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实验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648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实验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648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实验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648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实验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阶段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读古诗文,不单要读其语言,更要读懂其中的情感意蕴。读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① ,② ”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彷徨与苦闷;读李商隐《无题》中的“③ ,④ ”两句,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伟大品格。
(2)诗文离不开“月”:“⑤ ,⑥ ”(《商山早行》),残月余辉陪伴着早行旅人踏上征程;“⑦ ,⑧ ”(《月夜忆舍弟》),如水月华下饱含着杜甫浓浓的乡思;“⑨ ,⑩ ”(《水调歌头》),天上的圆月寄托着苏轼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3分)
片段一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sā开。” 便走,回头指着他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片段二“千刀万剐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汉子!”李逵听了大怒,吼了一声,撇了布衫,身来。那人便把船略拢来凑在岸边,一手把竹篙点定了船,口里大骂着。李逵也骂道:“好汉便上岸来!”那人把竹篙去李逵腿上便搠;liáo拨得李逵火起,托地跳在船上。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只要诱得李逵上船,便把竹篙望岸边,只脚一蹬,那只渔船,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这厮( ) sā( )开 竹篙( ) liáo( )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拔步 抢转 一点 B.迈步 转过 一点
C.迈步 抢转 一撑 D.拔步 转过 一撑
(3)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水浒传》,片段一中的“这厮”指的是 (人名);片段二中的“那人”指的是 。(2分)
(4)以上片段都表现了鲁达和李逵二人性情“粗鲁”的一面,但这“粗鲁”又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3.九年级(1)班举办以“走进小说中的人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特邀你参与。(12分)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3分)
(2)下面是一份邀请丁老师参与活动的邀请函,请你按要求修改其中的问题。(6分)
①邀请函的内容不完整,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②邀请函中有一处用语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③邀请函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3)根据对联,在横线上填写小说中的人物。(3分)
对联 | 禅杖打开危险路, 戒刀杀尽不平人 | 身穿金甲亮堂堂, 头戴金冠光映映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
小说中的人物 | ① 《水浒传》 | ② 《西游记》 | ③ 《三国演义》 |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父亲的军毯(22分)
马宇龙
①十天了,孙瑞斌把耳朵贴在老父亲孙士田的嘴边,只能听到几句含混不清的话,好像是“黄河,冷啊,黄河,冷啊”。父亲的眼睛总看向一边,孙瑞斌觉得父亲一定还有话说。
②父亲是个老革命,战争年代当过民兵排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地区做过局长。可他这个老革命的儿子,没沾上父亲一丁点儿光。那年招干,父亲第一个就把他的名字划掉了,说他只有初中学历,当不得干部。每年来看望父亲的老部下接二连三,每次都问,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可父亲总是摇头。后来他对孙瑞斌说:“今天我们的生活这么好,还能有啥困难?跟旧社会比,日子都好到天上去了。”孙瑞斌听了,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叹气。, ③那天,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妹妹打开红漆斑驳的柜子,取出了一个老旧的毯子。父亲的眼睛里突然闪出一星光亮:“冷,冷。它,暖,真暖。”他的嘴里吐出了新鲜的词语。
④八十八岁的父亲在卧床一年之后,脸上忽然泛出了红晕,眼睛里散发出奇异的光彩,仿佛毯子的突然亮相,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灵魂。接着,父亲说起话来,言语比之前清晰许多,让孙瑞斌大为惊讶。他终于想起来了,黄河,黄河,那真的是黄河。
⑤那是解放战争时的事了。那天,人民军队强渡黄河,作为民兵排长的孙士田带着民兵去帮忙。忽然天降大雨,6月里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冷啊,真冷啊,只穿一件破烂褂子的孙士田站在木筏子上,嘴唇发紫,瑟瑟发抖,手中的橹桨越来越不听使唤。河水起起伏伏,他感觉头晕目眩,脚下一软,终于一头栽倒……就在这时,一双大手托住了他。他被放平,躺在了木筏子上。接着,一个毯子盖住了他。
⑥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正躺在自家的炕上,身上还盖着那个草绿色的毯子。妻子说,部队已经顺利渡河走了,一个战士把他背了回来,说他帮助部队渡河,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没吃一口饭,让他好好睡一觉。这条毯子是从敌人那缴获的,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首长还说,他们忘不了乡亲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他把毯子捧在怀里,埋怨妻子说:“这怎么行?这怎么行?你怎么不把我叫起来?更不该收人家的毯子,就算推辞不下,也该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那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妻子摇摇头:“我问人家,人家也不说。”
⑦这些往事,其实父亲很早就告诉过孙瑞斌。父亲走时,那个毯子还盖在他的身上。父亲给孙瑞斌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
