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嘉兴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卷
    (2022.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立其诫”包括三层舍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节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有删改)
    材料二:
    古人对祭神非常虔诚,认为诚心可以打动上天,得到庇佑,所以将对神的诚信作为成败的关键,这种由敬畏神灵而产生的诚意上升为一种最高的道德规范,在礼教发展之后,“诫”又成为礼乐活动的伦理要求,由一种原始的宗教心理活动发展为--种社会化的伦理意识。
    古人所谓的修辞更多的是达意传情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修理文教” 不能包含“修辞”的全部含义了,不仅需要“能说”,更需要“会说"。
    到了西汉,刘向在《说苑·善说》中列举前人实例说明修辞是“安国立命”的手段,“夫辞者,人之所以自通也。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也继承了“修辞立诚”中“诚心”的含义,认为修辞不仅需要“会说”,而且要以“诚”为基础进行真实的表达,不能华而不实,言过其实,而需要表达真实情感。宋末元初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说:“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可见,古人写作是以“诚”为本,“修辞立诫"固然需要雕饰文章,但切勿过于浮华,要从实际出发,回归“诚心”,做到“真实”。
    (节选自粲悦《“修辞立其诚”的传统含义及时代内涵》,有劃改)
    材料三:
    “辞不达则意不至”,修辞是“立言”的必经之途。孔子期盼弟子成为“君子”,更希望弟子能贯彻他的主张,实现他的理想。因此对孔门弟子雨言,修辞是成就功名的重要途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具体实践。换句话说,修辞就是修身!唯其如此,“修辞”必须出于“诚”。
    言为心声,它能反映出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显然,作为道德品质内核的“诚”是内在的,“辞”是外在的;“诚"是第一位的,“辞”是第二位的;“诚”是主导,“辞”以“诚”存,“立诫”之“辞”更有价值和魅力。诚如饶宗颐先生所言:“辞是属于外表的事情,能修辞是能有美的辞令,但必要出于‘诫’。诚是内在的,必须内在充实,才能言之有物。美的辞令必须建筑在诚之上,修辞属于‘美’,‘诚’包括了‘真’和‘善’,有‘真'和‘善’才有‘美’可言,有真和善然后可以立诚。”我们认为,“诚”是“修辞”的前提和基础,“修辞”必须从“诚”出发,服从并服务于“诚”,不能妄加修饰。“修辞立其诫”是指在“诚”的基础上的话语修饰,它涵盖了孔子对言语表达的认识和态度,体现出言简意丰的话语风格。
    (节选自丁秀菊《“修辞立其诚”的语义学诠释》,有删改)
    1. 下列有关“诚”的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诚”应该包含三个层次的“一致”,即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一致,言与行一致,所说的和所想的一致。
    B. “诚”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伦理意识,追根溯源是由先民敬畏神灵而产生的一种原始宗教心理活动发展而来。
    C. “诚”作为道德品质内核是属于内在的,相对于外在的“辞”而言,处于第一位,在两者中处于主导地位。
    D. “诚”是“修醉”的前提和基础,后者必须以前者为出发点,而前者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后者,不能妄加修饰。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所谓的修辞更多是传情达意的手段,随着发展又认识到修辞不仅要能传递信息,还要能更好地传递信息。
    B. 西汉时期的刘向通过列举前人的实例来表明修辞对国家和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安国立命”的手段。
    C. 宋末元初王应麒认为“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意即修辞要做到内外兼修,皆有所得。
    D. 饶宗颐先生认为修辞属于“美”,能修辞,仅有美的言语表达还不够,还应该建立在“真”和“善”的基础上。
    3. 下列对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虽然不像理论命题那样显现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但也必须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一定的揭示,才能打动受众。
    B. 文学必须超脱像理论命题那样受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约束,还需要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感动人心。
    C. 文学虽然不像哲学和科学命题那样符合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但是也必须揭示出事物现象的本质,才能感动人心。
    D. 文学可以不像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那样表示事实或客观规律,只需要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就能够打动受众。
    4. 结合以上材料,试列举“修辞立其诚”的具体要求。
    5.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语言没有修饰,就不能流传很远。此外,他还说过“辞达而已矣”,意即言辞只要达意就行了。这二者是否矛盾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的理解。
    【答案】1. D 2. C 3. A
    4. ①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做到“三个一致”;
    ②要以“诚”为基础真实表达,不能言过其实;
    ③要从“诚”出发修饰话语,实现真善美统一。
    5. 二者不矛盾。
    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要讲究修辞,并非只追求辞藻的华丽,其目的在于用有文采的语言来使自己的思想主张得到流传。
    ②“辞达而已矣”,强调说话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够了,其用意在于强调言辞为思想服务。
