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地理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地理含解析第1页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地理含解析第2页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地理含解析第3页
    还剩4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地理含解析,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级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年级9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敦煌莫高窟位于戈壁地区,当地盛行偏东风和偏西风,位于其西侧的鸣沙山是莫高窟的风蚀沙源地。21世纪初,我国在莫高窟崖顶部西侧的砾石戈壁基础上建设人工戈壁带以减少风沙流。研究显示,当人工戈壁的砂石覆盖率为30%时,风力作用由侵蚀转变为堆积。下图示意原始砾石戈壁在不同风速下输沙量的垂直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随着风速的增加,原始戈壁上垂直高度的输沙量( )
    A. 最大值逐渐减小 B. 与高度成正相关
    C. 在下层逐渐增大 D. 与高度成负相关
    2. 莫高窟千年未被沙丘掩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风速大小②植被覆盖率③地面粗糙度④盛行风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研究人员认为人工戈壁带的砂石覆盖率应该选择30%,主要是考虑( )
    A. 建设成本 B. 生态效益 C. 固沙能力 D. 导沙能力
    剑麻作为一种热带植物,叶片宽大,根系较发达,适应性强。其纤维具有耐盐碱、弹性大等特点,用途广,多用来制作各种工业用品和生活用品,内含的剑麻皂素等可用于抗癌药物的合成,而剑麻残渣可作饲料肥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云南元谋(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干热河谷地区扶贫工作队,针对该地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在农技专家指导下推广剑麻种植,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云南元谋生态脆弱主要是因为( )
    ①土层薄、土壤发育程度低②降水较少,蒸发强,气候干燥③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④高寒缺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5. 剑麻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体现在( )
    ①叶片宽大,蒸腾作用强,使地表径流减少②叶片可拦截降雨,减弱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力,减缓土壤侵蚀③剑麻的枯叶具有蓄水量,延迟地表径流的形成④剑麻根系较发达,根的物理固结效应等作用强化土壤抗冲击和抗侵蚀能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为改变该地区贫困面貌,该地今后在产业发展上合理的措施是( )
    A. 延长产业链,发展剑麻深加工 B. 增施化肥,提高剑麻产量
    C. 大力开采地下水,扩大种植面积 D. 开拓剑麻的非洲市场
    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并排列在一起,垒原木时一般都垫上苔藓。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连着房门均修建一间门斗。据专家研究,木刻楞有调节温度、水分和平衡情绪的作用,冬暖夏凉,被誉为“长寿木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木刻楞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可能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住宅( )
    A. 鄂伦春族 B. 彝族 C. 维吾尔族 D. 高山族
    8. 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叠原木时原木间垫上苔藓的主要目的是( )
    A. 填充绿色植被,覆盖墙面,增加建筑美感
    B. 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
    C. 通过苔藓吸收湿气,提高室内湿度
    D. 利用苔藓特殊生物性状,起到防虫防蛀作用
    图a为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b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破坏生态平衡。自1999年该区域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但坡面林地土壤出现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生长带来威胁,目前环境需要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导致图b所示区域不同地形部位植被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地形 C. 水分 D. 土壤肥力
    10. 该区域坡面林地干燥化过程是( )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水资源短缺
    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 ④→①→②→③ B. ④→③→②→①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③→①
    11. 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植被建设的有效途径是( )
    A. 选择耗水少或耐旱植被,分区种植 B. 严禁人为活动,植被自然恢复
    C. 人为干预、营造大面积人工林 D. 高密度种植林木,增加森林覆盖率
    研究表明,泥炭是一种记录过去气候变化的可靠地质载体。一般认为当沼泽表面气候温暖、湿润时,泥炭的腐殖化度较低。科研中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泥炭样品的吸光度,泥炭腐殖化程度与其碱提取液的吸光度值成正相关。下图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区锦北泥炭距今6000年以来剖面样本的吸光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锦北泥炭剖面样本距今约1600年左右吸光度较低,且剖面中木本植物残体含量大,当时的气候特征与下列气候事件体现一致的是( )
    A. 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严重干旱事件 B. 北大西洋大规模冰川漂移事件
    C.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暖湿气候事件 D. 中国明清时期小冰期气候事件
    13. 锦北泥炭样本吸光度反映该地区距今6000-350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最可能的是( )
    A. 沼泽中水生植物增多 B. 沼泽地表水盐度降低
    C. 沼泽地面积显著增大 D. 沼泽边缘演化为草原
    泥沙输移比为河流断面的输沙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土壤流失总量的比值。东北黑土分布区坡面侵蚀量大,春、夏季水蚀较强,但河流输沙量小。下图为“松花江流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①~④四个河流断面中,泥沙输移比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与夏季比,该流域春季水蚀的特点是( )
    A. 侵蚀量大,坡面侵蚀强烈 B. 侵蚀量大,侵蚀速度较快
    C. 侵蚀量小,沟谷侵蚀为主 D. 侵蚀量小,侵蚀范围较广
    16. 为减少土壤水蚀,当地农业生产应( )
    A. 沿等高线耕作 B. 增施有机肥料 C. 退耕还草还牧 D. 实行作物轮作
    巴萨卡湖位于非洲东部,与阿瓦什河相隔低矮的分水岭。1964年,区域内开辟了三处甘蔗种植园,在阿瓦什河上建泵站抽水漫灌,10年后巴萨卡湖年均水位发生明显变化。2000年后在湖区东北部修建了多座泵站,抽水排入阿瓦什河。下图示意巴萨卡湖流域的水系和种植园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2000年前巴萨卡湖( )
    A. 水位季节变化小,咸水湖 B. 水位季节变化大,为咸水湖
    C. 水位季节变化小,为淡水湖 D. 水位季节变化大,为淡水湖
    18. 2000年后,在湖区东北部修建多座抽水泵站的主要目的是( )
    ①避免湖泊水体进一步恶化②防止淹没附近城镇和农田
    ③减缓湖区附近土地盐渍化④缓解阿瓦什河下游用水紧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原始海岸湿地之一。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情形,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自然景观演变的过程和方向。下图为江苏省不同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的距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 )
    A. 1979~2015年射阳段推进距离最大 B. 1979~2015年东台段推进距离最大
    C. 1991~2003年整体推进最快 D. 2003~2015年整体推进最快
    20. 与如东相比,射阳、大丰、东台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A. 湿地资源丰富 B. 水热条件最好 C. 位于淮河入海口 D. 人口密度大
    季节性移民社区是寻求更好生活的季节性移民在一定地域空间内集聚,其在“美好”生活实践中,以共同利益为联系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拥有独特的长寿地理环境、益寿习俗以及安和的生活环境,是我国季节性移民最为密集的目的地之一。下图示意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发展阶段、类型和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推测我国季节性移民到巴马县的最佳时间段是( )
    A. 4-5月 B. 6-7月 C. 8-9月 D. 10-次年3月
    22. 毗邻长寿养生景区,呈低密聚居的季节性移民社区是( )
    A. 交融性社区 B. 优势性社区 C. 共享性社区 D. 纯粹性社区
    23. 季节性移民社区有序扩张与转型发展支撑力是( )
    A. 移民需求 B. 独特的长寿资源 C. 商业资本 D. 地方政府的调控
    美国农业数字化起步较早,在进行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中美国选择了较为系统化的多元共进矩阵型发展模式,直接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技术层面全方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具体发展模式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美国的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A. 利于提升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水平 B. 能够消除城乡数字知识鸿沟
    C. 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D. 带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
