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创新试题解法策略课件
展开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优化命题人员结构,加快题库建设,建立命题评估制度,提高命题质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家顶层设计对创新性考查的具体要求
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方面,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考什么? 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为什么考? 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怎么考? 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创设合理问题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考查学生在新颖的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能力和水平。独立思考、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积极主动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化学学科创新性考查要素
2022年高考化学创新试题考查情况分析
2023高考热点素材汇总
1.热点生活、概念素材
(1)水处理剂:硫酸铝钾:俗称明矾,无色晶体,在天然水中可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可以和悬浮于水中的泥沙形成絮状不溶物沉降下来,使水澄清,所以明矾可用作净水剂。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还原产物Fe3+水解后生成Fe(OH)3胶体可吸附水中不溶物,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剂净化。 (2)氟化物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羟基磷灰石[Ca5(PO4)3OH]转化为更难溶解氟磷灰石[Ca5(PO4)3F]:Ca5(PO4)3OH+F-===== Ca5(PO4)3F+OH-。 (3)食品中的SO2:葡萄酒在酿制过程中,葡萄汁中的某些细菌的繁殖会影响发酵,添加适量的SO2可起到杀菌作用,SO2还是一种抗氧化剂,能防止葡萄酒中的一些成分被氧化,起到保质作用,并有助于保存葡萄酒的天然果香味。但在生产中,不能用SO2来漂白食物。
(4)生物柴油:利用可再生的动植物油脂为原料,经反应改性成为可供内燃机使用的一种燃料。它是由动植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在酸或碱的催化剂高温下进行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甲酯或高级脂肪酸乙酯。(5)甲壳质: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多糖,除纤维素以外,还有由乙酰氨基葡萄糖相互结合形成的甲壳质,它是许多低等动物特别是节肢动物,如虾、蟹、昆虫等外壳的重要成分,每年约有上百亿吨的产量,是一种巨大的可再生资源。 (6)增塑剂:用来提高聚合物的可塑性和塑料制品的柔韧性而加入的有机化合物,如邻苯二甲酸丁二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 (7)甲烷水合物:是由甲烷和水组成的固态化合物,可表示为CH4·nH2O,甲烷分子处于由多个水分子形成的笼中,其外观像冰,具有可燃性,故又被称为“可燃冰”。
2022高考热点素材汇总
(8)新型陶瓷:高温结构陶瓷(可用于火箭发动机、汽车发动机和高温电极材料等),压电陶瓷(可用于滤波器、扬声器、超声波探伤器和点火器等),透明陶瓷(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耐高温、绝缘性好,可用于高压钠灯、激光器和高温探测窗等),超导陶瓷(在某一临界温度是电阻为0,具有超导性,可用于电力、交通、医疗等领域)。(9)臭氧层的保护: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去大量的紫外光,氟利昂可在强烈的紫外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 (10)气溶胶:气溶胶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为1~100nm,气溶胶可自然产生,如云、雾、霾都属于气溶胶。气溶胶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
(11)消毒剂:氧化性消毒剂:H2O2、过氧乙酸、二氧化氯、“84”消毒液等;酒精消毒原理:渗入细菌体内,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消毒效果最好。(12)导电能力: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离子种类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溶液导电能力越强。 (13)电迁移率:又称离子淌度,表示单位电位梯度时离子迁移的速率,其数值与离子本性、电位梯度、溶剂性质、温度等因素有关。 (14)电池比能量、电流效率、法拉第常数:电池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的电能,分别称为质量比能量和体积比能量。电流效率一般是指阴极电流效率,即金属在阴极上沉积的实际量与在相同条件下按法拉第定律计算得出的理论量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法拉第常数F=96500C/ml,Q=I·t=n·F。
(15)速率常数:假设基元反应mA+nB pC+qD,其反应速率可表示为v=kcm(A)·cn(B),k称为速率常数,其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的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16)压强平衡常数:用平衡压强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某组分的平衡压强=该组分的体积分数×总压强,假设反应mA(g)+nB(g) pC(g)+qD(g),其压强平衡常数 。