    ③孔子的这两句话,是有不同侧重点的,与“修辞立其诚”的主张是一致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D.“而前者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后者”错误。选项中“前者”指“诚”,后者指“修辞”。“前者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后者”意思是“诚”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修辞”。
    材料三最后一段中明确指出“‘修辞’必须从‘诚’出发,服从并服务于‘诚’,不能妄加修饰”。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相关信息,理解辨析材料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
    C.“内外兼修”说法错误。材料二中王应麟所说的“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强调以诚为本,应该“修其内”。如果“修其外”,则成为“巧言”。而且下文有“可见,古人写作是以‘诚’为本”的推论。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B.“超……约束”的理解属于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原句是说“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意思是文学不像理论命题那样显现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不是选项所说“文学必须超脱像理论命题那样受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约束”。
    C.“表示”意为显出,不能理解为“符合”,而且“必须揭示”的程度与原文“有所显示"不相符。
    D.“只……就”充分条件关系,与原文“必须……才能够”的必要条件关系不相符。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归纳概括材料相关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立其诫’包括三层舍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概括出“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做到‘三个一致’”;
    根据“修辞不仅需要‘会说’,而且要以‘诚’”基础进行真实的表达,不能华而不实,言过其实,而需要表达真实情感”概括出“要以‘诚’”基础真实表达,不能言过其实”;
    根据“辞是属于外表的事情,能修辞是能有美的辞令,但必要出于‘诫’。诚是内在的,必须内在充实,才能言之有物。美的辞令必须建筑在诚之上,修辞属于‘美’,‘诚’包括了‘真’和‘善’,有‘真'和‘善’才有‘美’可言,有真和善然后可以立诚”概括出“要从‘诚’出发修饰话语,实现真善美统一”。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文本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点明自己的观点,即二者是否矛盾。然后再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分析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即可。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语言没有修饰,就不能流传很远。指我们说话写文章应该讲究些艺术,让它更生动活泼,作用更大。但是运用艺术手法表达出来的是思想主张。也就是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的目的是表达思想主张,使思想主张得以生动活泼的流传下来,并不是没有思想主张,只讲究修辞。正如文本所说“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这里“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就是“自己的思想主张”,在此基础上讲究修辞,使更生动活泼,“自己的思想主张”才会流传。正入材料二所谓“古人所谓的修辞更多的是达意传情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修理文教’不能包含‘修辞’的全部含义了,不仅需要‘能说’,更需要‘会’。”这句话强调的是用好的语言(修辞)表达思想主张。
    “辞达而已矣”意思是说话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这里强调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正如材料所说“修辞不仅需要‘会说’,而且要以‘诚’为基础进行真实的表达,不能华而不实,言过其实,而需要表达真实情感”,也就是言辞是为表达思想服务的。这话强电的是言辞为思想服务。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两句话所说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二者不存在矛盾一说,两句与“修辞立其诚”的主张是一致的。
    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首先点明二者是不矛盾的,然后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两句话的含义,最后点出其侧重点是不同的,与“修辞立其诚”的主张是一致的,所以不存在矛盾之说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转过身,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我想见见您……我……”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
    “请您饶恕我,我在您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到。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
    “可以在这里谈话。”副典狱长说完就走开了。
    聂赫留朵夫走到靠墙的长凳旁边。
    玛丝洛娃困惑地瞧了瞧副典狱长,然后仿佛感到惊讶,耸耸肩膀,跟着聂赫留朵夫走到长凳那儿,理了理裙子,在他旁边坐下,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
    “没有,没有认出来。我没有工夫认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真的吗?是怎么死的?”
