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020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北京卷)-生物(考试版)
展开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试题命制中心
2020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北京卷】
生 物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2.右图表示一种酶与其对应底物,以下叙述错误是
A.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高温下该酶失活是因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不吻合C.降低至最适温度时此酶的活性位点结构能恢复D.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3.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是生物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以下不属于它们共有的特征是
A.需要水的参与,有 ATP 产生
B.需要多种酶的催化
C.速率受 CO2浓度影响
D.全程发生在双层膜结构中
4.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则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
B.染色体组数加倍的同时可发生着丝点分裂或同源染色体分离
C.染色体和核 DNA 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均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D.染色单体和核 DNA 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各基因位置如图,关于细胞增殖中染色体及遗传物质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均是AaBb
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
C.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后,细胞中 DNA 和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6.农作物的籽粒成熟后大部分掉落的特性称为落粒性,落粒性给水稻收获带来较大的困难。科研人员做如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控制落粒性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杂合不落粒水稻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F2代中纯合不落粒水稻植株的比例为7/16
D.野生稻多表现落粒,利于水稻种群的繁衍
7.某种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突变使 mRNA 中部出现一个终止密码子,导致外壳蛋白无法合成,噬菌体不能增殖。但这种噬菌体能在大肠杆菌 C 品系中顺利增殖,释放子代噬菌体。下列假设最合理的是
A.大肠杆菌 C 品系中某种突变型 tRNA 能识别并结合该终止密码子
B.大肠杆菌 C 品系中的某物质能定向诱发噬菌体 DNA 回复突变
C.大肠杆菌 C 品系中的核糖体能够跳过终止密码继续向前移动
D.大肠杆菌 C 品系中存在该突变 mRNA 的互补 RNA,辅助其翻译
8.1958年,Meselson和Stahl用稳定同位素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方法研究大肠杆菌DNA的复制。首先将大肠杆菌放入以 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多代,然后转入以 14NH4Cl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提取不同代数大肠杆菌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图所示(0世代时,DNA条带的平均密度是1.724,4.1世代时,较深的DNA条带平均密度是1.71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B.条带密度越来越小的原因是15N在逐渐衰变
C.1.0世代时,DNA条带的平均密度是1.717
D.4.1世代时,两个DNA条带的含量比值大于7∶1
9.研究生长素( IAA) 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蔗糖可以延长 IAA 对胚芽鞘切段作用时间
B. 生长素能够促进胚芽鞘切段伸长生长
C. 结果说明蔗糖为胚芽鞘切段生长提供能量
D. 综合两图结果说明蔗糖与 KCL 的作用相同
10.机体能响应外界温度的变化,调整代谢的强度,如下图所示。寒冷刺激和注射去甲肾上激素(NE)都能引起机体能量消耗提升,其中产生的热量一部分来源于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另一部分来源于棕色脂肪组织代谢产热。下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注: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这种蛋白质能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跨膜质子浓度差,令利用质子浓度差驱动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减慢,阻碍了三磷酸腺苷(ATP)的正常产生。以
A.注射NE导致的产热增加有明显的“记忆”效应
B.棕色脂肪组织由丰富的交感神经控制,其节后神经元释放的是NE
C.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生的热量来自于代谢反应放热和肌肉摩擦等
D.棕色脂肪细胞中存在解耦联蛋白,抑制呼吸链,使葡萄糖直接分解散热
11.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发育成熟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 B.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
C. 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 D.丙具有较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
12.稻飞虱以刺吸水稻的汁液为生,成虫有短翅型和长翅型两种,长翅利于稻飞虱在水稻发育晚期迁移到适宜生存的环境。研究人员在含糖量不同的封闭环境中饲养稻飞虱若虫(幼虫),探究种群密度对成虫翅形比例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稻和稻飞虱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B.稻飞虱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稻飞虱种群在高糖、高密度情况下迁移能力提高
D.水稻与稻飞虱在相互选择中共同(协同)进化
- 东亚飞蝗为迁飞性、杂食性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壤中产卵。 为预防“ 蝗灾” 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对某地区多年气温、降水量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关系的调查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
B. 季节变化不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
C. 疏松土壤不会影响东亚飞蝗的出生率
D. 可以通过样方法调查东亚飞蝗迁移路线