    25. 美国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数字乡村发展的启示( )
    A. 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B. 完善乡村农业数字化发展体系
    C. 数字化法律建设优先发展 D. 农民带头投资,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总体设计
    26. 下列哪些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速度较快( )
    A. 浙江杭州临安区 B. 山东济宁嘉祥县
    C. 四川乐山沐川县 D. 湖北武汉汉阳区
    我国华北某滨海平原受海洋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土壤盐碱化严重。为解决春季土壤返盐问题,经过长期实践摸索,该地区自12月10日起采取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结冰灌溉的措施,效果显著。下图示意该地区12月10日至次年3月31日,未灌溉土壤和结冰灌溉土壤表层含盐量和含水量的变化图,盐度与冰点温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与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相比,该地区土壤盐碱化成因不同之处主要是( )
    A. 春季蒸发旺盛 B. 地势低洼 C. 地下水盐度高 D. 灌溉不当
    28. 取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结冰灌溉降低表土盐分的过程( )
    ①较低盐度的水体结冰,盐分析出,冰块漂浮上层
    ②盐分浓度较低的冰层融化,水体下渗
    ③盐分浓度较高的冰层融化,水体下渗
    ④较高盐度的水体结冰,盐分析出
    A. ①④③②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④② D. ④②①③
    29. 图中表示结冰灌溉后土壤表层含盐量变化曲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水温是湖泊的重要性质之一。科研人员分别于2016年6月1日及8月9日对我国某湖泊水温进行观察研究。下图为两日当地太阳辐射强度、气温、湖泊表层水温观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该湖泊位于(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青藏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东北平原
    31. 示意8月9日湖泊表层水温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2. 造成两日表层水温差异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高度差异 B. 湖泊补给差异
    C. 天气状况差异 D. 蒸发大小差异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是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下图为2003-2017年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重心演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有关2003-2017年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重心演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南驻马店市的医疗资源配置等级居全国最高
    B. 总体上东南沿海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提升速度快于其他地区
    C. 呈现出先向东南,再向西北,后向东南的多重转向特征
    D.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均衡性
    34. 影响医疗资源空间配置重要的区域性因素有( )
    ①人口分布与结构②政策及财政投入③集聚和规模效益④空间可达性⑤地价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曾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区,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与之相关的行业逐渐衰落。在政府的指导下,贾汪立足实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2018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左图为贾汪转型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变化趋势示意、右图为贾汪转型绿色发展各子系统评价结果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综合发展过程特征( )
    ①综合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②2009~2016年,综合指数由30增长至80,增幅较大
    ③2005~2008年,综合指数下降,经济增长不足
    ④2016~2018年,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稳定增长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6. 推断贾汪在资源枯竭后转型绿色发展中,没有采取的举措( )
    A. 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 B. 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C. 淘汰落后产能、污染较大的工业企业 D. 转变产业结构,引进资源型企业
    37.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 )
    ①始终坚持经济促发展为前提,为首位
    ②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
    ③协调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④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植被通常被认为是减轻土壤表面侵蚀的关键因素,可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减轻风蚀。图示意内蒙古中西部某区域2000年、2017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固沙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与高覆盖度草地相比,该区域每公顷林地固沙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林下地温高 B. 林地生物量小
    C. 植株密度低 D. 植株根系发达
    39. 推测2000-2017年林地固沙能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水分减少 B. 区域风力增强
    C 土壤养分减少 D. 全球气候变暖
    下图示意撒哈拉沙漠南缘某国1965—2005年间的城镇化发展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0. 下列关于该国1965—2005年间城镇化发展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产业产值高 B. 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低
    C. 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速快 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
    41. 该国该时期( )
    A. 工业基础雄厚 B. 服务业水平高 C. 就业机会充足 D. 农业生产落后
    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42. 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
    A. 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 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 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 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43. 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
    A. 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 B. 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 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 D. 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滩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 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
    A. 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 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 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 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45. 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6. 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II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 多元化 B. 内向化 C. 等级 D. 中心化
    47. 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 城市近郊型 B. 边远山区型 C. 搬迁撤并型 D. 特色保护型
    48. 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历史文化传承 B. 工业与信息化 C. 自然环境变迁 D. 交通区位变化
    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49. 与旧金山比,洛杉矶水资源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较高,蒸发量大 B. 山脉阻挡,降水量小
    C. 洋流影响,降温减湿 D. 河流短少,径流量小
    50. 从区域外调水对洛杉矶的影响有( )
    A. 减少城市水分蒸发 B. 减轻城市地质灾害
    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 增加城市内涝风险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5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科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占黑土地总面积的20.1%。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3°-15°坡耕地,占黑土地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4%。60%以上的旱作农田发生了水土流失问题,黑土层正以年均0.1-0.5厘米的速度剥蚀流失。侵蚀沟发展已造成耕地破碎化,东北黑土地侵蚀沟已累计损毁耕地33.3万公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探讨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该地位于北纬48度。