    “我当时自己病了,差一点也死掉。”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
    “姑妈她们怎么会放您走的?”
    “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人留在家里呢?她们一发现这事,就把我赶出来了。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
    “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
    (选自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的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曾经是一对情人,但由于玛丝洛娃堕落了,两个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命运迥异。
    B. 选文中展现了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在受邀参加法庭审判前先到监狱中找玛丝洛娃了解情况,以便做出合适的判决。
    C. 选文中的玛丝洛娃已沦落风尘多年,一见到聂赫留朵夫,她习惯性地媚笑弄姿,想从他这个“有钱人”身上捞点好处。
    D. 选文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在生活的磨砺下,由“兽性的人”升华到“精神的人”,实现了道德和精神的“复活”。
    7. 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叙事,较全面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情感和命运。
    B. 选文侧重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塑造了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物精神面貌。
    C. 选文以小见大,从玛丝洛娃的处境中揭示出沙皇俄国司法、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
    D. 选文的语言简洁传神,言简义丰,含而不露,引人联想,体现了“心灵辩证法”。
    8. 简析托尔斯泰是如何通过玛丝洛娃这个人物来写“久别重逢”场面的。
    9. 从称呼玛丝洛娃“你”和“您”的变化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聂赫留朵夫?
    【答案】6. C 7. D
    8. ①把玛丝洛娃设置成“不知情者”。玛丝洛娃是不知情者,和聂赫留朵夫这个“知情者”进行对话,展开情节,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效果。
    ②把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对比。聂赫留朵夫是贵族,是陪审员,而玛丝洛娃是妓女、杀人嫌犯,这样的差距增加了小说情节的张力。
    ③设置玛丝洛娃一开始并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的情节,造成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④展现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矛盾。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有情感的纠葛,聂赫留朵夫怀有负罪感,玛丝洛娃有怨恨,推动情节的发展。
    ⑤为玛丝洛娃安排“意外”事件。一开始,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的话,后来认出他后,出人意料地向他“媚笑”,偷偷向聂赫留朵夫要钱,这些看似和相认场景格格不入,其实符合小说人物的性格逻辑,增强了情节的合理性。
    9. ①一个很有修养的贵族青年。选文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有两次变化,一开始隔着栅栏时说“您”,在玛丝洛娃认出他后,他改成“你”,在长凳上谈话开始也是用“您”,在最后告别时又称“您”。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聂赫留朵夫一个很有修养的贵族青年,懂得在不同情境中使用不同的称谓。
    ②一个心怀怜悯的贵族青年。不同的称呼,表现了聂赫留朵夫不同的心情。初次见面时,再也找不到原来熟悉亲切的玛丝洛娃形象,有陌生感和严肃感,故称“您”。认出后,聂赫留朵夫向玛丝洛娃忏悔、赎罪,显得心情很激动。接下来表示愿意帮助她,是带着怜悯、悔恨、内疚的心情的,称呼“你”。当玛丝洛娃没有接受他的忏悔后,他又用了“您”和她告别,略略体现出了失望和无奈。
    ③一个勇于自责的贵族青年。当他发现由于自己当年的荒唐,让卡秋莎身心俱损、精神堕落之时,激起了心中的怜悯之心,决定拯救她。这时候,他不知不觉地用了“你”和“卡秋莎”小名并称,在心理上把自己和玛丝洛娃看做平等的人,他向她忏悔赎罪,并表示自己要用行动来赎罪,弥补以前对玛丝洛娃的伤害。
    ④一个精神觉醒的贵族青年。一开始聂赫留朵夫只是在内心和自言自语时称呼“你”,后来和玛丝洛娃面对面时也称呼“你”,是他把内心所想和行动结合起来的开始。玛丝洛娃的境遇让他有了深深的负罪感,也让他和一般寻欢作乐的贵族老爷区分开。“你”表达了亲切熟悉感,也表达了他逐渐把玛丝洛娃和自己在人格上平等相待,体现了从“兽性的人”到“精神的人”的转化的开始。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A.“由于玛丝洛娃堕落”错误,玛丝洛娃的堕落是聂赫留朵夫抛弃的结果,不是两个人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原因。
    B.“在受邀参加法庭审判前先到监狱中找玛丝洛娃了解情况”错误,聂赫留朵夫是在庭审后向玛丝洛娃忏悔赎罪来的。
