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Word版附解析)
展开岳阳市2022年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种,是月亮绕地球公转过程中,部分被地球本影遮住的一种特殊天文现象.2021年11月19日日落时分,我国多地能够观测到百年一遇的月偏食现象。下图为日、地、月位置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21年11月19日月偏食出现时,月球最可能位于图中(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2. 关于月球上无生命迹象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积与质量太小 B. 缺少太阳光照 C. 宇宙环境不安全 D. 流水侵蚀强烈
【答案】1. C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食发生的条件是日地月三者一线,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地球挡住了射向太阳的光,出现月偏食。因此最可能位于图中C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月球体积与质量太小,吸引往的大气质量太少,无法满足生命生存需要,A正确;并不缺少太阳光照,B错误;月球也位于太阳系中,同地球一样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C错误;月球表面没有水,没有流水侵蚀强烈作用,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2.自身条件:①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②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③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两块相同的木板(模拟坡面)、沙土、草皮、自来水、两个水壶、两个水槽。
步骤:①在坡度(30°)相同的两块木板上铺等量的沙土,其中一个再铺上草皮。
②用装有同等水量的水壶分别在两沙坡上以相同高度和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水槽中。
③观察坡面的形态变化和水槽中堆积物的数量差异。
图示:下图中左右两边木板分别代表甲乙两种环境,其中乙环境木板上铺了草皮。
3. 从该实验中可知( )
A. 流水以侧蚀作用为主 B. 流水堆积作用明显
C. 甲环境泥沙流失比乙环境严重 D. 甲乙同时倒水乙槽水位上升更快
4. 若某区域正经历从乙环境向甲环境的演变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A.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 土层变薄 C. 水流更清澈 D. 风力堆积明显
【答案】3. C 4. B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该实验模拟的坡面坡度为30°,坡面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AB错误;甲环境没有草皮的保护,流水侵蚀作用更强烈,泥沙流失比乙环境严重,C正确;甲乙同时倒水,乙环境坡面有植被保护,能够涵养水源,拦蓄径流,因此乙水槽水位上升更慢,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若某区域正经历从乙环境向甲环境的演变过程,即地表植被受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AC错误,B正确;该区域气候比较湿润,风力堆积作用不明显,D错误。故选B。
【点睛】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首先是植被冠层及枯枝落叶层能够减少雨滴溅蚀以及拦截部分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止地表土壤被侵蚀。
其次,枯枝落叶层可起到过滤泥沙和类似海绵吸水的作用,通过对地表径流的滞缓、过滤和分散作用,防止地表径流冲刷与面蚀、沟蚀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像网状般交织,固结土壤,防止坡面侵蚀的形成,加固斜坡和固定陡坡,增强了土壤的抗蚀性能,减少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的发生。
读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以上地貌多分布在我国( )
A. 西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长江中下游地区 D. 珠江入海口
6. 右图中所示地貌( )
A. 侵蚀作用明显 B. 迎风坡为东南坡
C. 植被覆盖较好 D.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答案】5. B 6. D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读图,左图为风蚀蘑菇地貌,右图为沙丘地貌。主要分布我国干旱半干旱风力强盛的西北地区,B正确;西南地区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和高山峡谷等流水侵蚀地貌,A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入海口以流水沉积地貌为主,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右图中是沙丘地貌,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A错误,D正确;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根据指向标可知,西北坡为迎风坡,B错误;图示地区沙丘广布,植被覆盖率较差,C错误。故选D。
【点睛】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33分,长征二号运戴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高度400一45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反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经历的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图中曲线表示气温垂直变化)
