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6青藏地区
展开位置: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地区
范围: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和甘肃省小部分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冰层厚度达80千米,可与地球南、北两极并列,人称“第三极”、“世界屋脊”。
如何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位于地势的第一阶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青藏高原的高原面起伏和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珠穆朗玛峰 -世界新高度
世界海拔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藏语中“珠穆朗玛” 意思为“大地之母”2020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冬季气温一般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低18~20°C,大致与长春的气温相同夏季气温一般在8~18°C,是我国盛夏气温最低的地区
该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节明显每年的4~9月为雨季,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10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降水量稀少,不及全年降水量的1%
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小的原因
年较差小:地势高,夏季因海拔高,大气稀薄,保温能力差,气温较低;冬季因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光照和东北地区相比要充足,而且因地势高,寒冷的西北季风以及寒潮不会对它有太大影响。日较差大:其海拔比较高,空气稀薄,云层少,白天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晚,逆辐射很少,热量散失快,降温快,温度低。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形成大面积高山冰川,被称为“固体水库”。
青藏高原冰川分布示意图
冰雪融水是亚洲许多著名大河的源流;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试分析青藏高原成为“亚洲水塔”的原因?
青藏高原东部、南部,降水丰富;海拔高,气温低,积累了大量的冰川积雪;河湖众多,涵养了大量的水资源;气温低,蒸发弱,有利于水资源的保存;地下水丰富,为河流发源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青藏高原是中国湖泊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湖泊总面积有3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40%,湖泊星罗棋布,大小咸水湖5000多个,盐湖100多个。
青藏高原冰碛湖泊分布图
青藏地区在高寒气候条件下,植被主要为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三者类型。(自东南向西北)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山地自然景观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
青藏高原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水汽、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地势高,海拔2000~3000米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巨大山间断陷盆地盆地东南部多盐湖沼泽盆地内陆盛产多种矿物,故被称作“聚宝盆”
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畜牧业一直是本区重要的生产部门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大部分地区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
高寒草场气候寒冷干燥,牧草低矮稀疏,由于光照足,营养价值高,草质好,是良好夏季牧场;藏南地区牧草繁茂。
高原河谷中农业生产的条件评价
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相对较高,热量相对丰富;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耕地集中;灌溉便利;但是因为气温较低,作物生长期长。
本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千米不及4人人口与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地处湟水谷地自古就是青藏高原的门户青海省省会和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城市
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城市雪域古城拉萨,坐落在雅鲁藏布江谷地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和交通枢纽
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上,高山深谷阻障,交通极不方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迅速发展青藏高原地区的经济,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西南边疆,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快速发展。
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是什么
加快青藏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商业、旅游业)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1.青藏地区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
2.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青藏地区区域特征
3.青藏高寒区发展农牧业的条件(1)有利条件:①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②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③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2)不利条件:①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放牧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②土壤质粗层薄。
盐沼属于湿地的一部分,一般生长有盐生、耐盐植物。柴达木盆地是世界上盐沼连续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这些盐沼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盐业资源,还阻止了沙漠在盆地的肆意扩张。该地盐沼中的植物群落常以湖水为中心、随地下水位深度和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不同环湖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盐沼植物分布剖面。据此完成1~3题。1.在柴达木盆地盐沼主要分布在 A.盆地边缘冲积扇 B.周围山间谷地C.盆地底部平原 D.季节性河流沿岸
2.以下盐沼植被类型中分布在环带Ⅱ的是 A.盐壳 B.盐角草、碱蓬C.芦苇 D.向草甸过渡植被
3.柴达木盆地多盐沼分布,原因之一是底部还加了一层“防渗膜”。这里的“防渗膜”是指 A.盐沼植被 B.季节性积雪C.永久性冰川 D.冻土层
4.(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
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
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 ℃,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 ℃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8分)
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拉萨河谷、日喀则、林芝被称为西藏的三大粮仓。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下游谷地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位于拉萨河下游。如图示意拉萨河流域与拉萨市位置。据此完成1~3题。1.西藏三大粮仓都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①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②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③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④河流无结冰期,灌溉便利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拉萨河下游谷地成为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承载力大 B.粮食产量大C.河流流域面积大 D.城镇密度大
3.拉萨市形成与发展的良好基础是A.淡水资源丰富 B.农业基础好C.河运便利 D.气候温和
羌塘高原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600米,多大风,几乎没有树木生长,当地的一些鸟类和老鼠同住在一个洞穴里,老鼠负责打洞,当鸟雀发现香鼬等进入洞穴时,立即向老鼠鸣叫报警,鸟鼠和谐共处,形成奇特的“鸟兽同穴”现象。据此完成4~5题。4.影响羌塘高原不利于树木生长的主要自然条件是A.水热条件 B.冻土广布C.风力较大 D.人类活动
5.“鸟兽同穴”现象形成的原因有①没有树木,鸟类无法筑巢 ②洞穴内多食物,鸟兽同穴觅食 ③洞穴内气温较高,避风 ④洞穴安全性强,易躲避天敌 ⑤鸟类为老鼠警示天敌 ⑥高原光照强烈,洞穴内遮阴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如图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图示区域曾是西藏风沙最大的地方,如今,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读图,回答6~7题。6.下列关于西藏风沙发生时间和自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6~9月 西风强烈B.11月~次年3月 干冷多风C.6~9月 焚风效应D.11月~次年3月 暴风雪强烈
7.图示地区的农业是A.绿洲农业 B.立体农业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8.(2022·湖北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指出巴音河的流向及该河的流域类型。(2分)
答案 流向:自东南流向西北。流域类型:内流区。
(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6分)
答案 阶段Ⅰ至阶段Ⅱ: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Ⅱ至阶段Ⅲ: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直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区域地理第2章中国地理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考点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部分区域地理第2章中国地理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考点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塔里木盆地,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6青藏地区: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6青藏地区,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青藏地区,太阳能源,风能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3北方地区: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3北方地区,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北方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