(18)配位键:成键原子的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而形成的化学键叫配位键,分子或离子中都有可能存在。例如[Ag(NH3)2]OH中Ag+与NH3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配位键常用“→”来表示,箭头指向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19)等离子体:气态物质在高温或者在外加电场等激发下,电离脱离中性原子或分子形成电子和阳离子。这种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物质聚集体称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日光灯和霓虹灯的灯管里、蜡烛的火焰里均存在等离子体。 (20)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一端为有极性的亲水基团,分子的另一端为没有或者几乎没有极性的疏水基团,这类有机分子被称为表面活性剂。他们在水中形成亲水基团向外、疏水基团向内的“胶束”,而油渍等污垢是疏水的,会被包裹在“胶束”的内腔,从而可以达到去污效果。
(21)手性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有机物存在立体异构。如 (手性碳原子用*标出)。(22)芳香性:一个单环化合物只要具有平面离域体系,它的π电子数为4n+2(n=1,2,3……整数),就有芳香性。
(1)人造元素:人造元素的关键是使用某种元素的原子核作为“炮弹”来轰击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当它的能量足以“击穿”原子核的“坚壳”并熔合成新核时,质子数发生改变,产生新元素。(2)人造血液:四氟乙烯是常见的氟碳化物,可能成为未来的人造血液。有研究表明,常温、常压下,100mL血液大约可吸收20mL的氧气,而100mL的多氟碳化物在相同条件下可吸收50mL的氧气。 (3)钾-二氧化碳二次电池:我国科学家使用更为稳定且不生长枝晶的KSn合金和羧基官能化的碳纳米管(NWCNTs-COOH)同时改进了钾-二氧化碳电池的两个电极,实现了高循环稳定性、低过电位的钾-二氧化碳二次电池,电池的总反应为4KSn+3CO2 2K2CO3+C+Sn。
(4)螺环化合物:南开大学周其林团队研究手性螺环化合物成绩突出,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两个单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多环化合物(如 )称为螺环化合物,共用的碳原子称为螺原子。(5)2022诺贝尔化学奖——不对称有机催化:2021年10月6日,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大卫W.C.麦克米伦David 因推动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发展而获得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通过使用手性催化剂来实现不对称合成反应的方法。其中不对称合成,也称手性合成、立体选择性合成、对映选择性合成,是研究向反应物引入一个或多个具手性元素的化学反应的有机合成分支,不对称合成是“一个有机反应,其中底物分子整体中的非手性单元由反应剂以不等量地生成立体异构产物的途径转化为手性单元”。
(6)钒和钛: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钛合金是神舟十二号的重要材料,钒在钛合金中作稳定剂和强化剂,使钛合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7)碳中和、碳达峰: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指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碳中和”即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
(8)CO2人工合成淀粉:在无细胞系统中从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淀粉的化学-生化混合途径。人工淀粉合成代谢途径(ASAP)由11种核心反应组成,通过计算路径设计起草,通过模块化组装和取代建立,并通过三种瓶颈相关酶的蛋白质工程进行优化。其中二氧化碳通过无机催化剂还原为甲醇,然后由酶首先转化为三和六个碳糖单位,然后转化为聚合物淀粉。在一个具有时空隔离的化学酶系统中,在氢气的驱动下,ASAP以每毫克催化剂每分钟消耗22 n ml的CO2来合成淀粉,比玉米中的淀粉合成速度高出约8.5倍。
(9)CO合成蛋白质:该项研究以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和氨水为主要原料,“无中生有”制造新型饲料蛋白资源乙醇梭菌蛋白,将无机的氮和碳转化为有机的氮和碳,实现了从0到1的自主创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国饲用蛋白原料对外依存度长期保持在80%以上、大豆进口最高年份已超过1亿吨的大背景下,对弥补我国农业短板及对促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具有深远意义。
(10)磷酸氯喹:可用于治疗对氯喹敏感的恶性疟、间日疟等疟疾。也可用于治疗肠外阿米巴病的治疗,还有抗风湿作用等。 据研究发现,该药物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V的感染。
重温经典——高考中的那些创新试题考查
〖2022湖南卷·14〗铁的配合物离子(用[L-Fe-H]+表示)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过程的总反应为HCOOH CO2↑+H2↑B.H+浓度过大或者过小,均导致反应速率降低C.该催化循环中Fe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该过程的总反应速率由Ⅱ→Ⅲ步骤决定
题型一:循环反应机理及能量图
