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生物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243

    高中生物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243第1页
    高中生物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243第2页
    高中生物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243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243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243,共8页。
    知识点10 遗传的基本规律
    1.(2016·全国卷Ⅱ·T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G对g完全显性、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
    (2)解题思路:利用遗传规律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再根据性状分离比例进一步筛选。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与伴性遗传。由题干信息推测,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论致死基因是G还是g,不同表现型的果蝇杂交后代雌雄之比应为1∶1,故A项、B项错误。若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致死,因G对g完全显性,则雌雄果蝇只有一种性状,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G基因是致死基因时,雄性果蝇只含有g基因,基因型为XgY,而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XGXg、XgXg,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是1∶1,故正确。
    2.(2016·全国卷Ⅲ·T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子)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题干“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2)解题思路:根据F1测交实验结果判断出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判断出红花、白花的基因组成,再对F1自交结果加以分析。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相当于测交后代表现1∶3的分离比,因此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_B_表现为红花,A_bb、aaB_、aabb表现为白花,F2中白花植株既有纯合体(子),又有杂合体(子),故A项错误;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即AABB、AaBB、AABb、AaBb,故B项错误;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C项错误;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即aaBB、aaBb、AAbb、Aabb、aabb,比红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多,故D正确。
    3.(2016·江苏高考·T24)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
    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
    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
    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思路是:根据表格中血型所对应的基因型,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然后进行概率的计算。
    【解析】选A、C、D。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IAIBXhY和iiXHXh,他们生出A型血色盲男孩(IAiXhY)的概率为1/2×1/4=1/8,故A项正确。他们的女儿色觉基因型为XHXh、XhXh,故B项错误。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IAiXhY)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IAIA、IAi)(XHXH、XHXh)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iiXhXh),故C项正确;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IBiXhXh)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IAIBXHY)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IBIB、IBi)XhY的概率为1/2×1/2=1/4,故D项正确。
    4.(2016·上海高考·T21)表中显示某家庭各成员间的凝血现象(-表示无凝集,+表示凝集),其中妻子是A型血,则女儿的血型和基因型分别为 (  )

    红细胞
    丈夫
    妻子
    儿子
    女儿
    丈夫血清
    -
    +
    -
    -
    妻子血清
    +
    -
    -
    +
    儿子血清
    +
    +
    -
    +
    女儿血清
    -
    +
    -
    -
    A.A型;IAi B.B型;IBi
    C.AB型;IAIB D.O型;ii
    【解析】选B。妻子是A型血,其红细胞与其他家庭成员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说明其他家庭成员是B型血或O型血;妻子的血清可以使丈夫和女儿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说明丈夫和女儿的血型为B型或AB型,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丈夫和女儿的血型均为B型,丈夫、妻子、女儿、儿子的基因型分别为IBi、IAi、IBi、ii。
    5.(2016·上海高考·T25)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  )
    A.6~14厘米 B.6~16厘米
    C.8~14厘米 D.8~16厘米
    【解析】选C。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F1中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长度最短为8厘米,含有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是AaBBCc,长度为14厘米。
    6.(2016·全国卷Ⅰ·T32)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
    (2)解题思路:根据测交实验的结果,分析判断子代基因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杂交组合的实验设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与伴性遗传的原理及实验设计能力。
    (1)同学甲的实验,杂交后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在常染色体遗传中也会出现这种比例,故无法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由题干“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可知甲同学所做实验的后代中雌性灰体是杂合子,雌性黄体是纯合子,而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相关基因只有一个,故可选择雌性灰体与雄性灰体杂交,若后代雌性全是灰体,雄性灰体和黄体各占一半,即说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或选择雌性黄体与雄性灰体杂交,若后代雌性全是灰体,雄性全是黄体,也说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答案:(1)不能。
    (2)实验1: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7.(2016·全国卷Ⅱ·T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 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C
    ↓ ↓ ↓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1∶1 全部为无毛黄肉 全部为有毛黄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
    【解题指南】(1)关键词: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2)解题思路: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结合杂交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断杂交个体的基因型以及子代表现型的比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
    (1)根据实验3有毛白肉A与无毛黄肉C杂交,后代只有有毛黄肉,说明有毛对无毛为显性,黄肉对白肉为显性。
    (2)据实验3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全为有毛黄肉可判断双亲均为纯合子,即有毛白肉A基因型为DDff,无毛黄肉C基因型为ddFF。实验1杂交后代出现了黄肉、白肉的比例为1∶1,说明了无毛黄肉B是杂合子,其基因型为ddFf。
    (3)无毛黄肉B(ddFf)自交,后代出现黄肉和白肉的分离比为3∶1,即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实验3中的子代基因型为DdFf,其自交后代两种性状均出现3∶1的分离比,即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为ddFF,前者产生dF、df配子,后者产生dF配子,后代基因型为ddFF、ddFf。
    答案:(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8.(2016·海南高考·T29)某种植物雄株(只开雄花)的性染色体为XY;雌株(只开雌花)的性染色体为XX。等位基因B和b是伴X遗传的,分别控制阔叶(B)和细叶(b),且带有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雌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子二代中,雄株数∶雌株数为    。
    (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     ;子二代雄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     。
    (3)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现为      ;子二代雄株中,阔叶∶细叶为       。
    【解析】(1)结合题意可得:XBY×XBXb→XBXB、XBXb、XBY、XbY,依据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绘制棋盘可得:

