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展开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二、本单元在全册中的地位分析
本册共三个单元,本单元以空气为探究主题,借助生活中与空气密切相关的物体来深入研究空气的特征,如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能被压缩等,同样也选取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三、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跟食盐一样,放在水中能够溶解。对于加快溶解的方法知道一些,比如知道能通过搅拌的方式加快溶解,但是学生对于热水是否能够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还不清楚。对于实验方法,学生知道要通过对比实验才能得出结论,但是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学生不是非常的清楚。
四、单元教学目标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实验中所反映出来的空气特征及现象。
●以语言、绘画、文字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信息,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尝试以气泡图、矩阵图等图表的形式组织、整理信息。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物体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能如实讲述事实,不盲从,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尝试运用多种探究方法的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利用空气的性质改善生活,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1、运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实验中所反映出来的空气特征及现象。
2、以语言、绘画、文字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信息,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尝试以气泡图、矩阵图等图表的形式组织、整理信息。
五、课时安排:十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