    D.“由……升华到……实现……‘复活’”错误,选文只是写了两人久别后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所展现的内容还不能体现两人精神的“复活”。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D.“简洁传神,言简义丰,含而不露”错误,选文的语言是带有感情的,也有渲染,如对人物外貌、神态、语言等都有较多描写,充分展现人物情感心理的变化,称不上“简洁”。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由“玛丝洛娃转过身,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可知,玛丝洛娃是不知情者,她一开始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而聂赫留朵夫是知情者,是带着目的前来的,如“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一为不知情者,一为知情者,这就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效果。
    由“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可以看出二人身份的差别,聂赫留朵夫是审判席上的陪审员,而玛丝洛娃则是被审者,是妓女,是杀人嫌疑犯,二者身份进行了对比,增加了小说情节的张力。
    由“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可以看出,玛丝洛娃一开始并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后来才慢慢认出,这就造成小说情节的起伏。
    由“我在认罪”“请您饶恕我,我在您面前是有罪的”“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我当时自己病了,差一点也死掉。”“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人留在家里呢?她们一发现这事,就把我赶出来了”等信息可以看出,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之间存在情感的纠葛,聂赫留朵夫怀有负罪感,而玛丝洛娃内心则有怨恨,这就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由“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等信息可以看出玛丝洛娃在这一意外事件面前的变化,由一开始的不认识到刚认出时的愤怒,再到后来想要从聂赫留朵夫身上得到好处,这些变化符合人物性格的逻辑,让小说的情节更为合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技巧和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聂赫留朵夫称玛丝洛娃“你”“您”的内容,结合具体的内容来分析人物形象。
    如刚见到玛丝洛娃的时候,此时玛丝洛娃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二人好似陌生人,对于“陌生人”的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决定用“您”;等到玛丝洛娃认出聂赫留朵夫之后,聂赫留朵夫说“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向玛丝洛娃表明忏悔之意;当二人在长凳边谈论曾经的过往,谈论玛丝洛娃受到的伤害,此时聂赫留朵夫又称“您”,因为此时他的内心满是负疚感;之后他向玛丝洛娃表明来意的时候说“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表达忏悔赎罪之意;最后告别的时候,再次称“您”,表达郑重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是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可以看出他是有修养的贵族青年。
    一开始,聂赫留朵夫刚见到玛丝洛娃的时候,二人之间没有了曾经的熟悉感,所以他决定称“您”;之后聂赫留朵夫向玛丝洛娃忏悔,表达赎罪之意,同样称为您;等到他向玛丝洛娃表达要帮助她的意思时,使用“你”;而玛丝洛娃说“何必提那些旧事”,没有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忏悔时,聂赫留朵夫又使用“您”和玛丝洛娃告别,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称呼的变化与人物的心情紧密相关,展现出聂赫留朵夫怀有怜悯之心的特点。
    当玛丝洛娃向他要十个卢布的时候,聂赫留朵夫发现,玛丝洛娃堕落的不仅是身体还有精神,这个时候,聂赫留朵夫用“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这段话表达自己的忏悔之意,称玛丝洛娃为“卡秋莎”,为“你”,可以看出他是将二人看作平等的人,同时向对方表示要赎罪,“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这些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于自责的贵族青年。
    从一开始来看,聂赫留朵夫此次前来是为了求得对方的宽恕,是“在认罪”,所以称玛丝洛娃为“您”;之后通过玛丝洛娃的言行看到她的变化,看到她精神的堕落,决定要拯救她,于是称呼她为“你”,从“您”到“你”可以看出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态度由陌生到熟悉,也是聂赫留朵夫精神复活的开始,展现了其精神的觉醒。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朋党论(节选)
    (宋)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位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期,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封;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辩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B.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C.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D.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道”,字面的意思是有学问有道德,在文中活用作名词,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B. “文质”,“文”指道德品质,“质”指外在表现,后来也指语言风格的华美和质朴。
