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海市静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上海市静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
1. 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A. Ag B. Au C. Ar D. Al
2.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苹果腐烂 C. 电灯发光 D. 切割大理石
3.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氮气 D. 水蒸气
4.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碳 D. 氢气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B. 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 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单质组成 D. 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6. 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酒精 B. 蔗糖 C. 植物油 D. 二氧化碳
7. 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 )
A. 氮气 B. 稀有气体 C. 二氧化碳 D. 氧气
8. 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物质是( )
A. 木炭 B. 硫粉 C. 红磷 D. 铁丝
9. 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CO2 B. H2O C. NH3 D. NO2
10. 属于单质的是( )
A. 氢气 B. 空气 C. 二氧化碳 D. 水
11. 只含有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 )
A. O2 B. CaCO3 C. CO2 D. H2O
12. 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自来水 C. 矿泉水 D. 天然水
13. 下列物质的俗名错误的是( )
A. 氢氧化钙:熟石灰 B. 硫酸铜:胆矾
C. 氧化钙:生石灰 D.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14. 几种常见物质的pH范围如表1,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
A酸奶
B鸡蛋清
C牙膏
D肥皂水
pH范围(常温)
4−5
7−8
8−9
10−11
A. A B. B C. C D. D
15. 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 金刚石、石墨 B. 水、冰 C. 红磷和白磷 D. 氧气和臭氧
16.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CuO+H2SO4=CuSO4+H2O B. 2Mg+O2 −点燃2MgO
C. 2CO+O2 −点燃2CO2 D. CaCO3 −高温CaO+CO2↑
17. 如图可以表示4个氧分子的是( )
A. B. C. D.
18. 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4Fe+3O2−点燃2Fe2O3 B. C+O2−点燃CO2↑
C. H2+O2−点燃H2O2 D. H2CO3−△H2O+CO2↑
19.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 原子个数 B. 分子的种类 C. 元素的种类 D. 物质的总质量
20. 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和原子都能运动 B. 分子和原子体积都很小
C.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1. 点燃篝火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
A. 可以降低着火点 B. 散热的速率快
C. 木柴是可燃物 D. 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22. NaCl溶于水形成NaCl的水溶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 )
A. Cl2 B. NaNO3 C. H2 D. NaOH
23. 有关海水晒盐及粗盐提纯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粗盐提纯时搅拌是为了增大氯化钠的溶解性
B. 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可以用玻璃棒搅拌
C. 蒸发时需要将滤液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D. 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
24. 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B. 1mol不同物质所含的微粒数是相同的
C. 水的摩尔质量为18g D.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25. 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饱和溶液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26. 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
A. 氧气供给呼吸 B. 氢氧化钙作干燥剂 C. 金刚石做钻头 D. 石墨用于制作电极
27. 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u B. He C. H D. C60
28. 将一定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后,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会析出晶体 B. 溶剂的质量变小 C.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 溶解度减少
29. 下列用途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吸附毒气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一氧化碳作燃料 D.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30. 将不再冒出气泡的汽水瓶(敞口)置于温水中,瓶内出现较多气泡。分析正确的是( )
A. 瓶内压强减少导致溶解度减小
B. 温度升高导致气体溶解度增大
C. 出现大量气泡后溶液为饱和溶液
D. 出现大量气泡后溶液中气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31. 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铜原子 ______。
②3个氮气分子 ______。
③石墨 ______。
④氧化铁 ______。
⑤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⑥用硫酸铜检验某样品中含有水,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32. 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包括75%乙醇、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等。
①乙醇俗称酒精,它的化学式为C2H6O。75%乙醇是用乙醇和水配制的,在20℃时,取75mL的乙醇,加水配成100mL溶液即可制得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其中溶质是 ______,溶剂是 ______;100mL溶液中25mL是水,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__;酒精是 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若用95%的酒精稀释成75%的酒精,需要的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胶头滴管。
②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效氯含量5.5%∼6.5%,现被广泛用于宾馆、家庭等的卫生消毒。次氯酸钠见光就会分解,产物是氧气和氯化钠。写出一条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 ______,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有效氯含量5.5%∼6.5%,这里的“氯”指的是 ______(”单质”、”分子”或“元素”),写出次氯酸钠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③过氧乙酸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消毒剂,其化学式为C2H4O3。过氧乙酸由 ______种元素组成(写数值),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 ______个原子,1mol过氧乙酸中约含有 ______个碳原子(科学记数法),过氧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33. 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①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检验b中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若a中产生了4mL气体,b中气体体积是 ______mL。电解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
②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沉降的目的是 ______,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______,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______。
③为了净化水,某同学制作了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 ______。
34. 请你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A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不用粉末状大理石的原因是 ______,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______。
(3)实验过程中,A、B、C装置中能通过控制液体加入的量使气体平稳产生的是 ______(填序号)。
(4)若用装满水的H装置收集一瓶O2,请在H装置上画出导管和气体进入方向。
(5)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生成了0.1mol氧气,则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5. 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______g/100g水,P点的含义是 ______。
(2)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钾,可采用 ______的方法提纯硝酸钾(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t2℃时,将30g氯化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是 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写二种方法)。