⑧转眼,几年过去了,孙瑞斌始终无法找到那名解放军。
⑨父亲走后,孙瑞斌想了很多。虽然父亲当初不肯“照顾”自己的工作,但要不是父亲,他也不会憋着一口气挑灯夜战,参加成人高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研究所的一名技术员。回眸过往,他从父辈的身上明白了好多道理。
⑩那天,孙瑞斌听说了一件事:当地有个农民,花了几十年时间收集了一大批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服、红军刀、红军水壶、望远镜、军号、药箱、马鞍等老物件,把自家的农家小院改造成了上下两层的红色博物馆。孙瑞斌循着地址找了过去,参观之后,感动不已。这些物件的背后,也都有一段段不同寻常的故事。
⑪孙瑞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那条沉淀着父亲气息和体温的军毯送进了这家红色博物馆。他觉得,这是它最好的归宿。
⑫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将听到军毯的故事。人们恍然走进了那个黄河奔腾、冷雨刺骨的日子里。满屋子静悄悄的,有老人,有中年人,还有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8月1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写孙士田说话都含混不清了还反复念叨的话,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交代了父亲军毯的由来,是故事的重要一笔。
C.文章写农民博物馆里诸多的陈列品,是为了表现战争年代人们的奉献与牺牲精神。
D.选文中多处出现前后照应的语句,让文章行文思路严谨,内容连贯。
5.文章以军毯为线索,请加以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5分)
地点 |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黄河 | ① | 罕见恶劣天气,连日疲劳晕倒 | 解放军送军毯作纪念 |
家中 | ② | ③ | 几年过去了,孙瑞斌找不到那名解放军 |
④ | 孙瑞斌参观红色博物馆 | 军毯找到归宿 | ⑤ |
6.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父亲)脸上忽然泛出了红晕,眼睛里散发出奇异的光彩,仿佛毯子的突然亮相,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灵魂。(从人物描写角度)
(2)他觉得,这是它最好的归宿。(从词语运用角度)
7.孙士田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三点并简述理由。(6分)
8.有人说,文章第⑨段文字与表达主题关系不大,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17分)
材料一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而来的价值准则,是包含了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有着家风的影子。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被列在“治国”“平天下”之前,突出的就是齐家的重要性。齐家,当先正家风。父母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家风才能成为一种精神力量和道德约束,在家庭内部接力传承。
家风的“家”,更是国家的“家”。在任何一个社会,家庭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风既是家族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
(摘编自《家风关系家事与国事》,《光明日报》2022年9月15日)
材料二 在中华民族绵延赓续的优良家风传统中,形成了非常突出的家风特质。
中国人自古就认识到,“家事”“国事”“天下事”紧密相关,“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起点。被称为“天下第一家族”的孔氏,传至第64代孙孔尚贤,在颁布族规《孔氏祖训箴规》时,把“践行忠孝,家国同构”归结为孔氏家风的终极追求,成为孔氏家族绵延赓续2000余年的精神支柱,体现出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优良家风,涉及立身、治家、为人处世、言谈举止等方方面面,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成为家风内容的价值取向,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崇仁尚义、诚实守信,尊师重教、重礼谦逊,等等。正可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优良家风,不是物质财富的载体,而是一个家庭的精神信仰和性格特征,是众多家庭成员的精神寄托。优良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当然有一种刚性的规范、制约作用,但更为主要的是一种柔性的调适与引导,是一种通过家庭成员的情感沟通、身体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魏书》所云“渐渍家风”便是对这一过程的形象阐释。
(摘编自《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光明日报》2022年2月7日)
材料三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纪录片《守望家风》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长滩村的拓氏家族,互帮互助,兴教育才,诗书传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家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更有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事实证明,良好的家教、家风使人向上向善,是家业兴旺的重要基石。
“正家而天下定矣。”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事实上,家庭、家教、家风三者有机统一、紧密关联。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奋进新征程,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终将汇聚成国家的进步。
(摘编自《良好的家教家风使人向上向直》,《人民日报》2022年9月2日)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任何一个社会,家庭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B.“践行忠孝,家国同构”是孔氏家风的终极追求,成为孔氏家族绵延赓续的精神支柱。
C.优良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更为主要的是一种柔性的调适与引导。
D.社会风气好是家风好的基础。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
10.结合材料一,说一说什么是家风。(4分)
11.材料三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12.优良家风具有哪些突出的特质?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6分)