[关键能力] 辨析概念、获取信息、科学推理 [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A.由反应机理可知,HCOOH电离出氢离子后,HCOO-与催化剂结合,放出二氧化碳,然后又结合氢离子转化为氢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2↑+H2↑,故A正确;B.若氢离子浓度过低,则反应Ⅲ→Ⅳ的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若氢离子浓度过高,则会抑制甲酸的电离,使甲酸根浓度降低,反应Ⅰ→Ⅱ速率减慢,所以氢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均导致反应速率减慢,故B正确;C.由反应机理可知,铁的配合物离子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过程中H和C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Fe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由反应进程可知,反应Ⅳ→Ⅰ能垒最大,反应速率最慢,对该过程的总反应起决定作用,故D错误;
内容创新 新图像新题型新素材
〖2022河北卷·11〗下图所示的两种化合物可应用于阻燃材料和生物材料的合成。其中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和Z同主族,Y原子序数为W原子价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和Z的最高化合价均为+7价B.HX和HZ在水中均为强酸,电子式可表示为 与C.四种元素中,Y原子半径最大,X原子半径最小D.Z、W和氢三种元素可形成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
题型二:元素周期表(律)元素推断
[关键能力] 辨析概念、获取信息、判断结构、科学推理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结合图中所示结构可知图中两种化合物均为共价化合物,已知X和Z同主族,可得X和Z同为第ⅦA族,Y为第ⅤA族元素,W为第ⅢA族或第ⅤA族元素,再结合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原子序数为W原子价电子数的3倍推知W、X、Y、Z分别为N、F、P、Cl。A.X和Z分别是F、Cl,F无正价,A错误;B项,HX和HZ分别是HF和HCl,HF在水中不是强酸,B错误;C项,四种元素W(N)、X(F)、Y(P)、Z(Cl)中,W(N)、X(F)有两个电子层,Y(P)、Z(Cl)有三个电子层,半径大于W(N)和X(F),Y(P)原子序数小于Z(Cl),故Y原子半径在这四种元素中最大;X(F)原子序数大于W(N),故X原子半径在这四种元素中最小,C正确;D项,Z(Cl)、W(N)和氢三种元素可形成氯化铵,属于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D正确。
形式创新 新图像新题型新素材
[关键能力] 获取信息、处理数据、科学推理、归纳总结 [核心素养]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思维创新 新图像新题型新素材
设T′>T,由图可知:lgKp2(T′)-lgKp2(T)>lgKp1(T)-lgKp1(T′),则有:lgKp2(T′)+lgKp1(T′)>lgKp2(T)+lgKp1(T),即lg[Kp2(T′)·Kp1(T′)]>lg[Kp2(T)·Kp1(T)],即K(T′)>K(T),温度越高,反应2ICl(g)=Cl2(g)+I2(g)的K越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大于0
①由图可知,NOCl分解为NO和Cl2,反应的ΔH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②反应2ICl(g)=Cl2(g)+I2(g)的K=____________________(用Kp1、Kp2表示); 该反应的ΔH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写出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甲卷·28节选〗合成总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的起始物n(H2)/n(CO2)=3时,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设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CH3OH),在t=250℃下的x(CH3OH)~p、在p=5×105Pa下的x(CH3OH)~t如图所示:
①图中对应的等压过程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x(CH3OH)=0.1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α=________, 反应条件可能为_________或_________。
〖山东卷·22〗2-甲氧基-2-甲基丁烷(TAME)常用作汽油添加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下反应:
该反应的ΔH= kJ·ml-1。反应历程的最优途径是 (填“C1”“C2”或“C3”)。
①其他条件相同、催化剂不同,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K24-7甲,Fe2O3和NiO作催化剂均能使SO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不考虑催化剂价格因素,选择Fe2O3的主要优点是 。 ②某科研小组用Fe2O3作催化剂。在380 ℃时,分别研究了n(CO)∶n(SO2)为1∶1、3∶1时SO2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图乙)。则图中表示n(CO)∶n(SO2)=3∶1的变化曲线为 。
在相对较低温度可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从而节约能源
达到平衡时,N2O4与NO2的消耗速率满足条件v(NO2)=2v(N2O4)
[2022·江西南昌模拟] 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研究一直是科技界关注的重点。在催化剂存在下用H2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关反应如下:主反应:CO2(g)+4H2(g) CH4(g)+2H2O(g) ΔH1=-164.0 kJ·ml-1①副反应:CO2(g)+H2(g) CO(g)+H2O(g) ΔH2=+41.2 kJ·ml-1②已知:H2和CH4的燃烧热分别为285.5 kJ·ml-1和890.0 kJ·ml-1;H2O(l) = H2O(g) ΔH=+44 kJ·ml-1。T ℃时,若在容积恒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发生上述反应,将物质的量之和为5 ml的H2和CO2以不同的投料比进行反应,结果如图S7-11所示。若a、b表示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则表示H2平衡转化率的是 。
