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280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280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280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2分)物理学是研究 、 、 、 、 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 的一门科学。
2.(2分)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和 (填序号)。
A.太阳
B.蜡烛
C.开着的电视荧屏
D.火星
3.(2分)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 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 传播, 的传声效果好。
4.(2分)小敏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记录数据分别为2.23cm、2.23cm、2.230cm、2.69cm、2.22cm,则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5.(2分)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约480次;蚊子飞行时候,翅膀每分钟振动约36000次,蝴蝶翅膀振动频率约是 Hz,人耳 听到蚊子声(选“能”或“不能”)。
6.(2分)张师傅在修理桌子时有敲击声,为了使邻居少受干扰,张师傅想出了两种办法:第一,在敲击的地方垫一块抹布;第二,把自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张师傅的办法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噪声。
7.(2分)上课时,同学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但黑板会用久了会“反光”,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均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8.(2分)如图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乙 不相同,甲和丙 相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9.(2分)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嘴对准瓶口吹,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是 的(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0.(2分)如图所示,将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排绕40匝,则铜丝的直径为 μm,若铜丝缠绕过程中留缝隙,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11-1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8、19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2分)下列实例中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门框的宽度约3m
B.人夜间休息时要求声音的响度不高于45dB
C.正常情况下,人1s脉搏跳动75次
D.人耳能够听到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Hz
12.(2分)1.75m高的小明从距平面镜5m处走到距平面镜2m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4m
B.像逐渐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4m
C.像逐渐变小,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6m
D.像高1.75m,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2m
13.(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误差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C.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14.(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
B.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会震垮建筑物,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响度会发生改变,传播速度不变
D.在公路旁植树造林,安装隔音屏,安装噪声监测仪都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5.(2分)下列事例:①日食月食的形成;②我们能看见桌上的书;③我们能看见蜡烛的烛焰;④水中倒影;⑤雨后彩虹;⑥皮影戏,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⑥ D.⑤
16.(2分)如图,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降低时,光斑A将向左移动
C.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D.光源位置不动,如果把此时的40°角减小为30°,光斑A将向右移动
17.(2分)关于长度的测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线测量
B.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
D.用同一把木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若夏天测得的结果是准确的,则冬天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多选)18.(3分)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凹面镜
B.试衣镜中人的像的大小始终与人的大小相等
C.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平面镜
D.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的作用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多选)19.(3分)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下列关于小孔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
B.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
C.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D.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三、计算题(共12分,第20小题4分,第21小题8分)
20.(4分)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4s被探测仪接收到,求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是多少m?
21.(8分)在电闪雷鸣的雨夜,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小明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估测雷电发生处离他所在的位置有多远,当他看到闪电时开始计时,经过10s后听到雷声。(v声=340m/s,c=3×108m/s),求:
(1)雷电发生处离小明所在位置的距离;
(2)闪电到达小明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结果保留两位有效小数)
四、实验题(共28分,每小题7分,每空一分)
22.(7分)如图1是“利用刻度尺测量A、B两物体的长度”的操作:
(1)A、B两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填“A”或“B”),另一个错误的原因是 ,A物体的长度为 cm。
(2)图2中秒表的分度值是 s,读数是 s。
(3)在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甲、乙、丙三位同学读数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 同学读数方法正确。甲同学读数会使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23.(7分)小华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设计了几个声学实验,请帮他写出结论或补充完整实验过程。
(1)如图1甲所示,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如图1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果此次实验在月球上进行,则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此实验现象,他判断的依据是 。
(3)小华想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他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如图2中已标出,图中a、c、d的横截面积相同,但与b横截面积不同,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选择编号为a与d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
②要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编号为 和 ;
③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是否有关, (选填“能”、“不能”或“不确定能”)选择b和c进行研究。
24.(7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实验前,应将白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
(2)如图甲所示,若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选填“增大”或“减小”)的度数为 ;
