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北师大附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北师大附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 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 B. 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
C. 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 D. 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
2. 下列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黑火药爆炸 B. 湿法炼铜 C. 高粱酿酒 D. 指南针指引航海
3.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氯化钠 B. 氢气 C. 金刚石 D. 二氧化碳
4.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取少量固体 B. 量取液体
C. 氧气验满 D. 稀释浓硫酸
5.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豆油 B. 食盐 C. 白糖 D. 酒精
6. 芹菜中的芹黄素(C15H10O5)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学活性。下列关于芹黄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芹黄素是氧化物
B. 芹黄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10:5
C. 芹黄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芹黄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雾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 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8. 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只将少量品红加入到热水中
B. 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只将Fe、Cu、Ag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
C. 探究MnO2是否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比较MnO2加到H2O2溶液前后产生气泡快慢
D.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含量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中
9. 某实验小组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和水(密度约为1g/cm3)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 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 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试剂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D. 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25g(约24.0mL),水的质量是25g
10.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 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C. NaCl(泥沙)——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CO(CO2)——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11.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氢离子 ______;
(2)生理盐水中的溶质 ______;
(3)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12. 芯片是电脑、手机等的核心部件,目前使用的传统硅基芯片导电性比较差,硅基芯片未来可能被采用石墨烯碳纳米管工艺制成的碳基芯片所取代。请回答:
(1)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 ______性;
(2)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n=______,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______周期;
(3)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在制硅反应SiO2+2C−高温Si+2CO↑中还原剂是 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13. 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向某自来水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自来水属于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生活中常用 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______组成的;
(4)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对油污的 ______作用;
(5)珍惜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写出节约用水的一种具体做法 ______。
14.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硫原子和氮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原因是 _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本质原因是 ______;
(3)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 ______。
15. 金属的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的水平。回答下列和金属有关的问题:
(1)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再次出土的文物中,黄金面具残片最为引人瞩目,其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 ______;
(2)唐宋时期流行“湿法炼铜”,原理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周礼⋅考工记》中有关于将铜、锡以不同比例熔合制成功能各异的青铜器的记载。青铜的硬度 ______铜的硬度(填“>”或“<”或“=”);
(4)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
A.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最多有两种
B.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可能产生气泡
C.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只有银
D.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Zn(NO3)3和Cu(NO3)2
16.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必备条件之一是 ______;
(2)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中,B试管中将铁钉完全浸没到纯净的蒸馏水中后,再加入适量的植物油,加植物油的作用是 ______;
(3)以上两个实验均用到了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实验条件的研究方法,下列实验中同样运用此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______(填字母)。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
C.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17. 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0℃时,KNO3的溶解度是 ______g;
(2)10℃时,溶解度较大的是 ______(选填“NaCl”或“KNO3”);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
A.10℃时,不能够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KNO3溶液
B.20℃时,20g 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
C.20℃到30℃之间,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
D.将KNO3溶液经过某种操作后,析出KNO3晶体,过滤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原溶液小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 ______;
(3)选择装置B和C制取二氧化碳4.4g,理论上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______g;
(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制取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填序号)。
19. 二氧化碲(TeO2)是性能优良的声光晶体材料。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TeO2,还有少量Cu、Ag)为原料制备纯净的TeO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TeO2微溶于水,能与NaOH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粉碎的目的是 ______ 。
(2)类比CO2与NaOH的反应,写出“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碱浸”后过滤,此时滤渣成分为 ______ 。
(4)“沉碲”时,加入硫酸的作用为 ______ 。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硫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向装有CuO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观察到氧化铜完全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实验二:向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3)实验三:为了证明NaOH溶液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该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一所示实验,传感器测定的pH和温度随溶液质量变化情况见图二、图三。
则B溶液是 ______,图三中的M与图二中X、Y、Z中的 ______数值相等。
(4)实验四:将实验一和实验二所得溶液混合得到蓝色沉淀,则实验二所得溶液的溶质为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C、氨气不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来自空气,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A、黑火药爆炸包含着黑火药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湿法炼铜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高粱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只是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豆油难溶于水,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故A正确;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误;
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误;
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6.【答案】A
【解析】解:A、芹黄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B、芹黄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10:5,故选项说法正确。
C、芹黄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芹黄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5)=18:1:8,则芹黄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芹黄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答案】D
【解析】解:A、应该同时将少量品红加入到冷水、热水中,观察现象,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子运动的快慢,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说明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铜、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说明它们排在氢后面,即铁比铜、银活泼,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泼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探究MnO2是否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既要比较MnO2加到H2O2溶液前后产生气泡快慢,也要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中,木条燃烧不发生变化的是空气,木条燃烧减缓或熄灭的是呼出气体,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对比实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B、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C、能够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D、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空气低,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B