[三](16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用士,多取气节而略细故,如孙威敏、滕达道,皆所素重。其为帅日,辟置僚幕客,多取谪籍未牵复①人。或疑之。公曰:“人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若其②实有可用之材,不幸陷于吏议③,不因事起之,遂为废人矣。”故公所举多得士。
(选自《说林》)
[注释]①牵复:平反复职。②若其:假如。③吏议:司法官吏关于处分定罪的拟议。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或异二者之为
(3)皆所素重 (4)若其实有可用之材实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不因事起之,遂为废人矣。
15.【甲】文中,“进亦忧”中的“进”是指“ ”;【乙】文中,“范文正公用十”的标准是 (请引用文中语句作答)。结合【甲】【乙】两文,请你简要概括一下范仲淹的形象。(6分)
三、写作(55分)
16.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书必择而读;人必择而交;言必择而听;路必择而蹈。
——张履祥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2022-2023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三)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1)①停杯投箸不能食 ②拔剑四顾心茫然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④蜡炬成灰泪始干(2)⑤鸡声茅店月⑥人迹板桥霜⑦露从今夜白⑧月是故乡明⑨但愿人长久⑩千里共婵娟(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每空1分)
2.(13分)(1)(4分)sī 撒 gāo 撩(每空1分)
(2)(3分)A
【解析】第一空,根据“拔腿就走”可知,此处用“拔步”更合适;第二空,“抢转”比“转动”更能表现李逵动作的迅疾;第三空,“一点”与“一撑”都可以,但是结合后文“一蹬”的动作,以及“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的结果,用“一点”更能显示张顺撑船技艺的高超。
(3)(2分)镇关西(郑屠)张顺(每空1分)
(4)(4分)鲁达打死镇关西,担心吃官司,便假意说他诈死,自己尽快抽身,可看出他粗中有细;李逵并不精通水上技艺,但是被张顺激将法一激,便上了船,可见李逵头脑简单,鲁莽率真。(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3.(12分)(1)(3分)示例:走进小说人物,领略精彩人生。
(2)(6分)①补充具体的举办地点,如:在九年级(1)班教室。(2分)
②把“请您准时参加”改为“诚邀您参加本次活动”。(2分)
③将“增强”改为“提高”。(2分)
(3)(3分)①鲁智深 ②孙悟空 ③诸葛亮(每空1分)
二、阅读(55分)
4.(3分)B【解析】交代军毯的来历运用了插叙的手法,不是倒叙。
5.(5分)①人民军队强渡黄河,民兵排长孙士田带民兵主动帮忙
②病危惦记军毯 ③留给儿子找到送毯子的解放军的遗言 ④红色博物馆 ⑤参观者重温军毯故事(每空1分)
6.(4分)(1)运用神态描写,细致地描绘出了孙士田看到毯子时的激动心情,突出了毯子对他的特殊意义,为下文交代毯子的由来做铺垫。
(2)“归宿”的意思是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归宿”一词体现了孙瑞斌寻找送军毯战士不得而给军毯寻觅到适合之地的得偿所愿的心理。(每小题2分,意思相近即可)
7.(6分)①严格要求子女,不以权谋私。从招干时他第一个把儿子的名字划掉和老部下问有什么困难,父亲总是摇头,可见其“严格要求子女,不以权谋私”。②意志坚定,不怕困难。在气候恶劣的情况下,“帮助部队渡河,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没吃一口饭”,可见其“意志坚定,不怕困难”。③有感恩之心,牢记救助之情。从醒来得知军毯来历对妻子的埋怨和终身寻找送军毯战士等,可见其“有感恩之心,牢记救助之情”。(每个要点2分)
8.(4分)不可以删去。(1分)第⑨段文字交代了孙瑞斌对父亲行为的理解,照应了前文。(1分)正是因为理解了父辈的精神,才更希望这种精神得到传承、发扬,为后文孙瑞斌把军毯送进红色博物馆做铺垫。(2分)
9.(3分)D
【解析】应该是“家风好是社会风气好的基础”。
10.(4分)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而来的价值准则,是包含了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2分)家风既是家族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2分)
11.(4分)举例论证。(1分)列举纪录片《守望家风》中拓氏家族的故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良好的家教、家风使人向上向善,是家业兴旺的重要基石”(或“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3分)
12.(6分)家国一体的宗旨;崇德向善的取向;家人心灵的归宿。(每个要点2分)
13.(4分)(1)探求(2)或许、也许(3)向来,一向(4)确实,的确(每小题1分)
14.(6分)(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如果)不趁机起用他们,(他们)就会成为真正的没用的人。(每小题3分)
15.(6分)居庙堂之高多取气节而略细故(每空1分)范仲淹是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爱惜人才、知人善任的人。(4分,意思相近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范文正公任用士人,多注重气节才干,而不拘泥于小过节,像孙威敏、滕达道等人一向都受到他的重用。在他为帅的时候,(其府中)所用的幕僚,许多都是被贬官而尚未平反复职的人。有人对此很疑惑。范文正公说:“有才能而无过失的人,朝廷自然应该任用他们。假如确实有可用之才,不幸陷于处分定罪之中,(如果)不趁机起用他们,(他们)就会变成真正的没用的人了。”因此范文正公所推举的(人里)有很多有才能的人。
三、写作(55分)
16.(55分)略(根据最新中考作文标准评分)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新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新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新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新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Unit6重难知识点复习讲义-2023-2024学年四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速记·巧练人教PEP版docx、Unit6重难知识点复习讲义-2023-2024学年四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速记·巧练人教PEP版mp3mp3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新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新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