    材料二:以下是小组实验获得数据。

    材料三:不同雨强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量。

    (1)分析东北黑土广布的气候因素。
    (2)据题目信息判断该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说明判断依据并分析该作物控制水土流失效果最好的原因。
    (3)分析并比较不同雨强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量异同。








    2020级高三年级9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敦煌莫高窟位于戈壁地区,当地盛行偏东风和偏西风,位于其西侧的鸣沙山是莫高窟的风蚀沙源地。21世纪初,我国在莫高窟崖顶部西侧的砾石戈壁基础上建设人工戈壁带以减少风沙流。研究显示,当人工戈壁的砂石覆盖率为30%时,风力作用由侵蚀转变为堆积。下图示意原始砾石戈壁在不同风速下输沙量的垂直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随着风速的增加,原始戈壁上垂直高度的输沙量( )
    A. 最大值逐渐减小 B. 与高度成正相关
    C. 在下层逐渐增大 D. 与高度成负相关
    2. 莫高窟千年未被沙丘掩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风速大小②植被覆盖率③地面粗糙度④盛行风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研究人员认为人工戈壁带的砂石覆盖率应该选择30%,主要是考虑( )
    A. 建设成本 B. 生态效益 C. 固沙能力 D. 导沙能力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随着风速由10m/s增加至14m/s,输沙量最大值减小,最大值出现的高度上升,输沙量在下层(如8m以下)减小,A正确,C错。随着风速增加,大致在8m高度下,输沙量减小,在8m高度上,输沙量增大,并非呈正相关或负相关,BD错。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材料“莫高窟位于戈壁地区”可知,莫高窟地区砂石覆盖较高,再结合材料“当人工戈壁的砂石覆盖率为30%时,风力作用由侵蚀转变为堆积”可知,戈壁砂石覆盖有利于抑制沙丘掩盖。同时,注意材料“当地盛行偏东风和偏西风”,盛行偏东风时,有利于促进沙粒向西搬运,抑制沙丘掩盖,所以主要与地面粗糙度以及盛行风向相关,③④正确。当地位于西北内陆,风速大,植被覆盖率低,有利于促进沙丘掩埋,①②错。故选D。
    【3题详解】
    莫高窟西侧的鸣沙山是其风蚀沙源地,偏西风侵蚀搬运鸣沙山沙粒向东输送,注意材料信息“当人工戈壁的砂石覆盖率为30%时,风力作用由侵蚀转变为堆积”,所以人工戈壁带的砂石覆盖率选择30%时,有利于促进偏西风搬运的沙粒沉积。再加之当地受偏东风的影响,当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相对于偏西风而言,偏东风的风速应相对较小,结合图示信息,风速较小时,输沙量最大值的高度降低,输沙量最大值增大,所以盛行偏东风时,有利于促进沉积的沙粒再次向西搬运,所以主要考虑的是导沙能力,D正确。人工戈壁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莫高窟,建设成本和生态效益不是主要考虑因素,AB错。砂石覆盖率为30%时,风力作用由侵蚀转变为堆积,如果为了考虑固沙能力,砂石覆盖率应更高,但如果砂石覆盖率更高,相对偏弱的偏东风则难以将沉积的沙粒再次向西搬运,所以并非考虑固沙能力,C错。故选D。
    【点睛】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主要的措施有:①消除贫困;②旱期预警;③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④调节农、林、牧用地;⑤控制人口增长;⑥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等。
    剑麻作为一种热带植物,叶片宽大,根系较发达,适应性强。其纤维具有耐盐碱、弹性大等特点,用途广,多用来制作各种工业用品和生活用品,内含的剑麻皂素等可用于抗癌药物的合成,而剑麻残渣可作饲料肥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云南元谋(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干热河谷地区扶贫工作队,针对该地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在农技专家指导下推广剑麻种植,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云南元谋生态脆弱主要是因为( )
    ①土层薄、土壤发育程度低②降水较少,蒸发强,气候干燥③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④高寒缺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5. 剑麻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体现在( )
    ①叶片宽大,蒸腾作用强,使地表径流减少②叶片可拦截降雨,减弱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力,减缓土壤侵蚀③剑麻的枯叶具有蓄水量,延迟地表径流的形成④剑麻根系较发达,根的物理固结效应等作用强化土壤抗冲击和抗侵蚀能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为改变该地区贫困面貌,该地今后在产业发展上合理的措施是( )
    A. 延长产业链,发展剑麻深加工 B. 增施化肥,提高剑麻产量
    C. 大力开采地下水,扩大种植面积 D. 开拓剑麻的非洲市场
    【答案】4. C 5. D 6. A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材料:云南元谋位于云贵高原北部边缘的干热河谷内,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强,气候干燥,不利于植被生长,植被稀少,导致生态环境脆弱,②正确;位于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地势起伏大,加上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退化,生态环境脆弱,③正确,B正确;地处河谷,土壤条件相对较容易人为改善,且土壤条件受控于该地的气候和地势,故土壤不是其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①错误,AD错误;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北部边缘的干热河谷内,海拔并不是很高,不存在高寒缺氧,④错误,B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可知地表径流减少,会加剧当地气候干燥情况,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①错误,ABC错误;结合材料,可知剑麻叶片宽大,可拦截降雨,减弱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力,减缓土壤侵蚀,从而减少水土流失,②正确;剑麻的枯叶具有蓄水量,且可以拦截地表径流,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延迟地表径流的形成,减少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从而减少水土流失,③正确;结合材料可知剑麻根系较发达,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根的物理固结效应等作用强化土壤抗冲击和抗侵蚀能力,减小水土流失,④正确,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延长产业链,发展剑麻深加工,可以提高剑麻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A正确;增施化肥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可能会造成土壤板结,B错误;大力开采地下水,会使得水资源短缺,当地气候更加干旱,生态环境变得更脆弱,且还可能导致地面塌陷,C错误;结合材料,剑麻作为一种热带植物,非洲热带面积广,剑麻市场需求量小,开拓剑麻的非洲市场不可取,D错误;故选A。
    【点睛】云南元谋县:地处滇中高原北部,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宝贵的热区资源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冬季蔬菜基地之一。但干热河谷坝周低山区,气候干燥、水热矛盾突出、人类活动干扰强烈、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地形破碎、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带之一。
    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并排列在一起,垒原木时一般都垫上苔藓。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连着房门均修建一间门斗。据专家研究,木刻楞有调节温度、水分和平衡情绪的作用,冬暖夏凉,被誉为“长寿木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木刻楞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可能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住宅( )
    A. 鄂伦春族 B. 彝族 C. 维吾尔族 D. 高山族
    8. 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叠原木时原木间垫上苔藓的主要目的是( )
    A. 填充绿色植被,覆盖墙面,增加建筑美感
    B. 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
    C. 通过苔藓吸收湿气,提高室内湿度
    D. 利用苔藓特殊生物性状,起到防虫防蛀作用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地区。结合材料:“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可知木刻楞所在区域森林资源丰富,新疆气候干旱,森林植被稀少,排除C;“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冬暖夏凉”,可知木刻楞所在区域纬度位置高,冬季气温低,南墙多开窗户,可以接受更多的太阳辐射,排除BD;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木刻楞冬暖夏凉,是东北地区的典型民居,A正确;故选A。
    【8题详解】
    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木刻楞位于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所以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应更加注重防寒保暖,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可以增强保暖效果,并不是为了防虫防蛀,B正确,D错;原木间垫上苔藓,并不能增加建筑美感,A错;苔藓吸收湿气生长,填满空隙,不能增加室内湿度,C错误;故选B。
    【点睛】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
    图a为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b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破坏生态平衡。自1999年该区域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但坡面林地土壤出现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生长带来威胁,目前环境需要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导致图b所示区域不同地形部位植被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地形 C. 水分 D. 土壤肥力