(3)接着做如图乙所示操作,将纸板沿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此时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入射角 ,法线 (均选填“改变”或“不变”);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红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25.(7分)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为更好的观察该实验,最好选择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选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用蜡烛B替代点燃蜡烛A的像,若观察到蜡烛B好像也被 ,则认为蜡烛A的像与蜡烛B完全重合,可以说明 ;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光屏上无像,从而确定平面镜成的是 像。
(5)若采用厚玻璃板,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6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2分)物理学是研究 声 、 光 、 热 、 电 、 力 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 物质结构 的一门科学。
【分析】根据对物理学科研究内容的了解回答。
【解答】解: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故答案为:声;光;热;电;力;物质结构。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道基础题。
2.(2分)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 和 C (填序号)。
A.太阳
B.蜡烛
C.开着的电视荧屏
D.火星
【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解答】解:太阳、开着的电视荧屏自身都能够发光,属于光源;蜡烛、火星自身都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
故答案为:A;C。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源的概念,属基础题目。
3.(2分)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 骨骼 传播, 固体 的传声效果好。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不同的介质传声效果不同,平时听自己说话是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内耳,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引起听觉,是骨传导的结果;听别人嚼脆饼时,是通过空气传导的结果,两者传声的效果不同。
【解答】解:别人嚼脆饼干时,我们是通过空气听到声音的,而当我们自己嚼脆饼干时,是通过骨头传播到我们的听觉神经,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强,效果好。
故答案为:空气;骨骼;固体。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和骨传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而且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强。
4.(2分)小敏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记录数据分别为2.23cm、2.23cm、2.230cm、2.69cm、2.22cm,则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2.23cm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
【分析】首先要对五个测量数值进行分析,看是否有错误的数据。然后根据测量数值去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最后算出四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分析五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2.69cm这个数据与其他几个的准确值不同,2.230cm与其他几个的有效数字不一致,都是错误数据;
由剩余的三次数值可知,测量值倒数第二位单位是0.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
物体的长度为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23cm。
故答案为:2.23cm;1mm。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根据给出数据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二是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2分)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约480次;蚊子飞行时候,翅膀每分钟振动约36000次,蝴蝶翅膀振动频率约是 8 Hz,人耳 能 听到蚊子声(选“能”或“不能”)。
【分析】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
【解答】解:1min=60s;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约480次,蝴蝶翅膀振动频率约是:
=8Hz;
蚊子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约36000次,蚊子翅膀振动频率约是:
=600Hz;
因为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耳能听到蚊子声。
故答案为:8;能。
【点评】此题考查了频率、人耳听觉范围,属基础题目。
6.(2分)张师傅在修理桌子时有敲击声,为了使邻居少受干扰,张师傅想出了两种办法:第一,在敲击的地方垫一块抹布;第二,把自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张师傅的办法中,第一种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噪声。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①声源处减弱;②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修理桌子时,在敲击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把自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理解和掌握,理解相关知识点是关键。
7.(2分)上课时,同学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漫反射 ,但黑板会用久了会“反光”,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镜面反射 (均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解: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用久了的黑板常常会因“反光”导致看不清上面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故答案为:漫反射;镜面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是向一个方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
8.(2分)如图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乙 音色 不相同,甲和丙 响度 相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和乙波形不同,因此音色不相同,甲和丙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属基础题目。
9.(2分)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嘴对准瓶口吹,发出的声音是由 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是 升高 的(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分析】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解答】解:用嘴对着瓶口向瓶内吹气,用嘴对准瓶口吹产生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最左边的瓶子空气柱最长,所以振动最慢,音调最低,因此从左到右音调逐渐升高。
故答案为:空气柱;升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10.(2分)如图所示,将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排绕40匝,则铜丝的直径为 400 μm,若铜丝缠绕过程中留缝隙,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d=;
③测量结果准确与否,取决于线圈长度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线圈圈数是否准确。
【解答】解: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6.60cm对齐,所以线圈的宽度为L=6.60cm﹣5.00cm=1.60cm;
铜丝的直径为d===0.04cm=400μm;
若铜丝缠绕过程中留缝隙,会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
故答案为:400;大。
【点评】本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以多求少﹣﹣累积法,类似的还有测量邮票的厚度,邮票的质量等,都属于间接测量。
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11-1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8、19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2分)下列实例中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门框的宽度约3m
B.人夜间休息时要求声音的响度不高于45dB
C.正常情况下,人1s脉搏跳动75次
D.人耳能够听到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Hz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教室门框的宽度约为20cm,故A不符合实际;
B、人夜间休息时要求声音的响度不高于45dB,故B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1s脉搏跳动1次,故C不符合实际;
