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卷01-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月卷(新课标专用)(有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7258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卷01-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月卷(新课标专用)(有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7258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卷01-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月卷(新课标专用)(有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7258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卷01-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月卷(新课标专用)(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卷01-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月卷(新课标专用)(有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0年昆明市一中第六次月考)下列物质或结构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核糖的一组是( )
A.染色体和ATP B.染色体和端粒
C.端粒和ATP D.叶绿体和核糖体
【答案】D
【解析】染色体主要有DNA和蛋白质组成,端粒是指每条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DNA序列,而组成DNA的糖类是脱氧核糖,ATP中的A指的是腺苷,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所以ATP中含有核糖,则A、B、C选项错误;叶绿体和核糖体中都含有RNA,组成RNA的糖类是核糖,所以D选项正确。
2.(2020届巴蜀中学第三次月考)研究表明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水环境高63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轮藻细胞对K+的吸收方式与甘油进人细胞的方式相同
B.核糖体和线粒体这两种细胞器与K的吸收密切相关
C.轮藻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与该细胞的呼吸速率呈正相关
D.轮藻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主要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答案】B
【解析】K+逆浓度进入轮藻细胞,其方式为主动运输,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A错误。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载体蛋白在核糖体合成,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正确。在一定范围内,细胞的呼吸速率增大,该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呼吸速率增大,K+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C错误。轮藻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是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3. (2020届云南民族中学第八次月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B.不恰当的用药会导致新冠病毒发生定向变异
C.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答案】B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4.(2020届昆明市一中第四次月考) 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DNA可转录出多种mRNA
B.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可合成出相同的mRNA
C.一个tRNA中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
D.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都相同
【答案】D
【解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因此一个DNA可转录出多种mRNA,A选项正确;控制呼吸酶、ATP合成酶、ATP水解酶、RNA聚合酶等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都要表达,因此不同细胞中可合成出相同的mRNA,B选项正确;每个tRNA的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C选项正确;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能进行逆转录,不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则进行RNA的复制,因此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不都相同,D选项错误。
(2020届昆一中第八次月考)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甲状腺细胞的抗体,随着病情的发展,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以退,称为桥本氏甲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B.桥本氏甲减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
C.桥本氏甲减患者可能出现店睡、体温偏低的症状
D.桥本氏甲减患者可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索药物减轻症状
【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错误;桥本氏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故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其水平较高,B正确;桥本氏甲减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减少,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嗜睡,细胞代谢减慢,产热减少,体温偏低,C正确;桥本氏甲减,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故口服甲状腺激素(小分子物质)的药物可以减轻症状,D正确。
6.(2020届云南省统测)在灌浆期后,麻雀受高梁散发的香味吸引大量迁飞至农田,但并不是所有高梁都受麻雀青眯,有些只有极少籽粒被啄食。研究发现,不受青眯的高梁通过基因调控合成了高含量单宁(涩味)和低浓度香味挥发物,进而减少被麻雀采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梁流入麻雀的能量占高梁同化量的20%
B.高梁的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在麻雀的选择下,高梁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D.高梁和麻雀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答案】A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2020届巴蜀中学第七次月考,10分)图25甲为某绿色植物细胞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图乙为光照等环境因素
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Z物质代表 。①-⑤的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减少的过程是 (填序号);②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2)图乙中,0~段,细胞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 。t3~t4段,图甲中①的变化是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C,H,O.)中的氧经细胞有氧呼吸后最终出现在产物 中。
【答案】(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ATP(1分) ①③④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不变(1分) 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 增强(1分)
(3)CO2(1分)
【解析】(1) = 1 \* GB3 ①过程代表光反应过程,Z代表生成的ATP。①~⑤的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减少的过程即为生成ATP的过程,①为光反应,③④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皆有ATP生成;②代表暗反应,发生的能量变化是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图乙中,0~t1段,细胞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不变,原因是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t3~t4段,图甲中①的变化是增强,原因是随着CO2浓度增加,暗反应过程增强,消耗的[H]和ATP增多,所以光反应也增强。
(3)通过呼吸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C6H12O6)中的氧经细胞有氧呼吸后最终出现在产物CO2中。
(2021年贵阳一中第六次月考,9分)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被发现,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1日该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COVO-19。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 内增殖。
(2)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过程中,病毒表面的S蛋白首先与人体细胞膜上ACEI蛋白结合,这体现细胞
膜的 功能,之后该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已知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进入宿
细胞后,首先翻译出RNA聚合醇,这一过程需要的物质有 (至少答3种)。
(3)新型冠状病毒入侵细胞后,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与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
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在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存在 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9分)
(1)活细胞(或宿主细胞)(1分)
(2)信息交流 新型冠状病毒的+RNA、氨基酸、ATP、酶、tRNA、rRNA(答对2个得1分,全对2分)
(3)效应T细胞 抗体
【解析】(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或宿主细胞)内增殖。
(2)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膜上ACEⅡ蛋白结合,是通过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翻译合成RNA聚合酶的过程就是mRNA与核糖体结合,tRNA将氨基酸搬运至核糖体发生脱水缩合,该过程需要酶和ATP。