    10. 该区域坡面林地干燥化过程是( )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水资源短缺
    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 ④→①→②→③ B. ④→③→②→①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③→①
    11. 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植被建设的有效途径是( )
    A. 选择耗水少或耐旱植被,分区种植 B. 严禁人为活动,植被自然恢复
    C. 人为干预、营造大面积人工林 D. 高密度种植林木,增加森林覆盖率
    【答案】9. C 10. D 11. A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区域沟壑底部是落叶阔叶林,主要是森林植被,坡面为疏林草原,丘陵顶部是灌木草原。根据所学可知,水分条件是影响森林、疏林、灌木、草原等不同植被类型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合图示可知,当地的地表径流会随坡向下流动,因此沟壑底部水分条件最好,能够生长森林植被,随着海拔升高,水分条件变差,植被类型依次变为疏林草原和灌木草原,C正确。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部位的热量条件差异不大,A错误;地形对植被空间差异有影响,但不是直接的主要因素,B错误;土壤肥力主要影响农业生产,对植被空间差异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坡耕地转为林草地之后,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会显著提高;而林草的需水量比农作物大,因此植被大量吸取地下水,进而导致坡面水资源短缺;水分减少,林地数量减少,植被变得稀疏,大量地面裸露,接收太阳辐射增多,地表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壤变干;进一步导致森林退化,使得森林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又加剧土壤的干燥化。因此该区域坡面林地干燥化过程是④→②→③→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该地区降水稀少,所以要根据沟壑和丘陵不同部位的水分条件进行合理安排,选择耐旱植被、控制种植密度等,A正确;该地区有人口长期居住,严禁人为活动很难实现,B错误;人为干预、营造大面积人工林,高密度种植林木,增加森林覆盖率,都会大大增加耗水量,进一步加剧当地的干燥化,CD错误。故选A。
    【点睛】森林的环境效益: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研究表明,泥炭是一种记录过去气候变化的可靠地质载体。一般认为当沼泽表面气候温暖、湿润时,泥炭的腐殖化度较低。科研中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泥炭样品的吸光度,泥炭腐殖化程度与其碱提取液的吸光度值成正相关。下图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区锦北泥炭距今6000年以来剖面样本的吸光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锦北泥炭剖面样本距今约1600年左右吸光度较低,且剖面中木本植物残体含量大,当时的气候特征与下列气候事件体现一致的是( )
    A. 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严重干旱事件 B. 北大西洋大规模冰川漂移事件
    C.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暖湿气候事件 D. 中国明清时期小冰期气候事件
    13. 锦北泥炭样本吸光度反映该地区距今6000-350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最可能的是( )
    A. 沼泽中水生植物增多 B. 沼泽地表水盐度降低
    C. 沼泽地面积显著增大 D. 沼泽边缘演化为草原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据图文材料可知,一般认为当沼泽表面气候温暖、湿润时,泥炭的腐殖化度较低。泥炭腐殖化程度与其碱提取液的吸光度值成正相关。锦北泥炭剖面样本距今约1600年左右吸光度较低,且剖面中木本植物残体含量大,则其泥炭的腐殖化度较低,说明当时沼泽表面气候温暖、湿润,生长的木本植物多。我国的气候当时应处于温暖湿润期,和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暖湿气候事件体现一致,C正确;黄河中下游平原严重干旱事件中的“干”,与当时的温暖、湿润,气候特征不一致,A错误;北大西洋大规模冰川漂移事件、中国明清时期小冰期气候事件两次气候事件体现是“冷”,与当时的温暖、湿润,气候特征不一致,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据图文材料可知,一般认为当沼泽表面气候温暖、湿润时,泥炭的腐殖化度较低。泥炭腐殖化程度与其碱提取液的吸光度值成正相关。读图距今6000-3500年以来锦北泥炭样本吸光度是波状上升的,说明当时沼泽表面气候变干、变冷,沼泽中水生植物会减少,A错误;由于变干水分蒸发,沼泽地表水盐度会升高,B错误;由于变干水分蒸发,沼泽地面积显著减小,C错误;由于变干水分蒸发,沼泽地面积显著减小, 沼泽边缘演化为草原,D正确。故选D。
    【点睛】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都会对当时的自然、人类环境造成影响。气候表现为“冷干”时,高纬度地区植被减少,森林的边界向低纬度移动,游牧民族生存困难,可能会发生较为激烈的游牧、农耕民族之间的冲突;我国黄土高原的环境演化,游牧民族的入侵都一定程度上和气候的变化规律相契合。
    泥沙输移比为河流断面的输沙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土壤流失总量的比值。东北黑土分布区坡面侵蚀量大,春、夏季水蚀较强,但河流输沙量小。下图为“松花江流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①~④四个河流断面中,泥沙输移比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与夏季比,该流域春季水蚀的特点是( )
    A. 侵蚀量大,坡面侵蚀强烈 B. 侵蚀量大,侵蚀速度较快
    C. 侵蚀量小,沟谷侵蚀为主 D. 侵蚀量小,侵蚀范围较广
    16. 为减少土壤水蚀,当地农业生产应( )
    A. 沿等高线耕作 B. 增施有机肥料 C. 退耕还草还牧 D. 实行作物轮作
    【答案】14. A 15. C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泥沙输移比为河流断面的输沙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土壤流失总量的比值。”结合松花江流域地形图可知①处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速快,水土流失较严重,泥沙输移比最大,A项正确;据“松花江流域地形图”可知,②地③地以及④地均在0-200米之间,地势起伏相对较小,河流流速慢,河流搬运能力较弱,泥沙输移比较小,故本题BCD项错误,选A。
    【1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地为松花江流域,结合所学松花江流域一年有两个汛期,为春汛和夏汛,春汛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夏汛为大气降水补给形成,春汛相对夏汛水量较少,侵蚀量小,A、B项错误;季节性积雪融水多分布在山地沟谷地区,分布范围相对较小,夏汛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侵蚀范围较大,C项正确,D项错误,本题选C。
    【16题详解】
    为减少土壤水蚀,当地农业生产应该沿等高线耕作,减少土壤坡度,A项正确;增施有机肥料与减少土壤水蚀无关,B项错误;该地为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好,无需退耕还草还牧,C项错误;实行作物轮作,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对减少土壤水蚀影响不大,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水蚀类型:(l)面蚀,即裸露地面的侵蚀,可细分为雨滴击溅侵蚀、隐匿侵蚀、层状侵蚀、砂砾化面蚀、鳞片状面蚀和细沟面蚀等;(2)沟蚀,即沟状侵蚀,包括浅沟、切沟、冲沟、河沟、荒沟和崩沟等形式;(3)山洪,即在山地丘陵区遇有大雨,坡面很快产生大的径流,并夹带大量固体物质泻入沟道,水流骤急,将沿途崩塌、滑落的固体物质冲出沟口;(4)岩溶侵蚀,如石灰岩岩溶侵蚀地貌,这是在地质年代,雨水沿石灰岩裂缝不断渗流所形成的。
    巴萨卡湖位于非洲东部,与阿瓦什河相隔低矮的分水岭。1964年,区域内开辟了三处甘蔗种植园,在阿瓦什河上建泵站抽水漫灌,10年后巴萨卡湖年均水位发生明显变化。2000年后在湖区东北部修建了多座泵站,抽水排入阿瓦什河。下图示意巴萨卡湖流域的水系和种植园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2000年前巴萨卡湖( )
    A. 水位季节变化小,为咸水湖 B. 水位季节变化大,为咸水湖
    C. 水位季节变化小,为淡水湖 D. 水位季节变化大,为淡水湖
    18. 2000年后,在湖区东北部修建多座抽水泵站的主要目的是( )
    ①避免湖泊水体进一步恶化②防止淹没附近城镇和农田
    ③减缓湖区附近土地盐渍化④缓解阿瓦什河下游用水紧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巴萨卡湖位于非洲东部”,结合该湖的经纬位置可知,该湖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排除AC。读图,河流只注入湖泊,没有径流流出,湖中盐分积累,形成咸水湖,B正确,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1964年,区域内开辟了三处甘蔗种植园,在阿瓦什河上建泵站抽水漫灌,10年后巴萨卡湖年均水位发生明显变化”结合读图,可知,在阿瓦什河上建泵站抽水,灌溉余水流入湖泊,导致湖泊水位上涨,故在湖区修建多座抽水泵站是要降低湖泊水位,不能直接避免水质恶化,①错误。且该湖为内流湖,湖泊面积小,水位上涨可能淹没附近城镇和农田。湖泊水位上涨导致沿岸地下水位抬升,土壤盐渍化频繁发生。因此,在湖区东北部修建多座抽水泵站抽出过多湖水,可以防止淹没附近城镇和农田,减缓湖区附近土地盐渍化,②③正确。抽出的湖水含盐量较高,排入阿瓦什河会导致其水质下降,加剧下游用水紧张,④错误。综上所述,排除ABC,D正确。故选D。
    【点睛】只有径流注入,没有径流流出的湖泊为咸水湖。
    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原始海岸湿地之一。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情形,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自然景观演变的过程和方向。下图为江苏省不同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的距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 )
    A. 1979~2015年射阳段推进距离最大 B. 1979~2015年东台段推进距离最大
    C. 1991~2003年整体推进最快 D. 2003~2015年整体推进最快
    20. 与如东相比,射阳、大丰、东台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A. 湿地资源丰富 B. 水热条件最好 C. 位于淮河入海口 D. 人口密度大
    【答案】19. C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对比图中图中1979年和2015年各个地段围垦向海洋推进的距离差值,可知图示时期内推进距离最大和速度最快的是大丰段,故AB错,整个边界推进速度是在1991-2003年最快,2003-2015年推进最慢,故C正确,D错,本题选C。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情形,故围垦边界推进明显说明湿地资源丰富,从水热条件来看越向东南越好,与其他三地相比,如东水热条件更好,故A正确,B错。围垦边界推进与淮河关系较小,四地的人口密度差异较小,故CD错,本题选A。
