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语 文 2022.12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值为150分.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标号涂黑.
3. 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绕着“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的争论延续至今仍无定论,但从去年初爆出到现在,“大数据杀熟”所指向的在线差旅平台风波难断。3月11日上午,携程针对微博网友“陈利人”订购机票遭遇的烦心事发表道歉声明,称二次支付显示无票是系统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这件事,基本还是各说各的理,消费者言之凿凿“这个可以有”,在线服务摊手表示“这个真没有”。回头看,2008年以来,爆料或控诉在线旅游、酒店、机票等电商平台的疑似“大数据杀熟”行为不胜枚举;乃至十年之后的2018年,“大数据杀熟”被评为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中消协甚至还将其列为2019年新春重点关注对象。但诡异的是,迄今没有认定出一个板上钉钉的钉熟案例。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如一堵厚重的铜墙铁壁,将真相阻隔在电商的最终解释权手里。
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依据数据的精准分析,对于粘性强的用户,利用信息不对称不动声色加价或者拒绝优惠推送的差别化价格策略。消费行为往往就是这样,用惯了、用多了,价格反而不敏感了。因此,新客50块钱就能买到的服务,老客户可能还是停留在100块钱的档位上。电商平台的这种策略偏好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最大化利润的目标面前,大数据提供的便利是不可能受道德诚信制约的。
有人说愿打愿挨,谁让消费者不去货比三家呢?这话经不起基本逻辑的考量:首先,利用大数据来杀熟果真合法吗?且不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实施不久的《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亦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利用消费偏好选择性推送本就是一个过于精明的商业选择,更别说少数电商平台扭曲价格信息等主观恶意行为了。再说,市场进化得再高级,终究是“人”的市场。如果技术只是为卖方提供了耍心眼儿的机会,市场信用岂非要随着技术迭代而灰飞烟灭?
很多时候,个性化服务与“大数据杀熟”是叫人傻傻分不清的,消费者即便是熟谙“货比三家”的道理,恐怕终究逃不开数据的惦记。就比如这些所谓的“系统Bug”,谁来为之验明正身呢?有人说,拿过的折扣、用过的满减红包,最后总得通过“大数据杀熟”的方式吐出来。这话或有偏额,却说破了一个道理:在宰客这件事上,线上线下是没什么差别的;监管若不到位,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现在最大的疑问是:在“大数据杀熟”这件事上,电商平台们异口同声说是假的,那么,就真的只是消费者的群体癔症吗?这个问题,职能部门应该及时出手,为迷茫的消费者解惑答疑。
(来源:光明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杀熟”是一种“宰客”现象,是电商平台违背道德诚信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做法。
B.“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消费者和在线服务大体上还是各执一端,争论不休。
C.“大数据杀熟”问题由来已久,成为各媒体乃至中国消费者协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D.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好、消费习惯等特点而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做法是不合法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面对“大数据杀熟”,相关职能部门不能手旁观,应该有个明朗的的态度。
B.作者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从两个方面批驳了“大数据杀熟”的责任在消费者自身的说法。
C.文章从“大数据杀熟”现象谈起,以呼吁职能部门监管到位结束全文,指出了解决“大数据杀熟” 这一问题的具体做法。
D.文章采用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既阐述了“大数据杀熟”的概念,又论述了电商平台推卸责任的错误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迄今为止,中消协尚未认定一个确凿的杀熟案例,这说明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
B.消费者对某件商品或某项服务用惯了、用多了, 对价格失去敏感了,就一定会掉入“杀熟”的陷阱里。
C.利用对数据的精准分析,电商经营者可以掌握消费者的偏好,从而实现选择性推送。
D.“大数据杀熟”的真相之所以难以明了,原因是消费者没有掌握相应技术,卖方因而有了“杀熟”的机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批信息侵权违规行为,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频繁曝光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反映出:当下一些手机应用的数据收集、使用和管理,事实上仍处于失控状态;且商业机构在利益驱使之下,并不重视将用户的核心隐私做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难以避免地要使用一系列网站和手机软件,在用户注册和“刷脸”过程中会将部分个人信息授权给商业机构,如果这些信息不能被有效保护,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在海量个人信息收集的背后,商家对于用户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平台的责任和权力边界都不明确。同时,用户也难以了解个人数据的用途,对个人信息是否会被用于其他目的缺乏知情权。一旦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用户往往对于如何举证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两眼一抹黑”。
个人信息安全威胁的背后,数据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防护问题日益凸显,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
维护网络安全,一方面,要探索建立数据管理和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加紧出台一系列细化的、有可操作性的个人数据保护方面的标准和政策法规,加强顶层设计和全局性制度设计,落实主管单位和责任部门。另一方面,也要持续开展对违法违规收集、泄露个人信息行为的整治,包括加强日常评估、拓展举报渠道等,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也让试图效法者望而却步。
维护网络安全,关键还要突破网络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我国网络技术水平已位居世界先进行列,但在芯片和操作系统等领域存在短板,要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人是安全的核心,维护网络安全最终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提升大家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摘编自王轶辰《信息安全保护任重道远》,《经济日报》)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随着5G的商用和普及,万物互联正逐步走近现实。同时,随着终端连接、数据存储、利用规模的扩大,移动安全问题日趋复杂,网络犯罪手法也在不断翻新,导致技术对抗的难度加大。
5G时代人们的个人信息安全会有哪些威胁?又该如何应对?