A. B.
C. D.
8. 有关上题图中I、Ⅱ、Ⅲ层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I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B. 在Ⅱ层中的电离层对远距离无线电通讯作用较大
C. 在一定条件下,I层下部会出现逆温现象
D. 在Ⅲ层中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
【答案】7. C 8.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该题可以关注几个关键点进行判断:①近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②I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Ⅱ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Ⅲ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③臭氧层分布在Ⅱ平流层。综合比较判断可知,正确的选项是C。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I层为对流层,上冷下热,对流旺盛,天气复杂多变,A错误;电离层分布在Ⅲ层高层大气,B错误;对流层在一定条件下,下部会出现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C正确;臭氧层分布在Ⅱ层平流层,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
下图为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日出、日落前后天空出现的霞,主要受图中哪一作用形成(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北方果农为避免所种果树遭受霜冻灾害,在土壤封冻前对果树进行灌水主要目的是( )
A. 以水蓄温,使地温保持相对稳定 B. 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C. 弥补植物蒸腾所损失的水分 D. 防止土壤板结
【答案】9. D 10. 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出、日落前后天空出现的霞,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北方果农为避免所种果树遭受霜冻灾害,在土壤封冻前对果树进行灌水主要是水的比热容大,以水蓄温,使地温保持相对稳定,可以防御霜冻,A正确;BCD与题干不符,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形式: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选择性吸收表现为: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我国北方某地,在较陡的山坡上,地表被有序挖掘成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是一种生态整地方式。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鱼鳞坑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青藏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东北平原 D. 黄土高原
12. 若在鱼鳞坑附近植树,生态效果最好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1. D 12.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我国北方某地,在较陡的山坡上,地表被有序挖掘成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是一种生态整地方式”可知,鱼鳞坑最有可能出现在黄土高原,D正确;青藏高原不属于北方山区,且青藏高原上高寒,不适合植树,A错误;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地区,以沙漠地貌为主,不需要保持水土,B错误;东北平原地形平坦,以农业种植为主,鱼鳞坑不利于耕作,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鱼鳞坑附近植树是为更好涵养水源,在鱼鳞坑上坡位置可以拦截泥沙,减少入坑泥沙,使鱼鳞坑充分发挥保土保水的作用。并且可以使鱼鳞坑工程持久。所以生态效果最好的位置是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鱼鳞坑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可将树植在坑中。鱼鳞坑分段拦截地表径流,减少了地表径流;鱼鳞坑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了地表径流;鱼鳞坑呈品字形,分散了地表径流;鱼鳞坑利于植被生长,增强了植被对坡面的保护。
下图为某海域及其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①②④⑤四地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的是甲处 B. 丙海域可能有大型渔场的分布
C. 丁海峡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 D. 图中①②③处表层海水密度最大的是③处
【答案】13. B 14. B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海水盐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图中②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高;①④⑤位于中高纬度地带,受极锋和中纬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但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因此四地中盐度最高的是②区域。故选B。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为寒流,乙处为暖流,因此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的是乙处,A错误;丙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是纽芬兰大渔场,B正确;丁海峡是直布罗陀海峡,由于大西洋和地中海盐度差异,地中海盐度高,密度大,水面低,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自西向东流,C错误;图中由③到②到①,纬度升高,温度降低,密度逐渐升高。因此海水密度最大的是①处。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大洋上层,特别是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情况 。赤道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而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约为1.0230g/cm3。由赤道向两极,密度逐渐增大。在副热带海域,虽然盐度最大,但因温度下降不大,仍然很高,所以密度虽有增大,但没有相应地出现极大值。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如在南极海区。大洋中,平均而言,温度变化对密度变化的影响要比盐度的大。
现在某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在野外(26°N,116°E)使用该软件拍摄植物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拍摄地的典型植被为(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寒带针叶林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6. 该拍摄地的土壤( )
①因植被茂盛多枯枝落叶,有机质含量高②因降水丰富淋溶作用较强,有机质含量低③因微生物分解旺盛,有机质含量低④因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有机质含量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5. B 16. C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拍摄地位于(26°N,116°E),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选B。
【16题详解】
拍摄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旺盛,有机质含量低,①错误,③正确;降水丰富,淋溶作用较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②正确;土壤中有机质主要来自生物的作用,风化壳厚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直接关系,④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1、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
2、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
3、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
4、母质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题(4个大题,共计52分)
17. 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局部图,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④为____(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曲线②为____(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原因有____和____。
(2)若该模式图表示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的太阳活动是____,其在高纬度地区上空会产生绚丽多彩的____现象:曲线③④之间是____层,其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其活动周期大体上为____年。
(3)若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地幔,则曲线②代表的不连续面是____,曲线②③之间有一个____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若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那么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
