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阜新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辽宁省阜新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很小,所以可以当作质点 B. 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当作质点
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当作质点 D. 观察日食时,可把太阳当作质点
- 沪宁高速,全长274公里,于1992年6月14日正式开工,1993年1月18日,该高速公路开始进行主体工程建设,1996年2月全线贯通,9月15日建成营运,11月28日正式通车,设计车速为每小时120公里,下列关于本段描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①“274公里”指位移
②“1992年6月14日”指时间间隔
③“11月28日”指时刻
④“每小时120公里”指平均速度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③
- 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运动物体第3s末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B. 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该段时间里物体每秒内位移可能是5m
C. 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该段时间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D. 汽车司机前面速度计上指示的数值是平均速度
- 下列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加速度就为零
B. 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就大
C. 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
D. 物体速度在逐渐减小,加速度一定也逐渐减小
-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B. 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C. 该同学的重力变大 D. 该同学的重力变小
- 轮椅分为电动和手动轮椅,是用于伤员、病员、残疾人居家康复、周转运输、就诊、外出活动的重要移动工具。如图是一款手动轮椅,该轮椅共有4个轮子,人用双手推动手轮陶轮椅向前运动。关于地面对4个轮子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轮、后轮受到的摩擦力都向前
B. 前轮、后轮受到的摩擦力都向后
C. 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
D. 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
- 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间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
- 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
A. 路程 B. 加速度 C. 动能 D. 电流
- 自卸式运输车车厢前端能自动抬高,可以方便的卸下货物,如图所示。已知货物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在车厢由水平位置缓慢抬起直到车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的过程中,有关货物所受车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f逐渐减小 D. f逐渐增大
-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乘客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的惯性
B. 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车的惯性
C. 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都有影响
D.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惯性对人造成的伤害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 )
A. 秒,牛顿,米 B. 秒,牛顿,千克 C. 千克,牛顿,米 D. 千克,米,秒
- 一水滴从空中由静止下落,下落过程始终受到水平方向的恒定风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滴做直线运动
B. 水滴做曲线运动
C. 水滴落地时间比不受风力情况下的落地时间长
D. 水滴落地速度大小与不受风力情况下的落地速度大小相等
- 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图中仪器A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 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停在______填“靠近”或“远离”仪器A的位置。
- 如图1所示为探究物体运动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砂和砂桶质量用m表示,小车和车上所加砝码总质量用M表示,小车运动加速度用a表示.
①实验过程中需要适当抬起长木板的一端以平衡小车所受到的摩擦力,该步骤中木板被抬起的角度与小车质量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在探究加速度与小车受力关系过程中,甲和乙两小组分别用下列两组数据进行实验操作,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甲 | 20 | 22 | 24 | 26 |
乙 | 20 | 30 | 40 | 50 |
③在探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关系过程中,应该保持______不变,通过增减小车中砝码改变小车质量M,实验测出几组a、M数据,图2中的图线能直观合理且正确反映关系的是______.
-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处,乙车速度,甲车速度,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如图所示.若甲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求: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多少米?
通过计算说明到达终点线前甲车能否超过乙车?
- 如图甲所示,轻秆OB可绕B点自由转动,另一端O点用细绳OA拉住,固定在左侧墙壁上,质量为m的重物用细绳OG悬挂在轻秆上的O点.OA与轻杆的夹角,轻杆OB水平.图乙中水平轻杆OB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另一端O装有小滑轮,用一根细绳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图中,则:
图甲、乙中细绳OA的拉力各是多大?
图甲中轻杆受到的弹力是多大?
图乙中轻杆对滑轮的作用力是多大? - 一水平传送带以的速度顺时针传动,水平部分长为。其右端与一倾角为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斜面长为,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试问:
物块经多长时间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此时是否到达传送带右端?
