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和田地区民丰县期中教学情况调研
高一地理2022.1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谣。据此回答下题。
下列全部属于天体的一组是( )
A. 星云和运行中的通信卫星
B. 太空中的云雾状物质和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 陨落地表的流星体残骸和“神舟十号”返回舱
D. 等待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星云和运行中的通信卫星都属于天体,A项正确。天空飘动的云朵,不属于天体,B项错误。陨落地表的流星体残骸和神舟十号返回舱均不属于天体,C项错误。等待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不属于天体。D项错误。故选A。
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2. 太阳辐射能的主要优点为( )
①清洁 ②可更新 ③可循环利用 ④分散但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直接相关的是( )
A. 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B.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C. 岩浆岩转化为沉积岩
D. 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
【答案】2. A 3. D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
【2题详解】
太阳能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属于清洁能源;太阳能是不断产生的,属于可更新资源;而它不能循环利用;分布分散,但季节和日变化较大。故选A。
【3题详解】
地表水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低纬暖轻气流受高纬寒冷气流的抬升形成的;岩浆岩转化为沉积岩,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其能量来自太阳能,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不同热量带,太阳辐射不同,所以生物量有差异。故选D。
考点:太阳辐射
4. 加拿大的研究者发现了北极地区距今350万年前的远古骆驼化石。无独有偶,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南极地区距今2.8亿年前的森林化石。左图为北极地区远古骆驼生活复原示意,右图为地质时期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据此完成下题。
根据材料推测( )
A. 2.8亿年前的南极大陆纬度较低
B. 350万年前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 南极森林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全球变暖
D. 远古骆驼生活时期北极地区干旱少雨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详解】据材料“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南极地区距今2.8亿年前的森林化石”可知,当时南极大陆的纬度应该较低,气温和降水条件好,森林茂密,A项正确;“北极地区距今350万年前的有远古骆驼化石”,说明当时北极气候较温暖,不会有大面积的大陆冰川,B项错误;南极森林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板块的运动,当时南极大陆在低纬度地区,C项错误;从图片上可以看出,骆驼旁边有树,说明气候较湿润,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于材料信息的解读与分析。
崂山巨峰,俗称“崂顶”,海拔为1132.7m,是我国大陆18000km海岸线上的最高峰,属岩质硬度最大的花岗岩地质,拔地而起,一山镇海,百川归海。崂山巨峰的山冈风光巍峨壮丽,置身山顶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黄海,如珠似玉的海岛,层峦竞雄、万峰争秀的山景;在盛夏季节经常能领略到“云海奇现”“崂山火球”的宏伟场面;在隆冬季节又可以欣赏到“银峰晶挂”的神话般景象;至于在峰顶观日出,那又是一种美不胜收的迷人画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崂山巨峰的四季景观包含了地球的
A. 一个圈层 B. 两个圈层 C. 三个圈层 D. 四个圈层
6. 崂山巨峰生物圈
①地表生物量相对丰富 ②包含黄海鱼类资源
③渗透在其他圈层之中 ④属于物质循环最缓慢的圈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特点,结合材料可知崂山巨峰的四季景观有:盛夏季节经常能领略到“云海奇现”涉及到大气圈;隆冬季节又可以欣赏到“银峰晶挂”的神话般景象,涉及到水圈;同时层峦竞雄、万峰争秀的山景还涉及到生物圈;崂山巨峰,俗称“崂顶”,海拔为1132.7m,属岩质硬度最大的花岗岩地质,涉及到岩石圈,因此该山体涉及四个圈层,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崂山巨峰生物圈的范围和特点,结合材料崂山巨峰,俗称“崂顶”,海拔为1132.7m,相对高度较大,因此地表生物量相对丰富;置身山顶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黄海,据此判断判断黄海不属于崂山巨峰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包含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顶部,因此生物圈渗透到其他圈层;物质循环最缓慢的圈层是岩石圈。据此判断①③正确,故选C。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____作用增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与“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霜期来得晚)”密切相关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图中序号的正确顺序为( )
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③-④
【答案】7. D 8. C 9. 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观察图中信息,分析可得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的削弱作用,由题意“夏之云”令人舒适,主要是因为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致使气温有所下降,免受紫外线的侵扰,故正确的为④,答案选择D。
【8题详解】
观察图中信息,分析可得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的削弱作用;分析题意,霜期来得晚主要是因为秋季的阴雨天气,云层较厚,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故应该是大气逆辐射③,故答案选择C。
【9题详解】
按照大气的受热过程首先是太阳辐射①照射向地球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④,大部分照射向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释放能量称之为地面辐射②,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以后,小部分释放到宇宙空间(大气辐射),大部分返还给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③,因此顺序是①④②③,答案选择A。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10. 下面四幅图中,气流及其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考查热力环流、气压系统与锋面系统等相关知识。