    C. “禄位”,借指官职。禄是古代官吏的俸给,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粮食、钱币等。
    D. “亲戚”,通常用于称呼与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亲属,在文中指的是“内亲外威”。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敏于事而慎于言 裂地而封之
    B. 君子喻于义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然皆乱亡其国 其皆出于此乎
    D. 自古为朋之多且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所说的君子“喻于义”而小人“喻于利”的观点,与欧阳修在《朋党论》第一段所述内容一致。
    B. 孔子认为如果君子能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称为好学之人。
    C. 汉献帝禁绝好人结为朋党,导致了国家的混乱,好在后来他知错就改,任人不疑,国家才得以挽救。
    D. 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了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C
    14. (1)把实行仁德当作自己的使命,(担子)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是很遥远吗?
    (2)大体上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

    “所守者道义”与“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是对称结构,各自断开,排除CD;
    “以之修身”与“以之事国”,“则同道而相益”与“则同心而共济”之间也是对称结构,各自断开,排除B。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文”指外在表现,“质”指道德品质。选项说反了。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
    B.“于”,介词,在/介词,从。
    C.“其”,人称代词,他们的/语气副词,大概。
    D.“之”,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好在他知错就改,任人不疑,国家才得以挽救”错误。原文中“皆乱亡其国"意思是“都招来混乱以至灭亡”。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把;“仁”,仁德,此处作动词,可译为“追求仁德”“实行仁德”;“已”,停止;“不……乎”,表达反问语气,译为“不也……吗”。
    (2)“大凡”,大体上、大致;“以”,因为;“同道”,志趣相投、志向一致;“同利”,利益相同。

    参考译文:
    《论语》十二章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学而》)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雍也》)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泰伯》)

    《朋党论》
    臣下我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抵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臣下我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封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称赞、推举谦让而不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提及古来圣贤,表明诗人志向清高,不愿意与俗人为伍。
    B. 李白、岑夫子和丹丘生几个知己相逢千杯少,主人李白把珍贵的“五花马”“千金裘”换了美酒。
    C. “钟鼓馔玉不足贵”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都抒发了蔑视权贵的情感。
    D. 本诗通篇以七言为主,以三、五言句“破”之,参差错综,诗句以散行为主,节奏疾徐变化多端。
    16. 简要分析以“君不见”开头的两个完整句子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15. B 16. ①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前一个“君不见"强调黄河入海的自然永恒,后一个“君不见”突出了青丝变白的人生短暂,在对比中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
    ②为抒发悲愁之情蓄势。运用比兴手法,引起诗人“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情,为诗歌抒发悲愁之情蓄势。(答“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一去不回的气势,头发变白的速度之快,在反差中表现时不我待的心理,为诗歌抒发悲愁之情蓄势”也可以)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两个“君不见”领起的内容,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引导读者和诗人一起体悟人生易老,怀才不遇的悲愁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B.“换了美酒”理解有误。原文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可知李白只是说要把五花马、千金裘拿出换美酒,表现其豪情。不是真的拿五花马、千金裘换美酒。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作用能力。
    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在对比中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