(5)t2℃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降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 ______氯化钾(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t2℃,分别将100g和50g两份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恢复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前者 ______后者(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6.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
(1)小芳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图A),并轻轻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小丽同学轻轻挤捏B中胶头滴管,看到气球 ______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用相关化学方程式解释)。
37. 古代中国炼铜工艺处于世界鼎盛地位,其中一种“竖炉法”炼铜是现代炼铁工艺的启蒙。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二氧化碳产生一氧化碳,再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如图为该方法的模拟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1)实验步骤如下:______;装入碳粉和氧化铜;通入二氧化碳,让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点燃a处和b处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实验结束后先熄灭火源,再持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冷却。
(2)实验分析: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______,当b处出现 ______现象时,说明有铜生成;c装置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能否根据c处现象判定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了反应 ______(填“能”或“不能”)。b中玻璃管进入c中的气体成分是 ______。持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的原因是 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3)如玻璃管中纯净氧化铜质量为Wg,全部反应后,b处固体质量为Mg,c处混合物增加的质量为Ng,请选择使用W、M、N等符号列式表示氧化铜中铜、氧元素物质的量之比 ______(仅列式)。
(4)用流程图也可以表示上述炼铜过程(反应条件省略),请你改进流程,使得尾气得到充分利用。请你直接在流程图中作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g,故选项正确。
B、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g,不是Au,故选项错误。
C、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g,不是Ar,故选项错误。
D、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g,不是Al,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A、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苹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切割大理石,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C
【解析】空气中各气体体积分数分别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含量最高,故答案为:C
空气中各气体体积分数分别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解答本题主要是知道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本题很简单,需要学生能够记住即可.
4.【答案】B
【解析】解:A、一氧化碳不能和水反应,不能形成酸雨,该选项不正确;
B、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够形成酸雨,该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是酸性较弱,不能形成酸雨,该选项不正确;
D、氢气不能和水反应,不能形成酸雨,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A、一氧化碳不能和水反应;
B、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D、氢气不能和水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答案】B
【解析】解: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含碳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7.【答案】B
【解析】解: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光,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没有该性质。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故选项错误。
故选:C。
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答案】C
【解析】解:A、CO2是一种含有C和O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H2O是一种含有H和O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NH3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NO2是一种含有N和O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C。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及相关概念.
10.【答案】A
【解析】解: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
B、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A。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据此解答。
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单质的特点考虑,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11.【答案】A
【解析】解:A.氧气是单质,故只含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故正确;
B.碳酸钙是化合物,故是化合态,故错误;
C.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故是化合态,故错误;
D.水是化合物,故是化合态,故错误;
故选:A。
游离态是指一元素不与其他元素化合,而能单独存在的状态。元素以单质形态存在则为游离态,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单质和混合物的区别,掌握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B、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是混合物;
D、天然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
故选:A。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13.【答案】B
【解析】解: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故选项说法正确。
B、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的俗称,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故选项说法正确。
D、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俗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俗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酸奶pH为4−5,小于7,呈酸性;
B、鸡蛋清的pH为7−8,大于7,呈碱性;
C、牙膏的pH为8−9,大于7,呈碱性;
D、肥皂水的pH为10−11,大于7,呈碱性;
故选:A。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B
【解析】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A、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冰是固态的水,水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C、红磷和白磷是由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臭氧和氧气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16.【答案】D
【解析】解:A、CuO+H2SO4=CuSO4+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2Mg+O2−点燃2Mg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2CO+O2−点燃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CaCO3−高温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故选:D。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8.【答案】D
【解析】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点燃CO2,故选项错误。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2−点燃2H2O,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9.【答案】B
【解析】解:A、从微观上讲,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改变,不合题意。
B、化学变化后生成了新物质,那么分子的种类肯定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C、宏观上讲,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合题意。
D、宏观上讲,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不合题意。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排除没有改变的,就是一定改变的或可能改变的.
