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被动运输(第1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7372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第1节 被动运输第1课时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第1节 被动运输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1《被动运输》(第1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第四章“被动运输”实际是第3章内容的延伸,在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之后进一步对其物质交换的功能展开研究。本节在该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以水进出细胞的方式为重点进行探究,明确水进出细胞的方式,从问题探讨到聚焦探究淡化了知识细节的讲解,注重知识体系的呈现和核心要点的建构,而且本节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探究性实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落实探究掌握实验的基础步骤,培养科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细胞膜的结构,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等知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并引导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交流互动,尝试引导学生建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探究说出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发生的条件2、阐述动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结构条件3、阐述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结构条件并进行探究实验分析章节重难点:重点: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和概念理解水分进出动植物细胞的原理为渗透作用难点: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和概念实验探究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二、说教法和学法1、讨论式2、讲授式3、探究性学习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环节中,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对于假设进行实验探究设计,让学生充分进行小组交流和评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三、说教学程序一、引入。结合生活实际,展示实例:生活中输液用的是生理盐水,与之前无机盐的学习相结合,学生在思考中明确生理盐水的意义是保持细胞形态,维持平衡。在此基础上设问,失去平衡的后果是什么?引出人成熟红细胞在不同浓度中的溶液形态上的变化,引入本课的学习。将容易观察的动物细胞实验作为引入,突出重点在渗透作用的探究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探究,使得内容聚焦重难点,有的放矢。二、对渗透装置进行探究,从实验现象出发,层层设问,由液面的上升现象分析,小组讨论交流上升的原因,明确有水分子的进入。教师运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于水的运动方向进行分析,在提问和反思中得出结论水顺相对含量梯度发生扩散。并且区分水作为溶剂从相对含量和浓度上的差别。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结合教材的问题总结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对于问题探究进一步拓展,如果漏斗管足够长,管内的液面会无限升高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得到结论,保持液面平衡的根本是水分子受到液面压力和吸引力的相互作用导致在进出速率上平衡。三、迁移应用由渗透装置中的水分子运动推得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时水分子的运动情况。进一步比较细胞和渗透装置的结构,明确细胞膜也具有半透性,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在知识迁移中完成对于水进入动物细胞的探究。强化类比推理的能力。四、探究活动设计实验研究水进出植物细胞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设计,及时交流反馈,点评实验方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反馈本次教学在渗透装置的探究上存在较为繁琐的问题设计,核心重点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增加对于教材的处理和把握能力。前半部分的学生探究性和自主性体现不够到位,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需要更进一步进行改进,将问题简化突出,交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1节 被动运输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学指导与检测,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被动运输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导学,合作研学,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1节 被动运输第1课时学案,共2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