为: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6.(8分)积累与运用。1)(1分)脍炙人口的诗文中有许多成语:红军不怕远征难,           只等闲;等闲识得东风面,           总是春;《伯牙鼓琴》里的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也被后人概括为           ,用来比喻乐曲高妙。2)(1分)有画面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来体会。如读到千里莺啼绿映红,                 时,脑海里浮现出江南春天的美景;读到                 ,浪淘风簸自天涯时,想象到黄河从远方蜿蜒奔腾而来的画面。3)(1分)惟有                   ,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让我们体会到了只有整个中华民族发展起来,国家才能发展;曹植的名句             ,视死忽如归可以体现出狼牙山五壮士的爱国之情;李纲的祖宗疆土,           ,不可以尺寸与人告诉我们要维护祖国的统一。【答案】1)万水千山;万紫千红;高山流水2)水村山郭酒旗风;九曲黄河万里沙3)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捐躯赴国难;当以死守【解析】【分析】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万水千山、万紫千红、高山流水(2)水村山郭酒旗风、九曲黄河万里沙(3)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捐躯赴国难、当以死守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三、能力拓展(共3题;共10分)7.(6分)按要求从诗中找字。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请你找出下面诗句中能传神的字,写在横线上。1)(1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1分)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1分)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1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答案】1)绿2)轻;闹3)送;动4)笑【解析】【分析】这道题是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2)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拟人的修辞手法,比作人一样的轻,活灵活现。
    3)诗中一个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一个字和一个字,都用得十分传神,
    4)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故答案为:(1)绿;(2)轻、闹 ;(3)送、动 ;(4)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8.(2分)小练笔。    这三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汹涌澎湃的黄河、景色迷人的江南、幽雅宁静的庭院,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结合古诗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任选一首诗,用一段话具体、生动地描写诗中富有特色的景物。    在我眼前,仿佛出现了《               》中的画面:                                                                                                       【答案】书湖阴先生壁;种着蔬菜的菜地绿油油的,一条蜿蜒的小河绕着菜山,推开小屋的门,对面的两座山把青翠的颜色送到你的眼前。【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理解诗歌的内容。抓住诗句中的景物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故答案为:1、书湖阴先生壁 2、种着蔬菜的菜地绿油油的,一条蜿蜒的小河绕着菜山,推开小屋的门,对面的两座山把青翠的颜色送到你的眼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这道题并不难,只要了解了两首诗歌的大概意思,描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以及什么意象则会迎刃而解。9.(2分)看到下图,我想到了刘禹锡《       》中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                 【答案】浪淘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解析】【分析】考查对诗词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浪淘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四、古诗文鉴赏(共6题;共44分)10.(23分)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1分)给下列字注音。                      2)(1分)解释下面词语。长:               净:       手:               排闼:       3)(2分)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茅檐/长扫/净无/ B.花木/成畦/手自/C.一水/护田将/绿/ D.两山/排闼/送青来4)(5分)请结合诗歌第一、二两句,说说湖阴先生是什么样的人。5)(5分)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三、四句。6)(5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tái2)经常;干净;亲手;推开门3D4)第一、二句写湖阴先生家的环境洁净清幽,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劳、好静、生活情趣高雅的人。 5)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化静为动,说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意,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6)这首诗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及诗句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诗句。
    3)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方法: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按音节停顿, 注意不要把固定词组分开。为加强语感,可以把动词重读。前词重后词要轻 。把声调读准。 固定词组,一般前音稍重,口型要放开,有爆发力。 书湖阴先生壁划分节奏:《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诗根据诗中主要内容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然后从诗中找出有关的词语。第一、二句写湖阴先生家的环境洁净清幽,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劳、好静、生活情趣高雅的人。
    5)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化静为动,说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意,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6)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弄清诗句含义。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通过本诗可知,这首诗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故答案为:【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3)此题主要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力,在平时学习中,要掌握朗读节奏的方法。
    4)解答本题,要理解诗句内容,要抓住关键诗句、词语分析。
    5)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要理解诗句内容,要抓住关键诗句、词语和时代背景分析。读古诗,完成练习。雨过山村[]王建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11.(1分)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小溪旁长着翠竹。               互相呼唤。                     庭院中间。                     12.(1分)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       图景。13.(1分)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               ,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             14.(1分)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           的喜爱之情。【答案】11.竹溪;相唤;中庭12.农忙13.妇女冒雨浴蚕;当地人的忙14.乡村生活【解析】【点评】翻译与赏析古诗是一门学问,掌握到了其中的精髓,那么在阅读古诗时就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1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本首诗诗句意思是: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小溪夹岸绿竹苍翠,窄窄板桥连接着一线山路。 婆媳相互呼唤一起去浴蚕选种,那庭院中间的栀子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所以, 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相唤:互相呼唤。 中庭:庭院中间。故答案为: 竹溪;相唤;庭院中间12.考查了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理解,通过妇姑相唤浴蚕可知,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
    故答案为:农忙13.考查了诗句的理解。妇姑相唤浴蚕去 意思是婆媳相互呼唤一起去浴蚕选种。 写了妇女冒雨浴蚕的景象。  闲看中庭栀子花。 意思是那庭院中间的栀子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 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当地人的忙。
    故答案为:妇女冒雨浴蚕;当地人的忙14.本题考查主题的把握。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喜爱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乡村生活15.(14分)课内阅读。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乎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4分)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伯牙    鼓:       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                   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               2)(5分)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3)(5分)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答案】1)弹;水流大而急的样子;高大的样子;一会儿,不久2)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弹琴弹得好极了,(我好像听到)浩浩荡荡像(江河)流水样。 3)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友情。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1弹。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高大的样子。 一会儿,不久。
    2)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弹琴弹得好极了,(我好像听到)浩浩荡荡像(江河)流水样。
    3)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友情。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相关试卷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字音附解析教师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字音附解析教师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10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字形附解析教师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字形附解析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文化(文学)常识附解析教师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终结性分层复习:文化(文学)常识附解析教师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05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