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看待和认识化学变化,这是不同的学习阶段的学习的要求,也是对化学变化的认识的加深过程.
20.【答案】C
【解析】解:A、分子和原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和原子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最小粒子,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D
【解析】解:把木柴架空一些,能使木柴和氧气充分接触,从而促进木柴的燃烧。
故选:D。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本题主要考查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解答时要理解架空木柴可以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2.【答案】B
【解析】解:NaCl的水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含有钠元素、氯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A、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生成氯气是可能的,故选项错误。
B、NaNO3中含有氮元素,氮元素在反应物是没有的,故不可能生成NaNO3,故选项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生成氢气是可能的,故选项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钠是可能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D
【解析】解:A、搅拌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不能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则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D、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原理是蒸发结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溶解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注意事项、海水晒盐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C
【解析】解:A、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构成该物质的粒子,1mol物质所含的微粒约为6.02×1023个,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故选项说法错误。
D、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物质的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构成该物质的粒子。
C、根据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进行分析判断。
D、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C
【解析】解: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B
【解析】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的硬度大,可做钻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7.【答案】AB
【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气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D、该符号是碳60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故选:AB。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8.【答案】AD
【解析】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所以当降低温度时,硝酸钾析出,故正确;
B、降低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降低,而溶剂的质量不改变,故错误;
C、温度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也改变,所以同样是饱和溶液,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溶质的析出,从而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温度降低,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故正确;
故选:AD。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所以当降低温度时,硝酸钾析出,而溶剂的质量不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的定义的应用的掌握,难度系数中等。
29.【答案】D
【解析】解: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吸附毒气,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一氧化碳作燃料,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30.【答案】CD
【解析】解:A、将不再冒出气泡的汽水瓶(敞口)置于温水中,改变的温度,而不是压强,故选项说法错误。
B、温度升高导致气体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因此瓶内出现较多气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温度升高导致气体溶解度减小,因此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部分二氧化碳逸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部分二氧化碳逸出后,溶液中溶质减少,则溶液中气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难度不大。
31.【答案】2Cu3N2 CFe2O3 C+2CuO−高温2Cu+CO2↑H2+CuO−△Cu+H2O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CuSO4+5H2O=CuSO4⋅5H2O
【解析】解: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铜原子表示为2Cu;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氮气分子表示为3N2;
③石墨由原子直接构成,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相同,表示为C;
④氧化铁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铁元素化合价为+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
⑤高温条件下,碳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高温2Cu+CO2↑;加热条件下,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
⑥用硫酸铜检验某样品中含有水,反应的现象是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
故答案为:①2Cu;
②3N2;
③C;
④Fe2O3;
⑤C+2CuO−高温2Cu+CO2↑;H2+CuO−△Cu+H2O;
⑥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CuSO4+5H2O=CuSO4⋅5H2O。
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③石墨由原子直接构成,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相同。
④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书写化学式。
⑤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⑥硫酸铜与水反应由白色变为蓝色,生成五水硫酸铜。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32.【答案】酒精 水 不正确,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入水的体积应该大于25mL 有机物 量筒 玻璃棒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或具有刺激性气味 +1元素 2NaClO−光2NaCl+O2↑391.204×1024 6:1
【解析】解:①在20℃时,取75mL的乙醇,加水配成100mL溶液即可制得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其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100mL溶液中25mL是水,这种说法不正确,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入水的体积应该大于25mL;
酒精是有机物;
若用95%的酒精稀释成75%的酒精,需要的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酒精;水;不正确,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入水的体积应该大于25mL;有机物;量筒;玻璃棒。
②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或具有刺激性气味;
NaClO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Cl元素的化合价为+1;
有效氯含量5.5%∼6.5%,这里的“氯”指的是元素;
次氯酸钠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NaClO−光2NaCl+O2↑。
故答案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或具有刺激性气味;+1;元素;2NaClO−光2NaCl+O2↑。
③过氧乙酸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等3种元素组成,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1mol过氧乙酸中约含有:6.02×1023×2=1.204×1024个碳原子,过氧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6=6:1。
故答案为:3;9;1.204×1024;6:1。
①水和酒精组成的混合物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分子之间有间隔。
酒精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
若用95%的酒精稀释成75%的酒精,需要的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②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有效氯含量5.5%∼6.5%,这里的“氯”指的是元素。
在光的作用下,次氯酸钠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