    【点睛】滨海湿地是指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按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滨海湿地的下限为海平面以下6米处(习惯上常把下限定在大型海藻的生长区外缘),上限为大潮线之上与内河流域相连的淡水或半咸水湖沼以及海水上溯未能抵达的入海河的河段。与此相当的用语有海滨湿地、海岸带湿地或沿海湿地等。地形上包括河口、浅海、海滩、盐滩、潮滩、潮沟、泥炭沼泽、沙坝、沙洲、泻湖、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海湾、海堤、海岛等。
    季节性移民社区是寻求更好生活的季节性移民在一定地域空间内集聚,其在“美好”生活实践中,以共同利益为联系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拥有独特的长寿地理环境、益寿习俗以及安和的生活环境,是我国季节性移民最为密集的目的地之一。下图示意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发展阶段、类型和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推测我国季节性移民到巴马县的最佳时间段是( )
    A. 4-5月 B. 6-7月 C. 8-9月 D. 10-次年3月
    22. 毗邻长寿养生景区,呈低密聚居的季节性移民社区是( )
    A. 交融性社区 B. 优势性社区 C. 共享性社区 D. 纯粹性社区
    23. 季节性移民社区有序扩张与转型发展的支撑力是( )
    A. 移民需求 B. 独特的长寿资源 C. 商业资本 D. 地方政府的调控
    【答案】21. D 22. D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季节性移民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而巴马县位于广西省,拥有独特的长寿地理环境、纬度位置低、冬季温暖,有更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来此避寒越冬,因此我国季节性移民到巴马县的最佳时间段是10-次年3月,正确答案为D。
    【22题详解】
    毗邻长寿养生景区,生活成本相对高,需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该区域的移民社区业主大多是能自主支配财富的临近退休或刚退休的人群和养生意识强的中年富裕阶层以及海外人士。他们注重居住的品质和私密性,出于结伴心理邀请有共同话题、相似品味的亲友们团购养生公寓,在巴马形成亲密圈子,发展品味社区。最终形成了在居住空间上隔离东道主社区和其他养生群体、在心理空间上融入乡村发展的纯粹性季节性移民社区。正确答案为D。
    【23题详解】
    季节性移民具有 “半旅游、半生活”的特征 ,需要商业消费之外的基础生活设施与公共服务来保障舒适的生活。地方政府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巴马康养从低端向高中低多端发展,引导了季节性移民社区有序扩张与转型发展。正确答案为D。在萌芽起步阶段,独特的长寿养生资源环境和季节性移民需求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A、B排除。在快速参与阶段 ,商业资本促进了季节性移民社区的发展,因此,C排除。
    【点睛】季节性迁移位于旅游和永久性迁移之间的过渡地带。季节性移民社区是差异化的“美好生活 ”需求、独特的长寿资源及乡村生活环境、外来商业资本、地方政府调控和利益共生等 “五力驱动 ” 的结果,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动力和作用方式存在差异。
    美国农业数字化起步较早,在进行数字乡村的建设过程中美国选择了较为系统化的多元共进矩阵型发展模式,直接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技术层面全方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具体发展模式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美国的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A. 利于提升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水平 B. 能够消除城乡数字知识鸿沟
    C. 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D. 带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
    25. 美国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数字乡村发展的启示( )
    A. 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B. 完善乡村农业数字化发展体系
    C. 数字化法律建设优先发展 D. 农民带头投资,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总体设计
    26. 下列哪些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速度较快( )
    A. 浙江杭州临安区 B. 山东济宁嘉祥县
    C. 四川乐山沐川县 D. 湖北武汉汉阳区
    【答案】24. C 25. A 26. A
    【解析】
    【24题详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数字乡村建设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上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城乡信息的共享,而不是提升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水平,且信息交流不需要过高的数字化建设,故A不选;图中显示数字化乡村建设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城乡数字知识鸿沟,但城乡之间依然有差距,不可能完全消除,故B不选;图中显示乡村网络的建设和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等,将有利于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故C正确;但是对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并无太大的影响,故D不选。答案选择C。
    【25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在数字乡村建设上,影响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故A正确;但是我国经济相对美国稍微落后一些,科技水平较美国低,因此目前完善乡村农业数字化发展体系尚早,故B不选;图中显示美国数字化的相关法案都是在基础的乡村网络建设之后建立,故C不选;农民在经济上能力较弱,素质相对较低,故D不选。答案选择A。
    【26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实现乡村建设发展上,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有关,浙江杭州市临安县经济发展较快,临近经济发达区域,因此发展速度较快,而山东济宁嘉祥县、四川乐山沐川县、湖北武汉汉阳区相比杭州市临安县经济较之落后,发展速度较慢,故A正确,BCD不选。答案选择A。
    【点睛】乡村数字化建设的积极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数字乡村建设,应注重:加快建设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引导数字金融向农村延伸下沉,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推动农村数字化治理,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
    我国华北某滨海平原受海洋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土壤盐碱化严重。为解决春季土壤返盐问题,经过长期实践摸索,该地区自12月10日起采取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结冰灌溉的措施,效果显著。下图示意该地区12月10日至次年3月31日,未灌溉土壤和结冰灌溉土壤表层含盐量和含水量的变化图,盐度与冰点温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与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相比,该地区土壤盐碱化成因不同之处主要是( )
    A. 春季蒸发旺盛 B. 地势低洼 C. 地下水盐度高 D. 灌溉不当
    28. 取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结冰灌溉降低表土盐分的过程( )
    ①较低盐度的水体结冰,盐分析出,冰块漂浮上层
    ②盐分浓度较低的冰层融化,水体下渗
    ③盐分浓度较高的冰层融化,水体下渗
    ④较高盐度的水体结冰,盐分析出
    A ①④③②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④② D. ④②①③
    29. 图中表示结冰灌溉后土壤表层含盐量变化曲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7. C 28. A 29. D
    【解析】
    【27题详解】
    与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相比,该地区位于滨海平原,受海洋影响较强,地下水盐度更高,C正确。两地区春季蒸发均较旺盛,地势差异也不是很大,AB错。灌溉方式差异不大,D错。故选C。
    【28题详解】
    根据右图信息可知,水分的盐度越高,冰点温度越低。所以在结冰初期,随着气温的下降,盐度相对较低的水体率先结冰,促使盐分析出,冰块密度较小,漂浮在上层,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较高盐度的水体结冰,盐分进一步析出。在来年春季的融冰期,随着气温回升,盐分浓度相对较高的冰层率先融化,水分下渗,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升高,盐分浓度较低的冰层融化,水体下渗,并促使盐分向土壤深层迁移,所以过程为①④③②,故选A。
    【29题详解】
    华北地区春季返盐(土壤表层含盐量上升),春旱相对较为严重(土壤表层含水量下降),所以①②表示含水量变化曲线,③④表示含盐量变化曲线。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采用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结冰灌溉措施,效果显著,所以结冰灌溉后土壤表层含盐量整体较未灌溉土壤表层含盐量更低,所以③表示未灌溉土壤表层含盐量变化,④表示结冰灌溉后土壤表层含盐量变化,故选D。
    【点睛】华北地区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的季节规律:春秋返盐(盐分向土壤表层累积),夏季淋盐(夏季为雨季,雨水促进盐分向土壤深层迁移);冬季较稳定。
    水温是湖泊的重要性质之一。科研人员分别于2016年6月1日及8月9日对我国某湖泊水温进行观察研究。下图为两日当地太阳辐射强度、气温、湖泊表层水温观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该湖泊位于(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青藏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东北平原
    31. 示意8月9日湖泊表层水温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2. 造成两日表层水温差异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高度差异 B. 湖泊补给差异
    C. 天气状况差异 D. 蒸发大小差异
    【答案】30. C 31. B 32. C
    【解析】
    【30题详解】