(3)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在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存在的抗体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2020届巴蜀中学第八次月考)(9分)一片水稻田可以看作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45-55株左右,从该种群特征分析,这一措施主要是控制好水稻的 ,以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
(2)若此稻田为一块弃耕的农田,在演替的过程中、灌木会逐渐取代草本植物而成为优势种,其主要原因是 。
(3)某研究小组在该农田附近的草地进行了其他调查,并对其中甲,乙两个生物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如图21所示:
①图中c-d段种群甲的数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图中c点之后,种群乙数量达到K值,K值是指 。
②图中种群乙处于b点时,种群数量最少,对吗?并说明原因
。
【答案】(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8分)
(1)种群密度(1分)
(2)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3) = 1 \* GB3 ①增加(1分)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 2 \* GB3 ②不对,b点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种群乙的λ值仍小于1,说明这段时间种群乙的数量仍在减少
【解析】(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45~55株左右,从种群特征分析,这一措施是控制好水稻的种群密度,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因而灌木比草本植物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演替过程中能逐渐取代草本植物而成为优势种。
(3) = 1 \* GB3 ①c~d段,种群甲的λ值大于1,且数值保持不变,说明种群甲的数量呈“J”型增长。图中c点之后,种群乙的数量达到K值,所谓K值,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 2 \* GB3 ②不对。b点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种群乙的λ值仍小于1,说明这段时间种群乙的数量仍在减少,因此b点时种群乙的数量并不是最少的。
32.(2020届曲靖一中第七次月考)(12分)家蚕(2N=56)为ZW型性别决定生物,某体色正常的家蚕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体色透明的雌性突变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雌性突变体的一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 。
(2)若已知控制体色的相关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该突变体的产生为显性实变还是隐性必变,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子代表现型和比例)及结论。
。
(3)若已知该突变为隐性实变,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要求等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子代表现型和比例)及结论。
。
【答案】(12分)
(1)27+Z或27+W(2分)
(2)实验思路:让体色透明的雌性突变体与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交配,观察并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2分)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1全部表现为体色正常,则该突变为隐性突变;若F1体色正常∶体色透明=1∶1,则该突变为显性突变。(3分)
(3)实验思路:让体色透明的雌性突变体与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交配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2分)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雌雄个体均表现为正常体色∶透明体色=3∶1,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F2雄性个体均为正常体色,雌性个体中体色正常∶体色透明=1∶1,则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3分)
【解析】(1)家蚕(2N=56)为ZW型性别决定生物,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一个染色体组需包含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可表示为27+Z或27+W。
(2)假设控制体色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且在常染色体上:若发生显性突变,则体色透明雌性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其余体色正常家蚕的基因型为aa;若发生隐性突变,则体色透明雌性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其余体色正常家蚕的基因型为AA;因此可用体色透明的雌性突变体与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交配,观察并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区分。若F1全部表现为体色正常(Aa),则该突变为隐性突变;若F1体色正常∶体色透明=1∶1(Aa∶aa=1∶1),则该突变为显性突变。
(3)假设控制体色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且透明体色为隐性性状: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体色透明雌性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其余体色正常家蚕的基因型为AA;若基因在Z染色体上,则体色透明雌性突变体的基因型为ZaW,其余体色正常家蚕的基因型为ZAZA和ZAW;因此可用体色透明的雌性突变体与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交配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区分。若F2雌雄个体均表现为正常体色∶透明体色=3∶1(AA∶Aa∶aa=1∶2∶1),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F2雄性个体均为正常体色(ZAZA∶ZAZa=1∶1),雌性个体中体色正常∶体色透明=1∶1(ZAW∶ZaW=1∶1),则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37. (2020届贵阳一中第三次月考)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市场售卖的一种含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使用时的最适温度,设计了相关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26所示,请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与普通洗衣粉相比,加酶洗衣粉能更有效地清除顽渍。加酶洗衣粉是指 。
(2)现实生活实践中,上述市售洗衣粉可以很好地清除衣物的血渍和奶渍等污迹,主要是因为碱性蛋白酶能 。而包装袋上注明“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你认为原因是 。
(3)在该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 (指标)来表示该洗衣粉中酶的催化效率。为缩短反应的时间,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只需要答出1条合理措施即可)。
(4)工业上生产碱性蛋白质酶成本高,目前可以采用固定化酶技术多次重复使用酶以降低成本。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 和固定化 。
【答案】(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
(2)将血渍、奶渍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渍容易从衣物上脱落(3分) 丝质及羊毛衣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会被碱性蛋白酶破坏(3分)
(3)相同时间内蛋白质块减少量或蛋白质块存在时间的长短(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分) 适当提高酶的浓度(或把蛋白质块切小以减小蛋白块体积)(其他合理措施也给分)
(4)化学结合法(1分) 物理吸附法(1分)
【解析】(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相比,加酶洗衣粉能更有效地清除顽渍。
(2)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渍容易从衣物上脱落,这是普通洗衣粉难以做到的。动物的蛛丝、蚕丝、羊毛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碱性蛋白酶能水解破坏它们。
(3)酶的催化效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来表示。故该实验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蛋白质块减少量或蛋白质块存在时间长短或消失的时间长短作为直接指标来表示该洗衣粉中酶的催化效率。要缩短反应时间,可以通过提高酶的浓度、减小蛋白质块的体积等来增加蛋白酶与蛋白质块接触面积实现。
(4)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固定化酶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这是因为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38.(2020届广西南宁三中第三次月考)我国在水稻等作物的单倍体育种方而处于领先地位。水稻是二倍体,培育单倍体水稻植株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稻的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要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该过程利用的外植体一般是水稻的
。接种前,要对外植体进行 处理。
(2)植物组织培养要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阶段,脱分化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
的过程。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的特点是 。
脱分化和再分化阶段使用的培养基的基本成分相同,但用于诱导细胞分化的 会存在差异。
(3)单倍体植株的培育过程 (填“能”或“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将单倍体幼苗移栽至大田后并未得到稳定遗传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原因是
。
【答案】(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花药 消毒
(2)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为未分化细胞 细胞壁薄,具有分生能力
激素的比例
(3)能 单倍体水稻植株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高度不育(3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卷01-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1月卷(新课标专用)(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卷01-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3月卷(新课标专用)(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卷01-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新课标专用)(有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