D、人耳能够听到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12.(2分)1.75m高的小明从距平面镜5m处走到距平面镜2m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4m
B.像逐渐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4m
C.像逐渐变小,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6m
D.像高1.75m,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2m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他距平面镜2m时,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4m,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在此过程中物体不变,则像的大小不变,他身高1.75m,则像的高度为1.75m,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理解好视觉的大小和真实的大小:人在感觉上离镜近像大,离镜远像小,但不论视觉上感觉像变大还是变小,事实上像的大小都没变,总与物大小相同。
13.(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误差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C.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分析】(1)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不认真造成的;
(2)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
(3)误差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改进测量方法、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的减小误差。
【解答】解:
A、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错误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而误差是正确测量的情况下也会存在的,故B错误;
C、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普遍规律,故C错误;
D、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
14.(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
B.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会震垮建筑物,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响度会发生改变,传播速度不变
D.在公路旁植树造林,安装隔音屏,安装噪声监测仪都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声音既可用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A、振动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
B、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会震垮建筑物,说明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中,传播速度、音调、音色均不发生变化,响度会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在公路旁植树、安装隔音屏、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出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传播以及噪声的防治,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15.(2分)下列事例:①日食月食的形成;②我们能看见桌上的书;③我们能看见蜡烛的烛焰;④水中倒影;⑤雨后彩虹;⑥皮影戏,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⑥ D.⑤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①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我们能看见桌上的书是因为反射光线进入眼睛,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③我们能看见蜡烛的烛焰是由光的直线传播,
④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⑤雨后彩虹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是光进空气中的小水珠多次折射形成的;
⑥皮影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B。
【点评】本题了学生对三种光学现象的区分,掌握三种光学现象的本质以及相关例子是解题的关键。
16.(2分)如图,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降低时,光斑A将向左移动
C.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D.光源位置不动,如果把此时的40°角减小为30°,光斑A将向右移动
【分析】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源位置不动,入射角减小,法线向左移动,分析光斑A的移动方向;当水面升高时,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也不变;水面升高时,法线向左移动,分析光斑A的移动方向。
【解答】解:A、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此时入射角等于90°﹣40°=5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等于50°,故A错误;
B、当水面降低时,法线向右移动,故光斑A将向右移动,故B错误;
C、当水面升高时,入射角不变,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不变,故C错误;
D、光源位置不动,如果把此时的40°角减小为30°,法线向右移动,故光斑A将向右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17.(2分)关于长度的测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线测量
B.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
D.用同一把木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若夏天测得的结果是准确的,则冬天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分析】长度测量的方法: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一般从零刻度线量起,零刻线已磨损的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线起测量;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的合适的分度值。
【解答】解:A.零刻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线起测量,故A错误;
B.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的合适的分度值,并不是越小越好,故B错误;
C.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故C错误;
D.冬天气温低,刻度尺会收缩,若夏天测得的结果是准确的,则冬天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
(多选)18.(3分)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凹面镜
B.试衣镜中人的像的大小始终与人的大小相等
C.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平面镜
D.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的作用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分析】生活中的面镜有三种: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面镜能成像,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解答】解:A.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故A错误;
B.试衣镜是平面镜,试衣镜中人的像的大小始终与人的大小相等,故B正确;
C.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利用平面镜成像观察口腔内的情况,使用的小镜子是平面镜,故C正确;
D.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有反射作用,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面镜的综合题,要掌握平面镜和凸面镜的特点及应用,在解题时应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
(多选)19.(3分)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下列关于小孔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
B.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
C.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
D.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成像的大小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解答】解:A、小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故C错误;
D、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成的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
三、计算题(共12分,第20小题4分,第21小题8分)
20.(4分)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4s被探测仪接收到,求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是多少m?
