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复习】2020-2022北京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汇编:升华和凝华
展开2020-2022北京初二(上)期末物理汇编
升华和凝华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其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飘渺的雾 B.雪白的霜
C.坚硬的冰 D.晶莹的露
2.(2022·北京怀柔·八年级期末)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有时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起雾”的物态变化现象是属于(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凝华
3.(2022·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冰冻的河面消融 B.温泉上的“白气”
C.树叶上的水珠 D.窗户上的冰花
4.(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唐诗《小寒》中有“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的诗句。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液化 B.熔化 C.凝固 D.凝华
5.(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事例中,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6.(2021·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早晨花草上有露珠
C.深秋树叶挂上白霜 D.冬天热水周围出现白气
7.(2021·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霜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秋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形成细微的冰针,色白且结构疏松、此过程的物质变化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8.(2021·北京·北大附中新馨学校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山间的“云海” B.树枝上的“雾凇”
C.花草上的“露珠” D.房檐下的“冰凌”
9.(2021·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下面所列的物态变化,均需吸收热量的是( )
A.熔化、液化和升华 B.熔化、汽化和升华
C.凝固、液化和凝华 D.凝固、汽化和凝华
10.(2021·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对下面的四句诗中涉及的自然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铁马冰河入梦来”中,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露似珍珠月似弓”中,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雪里已知春信至”中,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1.(2020·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且都发生在液体表面
B.液体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D.利用干冰汽化吸热,可以使长途运输中的食品降温保鲜
12.(2020·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古诗《长歌行》中,有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所说的“露”的形成过程属于
A.熔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
13.(2020·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主要是由于( )
A.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B.冻肉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所致
C.冷库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D.冷库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二、多选题
14.(2022·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B.“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D.“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吸热
15.(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3℃的室外仍然有水蒸气
B.水的温度只有达到100℃才能沸腾
C.冰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把一杯水放到0℃的冷藏室,杯中的水一定会凝固
16.(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观察到固态的碘消失了而试管内充满了碘蒸气。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跟碘的这一变化相同的是( )
A.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 B.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
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 D.放在饮料中的冰块变小了
17.(2021·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图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
A. 水结成冰 B. 水正沸腾
C. 雾的形成 D. 雪人逐渐变小
18.(2021·北京·临川学校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四种常见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A.屋檐上的冰棱消融 B.铁丝网上出现霜
C.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 D.草叶上出现露珠
三、填空题
19.(2022·北京怀柔·八年级期末)请阅读《载人航天》并问答问题
载人航天
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现在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要将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送上太空,需要用火箭来运载,而火箭在上升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燃料,早期的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但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所以人们采取将氢气和氧气液化,以此减小燃料和助燃剂的体积。同时,航天器外壳的质量应尽量小一些,以便在燃料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火箭的运送载荷(即运送的有用质量大小),从而提高火箭的发射效率。航天器在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会因与大气的摩擦生热而使得航天器的温度升高,从而可能会将航天器烧毁。特别是航天员在太空完成任务后要乘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当返回舱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过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的温度会达到上千摄氏度,如图所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热降温措施,整个返回舱将会被烧为灰烬。
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返回舱内部的温度控制在以下、一是吸热式防热,在返回舱的某些部位采用熔点高、比热容大的金属作为吸热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升温过程来吸收大量的热量;二是辐射式防热,用外表面具有高辐射性能的涂层,将热量辐射散发出去;三是烧蚀式防热,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熔化、汽化、升华或分解带走大量的热量。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为使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小一些,人们采取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
(2)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所以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物理属性是_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密度大、熔点高 B.密度大、熔点低 C.密度小、熔点高 D.密度小、熔点低
(3)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采取的防热降温措施之一就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烧蚀防热的。这些高分子材料在烧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有______。
四、简答题
20.(2022·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迄今已举办了20多届,每年开放的时间从12月20日到2月20日左右。某年开园一段时间之后,工作人员发现冰雕的大象变瘦了。减少的冰去哪里了?小林认为冰大象身上减少的冰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认为冰大象身上减少的冰也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过程,既有熔化现象也有汽化现象。请你结合表中的信息,判断谁的结论是正确的,写出分析的过程。
哈尔滨全年逐月/最高/最低气温
时间 | 日最高气温/℃ | 日最低气温/℃ | 时间 | 日最高气温/℃ | 日最低气温/℃ |