③根据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33.【答案】氢气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 探究水的元素组成 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杀菌消毒 过滤
【解析】解:①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检验b中气体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若a中产生了4mL气体,b中气体体积是2mL,电解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故答案为:氢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2;探究水的元素组成。
②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沉降的目的是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加入明矾的作用是使水中悬浮物沉降,通入氯气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故答案为: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使水中悬浮物沉降;杀菌消毒。
③为了净化水,某同学制作了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4.【答案】2KClO3−MnO2△2KCl+3O2↑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速率太快,来不及收集 弹簧夹加紧胶皮管,试管内压强增大,将酸液压回到长颈漏斗的球内,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B6.8g
【解析】解:(1)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
(2)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A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不用粉末状大理石的原因是:反应速率太快,来不及收集。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是:弹簧夹加紧胶皮管,试管内压强增大,将酸液压回到长颈漏斗的球内,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3)由于分液漏斗能控制加入液体的量,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所以实验过程中,A、B、C装置中能通过控制液体加入的量使气体平稳产生的是B。
(4)若用装满水的H装置收集一瓶O2,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在H装置上画出导管和气体进入方向如下图:。
(5)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1mol×32g/mol=3.2g
设参加反应的双氧水的质量为x
2H2O2−MnO22H2O+O2↑
68 32
x3.2g
6832=x3.2g 解得:x=6.8g
故答案为:(1)2KClO3−MnO2△2KCl+3O2↑;
(2)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速率太快,来不及收集;弹簧夹加紧胶皮管,试管内压强增大,将酸液压回到长颈漏斗的球内,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3)B;
(4)
(5)6.8g。
(1)根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粉末状大理石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来不及收集和C装置的特点分析回答。
(3)根据分液漏斗能控制加入液体的量分析回答。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分析;
(5)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依据氧气的物质的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35.【答案】63.9在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降温结晶 饱和溶液 28.6%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 大于 等于
【解析】解:(1)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100g水,P点的含义是:在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63.9;在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2)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钾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3)t2℃时,将30g氯化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因为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g20g+50g×100%≈28.6%;故答案为:饱和溶液;28.6%;
(4)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降低温度;故答案为: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合理即可)
(5)t2℃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降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大于氯化钾;t2℃,分别将100g和50g两份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恢复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前者等于后者,因为蒸发了相等质量的水;故答案为:大于;等于。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钾大;
(1)物质的溶解度、交点的含义;
(2)溶液结晶的方法;
(3)判断溶液的状态,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5)t2℃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降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大于。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6.【答案】试管中的液体上升,石蕊试液变红色 CO2+H2O=H2CO3 慢慢膨胀 CO2+Ca(OH)2=CaCO3↓+H2O
【解析】解:(1)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试管中的液体上升,石蕊试液变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
(2)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吸收后,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慢慢膨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试管中的液体上升,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
(2)慢慢膨胀; CO2+Ca(OH)2=CaCO3↓+H2O。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2)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吸收后,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膨胀。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难度系数不大。
37.【答案】检验装置气密性 CO2+C−高温2CO、CuO+CO−△Cu+CO2 红色固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防止高温的的铜被重新氧化 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M64:W−M16
【解析】解:(1)实验步骤如下:检验装置气密性;装入碳粉和氧化铜;通入二氧化碳,让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点燃a处和b处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实验结束后先熄灭火源,再持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冷却;
(2)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有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有:CO2+C−高温2CO、CuO+CO−△Cu+CO2,当b处出现红色固体现象时,说明有铜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c处现象不能判定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了反应;b中玻璃管进入c中的气体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持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的的铜被重新氧化,d装置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3)如玻璃管中纯净氧化铜质量为Wg,全部反应后,b处固体质量为Mg,c处混合物增加的质量为Ng,氧化铜中铜、氧元素物质的量之比:M64:W−M16;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
故答案为:(1)检验装置气密性;
(2)CO2+C−高温2CO、CuO+CO−△Cu+CO2;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防止高温的的铜被重新氧化;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3)M64:W−M16;
(4)
。
(1)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实验前需要先检验装置气密性进行分析;
(2)根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有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进行分析;
(3)根据玻璃管中固体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lB,【答案】A,【答案】C,【答案】B,6∼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奉贤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奉贤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克,【答案】A,94%、二氧化碳占0,【答案】C,【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模)(含答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mlC元素B,6gKNO3,【答案】A,【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