    为抒发悲愁之情蓄势。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两个“君不见”领起的内容,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引导读者和诗人一起体悟人生易老,怀才不遇的悲愁之情。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为人处事、学会换位思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大学之道》中强调,对待家国关系我们应“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参透了人生更迭,江月永恒的哲理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己所不欲 ②. 勿施于人 ③. 欲治其国者 ④. 先齐其家 ⑤. 人生代代无穷已 ⑥. 江月年年望相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己、勿、穷已。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7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宽泛地说,“钦佩和疼惜一个饱含才华的诗人的生命,是一件风雅的事”(《电诗记》)。但因上述缘故,对作者而言,实际上还包含了个体生命背后所隐括的历史文化的珍视与理解,导致这一工作有了比风雅更崇高的意义。那些经时间(①)留存下来的诗人,常以飞鸟的姿态俯瞰众生,由生养食息的故居追原其人生轨迹和创作心路,由其长眠之地体恤其各各不同的悲壮谢幕,诚是生命中最好的功课。这世上太多的人如流星,没留下任何痕迹,就在空茫的人世间消失了。而他们的存在如座标,给欲走进历史的后人(②),这样的难得,怎不叫人(③)警省,并从尘俗中(④)出来,用庄敬之心,来作诚意的拜瞻与凭吊,并由其诗,而想见其为人。
    比之故居,墓址更能给人这样的感动和启悟。【 】在这个世界里,逝者以自己的行历,为生者照亮存在的意义。墓作为人最后的安顿之所,在中国文化中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乙]所以中国人从来强调“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乃至将把与戎一起,视为“国之大事”,以为“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并且越到后来,越能超越血缘,看重其人的德行与功业。[丙]其间,以死勤事,以劳定国,固然让人景仰;以言传心,藉文传远,也广受人们的尊敬。
    (选编自汪涌豪《巡礼还来感诗人》,有利改)
    18. 下列加点字,字音或字形错误的一项是( )
    A. 俯瞰(kàn) B. 体恤(xù) C. 座标 D. 凭吊
    19. 下列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洗 参考 陡然 超越 B. 淘洗 参考 突然 超越
    C. 洗濯 定位 突然 超拔 D. 淘洗 定位 陡然 超拔
    20. 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因上述缘故,对作者而言,实际上还包含了对个体生命背后所隐括的历史文化的理解与珍视,使得这一工作有了比风雅更崇高的意义。
    B. 但因上述缘故,对作者而言,实际上还包含了对个体生命背后所隐括的历史文化的珍视与理解,导致这一工作有了比风雅更崇高的意义。
    C. 但因上述缘故,对作者而言,实际上还包含了个体生命背后所隐括的历史文化的珍视与理解,使得这一工作有了比风雅更崇高的意义。
    D. 但因上述缘故,对作者而言,实际上还包含了个体生命背后所隐括的历史文化的理解与珍视,导致这一工作有了比风雅更崇高的意义。
    22. 下列填入文中中括号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逝者的存在意义,从本质上说,正是墓所营构的。
    B. 因为从本质上说,墓所营构的正是逝者的意义世界。
    C. 从本质上说,因为正是墓营构了逝者的存在意义。
    D. 从本质上说,因为逝者的意义世界正是墓所营构的。
    【答案】18. C 19. D 20. B 21. A 22. B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C.“座标”的“座”应写作“坐”。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淘洗”含有“保留好的,除掉坏的”的意思。“清洗”“洗濯”都只有洗涤、除去的意思。语境为“经时间……留存下来的诗人”,应用“淘洗”。
    第二空:“定位”指把事物放在适当的地位并做出某种评价,文中指为后人实现人生价值指明方向。且与前文“坐标”一词呼应。“参考”一词可用,但表现力不如“定位”。
    第三空:“陡然”侧重于形容变化程度大。“突然”侧重于形容变化速度快。语境为“这样的难得,怎不叫人……警省”,侧重变化程度大,用“陡然”。
    “超拔”指脱离(不良环境)。“超越”意为超出,超过。语境为从尘俗中脱离,用“超拔”。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乙句在引用部分未独立,“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中句号应该在引号外面。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一是“珍视与理解”语序不当,应改为“理解与珍视”才符合事理逻辑顺序。
    二是“导致”一词使用不当,意为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可以改成“使得”。
    只有A项修改正确。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结合后文“在这个世界里,逝者以自己的行历,为生者照亮存在的意义”,B项以“意义世界”结尾,与下文开头的“在这个世界里”衔接紧密,排除ACD。
    “从本质上说,墓所营构的正是逝者的意义世界”是完整解释原因的内容,应全部置于“因为”之后。
    故选B。
    23. 下面各项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
    A. 因为经常去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城市参观学习,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往往比别人高明。
    B. 铁、钢、锌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合,铁、钢、锌是金属,所以,金属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合。