【解析】解:A、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实验步骤是计算、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再进行混匀、装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烧杯用于完成混匀操作、玻璃棒用于混匀时的搅拌,试剂瓶用于盛放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是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设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6%x=50g×3%,x=25g。其体积为25g÷1.04g/cm3≈24cm3(24mL)。需要水的质量为50g−25g=25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步骤确定所需的仪器即可。
D、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制稀溶液的基本步骤、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答案】3H+ NaClN−3H3
【解析】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氢离子可表示为3H+。
(2)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
(3)氨气中氢元素显+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可表示为N−3H3。
故答案为:
(1)3H+;
(2)NaCl;
(3)N−3H3。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导电 428.09三 碳 置换反应
【解析】解:(1)目前使用的传统硅基芯片导电性比较差,硅基芯片未来可能被采用石墨烯碳纳米管工艺制成的碳基芯片所取代,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2+8+n,n=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硅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3)由题意,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在制硅反应SiO2+2C−高温Si+2CO↑中,碳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升高,故还原剂是碳;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
(1)导电;
(2)4;28.09;三;
(3)碳;置换反应。
(1)根据目前使用的传统硅基芯片导电性比较差,硅基芯片未来可能被采用石墨烯碳纳米管工艺制成的碳基芯片所取代,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硬水 加热煮沸 氢元素和氧元素 乳化 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解析】解:(1)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是硬水,泡沫多的是软水;
(2)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3)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对油污的乳化作用;
(5)节约用水的方法有: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等。
故答案为:(1)硬水;
(2)加热煮沸;
(3)氢元素和氧元素;
(4)乳化;
(5)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1)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电解水的结论进行分析;
(4)根据乳化原理进行分析;
(5)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硬水软化的方法,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电解水实验,知道乳化现象,节约用水的方法。
14.【答案】核内质子数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解:(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硫原子和氮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核内质子数不同;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本质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故答案为:(1)核内质子数不同;
(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分子构成不同。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构成进行分析;
(3)根据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元素的概念,金刚石和石墨的不同点,分子的性质。
15.【答案】稳定 Fe+CuSO4=FeSO4+Cu>BD
【解析】解:(1)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再次出土的文物中,黄金面具残片最为引人瞩目,其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故答案为:稳定。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
(3)青铜是合金,硬度大于铜的硬度。
故答案为:>。
(4)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粒,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A.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最多有3种,即硝酸锌、硝酸银、硝酸铜,该选项不正确。
B.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可能产生气泡,例如锌过量时过量的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气泡,该选项正确。
C.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含有铜,例如硝酸铜部分反应时,该选项不正确。
D.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Zn(NO3)3和Cu(NO3)2,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D。
(1)黄金面具残片最为引人瞩目,其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3)合金硬度大于组成成分的硬度。
(4)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答案】与氧气接触 防止氧气溶于水 C
【解析】解:(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与氧气隔绝),说明燃烧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与氧气接触。
(2)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中,B试管中将铁钉完全浸没到纯净的蒸馏水中后,再加入适量的植物油,加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氧气溶于水。
故答案为:防止氧气溶于水。
(3)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中,用到了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实验条件的研究方法。
故答案为:C。
(1)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3)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中,用到了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实验条件的研究方法。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7.【答案】110 NaCl ABC
【解析】解:(1)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
(2)图为NaCl和KNO3的溶解度表,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10℃时,溶解度较大的是NaCl;
(3)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20.9g,20.9g100g+20.9g×100%=17.3%<20.9%,所以不能够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KNO3溶液,故A正确;
B.20℃时,NaCl的溶解度36.0g,20g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20℃到30℃之间,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能相等,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将KNO3溶液经过某种操作后,析出KNO3晶体,过滤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比,可能变小或不变,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1)110;
(2)NaCl;
(3)AB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集气瓶 2KMnO4−△K2MnO4+MnO2+O2↑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73 B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故答案为: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7.3g4.4g
选择装置B和C制取二氧化碳4.4g,理论上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质量:7.3g÷10%=73g。
故答案为:73。
(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制取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故答案为:B。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4)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2NaOH+TeO2=Na2TeO3+H2O;
(3)Cu、Ag;
(4)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解析】解:(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类比CO2与NaOH的反应,“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TeO2=Na2TeO3+H2O。
故填:2NaOH+TeO2=Na2TeO3+H2O。
(3)“碱浸”后过滤,此时滤渣成分为Cu、Ag。
故填:Cu、Ag。
(4)“沉碲”时,加入硫酸的作用为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故填: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CuO+H2SO4=CuSO4+H2O稀硫酸 Y 硫酸钠、氢氧化钠(或Na2SO4、NaOH)
【解析】解:(1)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故答案为:CuO+H2SO4=CuSO4+H2O;
(2)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滴加B溶液,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因此该实验是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图三中的M对应的温度最高,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此时恰好反应,图二中pH=7表示二者恰好反应,因此与图二中X、Y、Z中的Y数值相等;故答案为:稀硫酸;Y;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实验一为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实验二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硫酸过量时是硫酸钠、硫酸;氢氧化钠过量时是硫酸钠、氢氧化钠;将实验一和实验二所得溶液混合得到蓝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因此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氢氧化钠过量,实验二所得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钠、氢氧化钠(或Na2SO4、NaOH);故答案为:硫酸钠、氢氧化钠(或Na2SO4、NaOH)。
(1)根据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分析;
(3)根据图象进行分析;
(4)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反应情况,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以及实验的现象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D,【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3页。