- 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 B 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研究者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步骤,如下图所示。除了抗原刺激之外,用 EBV (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 B 淋巴细胞,并使之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这样的细胞株能够在 HAT 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
B.淋巴细胞来源于抗原刺激后动物的淋巴结和脾脏等
C.骨髓瘤细胞应该无法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存活
D.杂交瘤细胞具有持续产生抗EBV抗体的能力
15.下列生物学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连接酶和 DNA 聚合酶均可用来拼接 DNA 片段
B. 酿醋是有氧条件下,醋酸杆菌线粒体内将糖类和酒精氧化生成醋酸的过程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将酶与底物分别在设定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D. 可利用灭活的农杆菌促进小鼠细胞融合,筛选杂种细胞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6大题,共70分。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16.(12分)光合能力是作物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为研究水稻控制光合能力的基因,科研人员获得了一种植株高度和籽粒重量都明显下降的水稻突变体,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实验。
(1)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能够______________和利用光能,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和[H]参与在__________(场所)中进行的C3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产物可以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蔗糖和淀粉。
(2)科研人员用电镜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的叶绿体,结果如下图所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绿体出现了两方面的明显变化: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此实验从_________水平分析了突变体光合产量变化的原因。
(3)半乳糖脂是类囊体膜的主要脂质成分,对于维持类囊体结构具有重要作用,酶G参与其合成过程。测序发现,该突变体的酶G基因出现异常。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突变体和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中的半乳糖脂及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 野生型 | 突变体 | 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 |
半乳糖脂相对值 | 34 | 26 | 33 |
叶绿素含量相对值 | 3.42 | 2.53 | 3.41 |
对比三种拟南芥的测定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请解释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突变体产量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利用酶G基因培育高产水稻,一种可能的思路是:将酶G基因转入___________(选填“野生型”或“突变体”)水稻,检测__________是否提高。
17(13 分)在连续多年过度放牧干扰下,内蒙古高原以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退化, 冷蒿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
(1)群落中的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_________关系。研究发现在过度放牧胁迫下,冷蒿依靠生根分蘖萌发能力强等特性,抵抗放牧干扰,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
(2)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研究者利用不同浓度的冷蒿茎叶水浸提液处理 3 种伴生植物幼苗,实验结果见下图。
据图分析,冷蒿释放的化感物质对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的影响。
(3)绵羊对牧草的喜食程度依次为:糙隐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针茅。但在持续过度放牧 (绵羊)干扰下,克氏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隐子草成为冷蒿的 主要伴生物种。
①综合上述研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冷蒿通过_________繁殖抵抗放牧干扰,通过释放的化感物质_________克氏针茅幼苗生长,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同时化感物质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有_________作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较好生长。
②研究结果还表明,人为干扰改变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结构,使群落朝向与自然发展不同的方向_____。
(4)目前退化草场恢复治理的主要措施中,草种补播改良是一项既“快”又“省”的重要方法。为使补播的草种能良好地萌发、定植和生长发育,草场更好地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选用草种时应注意什么?(答出一个方面)
18.(10分)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免疫系统在监控和清除癌变细胞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科学家陈列平研究组对癌细胞与免疫系统在癌症发生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1)癌细胞的产生往往是由于_______突变导致的,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癌细胞表面的________进而将之清除。
(2)癌症难以治疗的原因之一是其具有一种逃避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机制。该研究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发现在癌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膜蛋白 B7-H1 可能起着上述作用:
①向 624mel 细胞中转入含 B7-H1 的 ________,利用荧光标记抗体检测 B7-H1 在 624mel 细胞中的表达量,结果如图 1,说明 B7-H1 已在这些 624mel 细胞中高表达,依据是________。
②将上述 624mel 细胞与T 细胞共培养,检测T 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如图 2。结果表明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机制是________。因此, 临床上可通过注射抗 B7-H1 单克隆抗体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癌症。