一月 | -7 | -28 | 七月 | 28 | 18 |
二月 | -3 | -25 | 八月 | 26 | 16 |
三月 | 2 | -10 | 九月 | 21 | 9 |
四月 | 13 | 1 | 十月 | 12 | 1 |
五月 | 21 | 8 | 十一月 | 1 | -10 |
六月 | 26 | 15 | 十二月 | -5 | -27 |
五、实验题
21.(2020·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实验课上,同学们将碎盐冰放入易拉罐中,研究盐冰的熔化过程。同学们每间隔1min记录一次盐冰的温度,并依据熔化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出了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冰熔化过程持续了约___________min。
(2)盐冰的熔点为___________℃。
(3)在温度为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4)在盐冰熔化的过程中,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色的霜,如图所示。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冰的形成是凝固;
D.露的形成是液化。
故选B。
2.C
【详解】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的,所以物态变化为液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A.冰冻的河面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温泉上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树叶上的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不符合题意;
D.窗户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后放热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固态到液态,是由于熔化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故B不符合题意;
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符合题意;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6.C
【详解】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冬天热水周围出现“白气”,“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物态变化的判断,需要明确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7.D
【详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体冰针状,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所以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A.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项不符合题意;
D.房檐下的“冰凌”,属于凝固现象,故D项不符合题意.
9.B
【详解】熔化是由固态吸热变成液态,液化是由气态放热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吸热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吸热变成气态,凝华是由气态放热变成固态。
故选B。
10.C
【详解】A.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正确;
D.雪是高空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A.沸腾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同样需要吸收热量,故A项错误;
B.液体处于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时,持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故B项正确;
C.熔化需要达到熔点和持续吸收热量,冰的熔点是0°C,当-10°C的冰在0°C的房间里温度升温与房间温度一致时,冰吸收不到热量,不能熔化,故C项错误;
D.干冰(固态CO2)在常温下会直接变成气态的CO2,发生升华现象,故D项错误;
12.B
【详解】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叶上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放出热量,故ACD项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
13.C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详解】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故C正确。
14.BC
【详解】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故A错误;
B.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该过程放热,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故C正确;
D.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BC。
15.AC
【详解】A.冬天,冰升华变为了水蒸气,故A正确;
B.水的温度有时候不到100℃就沸腾了,比如高山上,气压低,沸点也低,故B错误;
C.冰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冰是晶体,故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把一杯水放到0℃的冷藏室,内外温度一致,不会放热,故水不会凝固,故D错误。
故选AC。
16.AC
【详解】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
A.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丝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放在饮料中的冰块变小了,冰块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7.AC
【详解】A.水结成冰是凝固过程,凝固会放热,故A符合题意;
B.水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会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会放热,故C符合题意;
D.雪人逐渐变小,雪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过程,升华会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8.BD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详解】A.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符合题意;
C.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9. 压缩体积 C 熔化、汽化、升华
【详解】(1)[1]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降温和压缩体积,为使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小一些,人们通常采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
(2)[2]对于航天器来说,外壳要轻巧,即相同体积的材料、质量小,故其密度必须小;同时耐高温,即必须熔点高,不易熔化;因此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密度小,熔点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3]烧蚀式防热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熔化、汽化、升华或分解带走大量的热量;这些高分子材料在烧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
20.见解析
【详解】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12月20日到2月20日左右,哈尔滨的温度都在零下,而冰是晶体,熔点为0℃,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到达熔点,冰无法熔化,故这段时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所以小林的结论是正确的。
21. 6 -2 液 凝华
【详解】(1)[1]由图可知,盐冰熔化从第4min开始至第10min完成,熔化过程持续了
10min-4min=6min
(2)[2]由图可知,盐冰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盐冰的熔点-2℃。
(3)[3]在温度为0℃时,高于盐冰的熔点,处于液态。
(4)[4]白色的霜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期末复习】2020-2022北京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汇编:重力: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2020-2022北京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汇编:重力,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作图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2020-2022北京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汇编:噪声与环保: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2020-2022北京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汇编:噪声与环保,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2020-2022北京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汇编:物体的颜色: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2020-2022北京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汇编:物体的颜色,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