    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显示6月1日昼长时间为20时-6时=14时,也就是当地昼长时间为14小时,因此应该是早上5点太阳升起,晚上19点日落,但左图中显示太阳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时(该地位于我国,皆是以北京时间表示),因此该湖泊位于北京西面,故D错误;且相差一个小时,也就是相差15°,大致位于105°E,长江中下游平原(118°E-123°E之间)大多位于东八区范围内,故A错误;青藏高原距离东八区是超过15°,大致在73°E到104°E之间,故B错误;内蒙古高原位于106°E-121°E之间,故C正确。答案选择C。
    【3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湖水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周围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温较高。观察图中信息,左图显示8月9日白天太阳辐射强度较大,因此气温和湖泊表层水温较高,因此①和②曲线表示8月9日的气温和湖泊表层水温曲线,由于湖泊比热容较大,故①曲线为8月9日气温,而②为8月9日湖泊表层水温度曲线;③和④曲线温度较低,是由于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为6月1日的气温和湖泊表层水温曲线,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选择B。
    【32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左图可看得知,两日表层水温差异原因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较大,因为天气状况,导致6月1日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导致其到达地面的辐射能较少,故表层水温较低,而8月9日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较多,气温较高,故C正确;从第一小题可知,该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从日期来看,6月1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比8月9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但从第二小题的解析可知,6月1日水温却比8月9日低,所以太阳高度差异不是主要原因,故A不选;湖泊补给差异影响较小,故B不选;蒸发大小是由气温决定,气温是由太阳辐射的强弱影响的,故D不选。答案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是: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是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下图为2003-2017年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重心演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有关2003-2017年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重心演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南驻马店市的医疗资源配置等级居全国最高
    B. 总体上东南沿海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提升速度快于其他地区
    C. 呈现出先向东南,再向西北,后向东南的多重转向特征
    D.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均衡性
    34. 影响医疗资源空间配置重要的区域性因素有( )
    ①人口分布与结构②政策及财政投入③集聚和规模效益④空间可达性⑤地价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33. B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据图可知2003-2017年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重心整体呈现向东部迁移,且移动速度较快,故说明总体上东南沿海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提升速度快于其他地区,B项正确;A项,据图可知河南驻马店只是在2006年位于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重心位置,并不意味着驻马店市的医疗资源配置等级居全国最高,A项错误;C项,据图可知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重心呈现出先向东南,再向西南,后向东南的多重转向特征,C项错误;据图可知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重心明显偏向东部沿海地区,故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衡性,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ACD错误,选择B项。
    【34题详解】
    影响医疗资源空间配置重要的区域性因素有人口分布与结构(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区,医疗资源分布越多越集中)、政策及财政投入(医疗资源属于基础设施领域的公共卫生服务,一般由政府进行规划布局,且财政收入越高的地区,医疗资源配置越多)以及空间可达性(医疗资源多布局在交通较便利的地方),①②④正确;医疗资源属于基础设施领域的公共卫生服务,一般由政府进行规划布局,故集聚和规模效益对其影响不大;地价水平对其影响也较小,故③和⑤说法错误,ACD项错误,本题选B。
    【点睛】大部分服务业主要受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法规、集聚、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曾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区,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与之相关的行业逐渐衰落。在政府的指导下,贾汪立足实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2018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左图为贾汪转型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变化趋势示意、右图为贾汪转型绿色发展各子系统评价结果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综合发展过程特征( )
    ①综合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②2009~2016年,综合指数由30增长至80,增幅较大
    ③2005~2008年,综合指数下降,经济增长不足
    ④2016~2018年,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稳定增长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6. 推断贾汪在资源枯竭后转型绿色发展中,没有采取的举措( )
    A. 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 B. 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C. 淘汰落后产能、污染较大的工业企业 D. 转变产业结构,引进资源型企业
    37.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 )
    ①始终坚持经济促发展为前提,为首位
    ②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
    ③协调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④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35. B 36. D 37. A
    【解析】
    【35题详解】
    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综合发展过程中综合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①正确;2009~2016年,综合指数由30增长至80,增幅较大,②正确;2005~2008年,综合指数波动,略增,经济增长先降后升,③错误;2016~2018年,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稳定增长,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B。
    【36题详解】
    结合图例可看,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说明有国家地方政策的支持,A不符合题意;从图中看,经济发展水平、生态保护、环境质量指数和居民生活指数都在增加,可知城市转型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可能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污染较大的企业,BC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该地煤炭资源枯竭,且煤炭资源相关企业污染较重,可推测出该地没有引进资源型企业,D符合题意。故选D。
    【3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始终坚持经济促进发展为前提、为首位,①错;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应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避免因资源开发或资源枯竭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经济衰退现象,②正确;要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城市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意识。协调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③④正确。②③④正确,故选A。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2、发展科技,这类地区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3、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4、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植被通常被认为是减轻土壤表面侵蚀的关键因素,可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减轻风蚀。图示意内蒙古中西部某区域2000年、2017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固沙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与高覆盖度草地相比,该区域每公顷林地固沙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林下地温高 B. 林地生物量小
    C. 植株密度低 D. 植株根系发达
    39. 推测2000-2017年林地固沙能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水分减少 B. 区域风力增强
    C. 土壤养分减少 D. 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38. C 39. A
    【解析】
    【38题详解】
    森林枝叶相对茂盛,遮挡阳光能力较强,到达地面的光照较少,且森林调节气温的能力较强,林下地温较低,A错误;林地枝叶较多,根茎较大,生物量较大,B错误;相对来说,近地面风沙活动较为强烈,高覆盖度草地生长结构较为紧凑,透风孔隙小,对风沙的阻挡作用更强,但林地植株密度低,离植株稍远处的沙子难以被固定,固沙量较小,C正确;植株根系发达,不是固沙量较小的原因,D错误。故选C。
    【39题详解】
