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展开原始社会末期到夏:海贝; 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多种样式的铜铸币:圜钱、布币、刀币等
统一为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
唐初铸开元通宝,不再标识重量
诞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纸币为主,称为“钞”,元末恶性通货膨胀
恢复铜钱、纸币并行;明中期,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
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35年币制改革,法币1948年币制改革,金圆券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1.原始社会末期到夏:海贝 2.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3.春秋战国时期: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4.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直到民国初年)。意义:秦始皇统一货币,结束了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有利于结束割据局面,巩固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对此后钱币体制有深远影响。 5.汉朝:五铢钱 。意义:确定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铸造、发行钱币,为以后各朝代所沿用,对稳定各朝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五铢钱一直用到唐朝初年,是中国古代使用最久的货币。 6.唐朝: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 ,利用钱文信息增强政权影响力。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7.北宋:交子 宋真宗时,四川。背景?影响?8.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货币发行,称为“钞”。忽必烈建立了统一的纸币制度,发行“中统元宝钞”,元朝成为第一个以纸币为基本货币的朝代。但由于政府滥发没有储备金的货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9.明清:白银货币化。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原因? 意义?10.晚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11.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1935年、1948年)
二、中国货币的演进趋势1、商朝--由天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铜铸币)2、秦朝--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半两钱)3、西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五铢钱)4、唐--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5、北宋--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6、清--由手工铸币向机器制造演变(光绪帝 银元)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1)田赋:秦朝田赋税率极高; 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2)口赋(人头税):口赋、算赋2.隋朝:租调制(基础:均田制)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3.唐朝:(1)唐前期:租庸调制(基础:均田制)。只针对21-59岁的成年男子征收,在隋朝的基础上,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代替徭役。 特点:按丁征税,交纳实物,以庸代役。影响:保障国家的赋税,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随着均田制破坏,土地兼并加剧,租庸调制宣告失败。(2)唐后期:两 税 法(780年,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标准: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影响:这是我国封建税制的重大变化,由人丁税转为财产税,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扩大收税对象,贵族官僚和商人都要纳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4.宋朝:(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附加税繁杂多变。(2)征收代役金。(3)北宋中期募役法:百姓缴纳免疫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减轻百姓负担,增加财政收入) 5.元朝: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征丁税、地税,在南方征夏税、秋粮,另有“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代徭税)。
6.明 朝(1)明初期:夏税、秋粮,征米麦实物;江南地区“金花银” (2)明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①内容:赋役合并,即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合并征收; 将以前按户、丁征收的徭役摊入田亩(各地摊法不一); 田赋和徭役都折成银两征收。②影响: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僚隐田逃税;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使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
7.清 朝 (1)康熙:盛世滋丁 永不加赋内容: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2)雍正:摊丁入亩和地丁银。 内容: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地丁银”。 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两千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田赋、人头税、徭役、财产税
前期—租庸调制; 中后期——两税法
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代役金;募役法
租庸调(北)、两税法(南)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摊丁入亩
深化扩展一、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人丁为主 土地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
劳役地租为主 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 (分别以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
6.国家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
繁杂 简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不定时 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5.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二、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1.演变历程 (1)古代: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 鸦片战争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2)近代: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②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不能完全自主制定税率。
二、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2.评价国民政府改定新约运动?积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列强在中国的特权,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进步;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强化了民族意识;关税收入增加,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局限性:并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未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3.中国近现代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原因?(1)群众性收回关税自主的权意识不断提高,运动不断高涨。(2)历届政府不懈努力。(3)一战后国际格局和民族解放运动利于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4)美、英、日对华政策的调整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
三、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1.发展历程(1)起步:民国时期。(2)北洋政府:1914年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没有实施。(3)国民政府:1936年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4)现代中国:①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②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198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③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数次修订完善,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2.中国实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意义:①是深化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②调节国民个人收入,有利于缓解财富两极分化;③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第14单元第39讲货币与赋税制度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第14单元第39讲货币与赋税制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铜铸币,圆形方孔钱,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贸易,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人头税,租调役,租庸调制,均田制,两税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直击高考,征收标准,征收形式,征收种类,征收时间,人身控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第14单元第39课货币与赋税制度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第14单元第39课货币与赋税制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真题研析·强化应用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