面对持续高发的网络诈骗犯罪,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同时相关企业更应该有所行动,加强风险防范,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电信诈骗套路“上新”。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潜滋暗长,产生了许多新的骗术,如常见的微信诈骗套路包括代购诈骗、“克隆”头像诈骗、二维码诈骗、刷单诈骗、点赞诈骗、“爱心传递”诈骗等,这些诈骗令人防不胜防,传统手段应对现今的电信网络诈骗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面临很大挑战。同时,随着5G的日益普及,各类新技术、新应用也迎来爆发时机。5G技术超高速率、超大连接、超低时延的特性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更多个人信息,甚至个人敏感信息。如何在5G时代合理合规合法运用数据,为各行各业高效赋能的同时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措并举打击电信诈骗。事实上,目前我国已制定了《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不断织紧个人信息保护网。工信部作为电信行业的主管部门,依法履职,主动作为,按照“发现、取证、处置、曝光”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检查,聚焦社会高度关注的APP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从2019年开始,工信部已连续两年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包括App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在内的四方面十大类问题。同时,相关企业和机构也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信息审查,参与防范电信诈骗,助力用户个人信息保护。
齐抓共管打击电信诈骗。近年来,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日益重视,各部门不断加大对违规违法现象的打击力度,并取得显著成果。当然,顶层设计还只是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起步和开头,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形成共识,规范管理,离不开执法部门、企业的努力,更离不开每个用户的参与。
相关安全专家表示,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应时刻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持高度警惕,不给不法分子和组织可乘之机。专家建议:
……
4.不要轻易将智能手机交给他人保管和使用,手机失而复得或维修后进行必要检测。
5.不把手机当密码记录本,不把身份证号、地址、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存在手机里。
6.更换手机时,尽量销毁旧手机内私人文件和信息,并恢复出厂设置。
7.一旦发现手机流量异常或可疑应用上传隐私数据,应及时求助于正规售后服务商。
(摘编自赵超《5G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如何守护?》,《人民网》)
4.下列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人们无法避免地要使用网站和手机软件,在注册和“刷脸”时会将个人信息授权给电信部门,如果这些信息不被保护好,就会造成严重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B.个人信息安全威胁的背后,保护数据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问题日益凸显,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
C.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不断滋生,骗术也花样翻新,用传统手段应对现今的电信网络诈骗等难度加大,个人信息安全面临失控的危险。
D.做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既要顶层设计,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形成共识、规范管理,同时也离不开执法部门、企业的努力,更离不开每个用户的积极参与。