    故子二代中雄株数∶雌株数=2∶1。
    (2)子二代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3∶1,其产生配子的比例为B、b基因频率的比例,则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3/4+1/8)∶1/8=7∶1;子二代雄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Y∶XbY=3∶1,则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3∶1。
    (3)由(1)中棋盘可知,子二代雌株的叶型均为阔叶;雄株的叶型及比例为阔叶∶细叶=3∶1。
    答案:(1)2∶1 (2)7∶1 3∶1 (3)阔叶 3∶1
    9.(2016·浙江高考·T32)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具体见下表。
    绵羊
    性别
    转入的基因
    基因整合位置
    表现型
    普通绵羊
    ♀、♂
    -
    -
    白色粗毛
    绵羊甲

    1个A+
    1号常染色体
    黑色粗毛
    绵羊乙

    1个B+
    5号常染色体
    白色细毛
    注:普通绵羊不含A+、B+基因,基因型用A-A-B-B-表示。
    请回答:
    (1)A+基因转录时,在      的催化下,将游离核苷酸通过      键聚合成RNA分子。翻译时,核糖体移动到mRNA的      ,多肽合成结束。
    (2)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亲本杂交获得F1,选择F1中表现型为      的绵羊和      的绵羊杂交获得F2。用遗传图解表示由F1杂交获得F2的过程。
    (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从F2中选出合适的1对个体杂交得到F3,再从F3中选出2头黑色细毛绵羊(丙、丁)并分析A+和B+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基因对A+和B+基因表达产物量的影响,推测绵羊丙的基因型是      ,理论上绵羊丁在F3中占的比例是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关键信息:普通绵羊不含A+和B+基因、用遗传图解表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不考虑其他基因对A+和B+基因表达产物量的影响。
    (2)解题思路:写出绵羊甲、乙和普通绵羊的基因型→F1的基因型→选择杂交个体→写出遗传图解。
    【解析】(1)基因转录时,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形成单链RNA分子。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遇到终止密码子,核糖体从mRNA上分离下来,停止翻译。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A+控制的是黑色性状,B+控制的是细毛性状。绵羊甲、绵羊乙、普通绵羊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育种目标是得到基因型为A+—B+—的黑色细毛绵羊。甲、乙都是雄性,应选择甲、乙绵羊分别与普通绵羊杂交,再选择F1中的黑色粗毛(A+A-B-B-)绵羊和白色细毛(A-A-B+B-)绵羊杂交,获得基因型为A+A-B+B-(黑色细毛)的绵羊。在画遗传图解时,要写出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比例。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基因表达相对量与基因A+或基因B+的数量有关,绵羊甲、乙分别含有1个A+和1个B+,它们的基因表达相对量各为50%,据此推测丙、丁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F3中A+A+B+B+个体占1/16。
    答案:(1)RNA聚合酶 磷酸二酯 终止密码子
    (2)黑色粗毛 白色细毛

    (3)A+A+B+B- 1/16
    10.(2016·四川高考·T11)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Ⅰ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      (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      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      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      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      ,F2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_
    ______________  。
    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新品系”“不会相互配对”“分裂后期的细胞”。
    (2)解题思路:根据实验一性状分离情况判断显隐性→根据实验二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R/r对A/a的影响→写出乙、丙基因型→写出F2表现型及比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变异与细胞有丝分裂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秋水仙素能抑制分裂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复制后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都是二倍体,它们的配子中没有等位基因,杂交后也不会出现等位基因,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全部是纯合子,自交后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是观察有丝分裂的理想部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油菜物种Ⅰ与Ⅱ杂交形成的子代植株中染色体数目是19,秋水仙素作用后,染色体数目为38;有丝分裂后期加倍为76。
    (3)由实验一可判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由实验二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可知,F1产黄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aRr,F2产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_R_、aa_R_、aarr。据此推断,当基因R存在时,抑制基因A的表达。实验二中丙是黄色种子,其基因型为AARR。F2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RR、aaRR、aarr,占3/13,杂合子占10/13。实验二中一F1植株体细胞中含R基因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可能是植株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后期未分离或在减Ⅱ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具有两条含R基因染色体的配子。该植株产生的配子有(1/2A、1/2a)(1/6RR、1/3Rr、1/3R、1/6r),自交后代黑色植株(A_rr)比例为3/4×1/36=1/48。
    答案:(1)纺锤体 不会
    (2)分生 76
    (3)①隐 ②R AARR 10/13
    ③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1/48



    相关试卷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8年知识点8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8年知识点8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7年知识点8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7年知识点8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控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5年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5年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