【详解】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A图中,白天裸地处受热上升,草地处温度较低,气流下沉,A错误;B图中是夜晚,陆地气温较低,气流下沉,海洋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热力环流,B正确;图中中心气压高,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辐散,C错误;冷暖气团相遇,冷气团较重,在下方,暖气团较轻在上方,D错误。故选B。
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如图为“我国新疆某地绿洲与沙漠局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据图示热力环流可以判断( )
A. 白天近地面气温绿洲高于沙漠 B. 白天沙漠地区空气下沉
C. 夜晚气压值:D>B D. 夜晚近地面风向①为偏北风
12. 沙漠绿洲局地热力环流对气候影响( )
①促进绿洲和沙漠之间的热量交换 ②促进绿洲和沙漠之间的水汽交换
③增强了沙漠地区的太阳辐射 ④增大了沙漠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1. D 12. A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相对于沙漠,绿洲热容量大,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因相对于沙漠,绿洲白天升温慢,白天近地面气温绿洲低于沙漠,选项A错误;白天沙漠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选项B错误;读图可知,图中D、B是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D点的气压值小于B点,选项C错误;夜晚绿洲降温慢,气温比沙漠高,绿洲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沙漠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大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A指向B,即由北指向南,我国新疆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指向右,由此近地面风向为西北风,即偏北风,选项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沙漠绿洲局地热力环流,近地面白天由绿洲吹向沙漠,晚上相反,这样会促进绿洲和沙漠之间的热量交换,促进绿洲和沙漠之间的水汽交换,①、②符合题意;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沙漠绿洲局地热力环流会促进绿洲向沙漠输送水汽,从而对沙漠地区的太阳辐射造成削弱作用,因此不会增强沙漠地区的太阳辐射,同时增强沙漠地区大气的保温作用,可能降低沙漠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③、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
二、综合题,52分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磴口县北部地处在桌子山和狼山风口上,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据测量,年平均风速达4.5米/秒,年≥3米/秒的时间达6800小时以上,大于等于6m/s风速的时间每年有2200—2500小时以上,是我国除东南沿海外,全国内陆仅有的几个风能丰富区之一。磴口县积极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等机遇,大力发展风电。
材料二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力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发电的现象。弃风限电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
材料三 下图为磴口线位置示意图。
(1)分析磴口县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磴口成为我国风电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3)分析我国弃风限电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原因。
(4)为减轻西北地区弃风限电现象,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①磴口深居内陆,温差大,加之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频繁;②地处在桌子山和狼山风口上,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③多戈壁,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风力大等。
(2)①磴口地广人稀,多戈壁荒漠,土地价格低;②由国家新能源政策大力支持;③有东部地区带来资金、技术的大力支持;④风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市场潜力大;⑤距离宁夏、内蒙古省会城市较近,有广阔的消费市场等。
(3)①西北地区风能资源集中、规模大,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落后,当地用电市场规模小,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或当地接纳能力不足)②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而西北地区调峰能力差;③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等。
(4)①控制风力发电规模和发展速度;②加大跨区域电网建设,提高外送能力;③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高耗能产业(如石化、冶金);④提高蓄电、风力预测等技术。
【解析】
【分析】考查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风电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弃风限电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原因、措施等相关知识。
【详解】(1)风力资源的分布从地理位置、风的多少、风力大小、地表形态等方面分析。读图分析可知,磴口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加之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且频繁;从地形上来看,该地地处桌子山和狼山风口上,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而且该地多戈壁,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风力大等。因此该地风力资源丰富。
(2)影响风电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地价、政策、资金、技术及市场等角度来分析。磴口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地地广人稀,多戈壁荒漠,土地价格低;有国家新能源政策大力支持;有东部地区带来资金、技术的大力支持;风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市场潜力大;距离宁夏、内蒙古省会城市较近,有广阔的消费市场等。