5.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频繁曝光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说明一些手机应用在数据收集、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重大问题,且商家不重视保护用户的核心隐私,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并未解决。
B.从材料二图一中可以看出,电信诈骗案件中受骗的年轻人远比老年人多,这或许与年轻人熟悉互联网生活,在消费中更多地使用了网络支付手段不无关系。
C.维护网络安全,关键是要做好探索建立数据管理和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同时又要做好持续开展对违法违规收集、泄露个人信息行为的整治这两项工作。
D.在海量个人信息收集的背后,商家对用户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平台的责任和权力边界都不明晰;用户也不易获知自己的信息是否会被用于其他目的。
6.结合文中画线句,在文中省略号处对专家的建议补充三点内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推拿(节选)
毕飞宇
都红来到“沙宗琪推拿中心”,比王大夫和小孔还要早些,当然,也早不到哪里去,也就是几个月的光景。
都红学推拿不能算是专业,顶多只能算是半路出家。还在青岛盲校的时候,她的大部分精力一直都花在音乐上了。如果都红当初听从了老师的教导,她现在的人生也许就在舞台上了。一个残疾人,只有通过千辛万苦,上刀山、下火海,做——并做好——他不方便、不能做的事情,才具备直指人心、感动时代、震撼社会的力量。钢琴老师像一个木匠,她把都红打成了一张凳子,放在了钢琴的前面。都红的进步可以用神速去形容,仅用了三年的工夫,她的钢琴考试达到了八级。都红创造了一个奇迹。
初中二年级,都红的奇迹突然中断了。是她自行了断的。都红说什么也不肯坐到钢琴的面前去了。
这一切都因为一次演出,是一台向残疾人“献爱心”的大型慈善晚会。晚会上来了许多大腕,都是过气的影视明星和当红的流行歌手。但是就在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她“无名指无力”这个老问题再一次出现了。为了增加无名指的力量,都红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发力,她借助于手腕的力量,把无名指往琴键上砸。这一来都红手指上的节奏就乱了,都红自己都不敢听了。这哪里是巴赫?这哪里还是巴赫?
都红是唯美的。她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停下来。停下来,从头开始,重来一遍。可是,这不是练琴,这是公开演出。都红只能顺着旋律把她的演奏半死不活地往下拖。都红的心情严重地变形了。很不甘。她像吃了一大堆苍蝇。手上却又出错了。她的演奏效果连练琴时的一半都没有达到。都红只有破罐子破摔。心中充满了说不出的懊丧。
等完最后一个节拍,都红吸气,提腕,做了一个收势。总算完了。第三创意曲丑陋不堪。太丢人了,太失败了。这个时候的都红终于有些憋不住了,想哭。掌声却响了起来,特别地热烈,是那种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都红就百感交集。站起来,鞠躬。再鞠躬。女主持人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女主持人开始赞美都红的演奏,她一连串用了五六个形容词,后面还加上了一大堆的排比句。一句话,都红的演奏简直就完美无缺。都红想哭的心思没有了,心却一点一点地凉下去。是苍凉。都红知道了,她到底是一个盲人,永远是一个盲人。她这样的人来到这个世界只为了一件事,供健全人宽容,供健全人同情。她这样的人能把钢琴弹出声音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女主持人抓住都红的手,向前拉,一直拉到舞台的最前沿。音乐响起来了,是小提琴,一点一点地,由远及近,由低及高,抒情极了,如泣如诉的。女主持人的情感早已酝酿起来了,现在正是水到渠成的时候。她情声并茂地问了一个大问题,“都红为什么要在今天为大家演奏呢?”是啊,为什么呢?都红自己也想听一听。台下鸦雀无声。女主持人的自问自答催人泪下了,“可怜的都红”是为了“报答全社会——每一个爷爷奶奶、每一个叔叔阿姨、每一个哥哥姐姐、每一个弟弟妹妹——对她的关爱”!小提琴的旋律回响在整个大厅,回响在“全社会”的每一片大地。这是哀痛欲绝的旋律,像挽歌,直往人伤心的地方钻。女主持人突然一阵哽咽,再说下去极有可能泣不成声。“报答”,这是都红没有想到的,她只是弹了一段巴赫。她想弹好,却没有能够。为什么是报答?她知道了,她来到这里和音乐无关,是为了烘托别人的爱,是为了还债。这笔债都红是还不尽的,小提琴动人的旋律就帮着她说情。人们会哭的,别人一哭她的债就抵消了。
都红的老师站在后台,她用她的怀抱接住了都红。她悲喜交加。都红不能理解她的老师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喜悦与悲伤,不知道该做怎样的应答。她只是在感受老师鼻息,炙热的,已经发烫了。都红似乎是被老师的鼻息烫伤了,再也没有走进钢琴课的课堂。老师一直追到都红的宿舍,问她为什么不去。都红把宿舍里的同学打发干净,说:“老师,钢琴我不学了,你教我学二胡吧。”
老师纳闷了:“什么意思?”