(3)①在实际临床使用中,部分患者注射抗 B7-H1 抗体后并未得到良好疗效。该研究组猜测,癌 细胞表面可能还存在其他与 B7-H1 起类似作用的分子,为了找到这些能与 T 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分子,开发了如图 3 所示的实验进行筛选。图中 aAPC 上的膜蛋白是转入的癌细胞候选基因表达产物。此系统实现筛选的原理是___________,对照组的设置应为___________。研究组最终通过此种方法筛选到 Siglec15。
②该研究组进一步进行研究发现 Siglec15 与 B7-H1 往往不会在同一种癌细胞中表达。筛选出 Siglec15 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4)综上,提出两条用于癌症治疗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
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解开自闭症谜团的钥匙——突触
自闭症(ASD)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常表现为与人沟通困难。在大脑正常发育过程中, 突触在婴儿期会过量生成以形成大脑回路。在儿童时代后期及青春期, 部分过量生成的突触将通过一种称为“剔除”的生理过程而消失,功能性突触则得以保留, 这一生理过程对于形成稳定的功能性神经元通路及学习记忆非常重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 自闭症儿童及青少年的大脑内存在过多“突触”。根据材料发 现,这一病理是由于大脑在发育期间的剔除过程缓慢而造成的。
进一步研究表明:多种 ASD 是由抑制哺乳动物 mTOR 激酶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基因的突变会使 mTOR 激酶的活性增强。过度活跃的 mTOR 信号传导可能导致过量的突触蛋 白合成,原因是 mTOR 的激活会在在自噬体形成的早期阶段抑制自噬。
通过对自闭症进行近十年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家发现自闭症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经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科学家们已经陆续发现了自闭症致病基因之间确实有一些内在联系。但是,一个自闭症病人基因组中找到的突变往往极少可能会在另外一个自闭症病人的基因组里找到。因此,从统计学及遗传学上,我们无法知道这些基因突变究竟是否致病,我们需要利用生物学的方法来予以确认。
科学家利用现代神经生物学的手段证明了 N3 基因突变亦可导致自闭症。他们首先制备了 N3 突变体小鼠,然后对与 ASD 无关的突触蛋白进行检测,没有发现有显着的变化。接着,用一些行为学研究方法,对携带 N3 突变基因的小鼠与正常小鼠进行比较,发现正常的小鼠通常会表现出更喜欢与同伴小鼠待在一起打打闹闹。后来,科学家们终于在突变小鼠的神经元中发现了异常,他们发现这种 N3 突变非常特异性地影响了神经元之间的抑制性突触连接,从而造成神经元网络发生功能紊乱。这个里程碑式的工作除了证明突触异常很有可能是导致自闭症的原因以外,还指明了针对相应的突触异常来设计药物来治疗自闭症的新方向。
(1)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__(结构)相连,其结构包括________。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过量神经细胞必须经过________才能保证神经细胞与其支配细胞数量的适应。
(2)写出与自闭症病因相关的 3 个生物学术语。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基因突变是如何导致自闭症的。
(4)根据材料,请你为治疗自闭症提供一种思路。
20.(12分)玉米具有易种植、遗传背景清晰等特点,是遗传学家常用的实验材料。
(1)研究者利用一种紫色籽粒玉米品系与无色籽粒玉米品系进行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 1 所示。据此推测,籽粒颜色的遗传由__________对基因控制,符合__________定律。
(2)为研究花斑性状出现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①利用 F2代花斑籽粒玉米进行测交实验,发现后代中超过 10%的玉米籽粒颜色为紫色,该现象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原因是__________。
②针对花斑性状的这种“不稳定性”,有学者提出决定玉米籽粒颜色的基因(A/a)中存在一种移动因子,可以插入到基因中,也可以从基因中切离,该因子的移动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因此花斑性状产生的原因是玉米发育过程中进行__________分裂时,B基因的存在使得 a 基因中的移动因子随机切离,恢复为 A 基因,这一事件在发育过程越早的时期,紫斑越__________。类似地,测交实验后代中出现紫色性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研究者发现上述测交实验中恢复为紫色籽粒的玉米中,又出现了一些籽粒无色、凹陷、非蜡质的新表型(图 2a)。经研究,决定籽粒颜色、性状、蜡质的基因均位于 9 号染色体上(图 2b)。
由此,研究者提出切离的移动因子可能会插入其他位置,并从其他位置切离导致染色体断裂。根据该推测,请在图 2b 中画出移动因子插入、切离的位置。
(3)科学家发现的移动因子可以导致频繁的__________(变异类型),从而为育种提供丰富的材料。请根据本题信息,提出基于移动因子的育种基本思路_________。
21.(13分) 香蕉果实发育初期,果肉细胞积累大量的淀粉。成熟时,果皮由绿变黄,果肉逐渐变软。
(l)香蕉的果皮和叶肉细胞以_______为原料经________作用制造糖类,再_______到果肉中转化形成淀粉。
(2)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含量增加,果肉逐渐变甜,试解释果肉变甜的原因__________。
(3)测定香蕉成熟过程中淀粉水解酶D和乙烯响应蛋白H表达量,结果如图l。
由图可知,D蛋白和H蛋白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均为 ,乙烯的作用是 。
(4)为研究乙烯对D基因和H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构建4种表达载体,分别导入香蕉细胞获得转基因植株。将各组香蕉果实分别贮存在有或无乙烯环境中,果肉横切显色结果如表。(组成型启动子在所有细胞中保持持续活性。GUS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使无色底物显现蓝色)
设置1、2组作为 ,实验结果表明 。
(5)为探究H基因与D基因的关系,科学家筛选获得重组酵母细胞,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先将载体1导入亮氨酸缺陷型酵母细胞。因无转录因子蛋白作用于D基因启动子,导致AbAr基因(金担子素抗性基因)无法表达,可通过 筛选出重组酵母。
②再将载体2导入①步骤获得的重组酵母,接种到选择培养基上,筛选获得如图3所示重组酵母细胞。培养基上出现菌落说明H基因的表达产物是D基因的转录因子。关于该选择培养基的配方正确的是 。
A.加亮氨酸和AbA B.不加亮氨酸,加AbA
C.不加亮氨酸和AbA D.加亮氨酸,不加AbA
(6)综合上述实验结果,乙烯调控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肉变甜的具体路径为 。
高中生物高考2020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生物(考试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生物(考试版),共5页。
高中生物高考2020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山东卷)-生物(考试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山东卷)-生物(考试版),共5页。
高中生物高考2020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课标Ⅱ卷)-生物(考试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2020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课标Ⅱ卷)-生物(考试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