物块能否到达斜面顶端?若能则说明理由,若不能则求出物块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
物块从出发到末通过的路程。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原子核很小,但在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等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故A错误;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来说是很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看作质点,故B正确;
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不能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自转的情况了,故C错误;
D、在观察日食时,不可以把太阳当作质点,正是由于太阳的大小,才会出现日偏食、日全食等不同的情况,故D错误;
故选:B。
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时候,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行,要看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2.【答案】D
【解析】解:①由题可知,274公里是该高速公路的长度是路程,不是位移。故①错误;
②“1992年6月14日”是时间轴上的点,是时刻。故②错误;
③“11月28日”是时间轴上的点,指时刻。故③正确;
④“每小时120公里”是该高速公路限制的最高时速,指瞬时速度。故④错误。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
故选:D。
路程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时刻与时间轴上的点相对应,时间与时间轴上的某一线段相对应;瞬时速度与时刻相对应平均速度与某段时间相对应。依次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涉及路程与位移、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简单题目。
3.【答案】B
【解析】解:A、平均速度对应的是某段时间而不是某个时刻。故A错误;
B、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没有明确具体的运动情况,所以该段时间里物体每秒内位移可能是5m。故B正确;
C、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该段时间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故C错误;
D、汽车司机前面速度计上指示的数值是瞬时速度,与时刻相对应。故D错误。
故选:B。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该段时间里物体每秒内位移才是5m,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该段时间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平均速度对应的是某段时间而不是某个时刻,汽车司机前面速度计上指示的数值是瞬时速度;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属于基础简单题目。
4.【答案】B
【解析】解: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度可能也不为零,速度的方向可能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就大,故B正确;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就大,还和变化时间有关,故C错误;
D.物体速度和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减小,加速度也可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的关系。
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理解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即可解题。
5.【答案】B
【解析】解:AB、该同学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他受到的重力全部提供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B正确;
CD、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与运动的状态无关,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不变。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全部提供加速度,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与运动的状态无关。
该题考查超重与失重的特点,要注意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时,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6.【答案】D
【解析】解:因人在后轮用力,则后轮相对地面有向后滑动的趋势,可知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前轮相对地面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则前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因为是后轮用力,所以后轮受到地面对它向前的摩擦力,而前轮是被后轮推着前进,相对地面向前运动,受到地面对它向后的摩擦力。
正确的进行受力分析和知道车轮的运动趋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A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故A错误,C正确.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同一种性质的力,故B错误.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其效果不能相互抵消,也不能进行力的合成,故D错误.
故选:C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性质相同,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本题考查牛顿第三定律及其理解.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与平衡力的区别,不能合成.
8.【答案】B
【解析】解:路程、动能以及电流,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对于矢量,可根据其方向特点和运算法则进行记忆,知道矢量的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9.【答案】A
【解析】解:设当车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时,货物受到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有
整理可得
当时,货物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货物所受车厢的支持力随的增大而减小,摩擦力随的增大而增大;
当时,货物相对车厢开始运动,此时货物所受车厢的支持力随的增大而减小,摩擦力随的增大而减小;
故在车厢由水平位置缓慢抬起直到车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的过程中,货物所受车厢的支持力随的增大而减小,摩擦力f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先分析货物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对应的夹角,再分情况分析支持力和摩擦力随增大的变化情况。
在处理摩擦力问题时,要注意摩擦力的突变问题,本题中随着夹角的变化,摩擦力将要从静摩擦力变化到滑动摩擦力,这是个易错点。
10.【答案】D
【解析】解:AB、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的量度,系好安全带不可以改变人和车的惯性,故AB错误;
CD、安全带系在人的身上,对人有一定的作用力,可以改变人的运动状态,所以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但对车的影响很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物体总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的量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处的位置无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本题考查了惯性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数,同学们只要记住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与其它任何因数无关就可以了。
11.【答案】D
【解析】解: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基本量的单位成为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
故选:
单位制包括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规定的基本量的单位叫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
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这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谁,它们在国际单位制分别是谁,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记住的.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力和速度方向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规律分析下落时间和落地时的速度。
本题考查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应用,要注意明确两个分运动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分别对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分析求解即可。
【解答】
解:水滴在下落过程中受重力和水平风力的作用,由于风力不变,故合力方向不变,而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所以合力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故水滴一直做直线运动;故A正确,B错误;
C.水滴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运动,下落时间只与竖直运动有关,故下落时间不变,故C错误;
D.由于水平方向也做加速运动,故落地速度为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的合速度,所以有风时落地速度要大,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交流 靠近
【解析】解: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利用的是火花放电打点,使用220V的交流电源;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纸带而多打点,小车应停在靠近仪器A的位置。
故答案为:交流;靠近。
熟悉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类型和小车的停放位置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相关实验,熟悉实验仪器和实验仪器的摆放位置即可,难度不大。
14.【答案】无关 乙 砂和砂筒质量 C
【解析】解:做该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所以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让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满足:
由等式可知,平衡摩擦力时,与小车的质量无关.