都红说:“哪一天到大街上去卖唱,二胡带起来方便。”
都红的这席话说得突兀了。口吻里头包含了与她的年纪极不相称的刻毒。
(节选自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拿》,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主要采用大量精确细腻的心理活动,使都红这一人物形象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了丰富的呈现。
B.作者善用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选文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凸显人物性格的变化,揭示主旨。
C.节选部分结局时都红语出惊人,话语内敛而富有张力,看似节制的表述,却蕴含着丰富而充沛的感情。
D.节选部分以都红为“盲人推拿师”这一边缘群体的代表,对“怜悯”进行思辨解读,充满人道主义关怀。
8.“都红想哭的心思没有了,心却一点一点地凉下去。是苍凉。”请结合上下文分析都红内心“苍凉”的原因。
9.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叙事艺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大夫文种乃献谋曰:“王其无庸战。王不如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将必有伯①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勾践草鄙之人,敢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兵甲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玩吴国于股掌之上夫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②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节选自《国语》卷十九)
【注】①伯:通“霸”,诸侯的盟主。②虺(huǐ):泛指小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夫种勇而善/谋将玩吴国于股掌之上/夫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
B.大夫种勇而善谋/将玩吴国于股掌之上/夫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
C.大夫种勇而善谋/将玩吴国于股掌之上/夫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
D.大夫种勇而善/谋将玩吴国于股掌之上/夫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逆,迎接,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中的“逆”意思相同。
B.卜:占卜,是古代的一种用火灼烧龟甲,观其裂纹以预测吉凶的行为。
C.玉趾:对人脚步的敬称。“玉”是敬辞,多用以形容对方的身体或言行。
D.顿颡,即叩头;指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多用于请罪之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王夫差进攻越国,越王勾践起兵对抗,但越国大夫文种则出主意,希望勾践讲和,以此使吴王的野心膨胀而进攻中原诸侯国,从而削弱吴国。
B.勾践派诸稽郢拜见吴王,用“天王”来称呼吴王,把吴王捧得很高,也委婉指出了他出尔反尔、不顾信义,这使其心里很愧疚,答应了求和。
C.申胥对越王的想法心知肚明,对越国大夫文种的谋略也很清楚,但吴王夫差狂妄自大、目光短浅,根本听不进他的意见。
D.吴王缺乏远虑,他没有意识到越国正在变得强大,认为越国根本不会成为心腹大患,还认为如果没有越国,吴国春秋两季阅兵就没有地方炫耀武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2)勾践草鄙之人,敢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偶题三首
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②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③随处弄潺湲。
【注】①福巾:古代文人用一幅绢束发,称幅巾。②槎:同“茬”,指农作物收割后留下来的根茎。③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这里指竹杖。
14.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组诗围绕“水”这一意象,先写行云成雨,再写水出山成川,最后写探索水的源头。
B.第一首诗写青山崔嵬,堆紫叠翠,忽而云起,忽而作雨的奇景,却不知云成雨的原因。
C.第二首诗用对比手法写水在山中的奔涌和一川江水的平静,表现了流水的变化多姿。
D.第三首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15.文章不只是记游,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这组诗表面写水,其实深蕴哲理。三首诗分别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月亮描写了乐曲结束后听众沉浸在音乐意境中的情境。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对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却国耻的沉痛之情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景象描写之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科技正________舞台艺术呈现,赋予艺术“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的简约美,营造诗化意境。机械舞台移动,可看作山脉涌动;光影交错辉映,可译为日月起落;虚拟视觉成像,可形塑万里山河……(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依托图像处理算法,________人心的“冰瀑”环节中,一滴水墨从天而降晕染开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________,唤起人们心底的文化情结;“冰雪五环”环节采用三维水墨动画、裸眼全息水墨动画等手段,以笔墨精神再现冬奥历史,观意取象、气韵相生。