    森林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土壤水分减少,则林地生长条件变差,林地的地下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减少,固沙能力下降,A正确;区域风力增强,则草地难以降低风速,固沙能力减弱,与图示草地固沙能力增强相矛盾,B错误;土壤养分减少是该时段林地固沙能力下降的结果,不是原因,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气温升高不大,不会使林地出现固沙能力出现明显下降,D错误。故选A。
    【点睛】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气温年日较差大;河流多为内流河;土壤发育差,有大面积荒漠土;地表面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下图示意撒哈拉沙漠南缘某国1965—2005年间的城镇化发展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0. 下列关于该国1965—2005年间城镇化发展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产业产值高 B. 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低
    C. 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速快 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
    41. 该国该时期( )
    A. 工业基础雄厚 B. 服务业水平高 C. 就业机会充足 D. 农业生产落后
    【答案】40. D 41. D
    【解析】
    【40题详解】
    由图可知,二三产业产值占比接近80%,但是多年来变化情况基本稳定在80%左右,C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三个产业的具体产值,也无法得出第一产业的产值,A错误。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多年来没有超过40%,所以推测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超过60%,B错误。城镇化率在多年间稳定上升,但没有超过40%,所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D正确。
    【41题详解】
    该国该时期第一产业比重较高,城镇化率不高,说明此时工业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也不高,推测仍处于发展的早期,缺乏技术支持,农业生产水平较差,D正确,AB错误。就业机会多是由二三产业提供,如果二三产业比重不高,则说明就业机会不是很充足,C错误。故选D。
    【点睛】工业发展带来的好处:1、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调整了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变为第二产业);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3、增加就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4、促进该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42. 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
    A. 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 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 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 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43. 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
    A. 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 B. 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 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 D. 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滩
    【答案】42. A 43. B
    【解析】
    【4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对污水处理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使用药物,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需要大量的土地,并没有减少土地占用面积,B错误;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污水处理能力也有季节差异,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工湿地系统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净化,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A。
    【43题详解】
    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生长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绝,A错误;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可提高湿地涵养水源能力和自净能力,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B正确;扩大养殖规模,可能导致水污染加剧,C错误;清除全部河滩,河床裸露,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
    【点睛】污水处理厂是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净化的场所。废水处理的一般目标是去除悬浮物和改善耗氧性(即稳定有机物),有时还进行消毒和进一步的处理。工业废水的处理侧重于油类、悬浮物、重金属和妨碍城市污水厂运行的或高残留的有机物的去除或转化,以及pH值的调整。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 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
    A. 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 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 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 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45. 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44. A 45. C
    【解析】
    【4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双核结构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两类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为主构建的。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规模最大的两大城市,两座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城市功能比较齐全,其区位和功能可以互为补充,形成双核结构可发挥最大作用,A正确;沈阳和大连均在辽宁省内,两城市间地域文化差异较小,B错误;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近都是两城构建双核结构城市的有利因素,但都不是主要因素,C、D错误。本题应选A。
    【45题详解】
    根据目前发展规划,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而大连不是,①错误;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大连以及沿线地区的交流,能够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②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市的技术、人才等向辽中南地区流动,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传统工业的比重不利于两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④错误。所以选C。
    【点睛】双核型空间结构中的端点城市,即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中心城市与行使区域中心城市的门户港城功能的港口城市组合,构成了一种空间度更大、区域效应更为强烈的广义港城空间结构关系,是区域发展中的一种高效的空间结构形态。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双核型空间结构实现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趋中性与港口城市的边缘性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
    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6. 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II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 多元化 B. 内向化 C. 等级 D. 中心化
    47 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 城市近郊型 B. 边远山区型 C. 搬迁撤并型 D. 特色保护型
    48. 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历史文化传承 B. 工业与信息化 C. 自然环境变迁 D. 交通区位变化
    【答案】46. A 47. A 48. B
    【解析】
    【46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阶段I属于本村居民内部联系,阶段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与服装工厂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网,阶段III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以及网上商铺、服装工厂互相联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关系, A选项正确。从阶段I到阶段III,可以看到本村居民逐步加强向外联系,并非社会关系内向化发展,B选项错误。从阶段III的社会关系来看,本村居民、外来人口、服装工厂、网上商铺彼此之间均属平等关系,并未出现等级化趋势,C选项错误。阶段III村落社会主体之间互相联系,多元主体结构明显,未呈现出中心化趋势,D选项错误。故选A。
    【4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I为本村居民为主;阶段II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从阶段III可以看到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而本题中的村落在工厂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推动和城市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本题村落的变化发展规律,A选项正确。边远山区型一般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受限,外来人口难以迁入,B选项错误。搬迁撤并型一般村落人口大量外流,并不会出现村落壮大发展的趋势,C选项错误。该村落在服装工厂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从本题中并未看到该村落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或自然特色, D选项排除。故选A。
