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当时长城外牧区还是一个以匈奴为主的统一体和华夏及后来的汉族相对峙。经过多次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及中原地区的汉族向四方扩散,才逐步汇合了长城内外的农牧两大统一体。又经过各民族流动、混杂……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在的民族实体,并取得大一统的格局。——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义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史记·匈奴列传》
(秦始皇)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戌。 ——《史记·秦始皇本纪》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019年 第16页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 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成帝河平元年省并大鸿胪。——《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西汉时期民族关系出现哪些新的发展?
乃分处(匈奴)降者于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中国历史地图册》七上 人教社2016年 第40页
初置四郡,以通西域……其民或以关东下贫……家属徙焉……保边塞,二千石治之……吏民相亲。是以其俗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汉书》卷28《地理志》下
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莎车、于阗之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属都护。……自宣、元后,单于称藩臣,西域服从。——《汉书》卷96《西域传》下
乌桓自为冒顿所破,众遂孤弱,常臣伏匈奴,岁输牛、马、羊皮,过时不具,辄没其妻子。及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于是始置护乌桓校尉,秩二千石,拥节监领之,使不得与匈奴交通。——《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和平是边疆民族共同的福祉守护是边疆民族共同的渴求
民族治理体系发展;有战有和屯戍开发;文化交融认同统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民族交融促进认同
北魏长城防线是随其国力的增强而不断北移的……逐渐形成了以六镇与长城为中心的军事防御体系,在防御外患、移民垦殖和管理边民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魏坚 、孟燕云《北魏长城考辨》
民族交融的形式有哪些?如何看待民族战争?
因战争而筑,为和平而生
途径:战争碰撞 与 和平交融方式 和平交融更深入,是主要方式
性质:正义战争 和 非正义战争
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资治通鉴》卷193《唐纪九》
羁縻府州制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019年 第35页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卷198《唐纪十四·贞观二十一年》
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开明的民族政策;方式多样的治理;形成强大凝聚力
统一多民族国家繁荣;前所未有的民族大交融局面
辽、金等政权的制度有哪些特点?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怎样的发展?
周边民族政权吸收中原制度,丰富民族文化内涵。
局部政权割据、征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未中断。
《中国历史地图册》七下 人教社2016年 第30页
明长城防御的是哪些民族?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
元本胡人,起自沙漠,一旦据有中国,混一海内。建国之初,辅弼之臣,率皆贤达,进用者又皆君子,是以政治翕然可观。——《明太祖实录》卷十五
概述材料中明太祖的观点并用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
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元之兴亡,自是气运,于朕何预?——《明太祖实录》卷53“洪武三年六月”
所谓“认同”就是一种归属感。古代中国人的国家认同并没有完全局限于王朝这个层面。王朝总是有兴有灭……于是出现了超越这个或那个具体王朝而始终存在的一个政治共同体的观念。这个历时性的政治共同体就叫作“中国”。王朝可能结束,中国却没有结束。——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九边” 卫所制度 马市
统编版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020年 第62页
华夷一体 疆域奠基文化一脉 中国认同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 2019年 第75、80页
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民族多元一体
重视治理;加强对边疆控制管理;因教顺俗、因地制宜;
《历史地图册·经济与社会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50页
宗藩礼制最为典型的表达形式之一,是所谓“朝贡—册封”制度。 封贡活动本身不是宗藩关系的全部,只是其利益表现之一种,和宗藩制度挂钩的还有贸易准入、边市往来等一系列物质性交往,以及安全保障。——宋念申《发现东亚》
《历史地图册·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43页
1. 秦汉时期的对外交往
2. 隋唐时期的空前开放
3. 元明清时期的新发展
明朝历代政府所奉行的安抚周边国家、“厚往薄来”,以和平共处为核心宗旨的对外朝贡体系,正是体现了明朝作为东亚广阔区域核心大国的一种责任担当。这种国际关系准则,虽然带有某些“核心”与“周边”的“华夷之别”的虚幻成分在内,但是这种国际关系准则在中国的历史延续性,以及其久远的历史意义,至今依然值得我们欣赏和思考。 ——陈支平《怎样看待明代的朝贡体系》《 北京日报》2019-04-15
不过,这位俄国使臣如果去到中国,就决不会有这样有利的地位,因为在中国他们会迫使他如同以前到中国来的那些人一样,要么服从中国的习俗,否则就缔结不了和约而回国。 —— 约瑟夫·塞比斯著:《耶稣会士徐日升关于中俄年布楚谈判的日记》,王立人译,商务印书馆1 973 年版,第116 页、第 182 页。
在每个细节上,即条约的写制、签署、盖印和互换,都严格遵守了国际惯例,以至于在条约中加入法令,这是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条约中都曾使用的办法。条约的正式文本使用了拉丁文,又是另一证明。
中国遵循国际法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拓展思考: 中国古代民族事务管理制度的特点和整体趋势。
众多族 群共同缔造的由传统王朝转变而来的近现代主权国家则最终是以“中国”为国号出现在世界舞台。 “中国”已经成为了多民族主权国家的简称,中华大地上众多族群梦想中的以 “王权 ”为核心的“天下”终于和现实中的多民族主权国家实现了重合,多民族国家也渐由传统王朝国家向近现代主权国家转型 。——李大龙《自然凝聚:多民族中国形成轨迹的理论解读》
“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授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羁縻府州,笼络和控制,边疆内地的一体化趋势,效果和影响,日本谴唐使,规模路径,唐·阎立本《职贡图》,政治经济的双重内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交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图文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属国,大鸿胪,礼部大鸿胪,宣政院,理藩院,边疆管理政策,北击匈奴筑长城,南抚夷越设三郡,西域都护府河西四郡,护乌桓校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