    C. 如果长期躺在床上看书,就会患近视眼;我从不躺在床上看书,所以,我不会患近视眼。
    D. 小张:“厂里明文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小李:“知道啊,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
    B.“所以,金属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合”以偏概全,“铁、钢、锌”不能代表一切金属。
    C.“我从不躺在床上看书,所以,我不会患近视眼”错误,选项中的患近视眼的原因不仅仅是躺在床上看书,所以不能推出结论。
    D.偷换了“工作”这个概念,前面的“工作”指工作时段,后面的“工作”指具体工作。
    故选A。
    24. 反证法亦称“逆证”,是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真实性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人物评论的示例,从两组关键词中任选一组,写出对应的另一关键词,并另写一段话。要求:符合反证法,句式可以适当调整,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关键词:袁隆平水稻
    袁隆平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就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像普通农民一样走在田间地头;他如果仅仅是为了钱而活着,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学技术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他如果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也不能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第一组:大卫·科波菲尔 第二组:刘和珍
    (1)另一关键词:_______
    (2)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第一组示例 贝西姨婆 第二组示例 请愿 ②. 第一组示例:
    大卫·科波菲尔如果没有贝西姨婆的收留与抚养,就不会去伦敦好的学校教书,并在维克菲律师家寄宿;他如果没有贝西姨婆人格上的指引,就不会在家庭遭遇破产时直面困难,担当起生活的重任;他如果像一般孤儿一样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也不能成为一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成功作家。
    第二组示例:
    刘和珍君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就不会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葬原》全年;她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就不会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她如果像普通人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会欣然前往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与仿写句子的能力。
    首先理解“反证法”,“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真实性”。然后分析所给例句的表达特点,从句式上看,例句采用了假设论证法,运用“如果……就不会……”的表达方式来表述,并且写了三个句子构成排比;从内容上看,为了论证袁隆平某些品格,首先有一个论断,然后将他的做法罗列出来,与这个论断构成矛盾,从而得出论断的虚假。比如为了论证袁隆平不是为了个人生活美好才努力工作,列举了他“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像普通农民一样走在田间地头”的做法,通过这种矛盾得出他“不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才如此努力工作。另外注意关键词的概括,例句写的人物是“袁隆平”,事件是“培育杂交水稻”,从而得出关键词是“袁隆平水稻”。
    仿照这样的推理与写法,从大卫·科波菲尔和刘和珍中选择一个,首先确定人物的经历或品质,然后分析这样的经历或品质与什么情节或人物有关,从而确定出关键词;然后仿照例句格式和写法,运用“逆证”法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
    比如选大卫·科波菲尔,首先确定他最后成为一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成功作家,然后分析他的成长道路,发现与“贝西姨婆”这个人物有关,比如她收留并抚养大卫,给他人格上的指引等,再用例句的假设论证“如果没有……就不会……”表达出来。
    如选择刘和珍,核心事件是“请愿”,这是关键词;然后概括刘和珍的有关事件,并表现她的某种品质,如预定了《葬原》全年,表明她并不在乎物质;反抗杨荫榆,表明她心中有大义及敢于反抗;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表明她有家国大义,不顾惜自己等;然后用“如果仅仅是……就不会……”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
    四、写作题(本大题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做事情要考虑周密,三思而后行。
    也有人说,做事情要当断则断,否则反受其乱。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文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深思与笃行齐飞,周密和果敢共一色
    有人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先思危,再思退,后思变。然亦有反者,以为过慎惟懦,往往失之于目。窃以此二者皆有所取,三思而后行可有效地规避风险,而勇于击流正行更是立于潮头的必要品质。吾辈青年也应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之情,慎于小,勇于梦,深思与笃行齐飞,周密和果敢共一色!