(3)西北地区弃风限电的原因主要从西北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风力资源分布与市场距离远,风能的输送能力、风力资源不稳定等方面分析。西北地区风能资源集中、规模大,而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落后,当地用电市场规模小,因此导致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大量的风电得不到有效利用;风电的多少与当地的大风和风速有关,首次影响,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而西北地区调峰能力差;从西北到东部发达地区的输送线路不完善,因此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等。
(4)为减轻西北地区弃风限电现象可以从控制规模、提高外送、提高当地消费及蓄电技术等方面来采取措施。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西南地区滑坡多发,风景优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西南地区考察,游记中记载该地区“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
(1)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抬升始于____(地质年代),山峰顶部多____地貌。
(2)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形成深邃壮观的____地貌。
(3)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跟____地貌广布有关,该地貌是以____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受____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而形成。
(4)游记中的“穿穴之流”指的是____;在“穴”顶多形成向下生长的____地貌,它是____作用的结果。
(5)西南地区滑坡灾害多,从地形、地质、气候角度说明原因,并说出防灾的工程措施。
【答案】(1)新生代;角峰
(2)峡谷
(3)喀斯特;石灰;流水溶蚀
(4)地下河;石钟乳;流水沉积
(5)原因:山区面积广,多陡坡;多地震,断裂发育;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措施: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截水沟、坡面排水沟。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和喀斯特作用的相关知识。
【详解】(1)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新生代的造山运动,高山上多冰川,受冰川侵蚀作用影响,山峰顶部多角峰。
(2)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地势起伏大,河流的流速较快,流水以下蚀为主,故河床较深,河道狭窄,为峡谷地貌。
(3)喀斯特地貌为石灰岩,石灰岩受到流水的溶蚀作用,多溶洞,地表水容易下渗,导致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
(4) “穿穴之流”为地下暗河,穴顶的钟乳石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5) 我国西南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地势起伏大,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故多地质灾害。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西南地区的影响,应该做好固坡和护坡的工作。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霾,又称“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埃、烟粒或盐粒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
材料二:逆温是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其实,气温也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我们将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湿。
材料三:图1为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图2表示低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1)近年来,我国霾天气频繁出现,专家认为霾天气的频发主要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改变了低层大气的____成分有关。该成分对降水形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
(2)低层大气所在的大气层是____,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原因是____。
(3)图2中的两种情形,不利于近地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____现象(填“正常”或“逆温”),理由是____。
(4)某城市发生霾天气的当日,昼夜温差会____(填“变大”或“变小”,请从“低碳经济,绿色出行”角度对减轻该城市霾危害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____。
【答案】(1) ①. 杂质 ②.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 ①. 对流层 ②. 降低 ③.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3) ① 逆温 ②. 逆温会导致近地面大气对流减弱
(4) ① 变小 ②. 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逆温现象,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小问1详解】
近年来,我国霾天气频繁出现, 这主要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改变了低层大气的杂质成分有关。该成分对降水形成的主要影响是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降雨的三要素:充足的水汽,降温条件,凝结核)。
【小问2详解】
低层大气所在的大气层是对流层,通常对流层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C,原因是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小问3详解】
图2中的两种情形,不利于近地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逆温,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空气稳定,导致近地面大气对流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小问4详解】
某城市发生霾天气的当日,白天霾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夜晚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昼夜温差会变小。从“低碳经济,绿色出行”角度来看,减轻城市霾危害的措施有低碳出行,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适当降低重化工业比重,同时,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能源结构方面,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煤炭的消费比例。
【点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古生代早期时,地球上开始出现, 据图a示意气压状况推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