若该条件下CO的产率趋于0,则T ℃时①的平衡常数K= 。
[解析] 随着 增大,H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结合题图可得,b表示H2的平衡转化率,a表示CO2的平衡转化率,c表示甲烷的体积分数,当 =4时,甲烷产率最高。
=4时,CO的产率趋于0,由题意并结合题图得,起始时c(CO2)=0.5 ml·L-1,c(H2)=2 ml·L-1,CO2、H2的平衡转化率均为0.80,则根据三段式法有: CO2(g)+4H2(g)
CH4(g)+2H2O(g)初始/(ml·L-1) 0.5 2 0 0转化/(ml·L-1) 0.4 1.6 0.4 0.8平衡/(ml·L-1) 0.1 0.4 0.4 0.8平衡常数K=
教学策略——突破创新试题之拙见
不避热点、结合素材原创命题
关注社会热点,基于一定的情境,提取素材中的有效信息,进行试题的原创命题。
溯源追根、关注大学知识下放
氯铂酸钡、阿伦尼乌斯公式、能斯特方程、能级交错、杂化类型、芳香性、能垒图、基元反应、催化反应机理、均相催化、有机反应历程……
回归教材、重视课本边角知识
原创赏析——灵感迸发的地方
海冰是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海水冻结时,部分来不及流走的盐分(设以NaCl为主)以卤汁的形式被包围在冰晶之间,形成“盐泡”,其大致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冰内层“盐泡”越多,密度越小B.海冰内层“盐泡”内的盐分主要以NaCl分子的形式存在C.海冰内层NaCl的浓度约为10-4 ml/L(设海冰的密度为0.9 g/cm3)D.海冰冰龄越长,内层的“盐泡”越多
“九宫格”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数学游戏。若在一格中填充了5种元素,如图所示,X、Y、Z、W、Q为相同短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横行和纵行所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为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为第二周期元素,X常用作电池电极材料B.若为第二周期元素,W和Q可形成多种二元化合物C.若为第三周期元素,Z的单质及其氧化物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D.若为第三周期元素,通常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来冶炼X、Y、Z的单质
研究者利用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膜上直接观察到了自然环境下生成的二维晶体,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这种二维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式为CaCl,具有金属性 B.Ca-Cl-Ca的键角为120°C.Ca和Cl的配位数均为6 D.金属阳离子Mg2+也可形成类似的晶体
《国家科学评论》(Natinal Science Review,NSR)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成功将两个碳纳米环以刚性芳香骨架连接,首次制备了具有刚性骨架的双层碳纳米环分子R。该分子中碳纳米环可通过围绕连接基团进行翻转实现构型的互变,其结构互变时的原理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is-R与trans-R互为同分异构体 B.trans-R比cis-R稳定C.双层碳纳米环分子R仅有3种构型 D.cis-R翻转为trans-R是放热过程
Angew. Chem. Int. Ed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认为AgNO3与KI溶液反应时,能发生以下反应:①Ag++I-===== AgI↓ K1,②2Ag++2I-===== 2Ag↓+I2 K2=108,设计如下装置进行验证,一段时间后,石墨II电极上有光亮的物质生成。已知AgI的溶度积常数Ksp(AgI)=8.5×10-17,氧化性Ag+>Fe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石墨I为正极,盐桥内溶质为KClB.石墨II的电极反应为Ag+-e-===== AgC.往KI溶液中加入淀粉可检验生成的产物D.平衡常数K:K1>K2,反应活化能:①>②
参考文献:硝酸银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与思考_郑玉海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以小见大:化学实验选择题的解法策略(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以小见大:化学实验选择题的解法策略(课件),共1页。
2023届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三化学高考备考研讨-二轮复习策略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三化学高考备考研讨-二轮复习策略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布局细化落实,改进课堂反思前行,精心聚焦拓展落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有机化学基础(Ⅱ卷)复习策略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有机化学基础(Ⅱ卷)复习策略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CONTENTS,命题方向,回眸高考,模型建构,考题预测,教学策略,回眸高考之全国乙卷,邻氟甲苯或2﹣氟甲苯,取代反应,酯基羟基醚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