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4章 真题专练
展开1.该类型小流域内( )
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
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
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
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
2.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 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
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 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上游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故人口稀疏,小城镇分布数量较少,A错误;中游部分城镇是河运集散地,但并不是全部,B错误;下游地势平坦,水运交通便利,农业发达,人口集中,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C正确;滨海多滩涂沙洲,且以海产养殖为主,商业并不发达,D错误。故选C。第2题,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洪水威胁并不严重,A错误;中游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小,B错误;河流下游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加强了环境治理,水体污染有所减轻,C错误;随着城镇化推进和国土开发建设,滨海地区围垦养殖易造成滩涂湿地面积锐减,D正确。
(2020·天津地理)20世纪80年代,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
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
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4.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技术和环保 B.交通和劳动力
C.市场和政策 D.动力和原材料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增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B对。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使得企业回迁M镇,劳动力属于被动回流,A错。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二波回流,C错。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就业机会增加,生产条件改善,更多劳动力主动回流,D错。第4题,省会W市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居民的购买力强,因此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根据图示可以看出,M镇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服装企业迁回。选C。
(2020·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5~6题。
5.工程Ⅰ、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6.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工程Ⅰ、Ⅱ的目的地都是上海,南水北调的目的地主要是华北地区,A、B、C错误。据工程Ⅰ、Ⅱ走向可知工程Ⅰ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Ⅱ是西电东送工程,D正确。故选D。第6题,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对减轻水土流失、缓解洪涝灾情作用不大,③④错。故选A。
(2019·海南地理)2015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2015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 500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超过70%。据此完成7~9题。
7.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 )
A.基础设施好 B.人工成本低
C.本地市场大 D.获取信息快
8.我国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中小企业较多,主要是因为其( )
A.工人素质高 B.融资能力强
C.适应能力强 D.研发能力强
9.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需要( )
A.打造自主品牌 B.快速更新产品
C.增强售后服务 D.符合国际标准
答案 7.B 8.C 9.A
解析 第7题,卢旺达位于非洲,这里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差,故A错误。非洲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工资水平低,有利于吸引成衣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故B正确。“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说明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本地市场小,所以市场因素不是在此建厂的主要因素,故C错误。非洲地区信息业不发达,获取信息较慢,故D错误。第8题,非洲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故A错误。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较弱,研发能力弱,在非洲等落后地区发展制造业,也无法提高其融资能力和研发能力,故 B、D错误。中小企业规模小,容易调整生产方向,组织生产,适应性比较强,C正确。第9题,品牌是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就需要打造出自主品牌,从而占领国内外市场,故A正确。 快速更新产品、增强售后服务、符合国际标准是这些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变强的最主要内容,故B、C、D错误。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0~12题。
10.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1.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2.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 10.D 11.B 12.A
解析 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枯水期河床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河床较高、较宽;汛期,由于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河床变深、变窄。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枯水期,该河流位于浙江东部,9~12月期间降水较少。第11题,河流上游水库建成后,水库下游河流径流量更平稳,径流量不会增大,水流平稳,径流冲刷河床的作用减弱。海水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加剧,河道淤积加重,河床不会展宽。第12题,由上面分析可推知河口修建水闸,主要目的是防止海水倒灌和潮流带来的泥沙对河道的淤积。
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8分)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中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3)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解析 (1)首先明确该题要从河水腐殖质多和含沙量少两个方面回答,其次注意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流域的主要差别:一是有无沼泽,二是流域等高线的密集程度。腐殖质是生物遗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因此分析腐殖质多的原因既要考虑当地有适合大量生物生存的气候条件,又要考虑有腐殖质形成的场所即沼泽;河流含沙量少的原因,一方面从不利于泥沙产生的地形条件考虑,另一方面从沼泽对泥沙沉积的影响考虑。(2)“桥”属于跨河交通设施,因此河上很少有桥的原因要从建桥的不利条件、建桥后的不利影响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其需求较小等角度分析。(3)该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先要明确观点,理由与观点要一致。若赞同就要从该地拓展旅游观光业的有利条件及社会、经济意义角度回答。若不赞同就要从该地拓展旅游观光业后给当地居民及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角度回答。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 教案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 教案 (含详解),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教案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教案 (含详解),共22页。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案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案 (含详解),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