    基于经验主义,儒家三思而后行的思想备受肯定。思危先虑患,虑退保安备,思变尽覆危。谋定而后动,一招制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牛根生虽然算不上早起的“鸟儿”,因为东家伊利总裁打压、刁难,迫使牛根生在重重围剿下杀出一条血路,另立门户——创办蒙牛。在牛根生看来,早起不早起并不太重要,关键是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有远大的战略准备,要有永恒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做大产业链的人才储蓄,正是因为其三思而后行,蒙牛才能后发制人,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越伊利成为全国第一。所以,“后来居上”是先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实现的,否则后者永远落后。
    但精细的成本考量并不适用于一切场景。若面对人生理想、家国使命时仍因利弊计算而徘徊不前则只能困于自身,无法取得质的进步。信息大爆炸之时,人们对于速度与效率的追求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社会中每秒甚至每毫秒都发生着数不清的变化,机会转瞬即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思危、思退、思变所要耗费的时间可能已经让机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诚然,三思在当代社会并不可缺失,但总是三思便只意味着优柔寡断。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不允许不敢冒险的人存活。比尔·盖茨的退学之举在大多数人看来应是鲁莽之事,然而,若没有当年果断的他,怎会有蒸蒸日上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拯救他人生命于瞬息之间,我们的行为往往是出于已有经验的快速反应与内心中追逐真善美的爆发。风险与机遇并存,是一辈子担惊受怕做碌碌无为平庸之辈还是拼一次赌一次去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是你的选择。
    但是果敢而行并不意味着三思而后行应被彻底抛弃,相反应当对其做出适当的调整,在思的间隙中加入实践的过程。“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不论何种情况下,一个大致的认识与计划都是行动的必要推动力,行是知之成,无知,又何来成?同时应当注意这一认识与计划的花费不能耗费过多的时间成本,以至于耽误实践。
    以思考指导行为,用行为促进思考。败在疏思妄为,而成在深思笃行。预时则按计划进行,不预时便顺风掌舵,唯有面对预与不预都能顺利执行,事才能立。深思与笃行齐飞,周密和果敢共一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比较简单,只有两句话。一是说做事要考虑周密,三思而后行;二是做事要当断则断,免受其乱。这两种观点是相对的。前者是说做什么事情不要着急,必段想清楚再干;后者则说干什么事情要当机立断,不要拖泥带水。这两种相对的观点,看似对立,实际上也有着相关联的地方。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需要三思而后行,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当机立断。
    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来写,比如你认为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三思而后行,如果一味莽撞行事,不但办不成事情,可能还会引火上身。举一些因为鲁莽而失败例子。比如张飞性格鲁莽,最终招致杀身之祸等。然后可以举一些正面的例子,办事能够三思而后行的人,往往会成功。比如勾践,没有因受到吴王的羞辱就逞一时之勇,而是忍辱负重,长远打算,最终灭掉吴国从而报了家仇国恨。
    当然,也可以写做事要当断则断,不能拖泥带水。但要注意审题时把内涵理解清楚。此处的当机立断并不是鲁莽,不顾后果,而是在关键时候能够采取行动。比如樊哙,得知刘邦有生命危险之时,当机立断,闯帐指责项羽,项羽反倒对他非常敬佩。可以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当然,也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写作,认为采取何种态度要看事情,也要看当时的情形。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一概而论等。
    从写作要求来看,需要写出你对材料的思考,并且写成论述文表达你的观点。这就是要求文章写成议论文。
    立意:
    1.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2.当机立断免后患。
    3.看情况决定三思后行还是当机立断。

    相关试卷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61%,全媒体受众规模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嘉兴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嘉兴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