【答案】(1) ①. 地球 ②. 木星 ③. 稳定的太阳光照 ④. 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2) ①. 太阳风 ②. 极光 ③. 光球 ④. 黑子 ⑤. 11
(3) ①. 莫霍 ②. 软流
(4)中生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理模式图设置问题,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活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质年代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再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判断可知,曲线①为土星轨道,②为木星轨道,③为火星轨道,④为地球轨道。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外部原因包括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八大行星运行安全稳定)。
小问2详解】
若该模式图表示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表示日冕层,太阳活动是太阳风,其释放的大量带点粒子会在两极高纬度地区上空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现象;曲线③④之间是光球层,太阳活动是黑子,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
【小问3详解】
若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地幔,则曲线②代表的不连续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莫霍界面;曲线②③之间(地幔的上部)有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小问4详解】
恐龙生活在中生代,因此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中生代。
【点睛】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连遭暴雨袭击,持续强降水致使城市内涝严重。雨水花园是控制城市内涝的有益探索。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材料二下面分别为雨水花园示意图和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1)在城市中推行雨水花园代替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____(④、⑤、⑥)水量增大,____(④、⑤、⑥)水量减小(填序号)。
(2)城市大量建设雨水花园,对城市河流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含沙量____(增大、稳定、减少),径流量峰值____(增大、稳定、减小)。
(3)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造成此次郑州市区严重内涉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1) ①. ⑤⑥ ②. ④
(2) ①. 减小 ②. 减小
(3)原因:持续强降水,降水集中;地处平原,排水不畅;快速城市化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水域减少;排水系统不完善。措施:铺设透水路面;建设下凹式绿地;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郑州市城市内涝及雨水花园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水循环的过程判断可知,右图中①表示海水蒸发,②表示大气降水,③表示水汽输送,④表示地表径流,⑤表示下渗,⑥表示地下径流,⑦表示蒸腾。在城市中推行雨水花园代替不透水地面,会使促进地表水下渗,使⑤下渗和⑥地下径流水量增大,④地表径流水量减少。
【小问2详解】
雨水花园有利于增加下渗,减小地表径流,使城市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含沙量减小;径流量的峰值减小,峰值形成的时间推迟。
【小问3详解】
此次郑州市区严重内涝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郑州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排水不畅;持续性强降雨,降水集中;人为原因:城市化建设使建设用地增加,地表水不易下渗,天然绿地、水域减少,对洪水的调蓄功能减弱;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不完善。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包括:铺设透水路面,建设下凹式绿地;疏浚城市河道,增加城市湿地;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等。
【点睛】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陆风是指在沿湖地区,由于陆地和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引起温度差异,导致风向出现昼夜变化的一种地方性天气现象。
材料二下图为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图。
材料三民国时期,围垦没有受到遏制,洞庭湖进一步萎缩,湖体支离破碎,港汉交织。
(1)根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画出白天洞庭湖与岳阳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日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是____,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
(3)根据材料,分析洞庭湖萎缩对沿岸地区湖风和陆风强度的影响。
【答案】(1)逆时针 (2) ①. 10点到11点 ②. 湖陆的热力性质差异
(3)洞庭湖面积萎缩,湖区日较差增大;白天洞庭湖比萎缩前温度高,与沿岸地区的温差缩小,湖风减弱;夜晚洞庭湖比萎缩前温度低,与沿岸地区的温差也缩小,陆风也减弱。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岳阳市与洞庭湖之间的气温、湿度变化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湖陆风的形成原理、湖泊面积变化对湖陆风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由于湖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洞庭湖水温较低,上空气流下沉,岳阳市气温较高,形成上升气流,故而洞庭湖与岳阳市间形成逆时针热力环流。
【小问2详解】
风从湖泊吹向陆地会带来水汽,大气湿度较高,风从陆地吹向湖泊时大气较为干燥。根据图示可知10-11点间湿度由低转高,表明此时由陆风转变为湖风。湖陆风属于典型的热力环流,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湖陆的热力性质差异。
【小问3详解】
湖陆风的成因是湖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当洞庭湖萎缩时,湖泊调节气温的能力下降,湖区日较差增大。白天洞庭湖比萎缩前温度偏高,与沿岸地区的温差缩小,湖风减弱;夜晚洞庭湖比萎缩前温度低,与沿岸地区的温差也缩小,陆风也减弱。
【点睛】热力环流是常见的、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是一种局部的、小尺度下的大气运动,主要类型有湖陆风、山谷风、海陆风、绿洲风等类型,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落成启用。“大窝凼”洼地是喀斯特地貌所独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____岩,并且气温较高,降水总量____。具备了适宜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2)说明天坑的形成过程。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1) ①. 石灰 ②. 大
(2)该地石灰岩广布,流水不断侵蚀、溶蚀,形成地下溶洞;常年累月的发展,地下溶洞的顶部岩层坍塌,形成坑的形状。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表水缺乏;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喀斯特地貌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对农业生产从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础是可溶性岩石,西南地区分布有大量石灰岩,并且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水的流动性和溶蚀力都比较强,具备了适宜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小问2详解】
天坑的形成过程首先是由于该地石灰岩广布,裂隙发育,地表水渗入地下,溶蚀形成地下溶洞;随着溶蚀作用不断发展,地下溶洞的体积不断扩大,最终导致溶洞顶部的岩层坍塌,形成“天坑”。
【小问3详解】
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可以从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可耕地面积小,分布分散,不利于大规模经营和机械化发展;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地下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分缺乏。
【点睛】
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一模)(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一模)(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地理试题docx、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图中地貌类型, 图中地貌类型主要成因, 河口锋距离海岸最远的时期是, 河口锋附近水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图中地貌类型, 图中地貌类型主要成因, 河口锋距离海岸最远的时期是, 河口锋附近水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