    【48题详解】
    从图中三个阶段发展来看,阶段II由于服装工厂的出现促进了外来人口大量进入,而在阶段III由于网上商铺的大量发展,使得村落逐渐发展壮大,该村落受工业及信息产业的带动较为明显, B选项正确。从材料和图示发展来看,并未发现该村落传统产业,并不存在历史文化传承,A选项错误。从材料和图表中无法获知该地自然环境的变化,C选项排除。从材料可知该村落得以发展壮大,得益于工业的推动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并非交通区位变化, 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动关系,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表明,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比重上升对城市化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城市化的演进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动.在这个阶段,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明显快于生产比重的上升,而这主要不是工业而是服务业的就业增长带动的.也就是说,当工业化演进到较高阶段之后,对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作用逐步由工业转变为整个非农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也越来越不同于产出结构的变化并起着更大的作用,这使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49. 与旧金山比,洛杉矶水资源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较高,蒸发量大 B. 山脉阻挡,降水量小
    C. 洋流影响,降温减湿 D. 河流短少,径流量小
    50. 从区域外调水对洛杉矶的影响有( )
    A. 减少城市水分蒸发 B. 减轻城市地质灾害
    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 增加城市内涝风险
    【答案】49. D 50. B
    【解析】
    【分析】
    【49题详解】
    由图可知,与旧金山比,两地纬度相差不大,都受寒流影响,气温相差不大,与题意不符,AC错误;洛杉矶较旧金山纬度低,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影响时间短,降水较少,B错误;读图可知,旧金山处于两河交汇处,河流径流量大;洛杉矶所在地河流短少,径流量小,水资源较少,D正确。故选D。
    【50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从区域外调水对城市水分蒸发及水资源利用率影响不大,AC错误;从区域外调水可以缓解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产生的地面沉降问题, 减轻城市地质灾害,B正确;城市内涝是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与从区域外调水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内涝是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5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科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占黑土地总面积的20.1%。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3°-15°坡耕地,占黑土地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4%。60%以上的旱作农田发生了水土流失问题,黑土层正以年均0.1-0.5厘米的速度剥蚀流失。侵蚀沟发展已造成耕地破碎化,东北黑土地侵蚀沟已累计损毁耕地33.3万公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探讨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该地位于北纬48度。
    材料二:以下是小组实验获得数据。

    材料三:不同雨强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量。

    (1)分析东北黑土广布的气候因素。
    (2)据题目信息判断该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说明判断依据并分析该作物控制水土流失效果最好的原因。
    (3)分析并比较不同雨强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量异同。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东北地区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量大;冬季寒冷漫长,植物生长期短,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纬度较高,气温低,枯枝落叶及其他的有机质不易被分解,从而逐年累积最终形成了黑土的厚重的腐殖质层;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慢。
    (2)农作物:玉米;判断依据:同等降雨,玉米地的产流量和产沙量最小;
    原因:玉米根系发达,有支撑根,根系固结土体;叶片宽大分成多层,吸收截流大量降水;
    (3)相同点:各耕作方式的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峰值都会出现在60min这个时间,然后再逐渐减小;产流量较降雨开始时间有个滞后的过程。
    不同点:各耕作措施下的产流起止时间不同,小雨强产流时间晚,大雨强产流时间早;过程线陡缓不同,小雨强过程慢,大雨强过程快;雨强越大时段产流的强度和总量越大;退水过程不同,雨强越大的过程越陡。
    原因;土壤的入渗作用,产沙产流时间较降雨时间有一个滞后的过程,当土壤的入渗能力大于降雨强度,降雨全部渗入土壤中,地表不产生径流;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大,地表土壤受雨滴打击作用及细颗粒物质填充土壤孔隙的影响;土壤入渗能力迅速减小至低于降雨强度,达到超渗产流,坡面开始产流;秸秆覆盖,增大地表糙率,减少了降雨动能;减轻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和地表板结,改善土壤渗水、蓄水、保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效含水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东北黑土地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土壤、水土流失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实践力等。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可从夏季、冬季气温差异来分析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东北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生长量大,秋冬枯枝落叶量大,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寒冷漫长,植物生长期短,枯枝落叶量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纬度较高,气温低,抑制微生物活性,枯枝落叶及其他的有机质不易被分解,从而逐年累积最终形成了黑土的厚重的腐殖质层;气温低,植物新陈代谢弱,生长缓慢,吸收养分能力减弱,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慢。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的图示信息,该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玉米;判断依据是同等天然降雨条件下,玉米地的产流量和产沙量最小;原因:玉米根系发达,有支撑根、气生根等,根系在土壤中纵横交结成网,将土体固结在一起,增强其整体的稳定性,可以减轻洪水冲蚀的力度,减少产沙量;玉米叶片宽大分成多层,吸收截流大量降水,减缓地表径流,产流量小,侵蚀作用减弱,水土保持效果好。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三的图示信息,不同雨强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量的相同点:各耕作方式的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峰值都会出现在60min这个时间,然后再逐渐减小;土壤吸收一定的水分,使产流量较降雨开始时间有个滞后的过程。不同点:①各耕作措施下的产流起止时间不同,小雨强,降水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前期降水全部渗入土壤,产流时间晚,大雨强,降水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易在地表形成径流,产流时间早;②过程线陡缓不同,小雨强,径流量较小且变化小,过程线缓,大雨强,径流量大且变化大,过程线陡;③雨强越大,不利于下渗,产流的强度和总量越大;④退水过程不同,雨强大,退水快,径流量变化大,即雨强越大,径流量的过程线越陡。原因:雨水降落在土壤表面上,进入土壤孔隙,被土壤吸收,补充土层缺乏的水分,并贮存水量,使产沙产流时间较降雨时间有一个滞后的过程,水向土中入渗的过程主要取决于供水强度和土壤渗吸速度,当土壤的入渗能力大于降雨强度,降雨全部渗入土壤中,地表没有形成汇水,地表不产生径流;前期土壤含水量小,下渗能力大,随着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大,地表土壤受雨滴打击作用及细颗粒物质填充土壤孔隙的影响,土壤孔隙变小,下渗能力减弱;土壤入渗能力迅速减小至低于降雨强度,雨水下渗少,达到超渗产流,在地表形成流水,坡面开始产流;秸秆覆盖,增大地表糙率,起滞水作用,增加下渗时间,减少地表径流,减少降雨动能;秸秆覆盖,减轻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减轻水土流失,减少因受降雨作用而导致土体结构破坏、土料分散,在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土壤板结现象;秸秆覆盖,可增加水分下渗,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渗水、蓄水、保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效含水量。

    相关试卷

    2024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开学省级联测考试地理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开学省级联测考试地理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省级联测考试地理pdf、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省级联测考试地理答案和解析docx、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省级联测考试地理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石家庄二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石家庄二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docx、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高三地理试题docx、高三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