【分析】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障碍物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海底障碍物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s=vt即可求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解答】解:发出信号遇到海底障碍物4s后接收到返回的信号,
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为:t=×4s=2s;
由v=得,海底障碍物到船的距离:
s=vt=1500m/s×2s=3000m。
答:暗礁到船的距离是3000m。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回声测距,要明确时间是声波往返一共用的时间,这是易错点。
21.(8分)在电闪雷鸣的雨夜,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小明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估测雷电发生处离他所在的位置有多远,当他看到闪电时开始计时,经过10s后听到雷声。(v声=340m/s,c=3×108m/s),求:
(1)雷电发生处离小明所在位置的距离;
(2)闪电到达小明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结果保留两位有效小数)
【分析】(1)闪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从雷电发生处传播到小明处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声音从雷电发生处传播到小明处的路程,即为雷电发生处离小明所在位置的距离;
(2)闪电经过的距离和雷声经过的距离相同,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闪电到达小明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由v=可知,雷电发生处离小明所在位置的距离为:s=v声t声=340m/s×10s=3400m;
(2)闪电的传播路程与雷声的传播路程相等,
闪电到达小明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为:t电===1.1×10﹣5s。
答:(1)雷电发生处离小明所在位置的距离为3400m;
(2)闪电到达小明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为=1.1×10﹣5s。
【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光的传播路程与声音的传播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四、实验题(共28分,每小题7分,每空一分)
22.(7分)如图1是“利用刻度尺测量A、B两物体的长度”的操作:
(1)A、B两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填“A”或“B”),另一个错误的原因是 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A物体的长度为 5.80 cm。
(2)图2中秒表的分度值是 0.1 s,读数是 475.3 s。
(3)在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甲、乙、丙三位同学读数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 乙 同学读数方法正确。甲同学读数会使结果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分析】(1)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要求是: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记录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值,还要注明单位。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图2中秒表的分度值是0.1s,小圈指针在7与8之间并偏向8的位置,大圈指针在55.3s的位置,据此读出秒表示数。
(3)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频要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俯视读数会使结果偏大,仰视读数会使结果偏小。
【解答】解:(1)图1中A、B两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因为测量B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靠紧靠被测物体被测物体,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A物体的长度为5.80cm。
(2)图2中秒表的分度值是0.1s,小圈指针在7与8之间并偏向8的位置,因此小圈读数为7min,大圈读数为55.3s,秒表读数是475.3s。
(3)在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视频要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因此乙同学读数方法正确。甲同学俯视读数会使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1)A;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靠紧靠被测物体被测物体;5.80;
(2)0.1;475.3;
(3)乙;偏大。
【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停表的使用、量筒的使用,属基础题目。
23.(7分)小华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设计了几个声学实验,请帮他写出结论或补充完整实验过程。
(1)如图1甲所示,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如图1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果此次实验在月球上进行,则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此实验现象,他判断的依据是 真空不能传声 。
(3)小华想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他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如图2中已标出,图中a、c、d的横截面积相同,但与b横截面积不同,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选择编号为a与d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材料长度 的关系;
②要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编号为 a 和 b ;
③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是否有关, 不能 (选填“能”、“不能”或“不确定能”)选择b和c进行研究。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解答】解:(1)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音叉的振动不易被直接观察到,将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次实验在月球上进行,月球上是真空,所以不会出现此实验现象;
(3)①a与d琴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长度不同,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长短的关系;
②要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保证琴弦的材料、长度相同,应选编号为a和b;
③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是否有关,应保证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b和c琴弦材料不同,横截面积也不同,故不能选择b和c进行研究。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不会;真空不能传声;(3)材料长度;a;b;不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24.(7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实验前,应将白纸板 垂直 放置于平面镜上;
(2)如图甲所示,若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的度数为 60° ;
(3)接着做如图乙所示操作,将纸板沿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此时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在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入射角 改变 ,法线 不变 (均选填“改变”或“不变”);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红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
【分析】(1)实验中应将硬纸板垂直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能在硬纸板上呈现;
(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进行分析;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利用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个原理分析。
(5)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在纸板平面内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
(2)如图甲所示,若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30°,入射角增大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增大30°,则可以观察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的度数为60°;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反射光线没有随纸板转动,仍在原位置,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入射角变大了,则反射角也变大。
(5)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和小刚都能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
故答案为:(1)垂直;(2)增大;60°;(3)在;(4)改变;不变;(5)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实验过程是解题此题的关键。
25.(7分)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为更好的观察该实验,最好选择在 较暗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选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3)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用蜡烛B替代点燃蜡烛A的像,若观察到蜡烛B好像也被 点燃了 ,则认为蜡烛A的像与蜡烛B完全重合,可以说明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不透过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光屏上无像,从而确定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
(5)若采用厚玻璃板,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6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0.3 cm。
【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2)实验时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在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另一侧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5)平面镜的前后两面都能起到反射面的作用,根据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进行判断。
【解答】解:(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实验时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在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另一侧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若观察到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则认为蜡烛A的像与蜡烛B完全重合,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无像,从而确定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2倍,即平面镜的厚度是0.3cm。
故答案为:(1)较暗;(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点燃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4)不透过;虚;(5)0.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物理(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题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