当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科技已不仅仅是手段、工具、元素,其本身也承载起表意的作用、人文的温度。冬奥会闭幕式上,通过AR虚拟实时渲染技术,让中国结的红线从________汇聚于鸟巢上空,编织成巨大的红色中国结,缠绕在巨型雪花火炬周围。传统花纹的中国结、浪漫冰花围成的中国结、红绸飘舞的中国结……不同质感和元素的中国结被冰花包围。这寄予着奥林匹克全世界在一起、“更团结”的精神,也是世界与中国的连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重构 震慑 喷薄欲出 四面八方
B.重塑 震撼 喷薄欲出 四通八达
C.重构 震撼 呼之欲出 四面八方
D.重塑 震慑 呼之欲出 四通八达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技元素潜藏在视觉语言结构中,为观众创作着美好的视效体验。
B.视觉语言结构中潜藏着科技元素,为观众创作着美好的视效体验。
C.视觉语言结构中潜藏着科技元素,为观众创造着美好的视效体验。
D.科技元素潜藏在视觉语言结构中,为观众创造着美好的视效体验。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中国与世界的连结,也寄托着全世界在一起、“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B.这寄托着全世界在一起、“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世界与中国的连结。
C.这寄予全世界在一起、“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中国与世界的连结。
D.这是世界与中国的连结,也寄予全世界在一起、“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良好的生态意识, ① 。保护生态,呵护赖以生存的山山水水、林木草地,需要行动上有力、观念上更新。加强生态教育,让人们了解生态知识、知悉生态义务、提升生态自觉, ② 。无论是认识动植物还是参与垃圾分类,无论是牢记节约用电还是倡导低碳生活,这些观念和做法, ③ ,通过生态教育获取知识与方法才是重要途径。可以说,加强生态教育,是让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走进位于青海省囊谦县的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玉树实验学校,一场别开生面的生物课正在高一(1)班的教室里进行。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展示雪豹、岩羊等生物的习性特点,热烈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动的表演、踊跃的参与,引来阵阵掌声和笑声。据了解,在三江源地区,已有100余所中小学将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态教育结合起来,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绿色生态理念的种子。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伟大的文学家歌德,在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绘画,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他的画技仍然没有什么进步。于是他决定去法国旅行,当他看到了真正的大师的画后,这时他才觉悟:自己并没有绘画的才能。于是他毅然放弃了他所爱的绘画,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并且很快成了著名的文学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C 6.①不要随意点击可疑的广告、短信、二维码,不轻易下载和安装搜索到的来历不明的APP。②不轻易连接不设密码的无线网络,使用前要看清无线网络热点名称。③长期不上网时关闭手机的无线连接功能及蓝牙功能等。④严格管理应用权限,对涉及私密信息的权限调用,保持警惕。⑤从正规渠道购买手机,选择正规售后。⑥对私密数据进行加密,不轻易发送私密信息。(答出3点即可)
7.B 8.①都红对自己演出的意义、自我生命的价值认知产生了落差;
②都红从同情的掌声和赞美中意识到“她到底是一个盲人”,人格上失去了平等和尊严。 9.①叙述人称: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比较自由灵活。
②叙述视角:以全知视角展开叙述,并用盲人视角来引领读者体验盲人世界。
③叙述方式:以倒叙的形式续写人物先前的经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④叙述语言:朴素且诗性,轻盈而凝重,能品味出深刻的哲理性、反讽性,如“小提琴动人的旋律就帮着她说情。人们会哭的,别人一哭她的债就抵消了。”
⑤叙述技巧:小说采用“心灵叙事”的模式,侧重细致描写人物隐秘的心理,利用人物的内心冲突来彰显人物性格,展现盲人这一特殊群体敏感而自尊的心灵,并以此来推动小说进程。突出对健全人格和尊严的高度礼赞。
10.C 11.A 12.B 13.(1)等到吴国的百姓疲惫,天灾又夺去吴国的粮食后,我们就可以安安稳稳地收拾它的残局,吴国就失去了上天的保佑了。
(2)勾践是草野鄙贱之人,怎么敢计较边境上的小怨,以至再次得罪您的左右呢?
14.B 15.第一首:凡事当寻求根底,努力探寻真理。或不但要欣赏美,更要探索美。
第二首:要达到澄澈的境界,就要经历千难万险。或美有多种形态,不要以固定眼光衡量。
第三首:探求真理永无止境,随缘领略,美好即得。或寻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会贯通,不可偏执一端。
16.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17.C 18.D 19.A
20.①离不开良好的生态教育
②有助于提升生态保护的自觉意识和践行能力
③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21.句子用播撒比喻生态教育,用种子比喻生态意识,(也可以表述为:把生态教育比喻为播撒,把生态意识比喻种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良好的生态教育给孩子们打下了良好的生态意识基础。
22.略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语言表达,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本文的作者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西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