在在探究加速度与小车受力关系实验的过程中,测量的数据要有明显的变化,才能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甲的实验过程中拉力的大小变化很小,则加速度的变化也会很小,这样的实验误差可能会比较大,是不合理的.相比之下,乙的数据更合理.
在研究加速度跟小车质量M的关系时,保持砂和砂筒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在小车质量M远大于砂桶及砂桶中砂质量m时,
即当满足时,可以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合力,此时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成反比,与拉力成正比,以横轴,a为纵轴,则图象应是过原点的直线,当小车质量M不远大于重物质量m时,小车受到的拉力明显小于重物重力,图象向下弯曲.
故选:
故答案为:①无关;②乙;③砂和砂筒质量,C
1、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公式可以说明平衡摩擦力时与小车的质量无关,与倾角的大小有关.
2、在实验的过程中,测量的数据要有明显的变化,才能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3、在验证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在重物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时,可近似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重物重力,当不能满足这个条件时,将会出现误差,图象将偏离直线.
该题考查了力学问题,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会导致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增大,摩擦力减小等现象,这些我们都要从学过的力学知识中解决.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控制拉力不变而改变小车质量,实验时要注意小车质量应远大于重物质量.
15.【答案】解:当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最大距离为
代入数据解得
乙车到达终点线所需时间为
在10 s内甲车的位移为
因,故甲车在乙车到达终点线前能超越乙车.
答: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米;
通过计算说明到达终点线前甲车能超过乙车。
【解析】两车速度相等,先求时间再求各自位移,展开计算即可;
分析甲车追上乙车时,两车位移关系,求出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乙车到达终点的时间,比较即可求解。
掌握两车相距最远时的临界条件和追击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离最大,难度适中。
16.【答案】解图甲中,以O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
图乙中,对绳子上的O点,受力平衡,有:,
由牛顿第三定律:图甲中OB杆受到的弹力
乙图中,由题意可得,对O点受力分析:
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应为图中两段绳中拉力和的合力F,
因同一根绳张力处处相等,都等于物体的重量,即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由于拉力和的夹角为,则由几何知识得:
答:图甲、乙中细绳OA的拉力分别为2mg、mg;
图甲中轻杆受到的弹力是;
图乙中轻杆对滑轮的作用力是
【解析】对O点受力分析,受m的拉力等于、轻杆对B点的弹力和绳AO的拉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并结合合成法列式求解即可.
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上张力大小处处相等,滑轮对绳子的作用力应该是两滑轮两侧细绳拉力的合力,根据平衡条件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如果O处是结点,则OA和OC是两根绳子,其拉力不相等,若O处为滑轮,则OA和OC为一根绳子,同一根绳子上拉力相等;要注意区分.
17.【答案】解: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代入数据解得:
所以在到达传送带右端前物块已匀速
物块以速度滑上斜面
物块速度为零时上升的距离
代入数据解得:
由于,所以物块未到达斜面的最高点。
物块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传送带右端所用时间
代入数据得:
物块在斜面上往返一次的时间
代入数据得:
物块再次滑到传送带上速度仍为,方向向左
向左运动时发生的最大位移
,减速到0的时间
物块向左的减速过程和向右的加速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所用时间相同,末物块在斜面上速度恰好减为零,故物块通过的总路程
代入数据得:。
答:物块经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此时没有到达传送带右端。
物块能不到达斜面顶端,物块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为。
物块从出发到末通过的路程为5m。
【解析】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求出,所以在到达传送带右端前物块已匀速;
物块速度为零时上升的距离;
物块向左的减速过程和向右的加速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所用时间相同,末物块在斜面上速度恰好减为零,可求物块通过的总路程x。
本题考查的是水平传送带问题,由牛顿第二定律求物块的加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时间和位移,难度不大。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实验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实验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末物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末物理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